书城旅游有个半岛叫欧州
2493500000022

第22章 购物救世

到理想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人可以从社会各取所需。

但是,什么是“所需”?理想社会一旦实现,分配部门马上会头疼欲裂。例如,菲律宾有个叫“马科斯夫人”的女人,需要一千双鞋子。我们现在知道她是个大贪污犯,送进监狱后就只需一双鞋子。但是在判定有罪之前,她就是需要一千双鞋子,社会如何判别她应否取所需?

亏得今天尚不是理想社会,今天是各“购”所需,马科斯夫人的钱只要不是偷来的,社会对她的一千双鞋子之需,无法过问。不仅不过问,而且鼓掌,因为她拉动了经济发展。

某大陆女作家,采访的记者说她家里“到处随便丢放的挎包全是名牌”。作为一个最怕找东西的凡人,我不懂为什么要那么多挎包?作为一个男人,不明白挎包要名牌有何用?作为一个文化研究者,我高度评价她对社会的贡献。

消费者信心,是经济“健康”的测定指标。需求为本,一抓就灵。各级干部要牢牢记住,努力提高人民的需求水平。

如何提高?世界先进经验,专家著作太多,天书似也妙语公式,非专家读了也白读。所以我总结以下几条,供百姓捉摸:

一曰 “碎窗效应”。街上顽童用弹弓打碎了玻璃窗,先抓过来揍一顿,然后代表社会感谢他。于是清扫工来了,玻璃工来了,工厂有订单了。学校应当再招老师,顽童应当好好教训,让他们逆反脾气大发再去打玻璃。等到整个街区吓得去买保险,地方政府扩权,警察局增员,大学开道德学位,需求就到了高层次。

因此,一切灾难,首当其冲者,固然不幸,对整个社会是否坏事,难说得很。只要有生产能力,就是好事。报上一登损失多少亿,也就是多少亿新增需求。要不,日本、德国怎么会成为世界第二第三大工业国?

不过,这毕竟是消极需求,补回原水平而已。积极提高需求,应该用第二法, “时髦加值”。一个中学生要手机:“同学都有我没有,没面子去上学。”让你爸开一辆夏利去上班,他会说:“我不是在自认失败者?”让你妈骑自行车去菜场,她情愿走去,免得被人看作蓝领。至于读时尚杂志的新人类,早就明白小资已发展到银领,资格证是长达50项的购货单,香水必须香奈尔,而且必须8号,提高门槛以防打工妹假冒。

但是,有相当大百分比的人,从无追风能力,有能力的人,荷包也总有不胜追风之时。因此,有消极与积极综合的第三招,称“优待效应”。各种各样的打折,贱卖,减价,清仓,跳楼,有奖。总之,让你在没有需求时产生需求。无时不贱卖,天天有优惠。

商品竞争的原则,是假定消费者个个都是专家内行,看得准何者真是价廉物美。而推销经理,是早明白消费者绝大部分是外行加傻瓜。

这样需求就从客观进入主观领域。提高主观需求,第四招,称为“购货疗法”。最早是女人惩罚不忠丈夫,不吵不闹,大买一场,看你心疼不心疼?后来发现女人的一切疲劳,紧张,苦闷,都可以用此法治疗。至于男人,在商场待十分钟,就会狂奔出去——奔去看新款美洲豹跑车。

等到人人成了购物狂,当然只能加倍购物治疗。如此,社会就从物化的后现代,进入精神分裂的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