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学会勤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必须通过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奋斗。而有些人则不然,到头来一事无成,岂不可叹?
每课名言
勤奋是幸运之母。而其对立面懒惰则不会使人实现任何美好的愿望。
——塞刀提斯
每课经典
苦练终成才
为了专心致志地练成演说家,德摩斯梯尼特意建造了一个地下室作书房,避开吵闹喧杂的声音,每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练发音和动作。由于发音沙哑,他就在嘴里含着砾石练习发音,从而使声音变得清晰;由于气力短促,他就练习深呼吸而使之变得舒长;由于体态瘦削而端肩,他就把宝剑挂在两肩的上方使之端正而平稳;他在地下室里安装上一面大镜子,用来检查矫正自己的动作姿态。为了避免别人来引诱他走出书房,耽误了练习,他竟把自己的头发剃光一半,弄成半阴半阳的“鸳鸯头”,他以这种“丑相”逼迫自己不离开书房半步。
超人的毅力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使德摩斯梯尼终于登上了古希腊演讲艺术的高峰。
一、名人的拒绝方法
1.进退自如的以退为进法
论辩如同拳击,为击败对方,必须讲究方式方法。伸直了胳膊去攻击,必然出拳乏力,缺少灵敏度,并且不易击中对方的要害。而先缩回来,再打出去的拳头,情景就截然不同了。
这样的道理启发我们,面对论敌的进攻,纵敌深入后再给予致命一击,更容易赢得最终的胜利。许多青锋逼人的雄辩家,常运用这种“以退为进”的谋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1
闻一多先生是一名正直而有威望的学者,当他转变为坚定的民主战士的时候,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慌,他们谣言惑众说:
“别听闻一多那一套,他还不是肚子饿得发慌,才变得那么偏激。”
闻一多听说后,坦然反驳道:“这话也有几分道理,我确实挨过饿,正是因为我挨过饿,才能懂得那些没有挨过饿的先生们所无法懂得的事情。正是因为我现在能够稍微吃得饱一点,有点力气,我就要把这些事情讲出来,是不是这就是‘偏激’?让那些从来都是吃得很饱很饱的先生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但是,我只知道国家糟到这步田地,人民痛苦到最后一滴血都要被压榨光,自己再不出来说说公正的话,便是可耻的自私。”
这里,闻一多先生用的就是“以退为进法”来回击敌人。他先承认自己确实挨过饿,表面上让了论敌一步,然后由此发动反击,说正是由于自己挨过饿,尝过挨饿的滋味,才真正懂得了很多的事情。
闻先生用揶揄的口吻嘲讽那些一向“吃得很饱很饱的先生们”,在国难当头,生灵涂炭的紧要时刻,不仅不说公正的话,反而对着正直的人们说三道四,大放厥词,真是助纣为虐,可耻至极!这样的反驳,深沉、坦诚,字字千钧,令对方根本无法招架。
“以退为进法”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退,二是进。退,要退得有策略,退得积极主动,这需要论辩者胸有成竹,避开论敌的圈套;进,要找准对方立论的薄弱点,攻得有力,击中要害,使其躲闪不及,手足无措,自甘败北。
例2
阿基诺夫人在同马科斯竞选菲律宾总统时,也曾使用“以退为进法”,赢得了选民信赖。马科斯讥讽阿基诺夫人缺乏经验,说“女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房”。阿基诺夫人沉稳地进行了反驳:
“我承认我的确没有马科斯那样欺骗、说谎、盗窃或暗杀政敌的经验。我不是独裁者,也不会撒谎,不会舞弊。我虽然没有经验,但我有参政的诚意。选民需要的就是一个和马科斯完全不同的领袖。”
这种高明的反击术,质朴温婉而又锉锵有力,一时倾倒了无数的选民。她的形象在竞选活动中光辉灿烂,而马科斯则在这种强大的攻势下黯然失色,最终沦于失败。
由上面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以进为退法”中的“退”和“进”两个面,在实际的论辩过程中,互为条件不可偏废。如果不退,反击就无力。试想假如闻一多不承认自己挨过饿,阿基诺夫人称自己早已具有从政经验,那不仅违背事实,而且也会使双方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反过来说,如果退而不进,退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例3
1945年7月,中、美、英、苏四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规定,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战犯进行审判。我国是受降国之一,梅汝璈作为中国的法官参加了审判。
开庭前,来自各国的法官们因为法庭上的座次排定问题发生了争执。
在审判法庭上居中坐首席的是庭长,而庭长已经由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指定,由澳大利亚德高望重的韦伯法官担任。庭长之外还有美、中、英、苏、加、法、新、荷、印、菲的十国法官。庭长右手的第一把交椅,似乎已属于美国法官,为了庭长左手的第二把交椅,各国法官争执甚为激烈。
梅汝璈意识到他是代表4亿5千万中国人民和4百万死难同胞,来远东国际法庭清算战犯罪行的。面对这些各执一词,互不退让的八国法官,为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应该当仁不让。可是怎样才能争到第二把交椅呢?梅汝璈当众宣称:
“若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代表各自的国家,所以我必须发电请示本国政府。”
一句话将各国法官惊呆了。试想九国法官都要请示本国政府,本国政府的指示来了,意见不一致又将怎么办?照这样根本不可能能排定座次。梅汝璈趁大家不知所以然的静场机会,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另外我认为法庭座次应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才最合理。今天是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严重,而抗战时间又最久,付出的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应排在第二位。”
法官们的争论,众说纷纭,是因为没有一个排列座次的原则。而梅汝璈提出的中国应排坐第二把交椅的理由,是无可辩驳的。在场的法官们实在提不出什么异议。
可是,事情的进展并非设想中的那么顺利。开庭前一天的预演,庭长韦伯突然宣布入场顺序是美英中苏……。梅汝璈知道,如果预演时不据理力争,次日开庭的顺序就因袭排定了。他立即提出异议,并脱下黑色丝质法袍,拒绝登台。他说:
“今天预演已经有许多记者和电影摄影师在场,一旦明天见报,便是既成事实。既然我的建议在同仁中并无很多异议,我请求立即对我的建议进行表决。否则,我只能不参加预演,回国向政府辞职。”
庭长韦伯只得召集法官们表决,最后决定按日本投降书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美、中、苏……一一排定入场先.后和法官座次。
梅汝璈以表面退却的姿态作为进攻的手段,即运用了“以退为进法”的论辩技巧。开始时,梅汝璈见中国法官排不上第二把交椅,故意说“还需要请示本国政府”。这只是虚晃一枪,看起来不准备在此作正面争执,形式上在退让。但等到大家不知所措时,他见时机已到,立即转换为攻势,说出了一番中国法官应排在第二个座次的道理,义正辞严,无可辩驳。
可是,次日预演梅汝璈见发生将中国法官列为第三的变故,立即提出抗议,声称要回国向政府辞职。这是“退”,可是退中有进,提出了由各国、法官表决的建议。由于他掌握了法官们表决必然要寻求一个举手赞成或否决的原则。而当时除了前一天梅汝璈曾经提出的排列座次的原则外,没有谁再提出其它原则。所以梅汝璈对表决的结果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2.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人法
在论辩的过程中,对方时常会提出尖锐的问题来攻击你的论点,这就好像是战场上向你方阵地忽扔过来的手榴弹。在本编的其它章节中,我们主要是告诉你如何躲开这手榴弹,或是怎样扔一个更大的手榴弹给敌人,而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也可以捡起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在它爆炸前扔回去呢?
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里正是有一门这样的绝世武功一姑苏慕容氏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不要妄自菲薄地认为,“绝世武功”就是“高深莫测”,先来看看下面的这些故事:
例1
中国古时有个叫魏周辅的人,他把自己的诗送给著名的诗人陈亚看,希望得到赞赏后可以一举成名,洛阳纸贵。
陈亚发现了魏周辅的诗中有抄袭前人的句子,于是作出了很严厉的批评。
魏周辅很不服气,又送上了一首绝句来为自己辩解:
“无所用心叫‘饱食’,怎胜窗下作新调?文章大都相抄袭,我被人说是偷诗。”
陈亚按照他的诗的原韵,和了一首诗反驳说:
“以加贤人该加罪,不敢说你爱偷诗。可恨古人太狡猾,领先偷了你的诗。”
“古人偷窃后人诗”,陈亚故意依着魏周辅荒谬的逻辑,推出了这么一个荒谬的结论,自然魏的逻辑也就不攻自破了。
读过上面的故事,不难看出“移花接木法”的关键在于“移”和“接”上。而运用这一方法,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首先得听出对方话语的实质和目的。
其次,要分析对方攻击自己的理由和根据,也就是要找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中的“彼之道”来。
最后,巧借对方的话或用过的攻击方法反击对方,打他个尴尬无奈,措手不及。
在这三个步骤中,最关键的是承上启下的第二步,细心的读者不妨读完后面的故事,一一分析出反击者的“道”来:
例2
一个被指控酒后开车,并被判拘留一周的司机,在法官面前申诉说:
“我只是喝了些酒,并没有像指控书中说的那样喝醉了。”
法官听后微微一笑,说: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没有判处你监禁七天,而只判拘留你一个星期。”
法官的解释,既回避了司机的纠缠,又让司机懂得对开车司机来说,“喝了些酒”开车与“喝醉了酒”开车的区别,就如“监禁七天”与“拘留一星期”的区别一样,只不过是说法不同而已!
例3
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与反对苏维埃政府的人进行论辩。
反对者屡占下风,不由勃然大怒,甚至开始了人身攻击:
“马雅可夫斯基,你维护苏维埃,这和那些混蛋差多少?”
马雅可夫斯基怒而不露,不慌不忙地走到反对者跟前说:
“我和混蛋只有一步之差。”
例4
曾经有个叫丘浚的人去逛庙,庙里的老和尚见他十分寒酸,就对他非常冷淡。这时恰好又有位地方官吏也来逛庙,老和尚见了,马上满脸堆笑热情招待,恭敬备至,把丘浚撂在一旁不予理睬,丘浚十分不满。等官吏走了之后,丘浚就问老和尚:“你为什么对当官的这样恭敬,对我却冷若冰霜?”
“你不懂。”老和尚急忙辩解道:“按我们佛门的规矩。恭敬就是不恭敬,不恭敬才是恭敬”
丘浚听罢,哈哈大笑,猛然间操起一根大木棒,照老和尚的头打去,老和尚,双手抱头哇哇直叫。众人连忙拦住丘浚,老和尚问道:“你为何打人?”
丘浚一本正经地说:“既然你说恭敬就是不恭敬,不恭敬才是恭敬,那么我打你就是不打你,不打你才是打你了!”
老和尚满面羞惭,无言以对,众人也对他侧目而视。
与此相似,古希腊也有这样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谬论家欧布利德的故事。
例5
欧布利德有一次向邻居借了一笔钱,约定一个月后归还。期限到后,邻居向他讨钱,欧布利德为了占便宜,就故作惊讶地说:“我没有借您的钱啊!”
邻居说:“你忘了吗?是上个月,向我借的。”
欧布利德耍赖说:“对,上个月我借了您的钱,不过,您应该知道,哲学家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月向您借钱的我了,您怎么能叫现在的为过去的我还钱呢?”
邻居很快跑回去拿来一条木棒,把欧布利德痛打了一顿。(这和丘浚的方式如出一辙,可道理却不一样)
“好。你打人啊!等着瞧吧,我要到法院控告你。”欧布利德气急败坏的说。
邻居笑嘻嘻地说:“您去告谁啊?您刚才不是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您的我了。您要告,就告刚才打您的那个我吧!”
欧布利德摸摸身上的伤痕,无言以答。知道这一顿打算是白挨了!
从道理上说,欧布利德的谬论是片面夸大了哲学上变化的绝对性,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但邻居知道,和这样的无赖讲道理意义不大,于是沿着他的谬论,给了欧布利德实际的教育。
欧布利德自食苦果之后仍不悔改,还想玩弄新的花招。
例6
有一天,快下雨了,大公吩咐他带人把晒谷场上的谷堆搬回仓库去。他阳奉阴违,谷子都淋湿了。大公责问他为何不把谷子收起来,欧布利德诡辩说:“一粒谷该不是谷堆吧!再加一粒,也还不能成为谷堆,这样每加一粒谷,每次都不能成为谷堆,因此根本就不存在谷堆,我又怎么能把它运回仓库里呢?”
大公听了只微微一笑,没有反驳,但心里却已有了惩罚他的计划。
到了发工钱的那一天,只有欧布利德一个人什么都没有发到,他于是跑去责问大公。大公早已料到他有此一问,不紧不慢地回答他说:“一个钱币该不是你的工钱吧?再加一个,也还不是吧?这样每加一个钱币,而每个钱币都不是你的工钱,因此你的工钱根本就不存在,叫我怎么付给你呢?”
结果,欧布利德再次尝到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痛苦。
二、拒绝时的具体操作
1.拒绝别人要有技巧
东方人对拒绝别人,要对人说“不!”似乎很不擅长。因此经常造成许多误解,甚至引发纠纷。
例如,有些女性明明不喜欢来追求她的男士,但却不很明确地拒绝人家,结果搞得大家不知如何是好。还有,有些人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糊里糊涂地当了借款的保证人,结果破财惹祸上身。
当然这种不愿意让对方受到刺激和伤害,不愿看到对方悲哀的心情,或许可以说是东方人的善良。
因此,要保持这种善良的本性,维系人生的友情,而又要避免自己受到伤害,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即懂得拒绝别人的艺术。就是要具备幽默的说话术。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欧美人以幽默来表达拒绝意思的技巧。
例1
有位作家,拿着他的新作品去拜访邱吉尔,坚持请邱吉尔一定要阅读那作品。最后邱吉尔很严厉地拒绝说:“我只看有趣或有益的书!”
例2
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在当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时,有很多该校校友要求校长让他们的孩子到该校就学。结果,威尔逊的回答是:
“所以不能让他们来就学的第一个理由,正因为那些孩子是你们的孩子。”
这是兼具讽刺与拒绝的幽默。
美国的诗人兼作家奥斯特·华尔德,在不满意被招待的程度时,就会写类似这样的信给那位招待他的人。
“实在非常遗憾,因为有‘后来的邀约’,所以无法接受您的招待!”
上述几则幽默都是名人的拒绝术。以下再介绍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拒绝意思的精彩幽默。
例3
某绅士在百货公司的绅士服饰专柜试穿一件他中意的夹克。可是跟在一旁的店员却啰啰嗦嗦地让他觉得厌恶而打消了购买的意愿。可是该店员却不知趣地推销说:
“先生,你穿上这件夹克,看起来至少会年轻五岁。”
于是绅士很不耐烦地说:
“这么说来,我每次脱下这件夹克就会老五岁,那我看还是不买为妙。”
例4
一对中年夫妇一起去看电影。当电影中出现剧中男女接吻的镜头时。那位太太就悄悄地对先生说:
“亲爱的,你偶尔也要对我这样呀!”
那位先生也同样悄悄地回答她说:
“你知道,那位男演员之所以努力地演出,电影公司要付给他多少的报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