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2488800000033

第33章 多学习:别让自己过时(2)

“充电”的方向是对的,可是却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来进行,结果事倍功半。这也是职场人常常会犯的毛病。合适的“充电”,选择在不合适的时机,也是一个误区,不仅增加了投资成本,还浪费了时间,本来这段时间可以用在“刀刃”上的。这里的时间节点,主要指的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特定时间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根据自己职业发展的状况、专业水平、工作能力以及今后一段时间职业发展目标,来选择恰当的培训,这才是上策。

对于30岁左右的人来说,没有更多的时间让我们去盲目浪费了,我们必须要学会学习,这样才能避免盲目充电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懂得利用有限的时间给自己搭起跳板,只有这样,我们最后才能在职场上赢得自己的一片天地。

阅读是最值得推崇的消遣

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的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虽然如今年轻人的消遣方式五花八门,蹦迪、唱歌、打牌、逛街、上网、打游戏等,但阅读则是一种最值得推崇的消遣。

古人曾有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尽管这并不是绝对的,甚至还带点唯心主义,但它却说明了一个道理:读书是很重要的,它能够让我们在思想上成为一个真正的巨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人曾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刻苦读书的故事,如“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韦编三绝”等,也正是这些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对于年轻人来说,养成读书习惯是很重要的。知识是不能遗传的,也不能赠予,更不可能复制和购买,只能够靠自己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一生都会受用无穷。

北京新东方英语的创始人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就曾经谈到过知识的重要性,他告诫大学生,在选定了专业以后,一定要把本专业领域的前三本书读得滚瓜烂熟,把三本书任何一个思想观点都转化成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样才可能变成这个专业的顶级人士。

他还说,我们不光要学好自己本身的专业书籍,还要广泛地读书:“文科的读理科,理科的读文科。哲学史、科学史、文学史、生物史,然后是社会学、地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还有所有的随笔、散文、诗歌,大家都得去读。读书其实很简单,一个星期读两本书是轻轻松松的事情,毕竟要你精读的书很少。”

他说,在大学里,你至少要读400本以上的书才算是大学毕业生。他曾经提起自己当年在北大时候的情景:“我在北大读了800多本书,新东方还有一个极端的人物,就是我的班长王强老师,他在大学的时候读了1500多本书。我们在北大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我们互相比着读书。相信我们农大的同学有这么好的环境,在有山有水的地方,读一两本书是轻轻松松的事情。我们要去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我们应该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们应该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我们要去读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我们也应该去读《西方哲学史》。像现在出版的好的著作大家也应该读,比如说《明朝那些事儿》,比如说同改革开放30年成长起来的中国著名的经济史作家吴晓波写的《激荡30年》等。”

凡是读书多的人发展潜力一定是强的,俞敏洪如是说。新东方有一句话:底蕴的厚度决定着事业的高度。什么叫底蕴?底蕴就是你读了多少书,走了多少路,这就是底蕴。可以说,新东方能有今天,这和俞敏洪的读书习惯是有一定联系的。

把阅读当做是一种消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对于我们提高自己不无裨益。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直接向别人学习的经验也是有限的,但是通过读书间接向别人学习则是趋于无穷的。阅读一本书,我们就可以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就可以深入一个人的内心,就可以站在世界的至高点。

我们还认识到,作为一种伴随深入思考的文化活动,阅读习惯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养成的,需要有意识地培育。

首先,阅读有价值的书。

既然阅读,就要去阅读那些让我们有上进动力的书籍。这样的书能够引起良好而积极的反应,对我们今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阅读需要认真。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不能一目十行,应当认真阅读、研究、了解和应用富有展示性与指导性的书籍。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能够运用那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来寻找自己的不足,以作参考。

第三,阅读需要技巧。

有了好书,获得进步的关键就是要懂得有技巧的阅读。在阅读之前要明确自己寻求的是什么,这比漫无目的、走马观花的阅读要有效得多。

最后,阅读需要坚持。

阅读同样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得越多,所接受的知识也就越多。

把阅读当做消遣是聪明的,把很多消遣的时间用来阅读是高明的。唯有知识无法贬值,一旦存在,它将被你长期拥有。所以,需要消遣的时候,不妨泡一杯茶,拿一本书,细细品味一番,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

刘墉曾经在他的随笔《萤窗小语》中曾写过这样一件事:“当我十三岁那年,家遭祝融(火灾),一夜之间烧成了平地,父亲生前珍藏的书画,我珍视的各种奖状全没了。当我在断垣残壁和余烬废墟间拿着小铲子想找点残存的东西却毫无收获时,幼小的心灵真是觉得前途茫然……而今我已不再那么怕火了,我常想,即使大火今天焚毁我所有的书画,只要我逃出去,明天提起笔,不是又有新的作品了吗?”

的确,那些先人的财产、积蓄等都不足恃,只有自己的知识、学问和技术是别人拿不走的,所以“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而“万贯家财”也早晚会有挥霍一空的时候,只有技术才能让我们获取财富,留住财富。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场对员工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企业更需要综合型的人才,即精通一技、掌握多技。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把自己本身所拥有的那“一技”练熟练精,还要适当增加自己的技能,能够发展“多技”。

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有的人愁容满面,有的人却喜笑颜开,徐睿就是后者中的一个。

徐睿研究生毕业不过短短的半年时间,他已经换了三家单位,单位越跳越好,而且工资也是水涨船高。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徐睿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备受青睐呢?其实就是因为他不是单独的“一技在身”,而是比别人多一招。他现在任职的企业是一家德国公司,仅实习期的工资就达到了四千。这家外资企业看重徐睿的主要原因既非他“研究生”的头衔,也不是他“计算机专业”的帽子,而是他那胜人一筹的英语水平和粗通的德语。在大家专业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徐睿的英语和德语让他冒出了头。这是因为徐睿从小就开始学英语打下的扎实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对他来说已经如同母语一般简单。并且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徐睿已经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德语。

30岁的你是否想过,如果你离开了现在的岗位,那么还能干什么呢?因此,无论是基于自身发展还是工作需要,我们都应该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刻苦钻研技术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必要的时候去学习自己的第二个“手艺”,以新的技能来支持你的成功。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展现自身价值,为自己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我们总能听到有人抱怨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其实,很多人求职择业难主要是没有一技之长。俗话说得好,技多不压身。多一门技能,多一种选择,多一条出路。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我们所说的是“技多不压身”,它并不等于“证多不压身”。

应届毕业生小马一毕业就发现自己辛苦考来的证书变成了“鸡肋”。小马考取的证书有:导游证、房地产经纪培训证、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以及高级秘书证。原本以为这些证书会增加就业“砝码”,谁知用人单位都认为小马证书驳杂,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又没有实践经验,纷纷将他拒之门外。

美国物理学家斯坦门茨曾经说过“画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值9999美元”。如果前人没有给你留下万贯家财,你可以依靠技能为后代创下万贯家财;如果前人给你留下万贯家财,你更应掌握技能守住这份财富。唯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整合自己的知识,把它变成资本

有人说:知识是人生跨越的桥梁。话虽简单,却道破了知识的价值所在,的确,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知识始终是推动历史向前的动力。知识不仅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更能改变人的一生。

对于30岁的人来说,知识是无法比拟的财富。如果能够不断整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善于把学与用、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通过吸收、消化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那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大大改观,知识就会变成最大的资本。

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凭借着知识解决了影响我国多个世纪的温饱问题。

袁隆平在很小的时候就在心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逐步侵占华北和中国内地。遭受到日本迫害的中国尸横遍野,给袁隆平童年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民族创伤,也在他脑海里产生了一串串的问号:为什么中国百姓如此被人欺侮,任人宰割?为什么外国强盗在中国如此横行霸道?他给自己立下志愿:他要依靠自己的知识,做一个能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他等到了这个时刻。在1960年那场罕见的天灾爆发后,严重的粮食饥荒让他认识到,只有培育出亩产超过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才能彻底解决饥荒问题。他要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和他自己掌握的知识来战胜中国的饥饿。

他的创造生涯从此开始了。从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找到了七株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八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袁隆平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种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在1988年的时候,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杂交水稻为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袁隆平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先后获得十一项国际大奖,为中国人挣足了面子,让中国成为世界的焦点。

现在这个时代,没有知识的人是根本无法生存的。我们总是对成功者投以羡慕的目光,却很少去注意他们成长的过程。而这些人能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成为众人的榜样,都是靠知识来充实的。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社会需要的技能和特长,那么不管他处在何种环境,都能够拥有一席立足之地。

在过去的农业经济时代,人们所依靠的最大财富就是土地;而到了工业时代,人们所依靠的最大财富则成了资源,谁拥有了资源,那么谁就拥有财富;而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最大的财富就是知识。打个比方:假设在农业时代你有价值100万的土地,但当地价下跌时,你的财产就会减少,而一旦把土地卖掉,它就不再属于你了;在工业时代,你的工厂、设备都可能因为经济不景气或经济危机而大幅贬值;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你的头脑、你所拥有的知识财富决不会因为曾经赚过100万之后就变得不值钱,恰恰相反,它的价值将会变得更高。所以说,整合自己的知识,把它变成资本,这就是我们一生的财富。谁拥有了知识,谁就等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当丁磊以大陆首富的身份来译写知识创造财富的价值时,当胡仙以女儿身用知识的力量带领“星岛”报业雄冠香港时,我们还在沉默什么?不要说没有资本,知识就是我们最好的资本。因此,整合自己的知识,把它变成学以致用的资本,那么必能在30岁之后有一个更为成功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