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四十修养与智慧
2487200000002

第2章 辑一:男人四十,要把握住事业与生活上升的高峰期(2)

四十岁的男人大多数已经懂得了生活的真谛,生活的重心会偏重在家庭和事业这两个方面,而对于纷繁的诱惑,四十岁的男人身上已经生出了“抗体”。他们明白和“老婆大人”是不能离婚的,一是太过劳民伤财,二是良心上过不去,而且声誉也会受损。所以,男人在步入四十岁之后要谨防被“小三”俘虏,在四十岁之时要希望拥有更平实与温暖的家庭。

杜宇是北京一家外企的高级白领,刚刚进入不惑之年,作为公司高管的他年收入超过四十万元,住着一套小别墅,开着一辆五十万的高级轿车。杜宇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游泳、网球、高尔夫、素描、钢琴、象棋……他都能来两手,而且水平很不错。杜宇的言谈幽默风趣,总是能够让周围的人感到轻松,同时他也是一个很孝敬父母的人,尽管父母在遥远的湘西农村,但他还是会每两个月回家探望一次父母。总之,在很多人看来,杜宇是一个既让人羡慕又让人崇拜的人。可是,表面上看起来生活得有滋有味的杜宇,内心却十分苦闷,因为他是一个离过婚的“王老五”。

按道理来说,像杜宇这种名副其实的“钻石王老五”再找个媳妇,组成个家庭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杜宇直到现在依然未婚,他常常会在一个人的夜晚感到些许凄凉。杜宇在自己的日记里自嘲地写道:“男人四十一枝花,我是一枝开得很鲜艳的花,但是却孤独地绽放在阳光下。”

现实中,像杜宇这样的“钻石王老五”有很多。二十岁的时候,他们把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总是认为自己还很年轻,总认为女人要比机遇多得多,即便是错过了,以后还可以再遇到更好的。但后来的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由于阅人无数,经历的事情也多了,对于感情就变得麻木和戒备了,总是期待着自己能够找到那一个上帝专门赐给自己的好女人,不曾想一拖再拖。等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各个方面的条件都变得优越了,可是内心的孤寂感却迅速地涌了出来,这才迫切想拥有一个平实而温暖的家庭。

日常生活中,所有男人都希望拥有一份平实而温暖的家庭生活。四十岁的男人不再浮躁,他们需要安稳,并深深地渴望温暖。家庭是四十岁男人继续奋发向上的基础,妻儿父母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也是他们继续奋斗的动力。大多数的男人在四十岁的时候都变得越来越沉稳,努力地做好一切,让家人生活得幸福甜美。这时的男人就是一枝花,他们鲜艳地绽放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美丽,而是为了家人更好地欣赏、分享自己的美丽。所以,正值四十岁的男人们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抵住诱惑,呵护好家庭和谐美满的幸福。

男人四十,挺不住也要挺

男人四十岁,正式踏入中年人的行列。在踏入这个行列之后,“不惑”的他们不再踌躇,不再疑虑,凡事看得清楚,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更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人入中年,就好比日已西斜,然而,这个本该看上去很美的年岁,等到进入了之后他们会发现:仅仅是看上去很美。四十岁的男人被称之为“夹心层”——在事业上,上有领导或合作伙伴,下有下属或员工,稍有不慎两边都得罪,两边都不讨好。得罪了领导和合作伙伴会被“穿小鞋”被排挤,得罪了下属和员工会被“闹事”;在家庭里,上有老人,下有妻儿,照顾不好老人,会被斥责为不孝,顾及不到妻儿会被斥责为“不顾家”。所以说,四十岁是一个男人压力极大的年岁,但是为了事业发展到新的巅峰,为了让全家老小生活得更为幸福,四十岁的男人一定要做到——挺不住也要挺,坚持撑下去。

男人四十岁之时,已经能够用理性睿智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重新打量这个世界了,面对着生意场、官场上的那些不顺心且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应该不会再心烦。他们理应拿得起放得下,因为他们不再需要追求完美,而是需要追求实惠,他们知道怎么做能够让自己在事业上和生活上都取得最有利的地位。所以,四十岁的男人应该老练一点,学会放弃,懂得取舍之道,只有这样才能够担起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在事业上成为一个优秀的带头者,在家庭中成为一个坚实的顶梁柱。但是,不论是“取”还是“舍”,前提都是要挺住,在这个人生负担最为沉重的时候,四十岁的男人,应该像青山一样屹立不倒。

42岁的陈玉明仍是一个乡村诊疗所的医生。后来陈玉明被调到离家三十公里的一个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卫生院去工作。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陈玉明到新的卫生院上班还不到两个月,他的母亲突然中风瘫痪,卧床不起。陈玉明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在下河捕鱼时不小心掉进了漩涡溺死,后来是母亲一手操持着这个家。他上学的学费是母亲一点点省出来的,他穿的衣服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出来的。

说什么都要治好母亲的病,这是陈玉明在母亲的床榻前由心底发出的誓言。最开始,他让母亲住进他工作的卫生院,自己能够随时照顾,先将病情稳定住再说。但是,要治好母亲的病并让她重新正常站立行走,就必须去那些大医院接受治疗。他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去哪里筹集那么多的医疗费?无奈之下,他只能东借西筹,亲戚朋友借了个遍,几乎连能搭上话的人都没放过一个。

陈玉明筹到钱准备带母亲到大医院看病的时候,母亲拒绝去大医院看病,而且要求立刻回家。母亲怕花钱,她知道家里贫穷,去大医院治病肯定要花一大笔钱,这样会让儿子肩上担子变得沉重起来,所以她死活都不去大医院。陈玉明一连央求了母亲十多天,结果母亲就是不答应。生性孝顺的陈玉明看母亲的病情已经稳定住了,便遵从了母亲的意愿,将她接回了家。

将母亲接回家之后,陈玉明索性辞去了令很多人羡慕的“铁饭碗”工作,回到家中一心一意地伺候母亲。母亲的病不能停药,于是陈玉明便在村子里开了一家诊疗所,给村民们把点小病,赚点小钱维持着。这一维持就是十四年,一直到他三十六岁的那一年母亲离世。这十四年里,为了照顾好母亲,陈玉明每天都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小诊疗所的收入有限,他为了给母亲补身子,经常将盛着肉蛋类以及新鲜蔬菜的饭端给母亲吃,自己则避开母亲随便吃点就凑合了,经常是一碗水煮青菜配上一碗米饭就是他的一顿饭。可就是在这样的清贫节俭生活中,陈玉明还是欠了6万多元钱的债。

由于家里有一个卧床不起的病人,再加上收入微薄,因此陈玉明在母亲去世之前没有结婚。哪个女人愿意嫁到这种如此窘迫的家庭中受苦呢?直到母亲去世两年之后,陈玉明生活上有所缓解,才结了婚。结婚没多久,陈玉明就迎来了双胞胎儿子,生活中平添了很多的幸福。不幸的是,大儿子在两岁多的时候患上了哮喘,原本就拮据的陈玉明一家生活更加困难了。

和儿子同龄的孩子都上学了,陈玉明的两个孩子却因为凑不齐学费,上学的事只能一直往后拖着。看到儿子们望着小伙伴背着书包上学的羡慕眼神,看到妻子辛苦耕种的身影,陈玉明的心都碎了,他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也不是一个好丈夫。正是在这种极度困顿的环境中,陈玉明产生了自杀的想法,他认为自己再活下去已经没有多什么意义了。可是他又没有勇气,他不知道自己这样懦弱地走后,妻子和孩子们该怎么办。渐渐地,陈玉明反而开始淡定了下来,内心的烦躁也一点点地清除了出去。家庭已经到了这个样子,再差还能差到哪里去,为了孩子和妻子我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逐渐变得理性的陈玉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他觉得自己还不老,也才四十岁出头,人生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只要自己努力,下半辈子一定会比上半辈子好许多。不论现在的日子多么难熬,他都要挺下去。

2005年3月,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出过远门的陈玉明离开了家乡,跟着村子里的一帮年轻人去打工,他希望自己的人生从这次打工开始能够焕发出新的光彩。在广州,他经几次波折,最终在老乡的帮助下找了一个看大门的活儿,管住不管吃,月薪九百元。计算一下,减去吃饭等开销,陈玉明一个月的收入只有五百元左右。要供养妻儿还要偿还巨额的家庭债务,这点收入明显是不够的。

看大门看了四个月之后,陈玉明觉得自己的压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大,晚上经常失眠,做什么都没有精神。再这样下去,不仅钱赚不到,人还会被压垮,这样绝对不行。陈玉明发现,在他生活的这条街上有很多家足疗店,而且生意都非常火暴。行了半辈子的医,陈玉明一直对针灸很有研究,于是深受启发的他便决定开一家针灸足疗店。于是,下定决心的他立刻辞去了看大门的工作,找了一家足疗店当清洁工,管吃管住一个月只有四百块钱的工资,收入比原来还少了。但是,陈玉明还是非常高兴地去上班了,因为他的目的不仅仅是当清洁工,而是去“偷师”,观察足疗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在足疗店上了两个月的班之后,陈玉明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足疗技术,而且还将自己的针灸理念融合了进去。

很快陈玉明的足疗店开张了,由于他精通中医针灸,一开始生意就十分火暴。很快,他把自己的店面扩展到了300多平方米,日营业额突飞猛进。不到两年,陈玉明的足疗店已经有三十多个分店了,四十几岁,陈玉明迎来了人生的最高峰。

陈玉明的成功关键就在于他能够挺住,并且去努力地改变现状。试想一下,如果陈玉明在当初负担极重的时候,选择了将脑袋塞进挂在大柳树上的皮带里,那么他还能有日后的辉煌吗?

四十岁,是男人的一个坎,迈过去了会一马平川,迈不过去,则会坠入万丈深渊。生活从来不容易选择,对于四十岁的男人来说,生活中或者是事业中遭遇了困难,更应该挺住,为了自己,更为了家人,挺起自己的胸膛继续努力下去。只要自己努力了,拼搏了,风雨过后,一定会有一个明媚的艳阳天。所以,四十岁是一个男人挺不住也要挺住的年岁。

四十不惑,人生的定局之年

男人步入四十岁之时,即便不能说都是事业有成,起码也可以是比下有余。四十岁的男人在为人处世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见到谁都能聊上两句,不再像二三十岁时那样恩怨分明了。毕竟,四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们已经锻炼出了能够将不满藏在心里,面子上依然乐呵呵的“真功夫”。事实上,达到了这种境界的男人才是最会干事的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四十岁对于任何一个男人而言,都是人生的定局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