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素质教育论
2476800000008

第8章 中国的教育现状呼唤素质教育(1)

一、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挑战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靠素质教育。我国当前的教育方式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倾向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必然;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改革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可行性。可以说,素质教育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历史结果。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以科学的态度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方向。

1、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坚持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应试教育的倾向愈来愈明显。这种单纯学练知识的教育倾向,使学生淡化了时事和政治,也没有时间去体验做人处事的道理,使学生呆板地掌握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考技能,不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胆魄;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单纯、幼稚和脆弱;这种长期的封闭式的学习生活,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善交往、懒于行动的惰性习惯。

当前,一方面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劳动者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很强的法制观念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很强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及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另一方面从更大的范围内来看,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如果我们不彻底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所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能直接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要求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和教育改革的大潮迫使着我们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可能。

如果不彻底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就业制度、人事劳动制度以及招生考试制度,人们仍然会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唯一标准,很难树立起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素质教育也将难以推行。目前,有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及这些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会给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因为:

第一,教育结构的优化,必然会改变升学就业的传统观念。职业教育的大力推行,进一步拓宽了上学就业的路子,避免千军万马只走高考独木桥的局面。这不仅会改变人们只有考取大学或普通中专才能就业的传统观念,还会逐步改变只以升学率来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片面观点。

第二,就业制度的改革,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毕业生考核录用制度。推行学历文凭、技术等级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扭转升学、文凭、职称对于教育运行的片面导向作用。”“运用劳动工资等政策杠杆,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起点工资,用人部门可以按照实际水平和实际表现拉开档次。”就业制度的改革,迫切要求高等学校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忧患意识,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单一教育倾向和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合时宜,迫切要求实行与素质教育相对应的各项改革。

第三,考试改革引导学校注重整体素质教育。考试改革的趋势是除了进行文化课测试和身体测试之外,还增加素质测试。如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考查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素质水平以及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等。这样就会促使学校按照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采用各种教育形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第四,科学的评估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细致的素质教育评估标准,可以克服那种主要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的倾向。在督导评估过程中既要评价那些易于讲形式的工作内容,更要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抽样调查,看真的,查实的,以此促使学校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一对矛盾关系。素质教育应该克服应试教育本质的东西和一切消极的因素,同时也要有改造地保留其中某些合理的因素。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单方面地强调知识教育,因而削弱了其他方面素质的教育,这就是它的致命缺陷。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反对应试教育,就淡化知识教育。再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和教师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应考上,削弱了其他方面的教育,但是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成绩、反馈教学效果的一个教育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书面解答技能的一个教育手段。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既要保留考试这个教育手段,又要改革考试的形式和制度,还要控制考试的次数,更要端正考试的目的,让考试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

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素质教育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不断创新的。科学性是它的内容,丰富性是它的内涵,多样性是它的形式,创造性是它的灵魂。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使之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则是它的精神实质。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它有自己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发展、完善的。这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学生则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要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起来;把包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在内的适应公民素质发展需要的课程教材体系建立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沟通起来;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把有利于全面发展素质的教育评价制度确立起来;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

素质教育应该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师培训、学校管理以及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应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纠正这样一种片面的看法即认为采取了素质教育的某一个具体做法,或者落实了制止“片面”的某些措施,这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了。这是没有全面、系统、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表现。这种以偏概全的片面观点很容易把素质教育引向表面化、形式化。当然我们决不反对从某一个环节入手进而全面推进的做法,我们反对的是做到一点、不顾整体、不求深入的短期行为。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注意实施的途径和过程,更要注意教育效果。因为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所以实施素质教育之后,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应该得到进一步优化,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应该得到更快的提高。如果其他方面的素质水平提高了而知识水平下降了,这也不能叫作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这也是一种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反常现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采取更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