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素质教育论
2476800000005

第5章 人才竞争呼唤素质教育(2)

客观世界是一个整体,而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往往是先从个别再到一般,先从个性再到共性,先从部分再到整体。本世纪40年代以后,以分化为主的趋势逐渐为综合化的趋势所代替,各学科互相交叉渗透,反映了“分则深、深则通、通则全”的规律。在技术上,产品的集成度大大提高,生产者往往不再采取单一的手段,而是采取机械的、电子的、化学的乃至生物的等综合手段来加工产品。一些大的工程、科研课题、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有多方面的专家、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如京九铁路、长江三峡工程,不仅涉及地质、水文、土木等,而且还涉及环境、社会、经济等许多学科,必须组织多方面的专家“会战”。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告诉我们,人的一定的职业分工和专业训练还是必要的,但是未来人们的职业不会像过去那么稳定,工作内容的变化将会很频繁,将会产生许许多多我们预想不到的新行业、新工作。

教育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唯有教育,才能为科学技术培养造就大量的人才。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毫无疑问会要求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作出相应的变革,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跨学科、多面手的“通才”。素质教育,无疑将被推到重要的历史地位上

三、教育:21世纪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人才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将会使教育成为21世纪的一个主导产业。社会的信息化,必将使工业、商业、金融业日益依赖于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信息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和地区将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谁掌握有大量知识、信息,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社会生产中体力劳动者为主体向脑力劳动者为主体的转变,使知识与专业技能成为人们就业竞争的焦点,如何掌握知识与信息将成为胜败存亡的关键,知识将成为财富的源泉和标志,同时,也成为社会力量的象征。这样,教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生死存亡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在信息和教育产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必然成为一种快速运转的经济。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资本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周转,财富将以惊人的速度递增,时间将日益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因素。这对于我国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又是极其严峻的挑战:如果与发达国家同速运行,国家就必将腾飞,否则就会处于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因此,我们只有重视发展教育产业,大量进行高素质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增强自己运用新知识和各种创新技术的能力,才能创造条件,高速发展经济。

由此可见.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尤其在21世纪,人才资源作为一种能动的特殊的资源,是一切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代表着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而从事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教育,则将成为决定未来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产业。谁拥有发达的教育,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拥有高素质的企业家、管理专家、技术专家、经济技术教育家、行政领导干部等,谁就拥有最有效的财富和创造财富的财富,谁就拥有灿烂的明天,谁就能在未来世界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我们应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教育产业和培养人才对于现代经济增长和各国经济竞争的极端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加强素质教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培养既有高级信息技术水平又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以便使自己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时代对有高度熟练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知识密集型生产方法发展越快,对有高度熟练技能人才的需求就越大。由于信息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因而全世界范围将出现人才危机,尤其是信息技术人才危机。

美国劳工部估计,从现在到2005年,美国平均每年需要9.5万名新的电脑专家、电脑系统分析家和程序编制人员。这种空缺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10亿美元。欧洲也出现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现象。设在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信息技术观察组预测.21世纪前,欧洲至少需要增加150万到200万信息技术人才。该组织发表的最新年度报告指出,目前知识已取代传统的原材料而成为最基本的资源,人才的作用正日益突出。

知识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是信息技术革命,国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一大批信息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计算机软硬件、因特网(Internet)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大量高级人才为后盾。可以说,谁在专门人才上落后于世界。谁就在知识经济时代处于落后位置。

除专门技术人才外,知识经济时代其它行业的普通劳动者也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备信息处理能力。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就相当于信息时代的“文盲”,知识经济时代的“文盲”。我国教育界和信息技术产业界的专家也指出,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合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将不再是专门人才的奢侈,而是劳动者在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创造性人才是每个时代的技术改良与革命所必不可少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成为一般劳动者必备的素质,创造性越高,劳动价值越大。1997年3月3日,美国《财富》杂志在定期评比美国最受推崇的企业时,创新精神是其评选标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老化的时代,传统学校教育提供的知识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者必须具有不断充实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随着职业与技术的进一步细分,劳动者必须既是通才,又是专才。

包括道德在内的个人素养正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劳动者能力的一部分。这种素养与人的能力是不可分割的。从微观而言,它决定着个人是否能成为21世纪的合格公民;从宏观而言,它决定某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在国际上保持有强大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整个人类文明能否扬长避短地以更稳健的步伐持续发展下去。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包括美、德、法等在内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平均教育经费占政府支出的12%。日本在1995年11月通过的《科技基本法》的基础上,又于1996年7月提出“科技基本计划”,决定到2000年,日本将提供约1万名博士后名额。大力培养创造性人才,使日本科研人员总数达到84.5万。巴西教育投入近年来呈增长趋势,其教育经费1993年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1997年已增加到4.6%,2007年将进一步增加到6%。在非洲较为发达的南非,教育预算近年来在各项预算中一直名列榜首,1998—1999财政年度预算报告中,教育经费占28%。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界都在努力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为了解决技术人员短缺问题,美国政府和企业界一方面鼓励美国年轻人从事与电脑相关的职业,另一方面加大投资,对原有劳动力进行再培训。英国实施使全国中小学加入互联网的“网络年”计划;马来西亚耗资115亿美元兴建高技术走廊,在引进专门人才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根据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加强素质教育成为很多国家的共识。新加坡认为加强教育是振兴经济之本,并实施“理想的教育成果”计划。新加坡教育部长张志贤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说,国家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素质和生产力的提高。欧盟在《走向知识化欧洲》中提出,教育要由以教授为主变为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