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素质教育论
2476800000019

第19章 爱国:大学生成才之根本(2)

教育因素的广泛性。思想品德的形成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从外部来看。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与来自外部环境的自发影响之间会产生矛盾,无形中构成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障碍。学校和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更是强烈。另一方面,从学生个人思想情况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在中学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业已形成但尚未定型的某些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跟大学教育的要求、社会的要求不一致,因而在认识与情感、认识与行为、认识与意志品质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上经常出现矛盾和不稳定性。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的广泛性和社会性表明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职能之一,就在于把学校同社会、家庭有机地联系起来,组织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抵制一切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学校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侧重点亟待调整

在过去的爱国主义历史教育中,我们往往把爱国主义的内容人为地限定在英勇反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者的分裂割据和叛乱骚动,维护祖国的统一;反对民族压迫,促进民族团结等范围之内。但事实上,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的内容和范围是极其丰富和广泛的。中国历史悠久,人民对祖国的真挚感情积淀得极其深厚,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源远流长。打开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卷,爱国志士犹如灿烂群星,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进步、团结、繁荣、富强,上下求索,英勇献身,不愧是中华的精英、民族的脊梁。以中国近代史为例,近代中国交织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侵略与自卫、正义与邪恶、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民主与专制、科学与愚昧的斗争,使得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强烈、持久、深刻并充满活力。血战沙场、为国捐躯,当然是救亡图存最直接的表现,然而,折冲樽俎,力争主权;收回利权,实业救国;开发民智,教育救国;献身学术,科学救国,又何尝不是救亡图存的有机构成!如此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求我们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一选择和侧重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要贴近大学生的特点,二是要贴近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希望,祖国和人民一直赋予他们一种特殊的使命和期盼。那么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就要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党的重托、人民的希望、历史的责任,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不论将来身处何地,心中总有热爱祖国这簇圣火。要达到这个目的,在从事一般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更应注重科技、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以科教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而且同“科教兴国”战略是一致的。在这一方面,我们同样拥有丰富的教育内容,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成果,是很好的素材。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建设是我们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而且必须与之相适应,为之鼓与呼。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过程中,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舍身炸碉堡,勇堵机枪眼等英雄形象,无疑仍将激励着国人为了英雄的未竟事业而努力奋斗。但我们同时也不能不认识到诸如此类由小学讲到大学的英雄故事,同大学生较高的认识水平是不相适应的,使教育难以收到实效。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不仅是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过程,同时还应是一个启迪人生、提供现实生活中可供借鉴的素材的过程。在中国古代史上,有创造经济、科学、文化成果,为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增添财富的先哲前贤,也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改革弊政、治国安邦、施利于民的典型事例,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围绕着爱国主义在经济领域和经济建设方面的斗争,更是不胜枚举。早在一百多年前,郑观应便提出要同外国进行“商战”,发展我们自己的近代商业。本世纪初开始的拒用洋货、爱用国货运动,更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荣宗敬曾感慨地讲:“真正使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民族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量事实,都可以将大学生的特性和经济建设与爱国主义紧密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四、扬弃:大学生向外国学习的必然态度

如何正确处理向国外学习的问题,不仅对于我们培养大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论并养成其健全的品性关系密切。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关乎我们国家和民族今后的发展。

向外国学习,一般是在三种情形下进行的。一是作为相对先进的国家向落后国家吸收其有益的东西;二是作为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三是相对落后国家向先进国家的学习。在中国历史上,前两种的学习和交流,可以说是不绝如缕。尤其是汉唐之际。广泛吸纳外来文化,使汉王朝和大唐帝国终成当时世界上最昌盛富庶的国家。当然,前两种学习。是在一种优越或平等的心态下进行的,因而它也就易于为人所接受。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相对于周边国家处于先进地位,因而也就养成了大国之风,在产生了极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衍生出了盲目排外、夜郎自大,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封闭、保守的心态。这一心态在我国处于第三种情形之下时,就更显现出其落后和保守性。

我们知道,自明朝中期始,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在此后的数百年间,虽不时接触西方文化,但国人往往沉缅于天朝圣国的梦境之中,对西学东渐及西学对中学的冲击缺乏应有的关注,以致于当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终于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时,国人不能对其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憎恨以鸦片、大炮、不平等条约为最初形象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反侵略的民族义愤而视“洋鬼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这是历史创伤造成的近代中国一般的社会心理,它包含着历史的、民族的因素,有其正义的、合理的一面。不过,它又使人们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善于把资本主义侵略和资本主义文明加以区别开来,不能做到既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又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中对我们有用的一切东西。因此,如何从辩证思维和历史潮流出发,在认识上、实践上正确处理爱国主义与向西方学习的关系,就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个前所未遇的课题。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既招致了来自顽固守旧势力的谩骂、抵毁、排挤、鄙视、围攻,又直面“全盘西化”的巨大压力,在学习层次上完成了由器物到经济、由经济到科技、由科技到政治的逐步深入的过程。

通观中国近代史,自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始。爱国主义与向西方学习一直联系在一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但要救亡图存,却又不能不向自己的敌人学习。历史雄辩地证明:救亡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是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一大特色。

爱国主义绝不是愚昧落后而又闭关自守的排外主义,也不是头脑僵化而又夜郎自大的国粹主义,更不是崇洋媚外、卑躬屈膝的洋奴主义。只有那些坚决抵抗外国侵略,同时又善于学习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长处,并用它来拯救和富强祖国的有识之士,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是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如果说中小学生由于文化程度和认知能力的局限尚难以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的话,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就必须向他们讲清楚并使他们真正接受。

五、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规律

爱国主义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面对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客体、目标、内容、方法等诸多因素间的影响和作用,我们无论是规划或实践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还是评估、分析教育的成果,都不可只考虑单方面因素,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

首先,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过程的整体性规律。整体性即统一性、结合性。(1)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校的发展实际,由古及今,史论结合,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2)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有机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逐步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配合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和途径。(3)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理论,不仅要有科学丰富的教育内容,还必须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相配合,有特定的环境和空间相烘托,需要软环境与硬环境建设相结合形成教育的综合效应。(4)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领导是关键,不仅党委部门要抓,行政部门也要抓。只有认识到位,思路明确,措施落实,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常抓不懈。

其次,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过程的有序性规律,有序性即层次性、协调性。一是时间内容上的有序性。爱国主义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的低年级的定向教育、高年级的导向教育到毕业前的去向教育,一环扣一环,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纪律、道德、理想、人生观等教育内容不能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应在不同阶段突出不同的重点。二是空间组织体系上的有序性。个人、班级、学生会、系党团组织、校团委、学校主管部门,由小到大的各个范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有序协调、互为补充、分工协同,要明确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具体要求,使爱国主义教育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方法上的有序性。从直观的形象化教育到理论学习,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交流,从课堂主渠道到校内与校外的紧密配合,从硬环境的建设到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要使多渠道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和途径形成网络、配套运用、各展其能。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与学校内的其它工作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处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影响和作用。只有深刻认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复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目标、内容、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注意系统外部的影响,明确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作用,有效地配合,才能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