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2476400000079

第79章 2001:企业改革督察报告

(二00一年六月)

2001年5月29日一6月8日,我们对陇西、渭源、漳县、岷县、临洮、通渭等6县的企业改革进行了督察,主要采取与业务部门、企改领导小组座谈的形式交流情况,探讨问题,研究政策,提出要求。

一、进展情况

全区深化企业改革现场会之后,各县按照安排部署,加快对县属企业推行以置换国有集体净资产、置换生产性土地使用权、置换职工全民身份、所有职工进入社会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三置换一保障”改革,总体情况是进展顺利、进展良好,具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1.试点县力度加大。临洮县作为深化企业改革试点县之一,县属企业37户。除了10户于2000年底以前已实施破产、拍卖、组建集团等形式的改制,其余27户列入2001年实施“三置换一保障”改革范围。目前,已完成改制19户,转让资产(含土地使用权)6090.044万元,各受让人累计承担债务5175.86万元,交纳到位现金2024.36万元,安置职工后上缴县财政116万元,安置职工1712人(其中在职职工1014人),累计发放安置费845.15万元,移交社保机构退休人员413人,上缴养老金645.38万元,有569名职工与新企业签订了新的劳动用工合同。继续在岗工作:有4户企业前期工作结束,改制方案已经县企改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待县政府批复后组织实施:其余4户正在酝酿讨论改制形式,初步确定实施破产重组。

2.陇西、漳县起步良好。陇西、漳县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现场会议精神,大胆学习借鉴临洮企业改革试点经验和外省区好的做法,领导重视,安排周密,舆论宣传声势大,工作扎实细致,改革在面上全面铺开,基本符合进度要求。陇西县列入这次改制范围的县属企业有49户,6499人。涉及总资产2.95亿元,截至5月底,已完成资产整体转让5户,出让净资产593万元,一次性补偿安置职工405人,对其他44户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以及方案的制订工作。漳县列入改制的县属企业有32户,并把粮食、供销、医药系统的基层粮管所、供销社、药材收购站一同纳入改制范围,5月底以前已整体转入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阶段.

3.渭源、通渭有所行动。渭源、通渭按照深化企业改革现场会议要求,企业改革的领导力量已形成,县上也有安排部署,但是,抓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门、行业之间单打一,缺乏统一协调,工作力度和进度与要求有一定差距。

渭源县列入深化改革的县属企业有36户,确定渭水机械公司、腾达印刷公司、建筑安装公司等3户企业先行试点,目前完成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前期工作,改制方案经县企改领导小组批复后正在组织实施,其余33户作为“面”上改制企业,目前正在进行清产核资、清理劳动关系和财务审计等前期工作。

通渭县确定对县属25户企业分两批实施改制,第一批确定了县地毯总公司等10户企业,从4月初开始进行前期工作,目前陆续进入拟定报批方案阶段。其他15户作为第二批改制企业,正在进行宣传发动等前期准备工作。

4.岷县以完善为主。岷县有原国有集体企业29户。1997年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按照县上出台的《关于拍卖出售、售股改制国有(集体)小型企业产权实施办法的补充规定》,除了8户实行目标管理,对其余企业的在职职工按“在本企业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最低不低于140元)”的标准进行了一次性安置。2001年县上企业改革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已改制企业的完善,实行目标管理的8户企业再没有新的安排。

二、基本特点

通过督察,我们认为,定西“三置换一保障”改革势头良好,各县有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具体讲,有以下三点。

1.深化企业改革的领导力量基本形成。各县都成立了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县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与。陇西、漳县为了加强改革力量,在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同时,还确定由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的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立了工交、商贸、粮食、供销等专业改革组以及宣传报道组和资产评估组,分别由县四大班子的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抓具体工作。同时从各职能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组派驻各企业帮助开展工作。各改制企业都成立了相应的企改机构,负责本企业改革的组织实施。先后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四大班子联席会,研究企业改革,并召开企业改革动员会、培训会、汇报会等,安排部署企业改革工作。县上党政主要领导和四大班子分管领导经常深入改制企业,及时了解掌握情况,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2.深化企业改革的思路基本形成。各县都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形成了改革思路,概括地讲。就是继续以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再上新台阶。按照以上思路,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县都制定出台了本县深化企业改革的意见或实施细则。陇西县继2000年9月由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参加地区组织的党政考察组到上海、浙江等地进行学习考察之后,2001年4月又由县委书记带领四大班子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团到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再次学习考察,回来后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提出了深化企业改革坚持的5项原则和以产权制度和劳动制度改革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关键,推行“三置换一保障”的改革思路,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全力推进企业改革。大部分县都有一些企业按照上述思路,结合企业实际,已进入实施方案的实质性阶段。如漳县的印刷厂、商业总公司,陇西的世畅地毯有限责任公司,渭源的腾达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渭水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

3.深化企业改革的氛围基本形成。各县把宣传动员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通过广播、电视、简报等多种形式通报企业改革动态,介绍典型经验,宣传改革政策。漳县在县广播、电视节目中开辟了企业改革专栏,由县企改办编发企改简报,由宣传和企业主管部门协调有关单位在城区悬挂宣传横幅,企业都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办专栏、黑板报、墙报、张贴标语等形式宣传企改政策,张榜公布清理劳动关系和清产核资结果。接受职工监督。陇西县成立了由宣传部牵头、广播电视等部门为成员的宣传报道组,协调教育电视台,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了“企业改革之声”、“政策问答”等栏目,结合赴南方考察团学习考察的感受和体会,制作了“人物专访”、“企业专访”、“企业改革跟踪报道”等专题片,对企业改革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企业改革办公室开办了《企改动态》简报,及时反映企业改革进展情况。通渭县及时编印了《深化企业改革知识问答》小册子,发到县直各部门、各企业,指导全县企业改革。总之,大部分县经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动员,基本形成了人人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定西“三置换一保障”改革势头虽然较好,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改革的领导力度不够到位。尽管各县都成立了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但是有些县没有形成分管领导专抓的局面,行业或部门各自为政,孤军改革,缺乏集中统一领导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有些县虽然确定了分管领导,并抽调了工作组人员,但是由于督察指导少,工作不到位,工作进展缓慢。有些企业负责人思想不解放,顾虑重重,怕丢权,等待观望,挑不起抓改革的担子,影响企业改革进展.

2.改革的宣传力度不够到位。深化改革的宣传也有覆盖面不够广的问题。有些县对改革的宣传报道工作缺少统一的安排部署和指导协调,对企业改革的宣传没有形成声势。有些企业怕搞改革,企业领导怕见职工,不敢召开职工会,职工不了解改革。还有少数人对改革抱怀疑态度,感到信心不足。总之,还没有真正形成人人知改革、议改革的局面.

3.改革的政策掌握不够到位。一些企业工作人员对改革政策缺少系统学习,钻研不够,理解不深,走不进政策的圈子,不能用活、用好、用足政策。一是在改制方案的制订中不能准确地把握“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立足于经济的发展,不是站在代表和保护职工利益的角度,而是一卖了之。如置换职工身份只计算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损害职工利益,二是对“三置换一保障”改革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把握不够,对这次改革中明确指出的“置换企业资产是前提,清理劳动关系是基础,置换职工的全民身份是关键,进人社会保障系统是保证”缺乏全面的理解,在操作中重视转让资产和置换职工身份,而对职工老有所养、进入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缺乏考虑。三是对置换职工身份的主体理解错误,把置换职工身份没有看成是政府与职工解除身份的关系,是政府拿钱置换职工全民身份,而是认为置换身份是企业或老板拿钱安置职工,职工只要拿到补偿金后就应该走人,挫伤了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四是在操作程序上,应该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财务或法人离任审计,但是,有的企业对这项工作没有搞,造成手续不全。五是对税费减免措施落实不到位,渭源县的企业提出,土地评估机构对土地评估费足额(即按最低标准的100%)收取,加大了企业改革的成本,企业意见很大。

4.工作进程不够到位。按要求,这次改革要在6月底以前完成,改制面要达到95%以上。但是,目前总体进度比目标进度推迟,县与县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进展也很不平衡。有些企业由于工作不够细致,在清理劳动关系过程中有疏漏现象,导致职工集体上访,影响改革进程。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根据督察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定西企业改革实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加强领导,靠实责任。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同于一般常规性的工作,需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配合抓。分管领导在这一段时间里集中精力专抓改革,列出时间进度表。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工作责任和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二是要深入宣传,广泛发动。报纸、电台、电视台要开辟专栏,要把政策的宣传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继续深入耐心地做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增强改革的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把政策真正交给群众,依靠广大职工把改革一步一步推向深入。

三是要用好政策.规范操作。企业改革是一项政策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严格坚持按政策和程序办事。

四是要加快进度,保证质量。近几个月,应把企业改革作为城市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全力推进改革。同时,进度要服从质量,保证最迟于8月底以前按期全面完成。

五、对几个具体问题的建议

(1)国有企业原全民身份的固定职工、1971年11月底以前参加工作的计划内临时工、招聘制合同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和混岗集体工,在1995年底已全部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在置换职工身份时,应一样对待,不再区分。

(2)国有企业的在职职工和已离退休(职)的人员,不论何原因未参加社保的应按照劳动部发(200033号文件精神,纳入社保,再置换职工身份;集体企业视其具体情况,根据甘政发【2000】53号等文件规定办理,条件成熟的应按照国有企业一样对待。

(3)国有企业1971年11月底以后参加工作的计划内临时工、计划外用工和签订了劳动合同,并已参加了社会劳动保险的,应按劳动合同制工人一样对待;未参加社会劳动保险的,应按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4)劳动关系清理中,有关劳动关系的确认和界定,应以劳动行政部门鉴证了的劳动合同为依据。虽然未与企业签订和未经劳动行政部门鉴证的,但是事实上劳动关系已存在的,必须补办劳动合同手续后,方可置换身份。

(5)在清理劳动关系的同时,对参加社保的企业和职工的应缴社保费、实缴社保费和欠缴社保费彻底清理清楚,与社保部门核对后方可确认。

(6)对已纳入社保的离退休退职人员欠发的基本养老金和退职费,企业和社保部门应清算清楚,并按具体人和欠发时间,全额造册,原则上要本人签字认可。清算时以甘政发【1997】134号和甘劳社发【1998】30号文件规定的基本养老金的组成项目为依据清算.

(7)特殊工种岗位工龄折算,首先应按国家政策的具体规定确认特殊工种岗位,然后按甘劳社发【2000】116号文件规定“1995年12月31日以前从事的时间,可以折算工龄,其折算后增加的视同缴费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原载《企业改革》,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