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2476400000054

第54章 2006:项目建设督察报告(2)

2.围绕建设一流质量工程,创新工作机制抓管理。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预期效益,各县区注重在机制创新中抓管理、促进度、创优质、树形象。一是创新质量管理机制。市上对2006年要求建成的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摸排,编制了项目稽察和竣工验收计划,明确了稽察内容和时间,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稽察和竣工验收。市公安、卫生、教育、发改、水利、农业、交通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基层派出所、看守所、社会事业、2006年易地搬迁、安全供水、农村能源、通乡油路等项目的专项检查。市发改委配合国家发改委、省稽察办对16个国债项目进行了稽察,对发现的问题印发稽察通报,进行督促整改。渭源县对重大项目建立质量执法全程介入制度,严格施工队伍的选择,加强工程监管。漳县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建立项目建设跟踪督察制和项目公示制等制度,对每个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市交通局严把工程质量关,全面推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每个项目建立“质量责任卡”,保证了工程质量。二是创新综合管理机制。各县区普遍加强了项目整合、资金整合的力度,在易地扶贫搬迁、小康村建设、整村推进等项目中,坚持渠道不变、用途不乱、资金整合、各记其功的原则,资金有机整合,项目灵活“打捆”,整合各渠道项目资源,有效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岷县将国家安排的宣传文化中心、疾病控制中心等项目与招商引资建设的交通大厦整合为综合性项目予以实施,临洮县医院建设,陇西中学迁建,通渭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等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三是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市政府加强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监督管理,与各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县区也加强了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临洮县成立了项目工作常年督察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随机督察,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督察。安定区实行项目法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员和联络员制、现场巡查制、隐蔽排查通报制等制度,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安全有序进行。四是创新目标管理机制。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根据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情况分解到县,并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对65个市列重点项目,实行市长负总责,分管副市长为责任领导,市直主管部门为责任单位,“两办”督察室、发改委抓督察的责任管理制度。各县区也加强了项目责任制管理,对330个项目实行了县级领导责任制,项目建设年终综合评价,实行奖罚。目前全市已建立抓责任落实、抓协调督察、抓前期谋划、抓项目争取、抓招商引资,严格考核兑现奖罚的“五抓一兑现”制度,推动了项目的有序实施.

3.围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紧扣重要环节抓前期。市县区把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作为提升项目发展层次的前提和基础,重点把握了四个环节。一是坚持高起点谋划。以国家、省上产业和投资政策为导向,立足定西实际,着眼于国内产业布局和国内外大市场需求,认真编制了市县区“十一五”规划和全市25个项目建设专项规划,提出了一批科技含量较高、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作用好、对市域经济支撑作用强的项目,谋划了“十一五”期间要实施的马铃薯产业开发等10项超10亿元的工程,特别是马铃薯、中药材、畜草加工列为全省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坚持大容量储备。以建立动态管理、梯次推进的项目库为抓手,市县区确定了“十一五”期间要实施的各类项目878项,其中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08项,总投资200多亿元。临洮县着眼于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路两大“瓶颈”,提高城镇品位,论证储备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项目库,共储备项目220个。安定区多方筹资结合易地搬迁推进了李家堡、鲁家沟等8个小城镇建设。陇西县以产业开发和财源建设为重点,储备项目171个,通渭县紧扣各类专项规划,共储备各类项目86个,其中52个已经省市批复立项。漳县编制完成了3个项目专项规划,储备各类建设项目63个。三是坚持多渠道争取。市县积极争取国家资金、聚集社会资金、争取信贷资金。对重点项目由市县区领导实行包抓责任制,任务到人,“跑省进京”,做到了勤汇报、常沟通、多衔接,对上报项目,能够明确人员跟踪争取,一抓到底,直到落实。6月底,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项目业主去北京,对45个已报国家有关部委的项目进行了衔接争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有定西市区集中供热工程、生活垃圾处理、自来水老化管网改造、临洮三易公司兰花种植项目、通渭县城供水工程等7个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落实国债资金3490万元。安定内官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3700万元)、渭源会川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300万元)已经国土资源部评审通过。据统计,各县区已从各种资金渠道落实国家资金和省上补助5亿多元。全市以工代赈资金在国家国债资金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争取资金达到1亿元以上,比上年略有增长,其中易地搬迁专项资金占到了全省2.7亿元的1/5。继续加强政策性金融合作,上报省开行贷款项目41项,通过产业公司和城投公司融资平台,产业公司融资已到位1.21亿元,安排产业开发项目14项,正在签订合同贷款项目3项,贷款金额5800万元;城投公司融资已到位1.45亿元,重点安排了师专“两馆”、市区道路、市医院、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项目建设。四是坚持全方位推介。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全方位宣传推介项目,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市县区组团参加了“西藏洽谈会”等全国性经贸洽谈会,岷县举办了首届“中国当归节”暨第七届“洮岷花儿会”,漳县举办了第二届贵清山旅游文化节暨全国攀岩精英赛,安定区举办了中国定西2006年马铃薯产业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市上组织编印了《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之路》等,向外界广泛宣传定西,推介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49项,到位资金6.5亿元,其中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7项,到位资金3.72亿元。

4.围绕优化发展环境,突出工作重点抓服务。为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加大硬环境改善的同时,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一是突出转变政府职能。市县区加快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市上正式审批了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和编制,将全市30个部门和单位的265类审批事项,在中心开展“一门式”服务受理。临洮县开展“投资环境整治年”活动,对项目工作配合不力、服务不到位甚至“吃、拿、卡、要”的,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对项目工作措施不力、工作平庸、打不开局面的部门和乡镇,严肃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二是突出投资信息的反馈服务。市发改、建委、招商、交通、扶贫、旅游等部门和安定、渭源、漳县、岷县等县区都及时编印《投资动态》、《发展与改革》、《招商信息》、《项目动态》等简报,及时介绍国家和省上的投资方向和重点,通报项目建设情况,为抓项目提供了有效帮助。三是突出项目培训。市上结合新的政策投向,编写了《定西市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定西市申报国家投资项目指南》和((2006年国家投资方向及重点》等资料,在市政府工作会议上印发,进行项目工作培训。岷县分两批培训项目管理人员100多人。通过培训,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项目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四是突出部门协调配合。按照全市抓项目工作的总体要求,市直各部门协作配合,各司其职,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公安、建委分别召开了派出所、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协调会,针对部分项目建设用地不落实、进度缓慢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整改措施,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围绕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各县区政府、各乡镇及国土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安定区在省部属项目罗定高速公路工程和市属重点项目市区城市道路建设等的征地拆迁中,配合得力,做了许多工作。

2006年,全市项目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个别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投资欠账较大。二是部分项目前期工作缓慢,延误了日期,影响工程进度。三是投资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建设资金不足、重大项目缺乏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重视项目申报和争取工作,同时,加强项目整合力度,努力推进项目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原载《投资动态》,200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