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2476400000035

第35章 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对定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1)

(二00三年十月)

定西地改市以后,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项目意识,下大工夫抓住项目建设这一关键.

一、提高对项目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牢牢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以国债项目为主的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1998—2003年9月,省上共安排全市国债项目225项,总投资199425.22万元,其中国债专项资金83654.7万元。截至2003年9月底,累计到位资金163225.22万元.其中国债专项资金58274.7万元。建成项目151个,在建项目74个。先后建成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但是,在项目的争取和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项目的争取方面,一是由于认识不完全到位,争资金、跑项目的力量不足,力度不大,总认为争取项目和资金是计划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领导、部门、个人、项目单位争取项目不能形成合力,衔接不够,协调不力;二是对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研究不深,项目争取工作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三是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深度不够,质量不高,达不到国家关于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要求。在项目的实施方面,存在滞留、挪用国债和以工代赈资金,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擅自超规模、超概算或者擅自缩小建设规模,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方面,规模太小,结构单一。200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0.98亿元,仅占全省总规模的3.6%,2003年1月18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2%,比全省同期速度高3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速度低7.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中仍然是国家投资唱主角,社会投资中的民间投资、银行贷款、企业法人投资等总量很小。

抓机遇,抓经济,抓发展,核心就是抓项目。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项目建设从当前来讲可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从长远来看将为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21世纪的前25年,是定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地改市后,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全市各县区、各阶层人民的小康社会。根据前一阶段搞“小康”规划时的测算。到2010年GDP达到130亿元,人均GDP达到500美元左右,达到稳定解决温饱的水平,以2003年的GDP为基数,7年平均增速要达到12.6%;到2015年GDP达到227亿元,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左右,全市总体实现小康,12年平均增速要达到12.3%:到2025年GDP达到690亿元,人均GDF,达到2500美元左右,全市初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2年间平均增速要达到12%。就这样的速度,定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比全国要迟10年左右,比全省要迟8年左右。全市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固定资产的投入,而固定资产的投入取决于项目建设。据测算,2004—2008年,定西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其中2004年达到30亿元,2008年达到52.47亿元,5年平均增长15%以上,才有可能达到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要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必须要有一大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技术产业重点项目的支撑。因此,各级领导、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项目意识,把抓好项目建设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二、正确把握政策投向及项目建设工作的重点

根据目前我们了解和掌握到的信息,2004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总的原则是坚持“四个倾斜”,就是向农村倾斜,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向结构调整倾斜。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支持和引导服务业发展: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确保重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向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倾斜,促进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投资的重点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建设方面。一是在继续抓好农林水利骨干项目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能源、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要继续搞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工程。二是省上将对农产品基地建设中的良种推广工程进行支持,启动实施“7个百万良种推广工程”,主要是通过牛、羊、猪、牧草、菜经、林木花卉、优质专用粮食良种的推广应用,扩大良种覆盖率。三是省上将启动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支持。四是国家将对西部地区适当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投入的比重。

2.工业及高技术产业方面。目前适合申报的专项有:(1)西部专项。包括西部生态环保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和西部特色优势产业链项目,(2)现代农业专项。主要涉及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绿色环保型农产品生产和农业信息化等领域。(3)生物医学专项。主要是重大疾病的急救、诊疗、康复技术和设备,社区医疗系统工程技术和装备,医学影像技术和装备等。(4)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主要包括能延伸中药产业链、形成现代中药可持续发展体系、促进中药产业技术升级的项目。(5)医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主要是国家一类化学新药和用于治疗重大疾病、具有独特疗效、量大面广的国家二类化学新药产业化项目。(6)食品工业专项。重点是农产品深加工.

3.社会发展建设方面。(1)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从2003年开始,用3年时间安排专项资金60亿元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基本消除现有的中小学严重危房,力争用5年时间在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着手实施“中小学网络示范工程”,以提高西部中小学教育质量。(2)将进一步支持西部地区卫生医疗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的建设,重点加强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3)继续安排文化馆、图书馆建设以及文物库房的改造和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场所等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4.城市基础设施及环保设施建设方面。将加快城市(包括地级市和县级市、地区所在地城市)的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以及县城电网改造等项目的投资。同时,为了推动小城镇建设步伐,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将安排部分国债资金用于重点小城镇排水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5.交通建设方面。将加大通县油路和乡村公路项目投资。国家规划在2003—2005年的3年时间内基本实现县与县之间通等级公路和实现铺油罩面,并要进一步加大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的投资力度,重点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以及连接干线公路的出口路建设,加快资源开发、旅游、扶贫道路建设,以及没有通公路行政村的通公路建设力度。

6.服务业建设方面。将以扩大就业为目的,继续安排一定比例的服务业引导资金,投资的重点领域是用于农民工跨地区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在服务业新型领域、面向“三农”的新型服务业、非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以及其他确有必要支持的领域安排引导资金进行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突出生态旅游、山水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等方面的开发和投资,并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7.以工代赈建设方面。主要是县乡村道路、农田水利、易地搬迁、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人畜饮水、小流域治理等几个方面,并且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中的劳务报酬支付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8.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国家财政继续专门安排一批资金用于社会保障事业。重点是“两个确保、一个低保”的落实,要进一步提高低保线水平,适当扩大低保范围,构筑起牢固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达到“应保尽保”。

9.借用国外贷款方面。国家已明确将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贷款的70%投向西部地区,其主要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公路、铁路、电力、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目前可利用的贷款国有19个国家,涉及环境保护、广播电视、教育、扶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小企业信贷、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环保项目、天然气输配管线、农业开发等,贷款额度比较大,贷款期限比较长,有的三四十年,利息很低,有些50%为政府软贷款,有些贷款总额的35%为政府赠款,采购设备的要求也不一样。

根据以上政策投向,结合定西市实际,谋求区域经济新发展,必须围绕四个方面上项目。

一是围绕工业强市上项目,增创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抓项目带投入,抓改革增活力,抓科技上水平,坚持走“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的发展路子,努力构筑农产品加工、铝冶炼及加工、水电一体开发、建筑建材为主的四大工业体系,不断增强全市T业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定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一,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抓好扶正制药、淀粉精深加工及休闲食品加工、铝型材料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深度开发,增强产业聚集度和关联度,带动全市工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第二,努力培育优势企业群体。加大对水泥、电解铝、淀粉加工、食用酒精及蛋白饲料、活塞环、各类中药材加工等的扶持力’度,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利税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在全省有位次,在全国有影响的企业。第三,突出抓好洮河梯级水电开发、小杂粮生产、白灵菇真空冷冻干燥、苜蓿草业、沙棘系列开发等一批重点新上项目,促其尽快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

二是围绕产业富民上项目,增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新优势。第一,大力培植拉长产业链。突出马铃薯、中药材、畜草、食用菌、花卉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立市富民的第一主导产业来抓,力争把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加工及销售基地,充分发挥全市马铃薯加工企业较多的优势,走好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路子,实施好《马铃薯特色优势产业链规划》。要把药材产业作为立市富民的重点主导产业来抓。实施名牌战略,加强药材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依靠龙头企业实施综合开发和产品技术创新,利用兰州这一内陆口岸生产出口创汇系列产品。第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按照“培强做大一批、引进发展一批、向外挂靠一批”的思路,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再兴办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加强交易市场建设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带动千家万户,真正形成“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第三,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尽快在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点,发展适厦市场需求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三是围绕开放带动上项目,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按照改革创新的要求,继续改善投资、建设和干事创业的环境。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要营造开明优惠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修改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优惠政策应更宽、更有吸引力,奖励政策应更重、更有刺激性。要层层落实招商引资责任,通过一系列措施,开创招商引资工作的新局面。要突出招商主体,突出招商重点,加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引进市外资金的力度,力争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好项目。要改进招商方式,在抓好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的同时,突出抓好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市企联手招商。要全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扩大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的规模,支持企业提升出口能力,提高特色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做好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利用国外贷款及引进技术设备的工作。

四是围绕聚集推动上项目,增创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要加快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定西段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地域、产业关联带动发展的有效机制。第一。狠抓“点”的壮大,加快重点地区和优势产业的发展,以中心城市和优势产业区的建设为突破口,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搞好中心城市规划和产业结构以及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效应显著、区域特色突出的经济增长点,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一部分条件较好的“三沿”区率先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促进“面”的形成,加快培育“块状经济”群和产业联结带,在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基础上,要以工业园区的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区域化产业带。要打破行政区划分割的状态,加强横向联合。发展条件近似的地带不仅要各打各的“优势仗”,更要联合起来,突出产业重点,扩大经济规模,提高发展质量,形成具有整体合力和规模效应的“块状经济”群,并合理确定区域分工和城市定位,在产业圈的延伸上做文章,形成不同层次和各有侧重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联结带。第三,重视“薄”的改善,突出项目建设以人为本,把选好项目业主放在首位,以能人带动项目,加快贫困片带的经济建设,加快生态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促进全市经济协调发展。

三、狠抓项目建设工作的落实

为了切实抓好全市的项目建设工作,更好地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着重在完善项目建设机制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