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2476400000024

第24章 定西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1)

(二00六年一月)

2005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一届人大二次、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按照“加快发展抓项目、优化结构抓工业、协调带动抓城镇”的重点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的良好态势,实现生产总值71.3亿元,比上年增长8.83%,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5.42%、1 1:52%~10.8%,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1.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9.51亿元,播种各类农作物778.72万亩,粮食总产90.7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建立标准化基地197.73万亩,发展订单农业228.18万亩,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户,农村专业经济组织454家;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9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6亿元,增长14.73%,工业销售产值16.48亿元,产销率96.6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8.82亿元,其中旅游业收入2548万元,增长22.4%。

2.三项收入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65亿元,占预算的110.1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4.69亿元,增长15.61%,贷款余额56.57亿元,增长10.11%;城乡居民收人明显提高。以劳务输转为农民增收的重点,共培训城乡劳动力13.3万人,输转55.22万人,劳务收入10.96亿元,人均413.5元。落实各项扶农政策,取消农业税6726万元,发放粮食直补1426万元。落实“两免一补”24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70元,增加80元。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兑现干部职工岗位津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0元,增加593元.

3.三大需求较快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召开了,学白银抓项目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工作的决定》等17个管理制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8亿元,增长14.86%,争取到国家和省上预算内投资6.49亿元,增长17.24%,其中以工代赈资金首次过亿元,增长24.2%。市列206个领导责任制重点项目,139个在建项目已建成76个,67个前期项目已开工18个,落实投资准备开工14个,“可研”审批的29个,完成“可研”的6个,消费需求开始升温。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1亿元,增长11.70%。住房、旅游、通信等消费热点逐步形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4;出口创汇稳步提高。有出口贸易经营权的43户企业,完成出口创汇752万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194万美元,增长70.18%。

4.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西北冶金厂政策性破产全面完成,金城水泥公司重组完成注册登记,其余企业改制和完善工作有序推进,城市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新进展。出台了《进一步深化城市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召开了城市资产经营现场会,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和挂牌出让138宗83.7公顷,收益1.3亿元;其他各项改革进展顺利。

5.薄弱环节得到改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争取到省开行、农发行协议贷款各10亿元,已发放1.81亿元、1.1亿元。召开了银、企合作座谈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4.97亿元,增长9.08%。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09项,到位资金6.21亿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市区、各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完成投资4.2亿元,一批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治理水土流失410.10平方公里,退耕还林46.30万亩,梯田建设23.88万亩;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实施科技项目26项,选派科技特派员195名。普通高校录取首次突破万人。临洮、陇西、安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面启动。30个社会发展项目已基本建成。人口自然增长率5.82%o。新增就业岗位8288个,安排下岗失业人员54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3%。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是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环境是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有利条件大于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西部大开发机遇。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有利于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机遇。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为全市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三是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机遇。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受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约束,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有利于全市人力、土地、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5.5%、12.5%、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工业增加值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出口总额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新增就业人数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122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高质量、留有余地的原则,提出了上述目标。投资、消费和出口目标中,投资按照建设与改造、房地产开发、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逐个项目进行测算,实际增速可能要高于这个速度。消费主要考虑了扩大社会消费、扩大农村消费等政策因素,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较快、带动消费增长等实际因素。出口除了考虑新增出口企业的出口值,对5户有出口业绩的企业逐户测算,预计能够完成目标。产业目标中,第一产业按正常年景测算,同时考虑了重点产业发展势头好、农业投入力度大和强力推进劳务输转等因素。第二产业除了考虑正常性增长和建筑业发展态势良好等因素,主要考虑马铃薯加工、制药、有色金属、水电站等建成项目的部分新增效益。第三产业主要考虑近几年旅游、文化、新兴服务业发展快、势头好、支撑比较大等因素。总量指标既考虑了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也考虑了三次产业增长的支撑,还兼顾了全市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上升期,受经济增长惯性的影响,预计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等因素。因此,经过努力,经济增长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