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2476400000015

第15章 加快政府主导实行重心转移

——关于定西撤地设市后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建议

(二00五年一月)

2003年定西撤地设市后,开始实行市管县区体制,标志着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撤地设市理顺了行政管理体制,由原来的省政府派出机构变成了市级人民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和资源配置职能应该进一步强化,有些方面则应做出重大调整和转变。

一、加快政府主导型体制模式的运行

根据撤地设市后加快定西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实行政府主导型体制模式。从当前来说,定西市新成立,市场发育不足,功能不完善,因此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从而主导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政府主导型体制模式中政府要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制定和执行公共规制保障措施,保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积极培育完善市场体系,监管市场运作和维护公平竞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制定和执行资源配置运行措施,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国家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政府主导型模式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体制模式,它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其把握的要点是既要按照市场机制的方式行政,又要切实保证广大人民的公众利益,执政为民,进而向政府引导型体制模式过渡。

(一)加快转变工作思路

由地区到地级城市,市一级行政体制变了,必然要求政府加快转变职能,相应在工作思路、工作重点、领导方式等方面要有新的转变。一是在工作思路上,既要从更高的层次去依法管理全市社会经济事务,更加合理地调控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促进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更加有效地运用现代手段进行行政管理,推动经济社会的更快更好发展:又要花更大的精力,筹措更多的资金,直接组织开展对定西市区的建设管理,尽快在全市形成以定西市区为中心、各县县城为骨架、农村中心小城镇为依托的城市体系,从而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是在工作重点上,要由过去侧重管理农村向加强城市管理转变,加快城市发展能力、承载能力、保障能力、运转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建设,切实把工业建设、项目建设和城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农业产业化为链接点,有针对性地扶持马铃薯、中药材、畜草等特色优势产业,整体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加快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城市的资源、区位、人力、财力等比较优势,确定合理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三是在领导方式上,要由过去的上传下达为主转变到保证经济运行、社会稳定、事业发展、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服务与管理并重:由过去的侧重监督服务、组织协调向注重决策创新、组织领导转变,按照新的发展观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注重调查研究和信息采集,多听取基层民众的意见,注重适时召开各种咨询论证会,多听取有关经济技术专家的意见,推进综合决策体系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行为边界,从运动员向裁判员和服务员转变,从政府选项目、审批和直接管理向服务、登记、备案和间接管理转变,真正以新的领导方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加强宏观调控

主要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一是确定宏观调控目标。建立和完善全市以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粮食储备、固定资产投资、市场物价、人口控制等内容为主的宏观调控指标体系,建立和形成调整宏观调控目标的工作机制,包括会商机制、调研机制、决策机制等。二是制订发展规划。包括:①城市规划,主要有城市及县城建设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及农宅建设规划等。②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有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市及城镇建设用地储备规划、开发区建设规划、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的水利、林业、畜牧、种植业等方面专项规划、交通网络发展规划等。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也就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包括综合规划、专项规划等。三是监测经济运行。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计划监测、统计监测等综合性监测以及财政、金融、物价、税收等行业监测体系,监测和分析经济运行情况,调控经济发展。四是出台政策。主要包括:①鼓励和引导经济发展的政策。由于税收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土地政策等的制定权主要在中央和省上,价格政策由于绝大多数的商品及要素价格全部由市场机制形成,而这些可供地方一级政府选择的余地不大,可供选择的是主要在于地方财政及事权范围内的财政支持或处罚政策、产业政策等。②鼓励和引导社会发展的政策。主要有,人口政策,包括对特困人口、弱势群体扶持政策、人口迁移政策、人口控制政策、老龄化方面的政策等;社会稳定政策,包括社会治安、社会救济、社会保障政策等;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和行业性条例、规章、制度等。③深化改革开放方面的各项政策的制定、修订。如进一步完善深化企业改革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城市资产经营的政策、投资体制改革的政策、行政机构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等。

(三)强化政府服务

要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突出搞好三项服务:其一,为企业和各种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平等的竞争条件:其二,为社会提供安全和公共产品;其三,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抓好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突出以人为本,搞好人力开发。特别要做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放手使用人才的工作,把人气搞旺,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二是突出交通、城建、人居环境建设,把物流搞活,把财气搞旺,改善经济发展的硬性环境;三是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市场法制建设,营造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为了保证各种措施落实到位,政府应创新管理体制,推进政务公开,改革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搞好服务。

二、实行工作重心转移,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撤地设市后,定西作为地级城市,在实行市管县的管理体制下,在领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同时,还应突出发展市一级经济社会事业,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观,以实现城市工业化、产业现代化为目标,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先导,以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为依托,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为重点,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重点,建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交通便捷、市场活跃、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城市,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努力打造经济发展平台

首先,一要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努力发展能推动地方经济进步的主导产业和竞争力强的相关企业。首先,要盘活现有市直企业,通过引导企业进一步完善改制,调整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发展后劲。其次,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加大对扶正制药等已有一定规模、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第三,围绕马铃薯主导产业,集中精力,大力发展马铃薯精深加工业,形成淀粉、薯条、薯片等系列食品加工业,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使马铃薯产品走向全国,行销世界,带动全市经济的大发展。第四,要建设市上自己的东、西互助、产业帮扶试验示范区,尽快完成示范区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并完成“三通一平”建设任务,通过招商引资、多元投资、政府参股等形式,积极推进“工业入园”,办成有一定规模,技术比较先进,并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以聚集生产要素,带动市域内更多产业发展。二要打造农业发展平台。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指导农业生产,将工业经济的经营机制、管理方法、组织形式和营销手段等先进理念移植、引入到农业领域,用抓工业的方法抓农业。重点抓好市一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西川国家高科技农业园区的基础上发展建成规模更大的产、学、研基地。在建设思路上,以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马铃薯、中药材、畜牧、食用菌、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要突出马铃薯支柱产业扶持发展,形成更大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经营,实现园区有序、规范、合理和适度的建设与发展。在建设形式上,按照“政府指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收益”的原则,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运行模式,引导企业依靠科技,面向市场,服务农民。在目标定位上,园区应成为新时期定西乃至全省、全国农业整体发展的先导型模式,对区域农业和主导产业发展产生强大的带动效应,成为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器。在建设策略上,按照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产业化的主线进行系统设计,建立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种养加一体化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模式以“异军突起”为主,突出马铃薯主导产业,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在具体措施上,以市场经济机制为基础引导农民成为投资主体,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园区的组织管理进行成本控制,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提升企业发展能力;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可面向社会招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在资金投入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以财政资金为主体,集体、自筹资金为补充,银行贷款为保证;突出人才作用,注重市场建设和开拓,解决好运行机制,建立企业化经营管理机制,实行科工贸、科农贸一体化的企业经营机制。

(二)大力发展城市各项社会事业

一要发展市一级的教育事业。一方面,要规范发展定西师专、定西卫校、定西中学、定西幼儿园等现有市直教育机构,完善教育设施,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市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谋划市属第二中学的建设工作,并加快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办学新格局。二要发展市一级的文化、科技、卫生、广电事业。改组建设市文化服务机构,改善文化设施,发挥城市作为文化中心的功能:整合市、区两级卫生广电资源,改革卫生广电管理体制,对市、区两级卫生体育服务机构,如卫生监督所、广播电视台等进行合并,归属市上。

(三)加快城市建设

一要理清城市建设思路。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观,从“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技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和“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环保一体化”的“八同四化”出发,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二要搞好城市建设规划。特别注重规划的超前性,要超前安排供水、供电、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集中地安排工业区、商业区和生活区,预留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城市绿化及公共活动用地。综合配套各类建筑、工程设施。满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完善各项功能,改善环境质量,塑造城市形象。三要抓好城市承载能力建设。首先,要重视从定西实际出发,注重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重视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加快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推进分质供水。其次,要注重提高土地承载能力,注重优化城市土地经营机制,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加强对收益的管理,理顺规划与开发的关系。其三,要重视城市能源承载能力,要注重从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出发,加快应用天然气及清洁燃煤技术。四要提高城市管理能力。首先,要理顺市、区关系,合理划分市、区的事权和财权。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消防、城市绿化、房地产行业管理、建筑市场管理等职能,由市上行使管理职权。与之相应,对城市自来水、污水处理以及房地产交易所、房地产估价中心、测绘中心由区上收归市上,由市上直接管理。城区“四山”、公园、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以区上为主。其次,建立高效科学的政府运转机制,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决策和审批后评估以及责任追究制。其三。加强参与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完善和推广听证会制度,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市政公共工程项目公开招标。其四,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加强执法监督。其五,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增加投入,加快人才引进和培训,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原载《定西发展》,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