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伊斯兰文化散论
2472300000014

第14章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述评(1)

一、“中间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轨迹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在地域空间上扼守“五海三洲”的要冲,处在欧亚非三洲的中介地带,可谓“地理”因素,在历史上又上承古希腊罗马文明,下启欧洲文艺复兴,居于继往开来的位置,可谓“天时”因素。此外,还具有“中正和谐、兼容并蓄”的文化品质,可谓“人和”的因素,由于在以上“天时、地理、人和”诸方面均兼具“中间”特征,因而伊斯兰文明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交往中,曾成功地奉行了“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在世界文明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沟通东西的中介作用。

近现代以来,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遭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全面入侵和长期占领。二战以后,虽然各国相继摆脱殖民统治,实则又进入一个后殖民时代,继续遭受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军事控制、政治代理和经济管制,使得阿拉伯伊斯兰各国一直陷于持久的内忧外患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始终处于严重失衡状态,近现代阿拉伯伊斯兰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和抗争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过程中,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所固有的“中间”特征非但未能得到发扬,而且因为遭受到强力挤压而严重变形,各式各样试图力挽狂澜、变法图强的社会运动和文化思潮不断消长,此起彼伏——伊斯兰主义、复兴主义、复古主义、新苏菲主义、神秘主义、实证主义、理性主义、自由主义、存在主义、民族主义、世俗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其间还伴生和夹杂着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在这些“运动”、“思潮”和“主义”相互对垒、相互交锋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中,还时隐时现地飘荡着另一种声音,那就是“中间主义”。

“中间主义”的思想由来已久,它直接渊源于《古兰经》和圣训,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但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文化思潮,则是伴随着近现代的伊斯兰复兴运动而兴起和发展的,只是一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潮流,而是夹杂在其他各种思潮当中,宛如润物细雨,平静缓慢地发展着。到了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西方世界极力鼓噪“伊斯兰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单极霸权政治来势凶猛,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不断滋生蔓延,局部特别是中东地区战争和冲突持续不断,“全球化”浪潮四处冲击,面对这样一种国际大背景,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思想界普遍感到忧心重重,有消极退避者,也有积极应对者。“中间主义”思潮作为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思想文化界对当代世界发展的积极反映,脱颖而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当代阿拉伯伊斯兰国家,许多宗教学者、哲学家、思想家以及一些政治领导人都在不同层面上不同程度地主张“中间主义”,使“中间主义”的发展形势看好。

9·11事件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强烈地感受到向世人正确传达伊斯兰文明带给人类和平信息和中和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出“中间主义”思潮的时代性,从而推动了“中间主义”思潮的进一步发展。下面这些事例就足以说明“中间主义”思潮不断高涨的势头,例如,当代“中间主义”思潮的突出代表人物、埃及著名学者尤苏夫·盖尔达维因对“中间主义”的大力倡导及其突出的学术成就,于2000年12月在迪拜获得阿联酋政府颁发的“伊斯兰个人年度成就奖”,阿拉伯各国学术文化界的许多著名学者、思想家及各界人士三千多人参加了颁奖大会;又如,世界伊盟下属的伊斯兰教法委员会于2002年1月在麦加召开会议,重申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特别强调了伊斯兰教的中正原则,倡导“中间主义”,吁请伊斯兰民族加强团结,防止和反对各种极端思想和行为;再如,约旦皇家伊斯兰文明研究院于2002年8月召开第12届年会,会议主题是“新世纪伊斯兰的未来”,来自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许多著名学者、思想家、研究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学者朱威烈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各国学者们围绕大会主题,就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所面临的严重的内外危机和挑战,从各个方面探讨了走出困境、谋求发展的途径,“中间主义”再次成为大会的主调。显然,“中间主义”思潮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响亮,它已成为当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主流思潮,并受到多方关注。

二、“中间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主张

“中间主义”的思想和主张,涉及到宗教、哲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方面,归纳起来,大体如下:

1.坚持信仰原则,不偏不倚,“谨守中道”,反对各种极端思想和行为

“中间主义”强调,中正和谐是伊斯兰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审美观,也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优良传统,中正和谐为美的理念体现在伊斯兰文明的各个领域。《古兰经》中说:“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2:143)伊斯兰民族不是因为某种特殊的语言或肤色而成为“中正的民族”,而是因为其信仰和文明是“中正”的。对安拉独一原则的信仰就是介于无神论和多神论之间的中正。基于这一原则之上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是中正的;任何偏离中正原则的“不及”或“过激”言行,都是有悖于信仰的。

“中间主义”尤其强调诸如“天启”与理性、精神与物质、前定与自由、今世与后世、人文与科学、个人与集体、家庭与社会、传统与现代、权利与义务等等之间的中正平衡,不偏不倚。例如,强调信仰后世,又不能忽视耕耘今世,脱离红尘、离群索居,或沉迷现世、顺从私欲,都是极端的,如同《古兰经》所说:“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你应当以善待人,像真主以善待你一样。你不要在地方上摆弄是非,真主确是不爱摆弄是非者。”(28:77)再如,倡导发展科技,又不能崇拜科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要和谐互补,科技失去了人文精神和道德约束,就可能成为脱缰之马,祸及人类,导致灾难。

“中间主义”认为,伊斯兰中正和谐的理念不仅体现在信仰的哲学层面上,而且贯穿于具体实践中,无论现实生活还是宗教生活,都要坚守中正,谨防极端。《古兰经》说:“他们用钱的时候,既不挥霍,又不吝啬,谨守中道。”(25:67)圣训说:“最优美的事是中正之事。”还有一则圣训讲:“有三个人到穆圣那里去,第一个说:‘我要天天彻夜礼拜’;第二个说:‘我要长期封斋,绝不饮食’;第三个说:‘我要戒绝女色,永不结婚’。于是穆圣对他们说:‘我是你们当中最敬畏安拉的人,可是我既封斋,也开斋,既礼拜,也睡觉,我也结婚。谁远离我的道路,谁就不属于我们’。”这一圣训很好地说明了穆斯林在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问的中间道路。

“中间主义”强调宗教易行,主张宽容温和,反对各种极端主义,认为对于宗教教义的无知或随意解释、武断教条式的错误理解以及个人私欲、标新立异、宗派主义、对别人的恶意猜测和嫉恨等都会导致偏离中正原则,产生极端思想。《古兰经》中说:“真主要你们便利,不要你们困难。”(2:185)圣训说:“真主喜欢宽厚温和地处理各种事务。”还说:“你们谨防宗教上的过激,你们之前的民族就因为宗教上的过激而灭亡。”

“中间主义”还特别提醒人们,不仅要反对宗教方面的极端主义,还要警惕和反对其他各种思想和主义当中的极端主义,因为这些极端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业已给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造成一系列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例如,全盘西化就是一种典型的极端主义,一些西方人或主张全盘西化的人,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抵制西方肮脏的色情“文化”、反对堕落的生活方式视为“侵犯人权,干涉自由”,甚至将穆斯林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等视为极端主义,是别有用心的,实则相反,这样认为的人恰恰是一种极端主义者。

2.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间主义”强调:伊斯兰教带给人类的首要信息就是和平,以伊斯兰教的名义从事或支持恐怖主义从根本上违背了伊斯兰教的使命。任何侵害或威胁侵害人民生命财产、宗教信仰、名誉尊严的行为,无论其实施者是个人、组织或国家,都是恐怖主义。“中间主义”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民实施的国家恐怖主义,主张消除恐怖主义要标本兼治,认为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滋生恐怖主义有其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要彻底根除恐怖主义,就必须铲除滋生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些原因主要是:巴勒斯坦问题长期得不到公正解决,犹太复国主义对阿拉伯巴勒斯坦领土的长期占领和对巴勒斯坦人民实施的野蛮屠杀;美国推行的穷兵黩武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专制独裁;长期的社会动荡、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

“中间主义”还特别强调,世界上不仅存在打着宗教旗号的恐怖主义,还存在打着“维护人权”、“捍卫自由民主”旗号的恐怖主义,要警惕和反对国家或军事集团打着各种漂亮旗号实施的侵害人权、杀戮无辜的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即使不是一种恐怖主义形式,也是导致恐怖主义的根本原因,因此,反对恐怖主义,就必须同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主张建立公正和谐的社会秩序,倡导民主协商,反对专制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