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崖湾的秘密:1978年陇西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实录
2469500000048

第48章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新发展

——首阳公社建立“种子队”、“种子村

潘希祖张焕武

《甘肃日报》编者按建立“种子队”、“种子村”,是继“科技户”、“种子户”之后,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的又一发展。它具有集中连片,便于管理,便于和科技部门联系,便于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种子质量等优点;同时避免了繁育种子工作上的“小而全”,使农技推广工作向专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值得提倡。希望各地都能够像陇西县首阳公社那样,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实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尽快地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去。

陇西县首阳公社的董家堡三队和王家磨二队,在县种子公司的具体帮助下,目前已由建立分散的“种子户”,发展成为建立集中连片的“种子队”和“种子村”,在科学种田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去年初,县种子公司与董家堡三队的四十户包干到户签订了繁育五十亩“晋2148”小麦良种合同,获得了亩产四百一十二斤的好收成,比大面积种植的“扎扎麦”增产二百二十七斤。今年开春,“种子户”增加到四十五户。这些户仅夏粮一季,人均口粮达到四百斤,比未签订合同的户,人均多二百斤粮,而且还多得了良种加成费。秋后,未签订合同的十四户社员纷纷找上门,要求当“种子户”。邻近有五个生产队的三十一户社员也申请当“种子户”。县种子公司根据社员们的要求,建立了以三队为中心,邻近队社员参加的“种子队”。并研究制定了具体措施:土地按组(繁育小组)、户连片,品种按主体品种和接班品种自愿选择,田间管理分户各负其责,灌水由队里统一组织,化肥统一购买分户摊,收割上场按品种分次打碾,交种时袋内外挂签,出了问题由个人负责赔偿损失。据检查验收,这个“种子队”今年提供的八万斤小麦良种质量完全合乎标准。目前已落实了明年繁育小麦良种合同。

这个公社的王家磨二队,也由去年春天的十户发展到全队五十七户,都成了“种子户”,加上邻近三队的部分社员,目前“种子户”已达九十八户,变成了“种子村”。

——摘自1981年12月8日《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