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华池歌谣
2469400000017

第17章 志丹之歌

刘志丹闹革命

东面山来西面山,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刘志丹出来闹革命,

领导工农打江山。

(选自《陇东革命歌谣》)

南梁来了刘志丹

(一)

日头出来端上端,

南梁来了刘志丹,

志丹练兵又宣传,

要把个世事颠倒颠。

(选自《陇东革命歌谣》)

(二)

喜欢喜欢真喜欢,

南梁来了个刘志丹。

分粮分地分牛羊,

抗粮抗款抗税捐。

刘志丹号召要共产,

游击战可打个欢。

千年古树要还阳,

志丹来了花开放。

(选自《陇东革命歌谣》)

(三)

自南梁来了刘志丹,

咱们的日子不一般,

打倒了土豪和老财,

推翻了军阀和赃官。

没地的农民有了地,

没穿的穷人有了穿。

自己动手来自己吃,

再没有杂税和苛捐。

(选自《南梁之光》)

刘志丹闹革命

上了个城墙上,

摆队站两行,

呼啦啦又提口外一排人的枪。

打开监牢门,

罪人①放出门,

死刑上犯人更是欢迎。

思想又思想,

思想打武装②,

打起了武装闹上一场。

豪绅要拉完,

地主要推翻,

革命闹成功好不喜欢。

革命要成功,

先杀韩俊卿③,

杀不了韩俊卿,

革命就站不稳。

(选自《陇东革命歌谣》)

注:①罪人,指被反动统治者监禁的穷苦人民。

②打武装,即搞武装斗争。

③韩俊卿,华池县紫坊畔一恶霸地主,又是土匪张廷芝的营长,残害群众,作恶多端。

歌颂刘志丹

葫芦河,弯又弯,

河边住着刘志丹,

志丹住了刚三天,

葫芦河水映红天。

(选自《华池县志》)

打江山

红樱枪,长杆杆,

大马刀,亮闪闪;

手榴弹别在腰带上,

人马跟紧刘志丹;

深山里走,老林里钻,

走了吴旗走保安。

渴饮清凉泉中水,

饥打野鹿一饱餐。

苦苦菜叶就小蒜,

野梨毛桃味道鲜。

问咱生活苦不苦,

苦换甜来打江山。

(选自《华池县志》)

思想又思想

思想又思想,

思想打武装,

打起武装闹上一场。

又想投奔去,

搁下小分队,

调起个分队开上一回。

后又解分场,

人们都嚷嚷,

走一回镇金提上一回枪。

搁起赤卫军,

保卫镇金城,

找上个硬梯上城墙。

上了个城墙头,

排队站两行,

咯崩崩提上两排枪。

身背马连枪,

手拿盒子枪,

打得狗敌人无处藏。

青烟冒在半空中,

炸弹不住声,

轻机枪打得一哇声。

边军接加紧,

火烧大衙门,

县长头上帽辫长。

打开监牢门,

“罪人”放出城,

劳苦群众同欢迎。

老刘是军长,

炮打高师长,

先并一起回后方。

(选自《陇东解放区歌词选》)

刘志丹打靖边

红缨杆子长,

人马闹嚷嚷,

走一回靖边缴一回枪。

靖边包围定,

老刘发号令,

造了个云梯上了城。

炸弹爆得凶,

烟雾冲天空,

机关枪打得一哇声。

上到城墙上,

队伍排两行,

格巴巴缴了敌人的枪。

打开监牢门,

犯人出牢笼,

劳苦大众都欢迎。

歇兵三天整,

补充新弟兄,

扩大队伍继续闹革命。

(选自《华池民间文学》)

欢迎歇几天

陕北游击队,

老谢①总指挥;

打开安定县,

犯人放出监;

下到南梁堡,

见了刘志丹;

老刘亲热说,

欢迎歇几天。

(选自《南梁史话》)

注:①老谢,指谢子长同志。

刘志丹打麻鞋

陕甘游击队,

老谢总指挥,

领兵上陕北呀,

打保安失败回①。

退在墩儿梁②,

敌兵来撵上,

撑住打一仗呀,

两家都没伤。

夜住麻地台③,

士兵没鞋穿,

老刘坐灯下呀,

连夜打麻鞋。

麻鞋打成了,

老刘忙做饭,

士兵睡醒来呀,

热饭摆前面。

官兵同甘苦,

好比亲弟兄,

失败不灰心呀,

齐心杀敌人。

(选自《陇东革命歌谣》)

注:①打保安失败回,指1932年秋谢子长、刘志丹同志率领陕甘游击队攻打保安县城失利。

②墩儿梁,是华池和吴旗、志丹三县交界处的一座山梁。

③麻地台,地名,在华池县南梁乡和志丹县义正乡接界处。

打老谭

(玩花灯调)

民国乱哄哄,

出了个谭世麟①,

他是民团的头,

清乡的总司令。

谭贼真可恨,

元城川他占定,

逼粮款又拉兵,

苦害老百姓。

谭贼真是凶,

无恶他不行,

大路口安铜铡,

铡的是穷人。

半夜打了个闪,

来了刘志丹,

他带上游击队,

一心要打老谭②。

红军出了营,

随带上娃娃兵③,

游击队来赤卫军,

打仗为百姓。

来在兰沟门,

堡子包围定,

老百姓都上阵,

围了个不透风。

断水又断粮,

谭贼着了忙,

他带团要逃跑,

红军紧追上。

王桥打一仗,

民团解决光,

老百姓哈哈笑,

堡子打开了。

刘志丹真英雄,

除害为百姓,

穷人都要跟他走,

闹呀闹革命。

(选自《陇东解放区歌词选》)

注:①谭世麟,今庆城县人,1930年前后任陇东清乡总司令,惯用铡刀残杀我党军政干部和无辜群众,血债累累。全国解放后被镇压。

②打老谭,1934年冬,刘志丹同志领导的红三团和抗日义勇军,全歼谭世麟部驻在华池县五蛟兰沟门的一个连。这一仗,当地群众传唱是刘志丹同志指挥,实际是王世泰和郭宝珊同志指挥。

③娃娃兵,即刘志丹同志领导的少年先锋队。

刘志丹是好汉

刘志丹,是好汉,

精脚片子打裹缠,

腰里别的手榴弹,

断①得白军跑不湴②。

刘志丹,是好汉,

不拿架子满和善,

半月二十常见面,

和咱老乡好熟惯。

(选自《陇东革命歌谣》)

注:①断,华池方言,追赶之意。

②跑不湴,即跑不及的意思。

拥护刘志丹

(走西口调)

半夜里来叫门,

问你是哪部分,

只要说是老刘的,

赶快迎进门。

哪里有老刘,

哪里人最稠,

男女老少都围满,

话儿拉不够。

喂马有咱们,

放哨有咱们,

老刘的队伍快缓好①,

打仗有精神。

哪里有白军,

女人乱逃奔,

老刘的队伍开到了,

妇女来欢迎。

送来大西瓜,

送来鞋和袜,

还有一捧捧大红枣,

亲人请收下。

请吃猪羊肉,

请吃热蒸馍,

老刘喜欢吃荞面,

赶快压饸饹②。

红军要开走,

人人都挽留,

拉住老刘的两只手,

左右③不让走。

老刘呀大恩人,

老刘呀救命星,

全凭你领导闹革命,

穷人才翻身。

土地呀有土地,

牛羊呀有牛羊,

全凭你领导闹革命,

咱们把家当。

自由呀多自由,

平等呀真平等,

全凭你领导闹革命,

才有好光景。

(选自《陇东革命歌谣》)

注:①缓好,即休息好的意思。

②压饸饹,华池风味小吃,用荞麦面和专用床子制作的面食,又称床子面。

③左右,这里指说什么也不行的意思。

刘志丹

正月里来是新年,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刘志丹来是清官,

他带上队伍上桥山①,

一心要共产。

二月里来刮春风,

江西上来个毛泽东,

毛泽东来势力重,

他坐上飞机在天空中,

后带百万兵。

三月里来三月三,

如今的世道大改变,

男当红军女宣传,

革命势力大无边,

一心要抗战。

(选自《陇东歌谣》)

注:①桥山,即子午岭北麓,在今华池山庄、林镇乡境内。

刘志丹

(打宁夏调)

正月里,是新年,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刘志丹来是清官,

他带上队伍上横山,

一心要共产。

二月里,刮春风,

刘志丹来真英勇,

靖边白军都打光,

缴来快枪无其数,

散给老百姓。

三月里,三月三,

如今的世事大改变,

男当红军女宣传,

裤腿褊①在大腿弯,

走路实好看。

四月里,四月八,

老谢②要把绥德打,

绥德团长害了怕。

刘志丹队伍吴堡扎,

陕北全红啦。

五月里,麦儿黄,

刘志丹来好主张,

粮食款子都不要,

土地分给穷人了,

家家享安康。

六月里,割麦忙,

男男女女上农场,

前方红军去打仗,

后方的百姓送公粮,

红军打胜仗。

七月里,刮秋风,

梁占魁③土匪胡行凶,

刘志丹来本事大,

他把土匪连根挖,

百姓都安宁。

八月里,月儿明,

主席命令往下行,

男当红军女宣传,

革命的事情大家忙,

革命得成功。

九月里,秋风凉,

白军开兵打红军,

飞机大炮轰隆隆。

咱们红军齐动员,

打败白匪兵。

十月里,天气寒,

杨猴小④队伍下了山。

鸡毛信儿快如电,

咱们的红军来到了,

人人都喜欢。

十一月,是冬天,

江西上来个毛泽东,

毛泽东来势力重,

他坐上飞机在天空,

后带百万兵。

十二月,一年整,

毛泽东来真英明,

他把中国都治平,

全国联合打日本,

人人都赞成。

(选自《陇东革命歌谣》)

注:①褊,即挽或卷的意思。

②老谢,即谢子长同志,陕甘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1931年至1932年,谢子长和刘志丹等同志率领陕甘红军曾在华池一带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③梁占魁,当时活动在华池、合水一带的土匪头子,曾被刘志丹同志收编,后又叛变。

④杨猴小,当时活动在内蒙、榆林一带的土匪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