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有富裕的地下宝藏,也有传统文化的积厚沉淀,那原汁原味的各族民歌便是沉淀中的闪光点。民歌是民族文化的复合体,它是信仰、艺术、风俗习惯、道德、宗教、方言土语的具体体现,正如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ake所说:“语言是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习惯生活之中的……”而民歌是通过语言体现的,民歌是民族的文学艺术,也是民族的脐带,从这里可以找到民族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如:
撒拉族姑娘
大力架的壑牙过来了
撒拉的艳姑(哈)见了
撒拉的艳姑好艳姑
脚大手大(者)坏了
脚大手大(者)你不要嫌谈
走两步大路是干散
(摘自《花儿论集》1983年6月)
SALS"S GIRLS
I come over from the opening
Of the Dalija mountains,
And see the Sala"s girl very pretty,
Her feet and hands are too large to be good,
Don"t give the cold-shoulder to her.
The way to walk by road is free and easy.
(野枫译)
这是一首撒拉族原汁原味的民歌。撒拉族没有文字,但有语言,一般使用青海循化等地的方言土语。在封建社会里,大多数民族的妇女缠足,但撒拉族抵制了这种恶习,这是他们民族的性格、精神。这首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姑娘们的健康生活,歌颂了生活中真善美的东西。
翻译这类民歌,主要采用英语的自由诗体(Free Verse),较少考虑格、音步及韵律的要求,大体整齐即可,但词语必先要准确理解,然后再找出贴切的英语词语来进行翻译。如“不要嫌谈”,这是方言,不要嫌弃的意思,英语里有固定词组:“free and easy”。这首民歌的语言率直、明朗,很少使用修辞表现手法。民歌是亲近的自然的歌词诗,而不是典雅的诗,它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感染力。
不同民族的民歌有不同的特色。如:
半个月亮爬上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
依拉拉爬上来
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
依拉拉梳妆台
怎么我的姑娘不出来
依拉拉不出来
请把你的纱窗快打开
依拉拉快打开
再把你的玫瑰摘一朵
轻轻地扔下来
再把你的玫瑰摘一朵
轻轻地扔下来
再把你的玫瑰摘一朵
轻轻地扔下来
Half the Moon is on the Rise
Half the moon is on the rise,
Yi la la on the rise
It shines in my girl"s dressing table,
Yi la la dressing table
Why my girl doesn"t come out,
Yi la la doesn"t come out
And open your screen window quickly,please,
Yi la la open quickly
And pick a rose,please,
And throw it down slightly,
Picks a rose,please
And throw it down slightly,
(晓云译)
这是一首维吾尔民歌。半个月亮、梳妆台、纱窗、一朵玫瑰花,联动的画面创造出爱情的色彩纷呈的景象。不见伊人,不说爱字,但爱的气氛浓浓,爱的情丝绵绵。钟嵘在《诗晶序》里说过:“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子咏。”这是一种景生情、情入景的艺术辩证法,揭示了写景就是为了抒情的奥妙。翻译这类民歌,首先要搞清它的根基,抓住它的脉络,妥贴地直译为佳。
这首民歌有衬词。衬词没有意义,用来强化音节、鼓点节拍,如“Yi la la”就起这作用,使民歌的声音更加完整化。这是中外民歌惯用的节拍手法。如美国民歌I"ve been Working on the railroad中有“Fee—fie—fidd—lee”,这就是衬词,可译为“啦—啦—啦—啦”。“pick a rose/throw it down slightly”反复两次,这是一种积极修辞手法,突出内容,强调情感。如鲁迅的“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是一种似间隔又似连续地反复。又如:
在河沿上的麻石头
大河沿上的麻石头
一面扁扁
一面光光
一面弯弯
尕磨上当个底扇
背上了走
手里的皮绳
你给我绣了个连身转
面子单单
里子毡毡
牛毛边边
羊毛扎了个牡丹
穿上了走
人前头夸个你的针线
(中国地方民歌精萃2001年)
THE ROUGH STONE ON THE LARGE RIVER BANK
The rough stone on the large river bank
One side—flat and flat,
One side—smooth and smooth,
One side—curved and curved,
I want to do to lower millstone
And carry it on my back home,
The leathern rope too short.
You have embroidered an apron for me,
The outer—sheets,
The inner—felts,
The ox hair sides,
A peony is embroidered with sheep"s wool for me,
I want to wear to go,
I"ll praise you for your needlework in public.
(谷风译)
这是一首回族花儿,共两节,第一节为“兴”,第二节为正咏。朱熹说过:“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诗也。”这是花儿的惯用手法,如“扁扁”、“光光”、“弯弯”等。古诗中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均是重迭辞法。
翻译这类重迭词语,必须要熟悉两种语言在同词义词语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在英语中形容词多用“X and X”形式,如“扁扁”可译为“flat and flat”,名词重迭多用“n.+s”形式,如“felts”。但是,歌词中更多考虑词的音韵环境和语义的精炼。如“天苍苍,野茫茫”可直译为“The sky is blue and the steppe is wide”,词语并不重迭,却仍对称整齐,具有同样的修辞效果;“秋雨绵绵”可译为“The autumn rain goes on and on”,使用“prep. and prep.”形式;“念天地之悠悠”可译为“The world goes on,worldwithout end”,这是强调词义及音韵的译法;“悠悠山川”可译为“Ohi this vast,everlasting land”;“风雨凄凄”可译为“Cold,cold are the wind and the rain”,这里以词义代替重迭,以重复代替重迭。语言是流水,不同民族的语言是沿着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而流淌的,它的形式千姿百态。翻译民歌首先要吃透内容,揣摩意境,再按不同语言修辞的不同表达方式,慎重运用,更要重视行式的对称、民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民歌翻译是一种自由诗体的翻译,是文化艺术发展演变的需要,是文学艺术贴近人民、贴近生活的需要。只有通过民歌,自由诗体才能较准确地翻译人民容易接受的、喜闻悦见的作品。当然,传统的、严格韵律的诗歌应该有,但它不是诗歌的轻骑队。
愈是民族的东西,愈是世界的东西。民歌自由诗体的翻译是一条大路,应该走在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