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告诉孩子,你要有点心计
2468000000007

第7章 孩子,你要做一个最好的自己(1)

告诉你孩子,你是一个世界,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这就是你的意义所在、价值所在,这也是你面对人生、充满自信的基点所在。做一个最好的自己,这就要你在做任何一桩平凡的事情时都要尽心尽力。只要你尽心尽力了,为之付出了,为之奉献了,生活就不会亏待你。

1.一磅等于十六盎司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一百美元的钞票。面对在场的几百号面面相觑的与会代表,演说家大声地问道:“谁要这一百美元?”话音刚落,一只只手争先恐后地举过了头顶。看来,人人都想要这一百美元。

演说家话锋一转,接着说道:“我的确打算将这一百美元送给你们其中的一位。但是,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情。”众人看着演说家一脸的诡秘,不知其葫芦里究竟想卖什么药。只见演说家将这张一百美元来来回回地揉成一团,然后环顾四周问道:“现在,谁还想要这一百美元?”众人有的愕然,有的略显愤慨,而有的却依然把手举过了头顶。

演说家见状,又说道:“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呢?”他将钞票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上一脚,又用脚底连续不断地碾压这张钞票。随后,他拾起来,展开这张被糟蹋得又脏又皱的钞票,再一次大声问道:“现在还有谁想要它?”愕然的人们变得愤慨,略显愤慨的人们变得更加愤慨,举手的人越来越少,但人群中还有几人在众目睽睽下顽固地将手举过了头顶。

谁也不知道接下去将会发生什么。是时候了,演说家不无得意地说道:“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大家看到,无论我怎样对待这张一百美元,总有人想要它。因为什么呢?因为它依旧值一百美元,它并没有因为被我揉成一团、踩在脚下而贬值。难道不是吗?”众人这才回过神来。

演说家开始道出他这样做的深意:“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失误或者碰到的逆境所击倒,甚至被碾得粉身碎骨。那时,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一钱不值、一无所有。但是,刚才我们都看到了,一百美元就是一百美元。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将要发生什么,请记住这张一百美元,你们永远不会丧失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要自信,我们要坚信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自身!你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演说家的话音刚落,全场顿时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一张一百美元的钞票。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人生隐喻!这让人想起这样一句西方格言:“无论走到哪里,一磅依旧等于十六盎司。”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孩子,自信不仅来自外在的成功,自信更取决于你对自身存在的一种价值信仰。

2.当青蛙掉进鲜奶桶之后

三只青蛙掉进了一只鲜奶桶中。

第一只青蛙说:“这是命。”于是它盘起后腿,一动不动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第二只青蛙说:“这桶看来太深了,凭我的跳跃能力,是不可能跳出去了。今天死定了。”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第三只青蛙打量着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后腿还有劲,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

于是,这第三只青蛙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奶在它的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在奶油块的支撑下,这只青蛙奋力一跳,终于跳出了奶桶。

“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正是这个念头救了第三只青蛙的命,这个故事曾激励过一代又一代历经磨难的犹太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犹太女人,眼睁睁看着德国纳粹党把她三个月大的婴儿摔死,并把她和丈夫关进集中营里,从此两地相隔,不通音信。她在集中营里受到惨无人道的虐待,德国兵动不动就把她打得血流满面,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未来一片灰暗。

有一天,她突然看到集中营外面走过一个小女孩,拿着一朵花。当时她想:“有朝一日,我也要拿着一朵花,在外面的世界里走!”就是这个小小的心愿,使她重新点燃生命的火花,坚强地活了下去。终于在三年后,德国战败时,她离开了集中营,跟丈夫团聚了。

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这位犹太女人好得多,物质文明的发达,各方面都提供我们莫大的便利,为什么现代人反而觉得心里很空虚?觉得每天的生活只是一连串的呆板和无奈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所致。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果始终念念不忘过去的失败,而错过许多生活乐趣,实在是很可惜的。我们的眼睛生在前面,就是要我们往前看,替未来打算的。

3.等待三天

一位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个卖花的老太太,老太太穿着十分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却是祥和的神色。

女作家惊讶地问:“您看起来很高兴。”老太太微微一笑:“是啊,世界这么美好,对于烦恼,我一向看得开。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苦难就过去了。”

“等待三天”,这是一种多么平凡而又充满哲理的生活方式。人活在世上,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不可能事事如意,但面对任何不幸与痛苦都要在心中划定一个下限,让它们在坚忍中过期作废。

汉代名相张良在一生中最痛苦失意的时候,曾流浪到一座草桥边,看见一位老人把草鞋甩到了桥下。老人要张良替他拾上来,张良毫不犹豫地照做了。可当他把鞋子交给老人时,老人手一抖,草鞋又掉落了,要张良再下去拾上来。张良虽不情愿但还是重新走到桥下拾起鞋子。如此反复多次,老人满意地说:“孺子可教,三天以后的清晨你来这桥边找我吧。”

到了第三天的清晨,张良依约来到草桥,老人却以他来迟了一点为由要求他两天后再来,张良忍着怨气照做了。如此反复三次,终于,老人给张良传授了玄机,要他等待十年,时机将会有变。张良在失意中等待了十年,果然时来运转,辅助刘邦成就了霸业。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张良如果失去“等待三天”的意志,就不会有后来的张良。

其实,等待已成为生命本身存在的一种方式。不是吗,我们活着的过程,就是一个在等待中不断成长磨砺的过程。在生命的幼年,我们等待着长大,等待着成熟;在学生时代,我们等待着高考,等待着毕业;走向社会后,我们等待着事业成功,爱情如意;结婚后,我们等待着相濡以沫,和最心爱的人一起慢慢变老;在困苦坎坷中,我们等待着时来运转,明天更美好……

正是在这无穷的等待中,我们不断积蓄力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逆境,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正是在这美好的期待中,我们不断磨砺着奋斗的意志,永远不会倒下。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孩子,当挫折降临时,等待三天吧,也许转机就在等待中;当困境不期而至时,不要气馁,更不要沉沦,等待三天吧,也许突出重围的智慧就在这等待之中。

4.复明的药方

两个盲人靠说书弹三弦为生,老者是师傅,七十多岁;幼者是徒弟,二十岁不到。师傅已经弹断了九百九十九根弦子,离一千根只差一根了。

师傅的师傅临死的时候对师傅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你才可取出药方。记住,你弹断每一根弦子时都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那时,师傅才是二十岁的小青年,可如今,他已皓发银须。五十年来,他一直奔着那复明的梦想。他知道,那是一张祖传的秘方。

一声脆响,师傅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心头一阵狂喜,顾不上向周围听书的人们说声抱歉,甚至顾不上带上徒弟,就一个人向城中的药铺匆匆赶去。

当他满怀虔诚满怀期望地等着取草药时,掌柜的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他的头“嗡”地响了一下,心“咚”地跌入冰窖,他努力抓住柜台的护栏平衡身体。慢慢地,他终于平静了下来。就在那一刻,他终于恍然大悟。

我不是早就得到了那张药方吗?就是因为有这个复明药方的召唤,我才有了生存的勇气。我努力地说书弹弦,受人尊敬。我学会了爱与被爱,在生存的快乐中早已忘记自己是个盲人。这样看来,我的人生早已复明了。

回家后,他郑重地对小徒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入你的琴槽,当你弹断第一千两百根弦的时候,你才能打开它,记住:必须用心去弹,师傅将这个数错记为一千根了……”

小瞎子虔诚地允诺着,他看不见师傅的两只枯眼已噙满泪水,老瞎子心中暗暗说:“也许他一生也弹不断一千两百根弦……”

正是那张“复明”的药方,彻底坚定了师傅复明的信念。正是彻底坚定了复明的信念,师傅的人生才抵御了种种坎坷、种种艰辛、种种磨难。就在一次又一次地弹断琴弦的过程中,师傅的人生真正地“复明”了。这是一种生命的内在的光明。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孩子,信念的教育,是你人生成长的永远不落的太阳。

5.究竟是谁错了

电影舞星弗莱德·艾斯泰尔1933年到米高梅电影公司试镜后,在场导演给的纸上评语是:“毫无演技,前额微秃,略懂跳舞。”后来,艾斯泰尔把这张纸裱起来,挂在比弗利山庄的豪宅中。

彼得·丹尼尔小学四年级时,常遭班主任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得,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直到二十六岁时仍大字识不了几个,一次有位朋友念了一篇《思考才能致富》的文章给他听,彼得深受感动,此后就变了一个人。现在他买下了他当年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菲利浦太太,你错了》。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罗丹的父亲曾抱怨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也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白痴儿子”,四十多年后,成了世界著名的雕刻大师。

爱因斯坦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映迟钝,不合理,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在申请瑞士联邦技术学院时也被拒绝。而他死后,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他的大脑与常人不同之处。

一代围棋大师吴清源幼时酷爱下棋,但家贫,生计常无着落。舅舅曾让他学一技之长,他不干。舅舅很生气:下棋能当饭吃?吴清源说:能。十多岁时他在段祺瑞府下棋,月支八块大洋,足以养家糊口。东渡日本后,曾击败所有高手,独霸棋坛。

类似这样的真实事例,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可谓比比皆是。究竟是谁错了?答案是不言自明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时,才想起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每个人都有进步的要求,“鼓励”是前进的兴奋剂、加油站。但是往往因为不经意的打击,而抹杀了前进的信心,削弱了前进的意志。尽量给自己更多的鼓励,善于发现自己的才能,也许你会创造出连父母、自己都无法估量的辉煌。

6.举手的魔力

一位从乡下转学到城里的学生总是很自卑,上课老师提问时,城里的学生都抢着回答,他却从不抬头,也几乎不举手回答问题。

有一次,物理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他虽然不会,但心里想,反正老师也不会叫到他,就举次手吧。没想到,老师偏偏叫了他。结果,他哑口无言、当众出丑。放学后,他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琢磨那道题,耳朵里始终回响着同学们的哄笑声,不争气的眼泪掉了下来。物理老师过来了,他深入浅出地给他讲解了那道题,然后和蔼地说:“学习时不要不懂装懂,你不要自卑。咱们做个约定,以后我提问的时候,遇到你懂的你就举左手,遇到你不懂的你就举右手。这样我就知道该不该叫你了。”

此后的物理课上,这位学生就按老师所说的做了。期中考试结束后,老师对他说:“这段时间你举了二十五次左手、十次右手,再加把劲,争取把举右手次数降到五次。”细心的老师竟然统计了他举左右手的次数。这个学生很感动,他暗下决心,争取不举右手。从此,遇到难题他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它拿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时,他取得了全班第一名。老师欣慰地说:“你终于不举右手了。”

后来,这个同学考上了大学。临别的那天,物理老师对他说:“别让自卑打倒你的自信,换只手,高举你的自信。”

这位物理老师是伟大的,这位乡下的学生则是幸运的。试想,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举手法则,如果没有这样一次细致入微的举手统计,这位来自乡下的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将会怎样呢?我们不敢设想!不是不敢设想,实在是不忍设想啊!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原本潜质优良、禀赋聪颖的人,就因为在学习中一次又一次地丧失了自信,丧失了自己肯定自己、自己赏识自己、自己成就自己的意识和品性,最终与命运之神的鲜花和掌声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对于这些人,我们实在应该像物理老师那样,一遍一遍地唤醒他们:“别让自卑打倒你的自信,换只手,高举你的自信。”

是的,“换只手”,多么简单的三个字。然而,正是这三个字,却产生了改变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的魔力。换只手,换掉的是一种自卑心态,一种根深蒂固的自我否定的形象,一种对自己不抱希望、不抱憧憬、不抱志向的颓废人格,而换来的又是什么呢?换来的是一种自信意识,一种经过努力之后的成功体验,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人生境界。

孩子,凡事要多留心

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自信,别让自卑打败自信,换只手高举你的自信吧!

7.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这个国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独居。他善于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他理想中的美女像。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

于是,他天天祈求爱神阿佛洛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后来,阿佛洛狄忒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就让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这个由他亲手雕刻的美女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

受这个神话思想的启发,196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加州一所学校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新学年开始时,两位心理学家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一百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的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三位老师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