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2467800000005

第5章 我选择我喜欢——湖北人的市井生活(1)

“市井”是什么?有人认为,“市井”含有街市、市场以及粗俗鄙陋之意。其实,市井生活不过就是一种生活化、自然化、无序化的自然文化。它产生于街区小巷,带有商业倾向、通俗浅近、充满变幻而杂乱无章的一种文化生活,它反映着百姓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表现出浅近而表面化的喜怒哀乐。

1.湖北人离不开麻将

说起麻将,也许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陌生,有人曾戏言《水浒》中的人物就跟麻将中的128张牌存在着某些关联。无论是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还是在山乡水泗都可以看到围着一张桌子筑方城的人,但究其实,他们的享受是不同的。其中,最享受的恐怕要算是湖北的麻将客,甚至还有麻将的看客。

在湖北,麻将可谓是上至八旬老妪,下到三岁孩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有些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从麻将开始的。麻将可以识字,麻将牌中的东、南、西、北风或是万字都是标准的中国字;麻将还可以教孩子学数数字,比如两根条子就是2,九根条子就是9……还是挺科学的形象教育。写个“发”(注:麻将中的发字是繁体)字问孩子:这是什么字啊?答曰:发财的发。孩子顺便连繁体字也一起学习了。过年了,孩子给长辈们拜年的祝福词中,一般都会说:祝爷爷奶奶、大伯大妈身体健康,抹(音ma,二声)牌赢钱。往往这时候,大人们都会喜笑颜开,给起压岁钱来也特别的爽快。因为,湖北人打牌是特别讲究兆头的。

提起兆头来,这其中的讲究可就多了。刚给小孩子擦完屁股不适合打牌,摔坏碗以后不适合打牌,喝水都被呛住了不适合打牌,刚遭了盗窃不适合打牌,反正是名目众多。当然也有适合打牌的时候:某人刚还过你钱了(意喻:送钱)、做梦梦到自己捉了好多鲫鱼了(鲫鱼在湖北被称之为喜头鱼)、有人给你送来打火机了(意喻:点火),等等。正因为如此,湖北男人打麻将喜欢把打火机压在钱上。湖北女人则忌讳在打牌过程中家里的孩子讨要零花钱,怕被要走了财气,因此,湖北的小孩见自家父母在打麻将,一般是不敢去骚扰的。话虽这么讲的,一旦麻将瘾犯了,犯了点忌讳也一样上场。

不仅如此,湖北人打麻将,是一定要带点赌注的,否则就提不起兴致。在湖北人看来,这不能算做是赌博的。他们一般都打得比较小,输赢都有限度,只为了平日联络亲朋好友间的感情罢了。

中国人是十分注重人情的,熟人见面大招呼都脱不了个“吃了吗?”难怪一度有人把中国文化戏称为“餐桌文化”。如果说餐桌文化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人对于人情的重视,那么湖北人则把人情味从餐桌上进一步延伸到了牌桌上。几番推杯换盏之后,凑副牌班子,搓它两盘,方可完全尽兴。搓过来搓过去,感情也搓出来了,亲戚也攀上了。打完麻将,又回到饭桌上坐坐,你说还有比这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么?因此也可以说,湖北人更多的是把打麻将看成是一种交际的方式。

逢年过节时,打麻将更是湖北人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牌桌上在喧哗,孩子在嬉闹,炉子上煨的烫在热腾腾地冒着气,这节日的气氛也就上去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看起来是多么满足和幸福啊。其实这还不是最适合打牌的,既要兼顾孩子,又要耽搁做饭的时间。最适合打牌的,是某家乔迁新居,孩子考上大学,老人做寿请客的时候,有烟茶奉上,有空调房呆着,到了吃饭的时间,会有人来张罗吃饭。所以湖北人做大事喜欢前三后四,意思是从前三天一直玩到后四天。这种玩法以在家中摆酒宴较为多见,就算是在饭馆吃饭,起码也是两天,这都给客人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打麻将。主人家也是挺乐意这样的,做大事嘛,自然是越热闹越好。他不怕花钱太多,就怕看起来冷冷清清的,没人捧场。没人捧场,说明人缘不好,这对于爱面子的湖北人来说,是一件十分没有面子的事。

办喜事如此,谁家办丧事,守灵的也是一桌麻将,要不然,谁可以呆坐整整一个晚上。也就因此,许多与打麻将守灵有关的故事被传得绘声绘色。最经典的堪称一桌子人正打得兴高采烈,突然边上的死人直直的坐起身来,吓得打牌的人魂飞魄散。原来死人并没有真死,还剩一口气悠着,听着麻将声,一时兴奋又活过来了。这恐怕只是一个编撰的故事,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打牌方式还是够恐怖的,带着浓浓的鬼魅色彩。而能在死亡的气氛里仍提得起兴致打麻将的,恐怕也只有湖北人了。想起以前调侃成都打麻将的段子:说是飞到了成都上空,麻将之声轰隆隆直上云霄,空姐笑眯眯地说,各位朋友,想来你们已经知道了,成都到了,请你们带好各自的骰子准备降落吧。比较而言,湖北人在这方面也是毫不逊色啊。

有关麻将的轶闻趣事还有不少,经常打牌的人可以随口给你说一堆:某老太太打麻将,做了一个大糊,一时激动,血压升高,因此就送了命。

有一教师酣战后进入教室,看黑板没有擦,便大发脾气问:“今天谁坐庄?!”见底下学生皆茫然更为光火:“傻看我做么事!白板都没有擦我怎么上课?!”胆大的学生明白了老师因麻将产生了口误便笑出声来,这位仁兄便把书本往讲台上一拍:“还好意思笑,老子不讲了,这堂课你们自摸!”

有关于母子的,说是一学生回家吃饭,其母正处在七小对单吊五条的关键时刻,没有时间去将锅里热着的饭菜端给孩子,便对小孩说:“好儿子,妈妈已经将五条热在锅里了,你自己去盛了吃啊。”

与这专心致志的母亲媲美的还有一个容易紧张的麻将客,七小对吊一饼,他打完第一张牌就听牌了,然后他就在焦急不安的等待中将那一饼扣在额头上摩娑,最后却没有和出来,忍不住推倒了别人的牌,却发现每人一张一饼,便又气又疑地问:“你们怎么这样高明,每家一张,扣着都不打出来!”另外三家大笑:“你都把一饼印在额头上了,我们怎么会打呢?”

湖北人打麻将的特色除了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奇闻笑谈和花样百出的说法外,还在于对一百三十六张牌的叫法,那才真叫是蔚为大观。比如,东风一般叫做冬瓜;南风常被叫做难过,也有的因为其字形象古代道士的发式就直接把它叫做道士;西风则被趣称为(西装)短裤,端的是形象异常;北风左右结构被叫做两半;红中比较有政治色彩,被唤作中国,或中国心;发财的名字最吉利,全国的叫法都一致,为的是讨个口彩;白板的名字可能最多,有叫门板或者门框的,有叫电视机的,也有叫它黑板的。

万饼条里不少名字则可能让人叫起来生出无尽遐思。一条因为形似一只鸡,所以常被叫做幺鸡;三条则叫做鸡脚,七条被称为甲鱼头,八条被叫作饭架子或蛤蟆腿;九条则因为谐音称为口条,那密密麻麻的样子叫饿人听起来确实解馋。

饼字里名号就更丰富了,一饼可以叫一筒屎或烧饼或港饼(黄石港出产也算是当地的土特产),美味的或恶心的要看打牌人的心情而定;四饼叫板凳,五饼叫四菜一汤,七饼叫锄头,八饼叫黑鱼,九饼叫老饼或麻子。

湖北人打麻将,不仅打的人打得热闹,就连边上的看客,不论老少,也不论是文盲还是知识分子,那精神也毫不逊色,有的还能在玩客推倒麻将的瞬时帮忙将进出账算得明明白白。当然,许多享受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得到。

三缺一对于喜欢打麻将的人来说,是最扫兴的一件事。为了不至于扫兴,那就得想办法凑足第三个人。因此,劝人打麻将也是湖北人的一大特色。假如劝的这人只是边上的看客,并不会打,劝牌的人会说:不会打,输钱也不会啊?攒座金山银山生不能带来死又不能带走。这招叫激将法,对于湖北人来说,是很凑效的,因为爱面子的湖北人就怕别人说他吝啬。一般第一次打牌的人,都是这样被拉上场的,而且多半还会赢。倒也不是别人故意让着你,越是生手,别人越猜不到你打牌的套路,误打误撞,手气倒也上去了。还有一种情况,是旁边的看客帮着起哄,劝牌就又是另外一番情景了:没时间,要去接孩子放学吗?这不是问题,我帮你去接;天黑了不便回家吗?这也不是问题,负责给你打个出租,保准一直送你到家门口;碗放在水池里还没来得及洗吗?这也好办,我来帮你洗。想想看,替你考虑得这么周全,还有什么理由再可以推脱的呢?

与湖北人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湖北人精明,这精明同时也反映到牌桌上。湖北人打牌都有固定的伙伴,即牌友。三缺一时宁可不打,也不会跟不知根底的人打,即使是别人盛情邀请,一般也会拒绝得很干脆,怕入了陌生人做的“笼子”。夫妻二人同时上场时,必须要坐在对家的位置。而且,不同地方的打法也不一样,糊了牌,算钱的方法也千差万别。但不管是哪种打法,湖北人都可以适应,而且还喜欢不断的尝试最流行的打法。至于算钱,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太太打起麻将来,账也是算得飞快。人们茶余饭后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离不开麻将:某某糊了一个什么大牌啊,入账了多少钱啊;打错了哪张牌啊,应该打哪张的啊;自己哪天有把牌差点就大糊了,至今还耿耿于怀……在不断的复盘,分析,回忆,其中的滋味非局外人可以体会也。

湖北人打麻将,其实也是一种生活富余、闲适的表现,谁会连肚子都填不饱,还有精力去打牌呢。他们认为,没有挣得完的钱,生活是用来享受的,天知道明早起来,太阳还会不会挂在天边。而且,对于喜欢打麻将的来说,打牌还可以治百病。本来腰疼的,一坐上去,哪里都不疼了;本来头痛的,手里摸着牌,似乎也不痛了;脑子经常活动,患老年痴呆症的机率也就少了。精神疗法对于任何一种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麻将应该说也可以算作其中的一种吧。但未成家的年轻人成天打麻将,却会被人在背后说闲话:年纪轻轻的,怎么可以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呢。所以在湖北那些背街或巷尾打麻将的人,多为看店守生意的店家或是退了休的爷爷奶奶,他们纯粹是为了消磨时间。

看来,湖北人玩麻将,还是有一定的原则的,可以把握其中的轻重。娱乐而已,太过,对于工作和家庭生活都不利。至于沉迷到麻将赌博里,动不动拿家当出来拼的,那就在抓赌行列了,并不是湖北人打牌的主流。当然,许多享受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得到。麻将是湖北人生活的一部分,没有麻将的日子,对湖北人来说,就像是菜之少盐般淡而无味。

2.湖北斗地主风靡全国

斗地主是一种扑克游戏,这种游戏最初就是从湖北开始盛行的。

发明“斗地主”游戏的人,肯定对“地主”是深恶痛绝的,否则,游戏怎么不叫“斗鸡”、“斗猫”、“斗狗”,而偏偏就叫“斗地主”。这跟过去的打小人相似,过去人们对某人深恶痛绝时,就用纸剪一个人的模型,在身上标上这个人的名字,然后用针刺、用鞋打……是一个道理。但由于这种方式过于“刻薄”,没在现代社会流行开来。因此,在那万恶的旧社会里,对于地主横行乡里,无恶不做的恶行,人们是敢怒不敢言,为了发泄对地主的痛恨,常常在一天的劳作之后,一家人关起门来“斗地主”。

现在,在武汉的街头小巷,小商店前,公园里、地摊上,常能看到三五个武汉人会旁若无人地席地而坐“斗地主”。旁边还少不了围观的,而且还指指画画,评点一番,好不热闹。“斗地主”的多为中年人,消耗酷夏下午难过的时光。旁边有许多小孩玩耍,都是这些大人带来的。有人该想了,这武汉人都是不用工作的么?其实,玩牌的人大都是乘着生意的间隙,玩上一把。

现在不仅是湖北人斗地主,这股风也刮向全国各地。“斗地主”的游戏之所以能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并不表示发明“斗地主”游戏的人是天才。而是这种天才的游戏方式风行中国却蕴含了深刻的社会哲理。

首先,这种“斗地主”游戏玩法简单,娱乐性强,老少皆宜,加上人们对地主的痛恨,游戏便自然而然的风行中国。其次,这种游戏的快速风行,又深层次揭示出人们对地主的痛恨,进一步演绎,延伸出人们对贫富分化的痛恨与无奈,只能通过游戏的方式满足人们均贫富的期望,而这个期望,却沉淀了亘古不变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物质上的共同致富与精神上的平等相处。

湖北这个地方,可能是在全国属于日子过得相对比较好的。因此,全国其他地方的人都忙得很辛苦的时候,湖北人一个是打麻将,一个是斗地主。上海也斗地主,湖北斗地主是穷人斗富人,这个游戏才成长,上海是富人斗穷人,基本上抓牌的人都是穷人。

曾几何时,武侠小说风行中国,最终成为成年人的童话,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劫富济贫、疾恶如仇的心理,而“斗地主”游戏的风行,同样成为成年人追求平等的童话,所不同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斗地主”游戏通过赌博的形式,部分满足了人们对物质追求的博采心理,这是应该被扬弃的。

3.看别人的故事,偷着乐

市井氛围与平民精神造就了湖北文化现象的一大特征——世俗文化的发达,省会武汉是花样百出的市井怪事的发祥地,而武汉媒体再将这些资源进行工业化加工、包装,向全国人民推出一道道活色生香的市井大餐。

湖北人的娱乐用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单纯并快乐着,即看看报打打牌。在湖北,发行量极大的通俗性刊物如《知音》、《今古传奇》早已冲出湖北走向全国了,凡有人烟处皆有人读《知音》,也不算夸张。这两个具有市井风情味道的刊物完全给武汉市民的阅读定了性。还有一份报纸《楚天都市报》,是大多湖北人上厕所需要读点什么东西时的必需品。这张报纸以全面报道武汉三镇及周边县市日常鸡毛蒜皮的事为己任。什么一妇女裸奔江汉路步行街被民警拘捕怀疑是一女疯子啦,什么汉正街一女老板雇佣杀手暗杀老公和情妇啦,什么武汉一男求爱不成从武汉长江大桥上跳江自杀民警奋勇扑救啦,湖北人看得津津有味。

湖北这地头上,南来北往,鱼龙混杂,绯闻逸事本来就多,而湖北人又有一种外地人所没有的猎奇心理,与《楚天都市报》可谓“趣味相投”。湖北的电视节目以大杂烩居多,缺少原创性不说,还品位不高。周末一打开电视,你要么看到没完没了的滥电视剧——湖北人还特别爱看,要么是乏味的综艺节目——什么青年男人扮成缺牙驼背的老太婆、黄陂话讲的笑话、应景的粗俗的对口相声。湖北某剧团有个很受湖北人欢迎的艺人,他以用湖北话讲些市井故事著称。那些略带粗俗、土气,上不得台面的“包袱”往往还能逗得观众哄堂大笑。湖北还有一个唱湖北大鼓的,抑扬顿挫地讲唱武汉市民自己的故事,格调都不怎么高。如果匆匆浏览一遍就会发现,活跃在武汉文艺表演界的,往往都是些武汉的大老爷们。湖北人能耍嘴皮子,会讲俏皮话,可他们的智慧都用在插科打诨、讨口彩、讲荤故事上了。

北方人说湖北人“闹腾”,总是三五成群、呼朋唤友、吆三喝四。湖北作家林清指出:“湖北人喜欢的就是大众文化,热闹场景,才不稀罕什么高雅清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