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金刚经
2457100000020

第20章 内功修炼(19)

这个时候,就可以“一招变八招,一手变八手”,可以对招术灵活运用。

当我们更进一步领会、学习,在心理上有所提升的时候,我们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事就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习惯,就可以运用自如,不再局限于前面借鉴来的方法招术的条条框框。

真正做到“无招胜有招”的阶段,这就是“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有人说,这是个浮躁的年代,快餐,摇滚乐,频繁跳槽,缺乏忠诚度,缺少责任感。

电影《无间道》中说:“这是个最坏的年代,也是个最好的年代”。

如果我们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就能在这浮躁的氛围中闯出一片天地。

如果我们随波逐流,就只能跟随着“浮躁”,而一生碌碌无为。

武禹襄在《太极拳解》中说:“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

在职场中,虽然我们的身体整天在奔波忙碌,但是我们一定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冷静的思考,行为不要太招摇,保持心情舒畅。

三国魏人李康,他在探讨国家治乱与个人处事之间关系的著作《运命论》中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太极拳说:拳架为体,推手为用,所以,我们讲了太极拳,就不能不讲一讲太极拳的推手。

太极拳推手是一种半实战的竞技形式,大家采用类似于实战的方式进行较量。

就如同现在我们在社会上与周围的人竞争一样。

如果按照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书《世界是平的》中的讲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与全世界的人在竞争,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可能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某个人就会抢走我们的饭碗。

刚学推手的人往往喜欢硬拼硬打,想靠力量和速度战胜对方。

我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是,当我真正体验到推手中的“力小胜力大,手慢打手快”时,我深深的为之折服。

推手和职场竞争一样,不能靠蛮力,不能鲁莽,而且要警惕是否犯了低级错误。

太极拳推手中有四病手,就是四中不良的习惯。

这四病手分别是:“丢、顶、瘪、抗。”

而这“丢、顶、瘪、抗”恰恰也是职场大忌。

我们先讲“丢”。

丢,就是逃避。

现在职场中不少朋友,包括我在内,从降生到现在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

没有受过什么大的困难,没有遇到过什么打击和挫折。

所以,这样使得我们的在逆境中的处理能力比较弱,抗打击能力差。

遇到问题容易推脱和逃避。

使得用工单位不敢重用我们。

我们再讲“顶”。

顶,就是僵持,固守。

年轻人,爱面子,要尊严。

很多时候,明明是自己的责任,明明是自己错了,还是为了面子和尊严死撑着。

使得在公司中沟通不顺畅,执行力无法贯彻,流程受阻。

接下来是“瘪”。

瘪,就遇到问题,我们没有能力去处理,出了事情我们扛不住,撑不起,很容易就放弃。

这样,在公司谁也不敢把大机会,大项目交给我们。

电视剧《士兵突击》正是以他那种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大部分的中国人。

最后,我们说“抗”。

抗,就是顶撞,违抗。

社会上很多宣传讲求彰显个性,讲求释放自我,而且要勇于反抗。

公司有公司的伦理,社会有社会的等级。

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工作,违抗上级,或者顶撞同事都是职场中的大罪。

很多员工都是因为这个“抗”而丢饭碗。

太极拳打的时候要立身中正。

中正就是不偏不斜,这样才能不被对方借力,如果立身歪斜,重心就不稳,对方就有可乘之机。

仔细想想,太极拳的立身中正的道理,又何尝不是为人之道呢?

当然,太极拳中的内涵远远不止如此,这里就算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发您的思考,使得您的职场生涯更上层楼,更近一步!

立身中正,放松心态,不发生硬性冲突;遇事圆活,避免逃避、顶撞、轻易放弃和对抗心态,这是太极拳教给我们的职场道理。

行动手册:运用太极拳智慧

拆招:立身中正,放松心态,不发生硬性冲突;遇事圆活,避免逃避、顶撞、轻易放弃和对抗心态,这是太极拳教给我们的职场道理。

1、太极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2、太极拳教导我们避免正面顶撞;

3、太极拳教导我们立身中正;

4、太极拳教导我们舍己从人;

5、太极拳教导我们处事灵活变通;

6、太极拳之道也是职场之道,人生之道。

我遇事会平心静气,我不会与对方发生正面冲突,我会综合考虑审时度势,用太极拳中的道理引领事情度过难关,这就是我 _____ 运用太极拳智慧的行动信条。

2.56、提高我们的时间利用率

无声无色行匆匆,身边流逝无行踪。

善加利用成大业,漠视到老一场空。

2007年的五一长假,我参加了高中同学聚会,大家见面的问好语基本都是“最近忙呀!”

大家都觉得,每天忙来忙去,很多事情都没时间做,但是一年到头来回顾一下,却不知道自己都把时间用到哪里了。

我一个朋友,叫陈冬,他说,毕业好多年了,想弄个工程硕士,但是怎么也找不出时间,所以一直没报名。

这是他的一天时间安排:

早上,7点起床。

洗洗涮涮半个小时(可能女性朋友还要加上化妆时间)。

7点半出发,9点到公司,一个半小时。

到公司,看看邮件用掉2小时。

中午吃饭1个半小时。

喝水,上厕所1个小时。

讨论问题1个小时。

而且,一有打断,工作很难继续,效率下降。

经常还要开会占用1、2小时。

晚上6点下班,路上一个半小时。

到家7:30做饭,吃饭1个半小时。

9:00,看看电视,上上网,就睡觉了。

什么时间都没有。

我承认,确实现在工作压力大,但是,很多时候,效率低,是因为我们没有有效的利用我们自己的时间。

从一个角度上讲,公司是按照时间为我们发薪水,所以我们才有周薪、月薪、年薪的说法。

如果我们能单位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做更多的事情,就是说“提高我们的时间利用率”无论对公司还是对我们个人都是大有好处的事情。

如何提高我们的时间利用率呢?

上天很公平,给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是24个小时,我们的差别在于每个人利用的效率不同。

我有一段时间,经常乘坐城铁上下班,而且,在城铁上的行程有1小时20分钟。

我就随身携带需要阅读的资料,在上下班的城铁上阅读。

在随身的草稿本上规划。

然后到公司或者到家,将草稿本上的内容加以整理。

前面我也讲过,这本书的很多章节就是在城铁上完成的。

其实,很多公司的规划方案,产品形态,乃至专利都是在城铁上诞生的。

我经常看到很多城铁中的人,有昏昏欲睡的,有百无聊俩眼光四处张望的,有闭目养神的。

现在回想,幸好我那段时间充分利用了上下班城铁上的1小时20分钟。

两年的时间,每天1小时20分钟,我比那些在城铁上无所事事的朋友整整多获得了800小时的时间。

大学中,很多课是40学时的课程时间,如果做个比较的话,这两年的时间,我可以用城铁时间学完20门大学课程。

所以,这就是曾经有一个时期,我把上下班的时间叫做“城铁进修班”的原因。

对,这是在城铁上,还有很多朋友是开车上班或者做公共汽车。

那么,我就要向您说说我一个朋友的情况了。

他叫赵勇。

刚大学毕业就买了个汽车,他住在北京王府井,上班在亦庄经济开发区。

路上一般要开个1个多小时的时间。

一次,我做他的车,发现他车里面有个车载MP3。

我知道,他特别不喜欢听音乐,怎么会有个车载MP3呢?

他告诉我,上下班路上很无聊,一次,有个朋友给了他一个安东尼.罗宾的《30天改变人生》录音的磁带,没时间听。

有一天心血来潮就在车上听,这一听就没停下来,感觉上下班路上特别充实。

因为现在MP3的资料比较多,磁带的比较少,所以他就买了个车载MP3。

从网络上或者卖场买各种有声读物,有声教材,在路上听。

已经坚持听了5年多了,尤其是后来做了管理工作,原来听的很多资料都派上用场了。

这里说的是上下班,其实我们在等车,等待客户的时候都可以采用。

如果方便就可以拿出资料来读,来写,如果不方便就可以放到MP3或者其它可以随身携带的播放设备里来听。

这种习惯,会帮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经常被我们忽视和丢弃的“边角碎料”时间。

那么,大块时间怎么办呢?

现在市面上很多时间管理软件,我确实也用过一些,但是很遗憾,不是操作太繁琐,就是不方便随身携带。

为了提高时间利用率,我在选择手机的时候还特别选择了有日程安排管理的智能手机。

不过,基本上操作和查看起来还是不尽如人意,我一般只用来作为闹钟提醒。

我想,随着技术的发展,一定会有更适合我们的时间管理工具会帮我们管理我们一天的事情。

在没有找到这种更适合的工具前,我有一套用了很多年的工具,在这里分享给您。

我母亲是个很有调理的人,刚上小学的时候,每到寒暑假,她就帮助我制定假期中每天的计划,然后执行。

慢慢的到了4、5年级,我就开始自己制定计划。

现在想起来,真要好好感谢我的母亲,她交给我一个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慢慢的,这种做计划习惯变演化成了我现在用的时间管理工具。

这套工具相当简单,只需要一个记事簿和一支笔。

记事簿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选择大小,我一般用的是纸质的,手掌大小的,以便于随身携带。

有一段时间,我曾经自己用用过一面的打印纸自己钉过,用起来也很方便。

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就是将每一件事情写在本子上,编号,然后再写上时间(有的只需要写开始时间,有的需要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如果是需要几天完成的事情,我就把他拆开成若干部分,将每天做那些部分写到时程表中。

我接下来会用0~5个小星星来表示紧迫性。

每天开始就画一条横线,在横线中间写上日期。

如果完成,就在事件前画个对勾。

这个简单的方法,让我5年来没有错过一个约会,每天事情处理的都得心应手。

另外,每天我会留给自己一些固定的时间,做些固定的事情。

比如:我会每天早上6:30~7:00固定锻炼身体。

再比如:我和家人商量好,每天睡觉前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不要打搅我,我会回顾一下今天完成和没有完成的事情,安排一下明天的时程表。

有一段时间,我在公司负责两个产品线项目开发,是公司福利委会成员,是公司活动筹划和组织的主力,自己在写书,经常有讲座,经营一个网站,经营一个摄影工作室,在自己的博客上写时事评论,同时还和别人合作健身项目。

我的生活仍然井井有条,每天早上和朋友们打打太极拳,推推手,经常拍些非工作照片并在自己的博客上更新,时不时的写些散文、诗歌。

鲁迅先生说:时间犹如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

培根讲: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富兰克林:要充分利用时间,每一事务都要安排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不善于利用时间是习惯问题。

一旦我们养成了一个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无论是大块时间还是边角料时间,都会为我们带来好收益,我们的做事效率也将成倍提升。

行动手册:提高时间利用率

拆招:一旦我们养成了一个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无论是大块时间还是边角料时间,都会为我们带来好受益,我们的做事效率也将成倍提升。

1、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

2、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支配时间的权利;

3、人与人效率的差别就是时间控制的差别;

4、如果我们留心,很多时间可以利用;

5、如果我们不注意,大块的时间也会溜走;

6、管理好时间就是管理我们的人生。

我要增强自己的时间观念,我精确而且细致的管理我的时间,我会认真规划和度过每一分每一秒,让它们过的有价值,这就是我——提高时间利用率的行动信条。

2.57、修行在个人

环境机遇随缘生,亲朋好友各修行。

种得善因得善果,几分耕耘几收成。

我曾经做过辅导员,有不少学生。

也经常在他们的QQ群里面看到大家的发言。

很多朋友都在埋怨是,现在的工作很无聊。

有的说,每天就是一杯茶一张报纸。

有的说,有项目的时候累的要命,没项目的时候闲的要死。

有的说,在工作上学不到东西,每天都是体力活。

其实,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自从听我父亲讲过我太姥爷的经历后,我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

我父亲的姥爷,就是我的太姥爷,曾经是北京市的十大名厨。

而他从东北一个不知名的小学徒,到成为北京市的十大名厨,其中关键在于个人的修行。

他少年的时候,在一家俄罗斯人的饭店学徒。

当时的学徒是三年时间,在学徒三年中,没有工钱,师傅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学徒满就出师。

学徒做哪些工作呢?

就是看孩子,做饭,打扫卫生等这些日常琐碎的事情。

师傅教本事么?

用我太姥爷的话说,教,但真本事都会藏着。

什么叫真本事都藏着呢?

就是说,师傅的看家本领都不教的,而那些无足轻重的本领会教。

比如,做蛋糕。

师傅和面和配料的时候是不让徒弟看的,等做好了,需要烤的时候,师傅把徒弟都叫过来,给徒弟们讲一讲。

而这关键的东西就是和面和配料,一般都是在徒弟们睡觉之后,师傅和面配料,等第二天早上,告诉徒弟们怎么烤制。

这些藏着的手艺都是在行业中生存的关键,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师傅教授徒弟都留几手,防止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学徒三年满,一般师傅会象征性的发点钱,这些学徒就算是出师,可以自立门户了。

而留下的,往往是那些水平比较高的的,留下给师傅撑门面,师傅也就慢慢可以退居二线。

可是,师傅教的都一样,谁也不比谁多学,怎么能在徒弟中脱颖而出,被师傅留下呢?

就是靠本事,而这本事,就要看自己是否留心。

比如,我太姥爷,一般主动晚上和早上负责打扫卫生。

他晚上,打扫卫生的时候,就数清楚:有多少面、多少鸡蛋、多少油、多少水等等。

打扫完,就睡觉,师傅和面配料。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没起床,我太姥爷又开始打扫。

这时候,他再数一遍经过一晚上:剩下多少面、多少鸡蛋、多少油、多少水。

然后再看师傅做出多少蛋糕坯子。

这样,就知道大概的配比。

当然,这只是个小例子。

我太姥爷在其他方面也都多留心,多琢磨。

最后,三年出师的时候,我太姥爷就因为手艺长进快被留下了。

这时候,为了给师傅撑店铺,师傅就慢慢把看家的本事传授给我太姥爷。

这正应了那句古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工作清闲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安排自己的学习,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

工作如果是和其他部门或者其他行业合作,可以抓紧时间多开阔眼界,多了解其他行业的情况。

如果每天都是重复劳动,可以考虑改善流程,提高效率的方法。

项目忙的时候,可以思考如何让项目的压力分散开,如何降低因为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而造成的质量下降。

项目失败了,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防止下次重蹈覆辙。

我父亲在上大学的时候是学习自动化专业,曾经在一个仪表实验室实习一段时间。

曾经有位老师说:“现在实验室里面的PID仪表,特别复杂,这么多届学生,还没有拆开了能装上的”。

于是,做试验的时候,同学们都小心翼翼,担心弄错那个零件都装不回原样。

而这句话,恰恰激发了我父亲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