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5分钟放下压力
2455700000001

第1章 压力人人都有,却各不相同(1)

谁都躲不开压力

压力是一个挺讨厌的东西,这东西我们每天都感受得到,但是谁又躲不开。可压力挺有意思的,它一时一变。

压力是形形色色的

刚才,有一位朋友问我今天面对的是什么压力,我对他说我的压力是形形色色的,是主观压力和客观压力相配合的。其实,主观压力和客观压力不仅可以相配合,还能相互转化。比如一个客观事实是,我的小舅子挣钱比我多。面对这样一个客观事实、一种客观压力,我天天觉得真惭愧,你看我小舅子挣钱都比我多。如果在“我小舅子挣钱比我多”这句话前面加三个字“凭什么”,大家注意,加上这三个字,客观压力瞬间就变成主观压力了,“凭什么我小舅子挣钱比我多”,一肚子愤懑、一肚子不服气。

压力总的来说应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自客观的压力我们很容易识别,比如有一天早上在来演播室录节目的过程当中堵车,堵车是客观的,不以我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改变不了,因此这是一种客观压力。那主观压力是什么?比如刚才我们谈到的“凭什么我小舅子挣钱比我多”,这是一种主观压力。

有些主观压力来自观念。曾经有这样一个调查,只有不到15%的家庭主妇,把丈夫变得富有视为是一种福气,视为是一种幸福。当时我挺惊讶的,后来一想,明白了,这是一种观念型的主观压力。这种观念型的压力叫什么呢?叫“男人有钱就变坏”。果然,同一个社会调查给了我们另外一个数据,有69.14%的家庭主妇把丈夫变得富有视为压力和挑战。

压力的宏观分类:

●主观压力

●客观压力

如果细分的话,压力可以分为以下五种:事务型压力,比如这个月的生产任务、下个月的销售任务,等等。躯体型压力,比如牙疼、类风湿、各种各样的疾病,或者是身体不太健全,等等。观念型压力,比如刚才我们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等等。人际型压力,比如我的办公室主任不知道为什么老是看我不顺眼,每天我一看见他,立刻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今天他脸色不太好,是不是要拿我撒气啊,我可千万别惹他。环境型压力,比如我们天天都在说环保,天天都在说什么地方空气污染比较严重、什么地方水被污染了,等等,这些都是环境带给我们的压力。

压力具体分为:

●事务型压力

●躯体型压力

●观念型压力

●人际型压力

●环境型压力

不管是躯体型压力、事务型压力、人际型压力,还是环境型压力,这些压力源往往都看得见摸得着,是客观存在的。唯独观念型压力例外,它是来自我们主观世界的压力,其压力源往往并不存在,只不过被我们的大脑思维臆想和加工出来而已。这种压力并不会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因为它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记忆深处,只有当时机成熟时才会跳出来。

一个年轻女孩子小Y,上中学的时候喜欢追求刺激,经常会和朋友们一起观看恐怖片和惊悚片。她很喜欢看完恐怖片之后那种手脚发凉、汗毛倒竖、战战兢兢的感觉,让少不更事的她觉得非常过瘾。但是,当她考上大学以后,麻烦出现了。因为小Y所住的女生宿舍在楼道最里面,距离楼道的公共厕所非常远,而大学宿舍楼在每晚11点之前就熄灯了,这就让有起夜习惯的小Y不得不在晚上摸黑走很远去上厕所。

第一天住宿舍,她就发现自己不敢夜里去厕所,就算拉上一个女同学陪着依然感到心惊肉跳,黑洞洞的楼道里,总好像潜伏着什么可怕的东西,总觉得身后被什么跟着,若有若无的。最难办的就是,如果要大便,因为时间比较长,她也不好意思叫同寝室的同学陪着,于是上厕所就像在地狱一样难熬,她会不断地想象,周围的黑暗中有一双双眼睛窥视着自己,身子下面黑洞洞的便池里也许会突然窜出来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等等,直到头皮发炸。她经常是魂飞魄散般狼狈地跑回寝室。

久而久之,小Y的事情被大家知道了,她难免成为室友们的笑柄,还有个别淘气的同学时不时地吓她取乐,这令刚刚加入新集体的小Y非常抑郁。

小Y所体验的极端环境压力,真的是由环境恶劣造成的吗?学校宿舍楼的公共卫生间本身根本无法构成环境压力,不过是多走几步路,光线稍微有点暗罢了。在咨询中,我要求她尽量描述她害怕的东西,让她通过素描来寻找答案,自己到底担心黑暗中有什么。她给我一一描绘过,比如“血红眼睛的外星人”,“血肉模糊的吸血僵尸”,“女巫布莱尔”,等等,结果所有令她担心的东西都是小时候看恐怖片时的记忆场景。

当她在天真烂漫的岁数,盯着恐怖片和惊悚片寻求神经刺激的时候,她便记住了一系列的情境和丑陋形象。当她的大脑跟随着恐怖片的情节发展向前推演的时候,她已经建立起一套思维推演模式,黑暗意味着不安全,黑暗中隐藏着突然出现的魔鬼,魔鬼都是残忍凶狠的……

这些推演的模式是固定的,虽然在平时不会干扰小Y,但一旦出现了黑暗的情境,立刻就会被大脑重复。“黑暗是不安全的、黑暗是可怕的”,这就是小Y的观念压力,这观念压力甚至是潜意识的。如果小Y从小接触的推演模式是黑暗中会有小仙女,黑暗中会有巧克力,那么黑暗作为情境的扳机,自然不会引发恐惧。

小Y并没意识到,她在宿舍所面临的恐惧压力,恰恰是她从小给自己积累的。通过耳濡目染和记忆,她在自己的意识中养了一只“鬼”。

类似的体验我们其实都有,咱就说这“男人有钱就变坏”吧,这种观念压力看上去好像来自经验论,可是你不妨想一想,这“经验”是客观的吗?“男人有钱就变坏”这一观念,大量的经验是被媒体放大了的负面信息,原因很简单,幸福的故事千篇一律,谁看啊?只有各自的不幸才能够调动大量看客的眼球。

所以,不管是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还是平面媒体,充斥的都是各种不幸的故事,包括“男人有钱就变坏”的故事。其实有了钱也不变坏的男人肯定有,但是媒体不关注,所以你看不到。

那么,当我们关注了过多的有钱就变坏的坏男人以后,这个观念也就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男人有钱—变坏”的推演模式和“黑暗—潜伏危险”的推演模式一样,在我们摄取并不客观的信息过程中,就形成了。

我想说,观念型压力的减压,其实从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就可以开始。平时我们上网、看电视、看电影,选择摄取什么信息,过滤什么信息,这本身就是减压。不干净的信息,是会在认知过程中沉淀下来的,这些沉淀下来的脏东西,都有可能是未来的压力源。千万不要像小Y那样,不知不觉在心里养了一只“鬼”,自己还不知道呢!

压力不是一成不变的

压力会随着我们的体验逐渐升级,而且主客观压力会相互转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牙痛,痛一天,我们能坚持,没事。痛两天,腮帮子可能都肿了,干什么事都比较烦。痛到第三天的时候,特别难受。痛上一星期,我们就该拿脑袋撞墙了。牙痛这种客观压力在逐渐升级的过程中,也慢慢向主观压力转化了。

压力的特点:

压力会随着体验逐渐升级,主、客观压力会相互转化

压力的相互转化有时候也很有意思。有部电视剧叫《新结婚时代》,里面有一个角色,刘若英演的,叫顾小西。顾小西嫁给了一个从农村来的男性,叫何建国。现在,媒体上、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城市女性不能嫁给从农村男性,如果城市女性嫁给了从农村男性,不管他多么勤奋、多么好学、多么有上进心,她都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种观念我们倒不说它就是正确的,因为它是不是正确挺值得商榷的,但是这种观念确实已经流传了很久。

刘若英扮演的小西就是一个城市女性,而且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她的母亲是某著名医院的主治医生。小西嫁给从农村来到城市里打拼的男孩,应该在谈恋爱的时候,估计她就会有这样的观念:我嫁给一个从农村来的男孩,以后在生活习惯上会不会不适应?他的生活会不会比较抠门?他农村的亲戚会不会三天两头进城?

一般来说,这种观念型压力本身是存在的。因为小西带着这种观念,所以在她和她丈夫共同生活的过程当中,一旦出现类似的问题,她就会极端敏感,而这种观念型压力就会转化为人际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小西这个角色是一个受观念型压力侵扰的女性。在特定的环境中,这种观念型压力有可能转化为其他类型的压力。那么,这种转化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天,小西的公公果然进城了,而且是带着何建国的大伯进城来看病。

电视剧片段:

建国的大伯:建国,你是不是有什么不方便?

建国的父亲:那有什么不方便,我那亲家母在医院是主任,权力可大着呢。

小西的母亲走了过来:小西。

小西:妈。

建国的父亲:亲家母,你好。这就是俺亲家母,这是他大伯。

乡下亲戚来到家里,私人空间受到干扰不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小西的公公习惯抽旱烟,抽得满房子旱烟味。小西受不了,心想这两天我干脆先搬出去,别在家里熏这种味儿了。谁知小西刚一搬出去,小西的公公就开始有意见了,心想我这儿媳妇是不是看不起我,是不是嫌我烦?我好不容易进一趟城,看一眼我儿子,看一眼你们在这生活得好不好,顺便带着我们乡下的乡亲来这看一下病,你就嫌我烦?

这时候公公拿谁撒气?他只能拿自己的儿子撒气:“你这个媳妇看不起我。”偏偏小西嫁的这个丈夫还是个挺正直的人,是一孝子:“你是不是嫌我父亲烦?当初我们结婚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是从农村来的,我可没骗你。”

对小西来说,最初只存在观念型压力,就是都市女性不能嫁给农村男性。随着小西的公公的到来,他们不得不共同居住、生活。小西的公公喜欢抽旱烟,总是弄得满屋子烟味,而小西不喜欢这味道。况且,满屋子烟味本身是一种环境压力,小西想躲开这种环境压力,搬到外面住几天。这时,小西的公公觉得小西看不起自己,于是公公和小西之间就产生了人际矛盾,也就是一种人际型压力。同时,公公开始跟儿子数落这个媳妇,儿子一听肯定不乐意,扭头便对小西大吼,这时,夫妻矛盾又出现了。

这时,对小西来说,家里立刻变成三个压力源并存的地方。第一个压力源,观念型压力。我一个城市女性嫁给农村男性,我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问题出现了吧。以后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还会出?他们以后三天两头带着亲戚找我妈看病怎么办?观念型压力在客观现实面前被强化了。第二个压力源,环境压力。公公天天在家抽旱烟,弄得满屋子旱烟味,也可能不是那么讲卫生,由于在生活习惯上有一些冲突,让小西在家里生活得很不惬意。第三个压力源,人际型压力。比如公公和儿媳妇之间的矛盾,丈夫和妻子之间的矛盾。

每一生活事件中,蕴含的压力是各种各样的,压力之间有时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那么,在职场当中,有没有这种压力和压力之间的转化?

我的一个客户,她是一个明星,演过很多角色。她为什么来找我?因为她处在那样一种状态下,每天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她对我说:“雷明你看,假如我接拍了一个40集的电视连续剧,拍完之后我应该很轻松了,应该什么压力都没有了吧,可一到这时我就为难。为什么为难呢?因为我的习惯是把自己好不容易有的这么一点点时间,或是档期之前的假期,安排满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今天去我的一个好姐妹那里,去参加他们家的家庭聚会。为什么我要去?因为人家觉得我这张脸还是有一定号召力和说服力的,我去能够给人家的聚会增光。明天我去参加一个社会公益活动。后天我去参加一个商业机构的市场推广活动,比如代言某个品牌,等等。”

由于她喜欢用这样的事情把很难得的这点小假期填满,因此她在心理上永远都有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就是,指不定哪一天,一个电话打过来:“现在我这里有一个剧本,你看一看,接还是不接。”然后很快就有快递给她递来一大摞A4纸,她还得在三天内看完,因为她得告诉人家演还是不演。

在这三天之内,她不但要把那一大摞A4纸看完,而且还要走进那个角色的内心深处。可是这三天,第一天她跟好姐妹约好了,第二天她要去参加一个社会公益活动,第三天她要去参加某个商业机构的市场推广。这时候,因为这件事,她的私生活时间被侵占,原来的计划都得取消,巨大的事务型压力已经转化成人际型压力。好姐妹家的家庭聚会不能去了,她得给人家赔不是。第二天的公益活动,粉丝不满意了,说好好的公益活动你怎么说不参加就不参加了,你这人代表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更麻烦的是,她答应去给人家的产品代言,帮人家做市场推广,并且已经收了人家的代言费。她一推托,人家的经纪人可不干了,说你已经答应了给我们做市场推广,为什么现在忽然不去了呢。她不仅要把代言费还给人家,还要赔礼道歉,这样,人际型压力又转化成了经济型压力。

几十万字的作品,对她来说本来就是一种很大的事务型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她带着极强烈的情绪,既要一集一集地细细看进去,还要走进角色的内心深处去,因此这几天积累的情绪会使她的事务型压力扩大100倍,她会越看越烦,沉不下心来理解角色内心深处的动机。

压力导致情绪,情绪导致认知偏差

上面的案例充分证明压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压力是能够相互转化的。然而在相同事件当中,由于每个人对压力的感受不同,所产生压力的类型也会不同。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压力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刚才,我们试过从宏观上给压力分类,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的。我们也试过给压力细细地分过类,包括事务型压力、躯体型压力、环境型压力,等等。但是这样的分类永远没有尽头,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把压力进行详细的分类。

我认为,我们只要关心压力的本质就行了。压力的本质是当压力源作用于我们身心的时候,我们的压力感受。话说“能者劳,智者忧”,当压力源存在时,我们还要有压力感受,压力才会存在。而压力感受的本质是情绪,比如堵车让人焦躁,不公正的事情让人气愤。假如我的老板对我说:“下个月你的合同到期了,但是你前几个月表现不太好。” 老板说完扭头就走了。这句话对我来说算不算压力?这时我感到的是什么?这当然是一种压力。这时我感觉到的肯定是恐惧,心想完了,我的表现不太好,下个月我的合同到期了。

压力的本质:

当压力源作用于我们身心的时候,我们的压力感受

因此,我们的压力感受是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同时,这种消极情绪还会导致我们的认知偏差。在这种消极情绪的作用下,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就会发生一些扭曲和转化。

我举个例子,这是大家迟早都要面对的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