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受了我的影响和熏陶,海泉从小就喜爱文学,喜爱诗歌。
海泉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是我送他。我上班骑自行车把他先送到园里我再去机关上班。他坐在我自行车的横梁上,我就教他背诵唐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或背诵我认为好的儿歌,如柯岩写的:“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每天爬高又爬低,满头满脸都是泥……”一直到背诵《木兰辞》之类比较长的古诗。当时他还没上小学,能背诵几十首古诗和儿歌,作为家长,我们是满意的。我认为这也是给孩子的未来做打基础的工作,把文学和诗的种子埋在他幼小的心底。孩子小,不可能理解诗句的含义,但他背下来了,就在心灵里储存了,就像在银行存款一样,这是他一生的文化财富。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我们就让儿子给客人背诵一首或几首诗,客人的倾听和夸奖,让幼小的孩子得到激励,有了一种荣誉感。
有一天晚上,我带海泉出去玩,他对着满天的星星说了一句:“星星是祖国的亮光!”星星是大自然的,怎么会是祖国的?根本不搭界嘛!尽管我觉得他说得不准确,但这是从一个幼儿的嘴里冒出的有个性、有创意的话,不能用“科学”的概念去规范他、批评他,相反,我极大地表示了赞赏,并多次重复他这句虽文理不通却有个性的话,在我们家,甚至像变成了经典的话一样,全家人都经常对他重复说:“星星是祖国的亮光!”让他知道这是他说出的与别人不一样的话,是从他幼小心灵里冒出来的话,从而保护和鼓励了他的个性创造。我本人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出了“永远”一词让我上黑板前面当场造句,我说:“我希望永远生活在和平的土地上。”老师当场就表扬了我,而且连续表扬了多次。这对我喜欢造句、作文和以后的写作有太大的鼓励和帮助。我表扬了海泉的这句话,是效仿了我的老师。
有一年,海泉在3月8日的日历上用铅笔写了一句:“祝妈妈生日快乐!”我对他说,傻小子,你妈妈的生日是旧历6月22啊。他冲我神秘地笑笑,没有说话。我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啊,当然也可看作是妈妈的生日啊!这个臭小子,挺有灵气的嘛!
海泉在10岁左右开始写日记,他写日记不是我逼他写的。有一天,我在同事刘兆林家里看到他儿子西元写的一本日记。我想,两个孩子年龄相仿,都是小学生,他儿子肯下这么大的功夫,我儿子为什么不能?我把西元的日记本借了来,全家人围读。儿子许是因此发愤,开始写他自己的日记。因他喜爱美术,所以他的日记本上有他自己作的插图,并坚持了多年。
海泉最早的日记记述了这件事,那时他刚刚11岁半:
1987年2月1日天气晴,星期日
今天是星期天,早晨妈妈就让我练琴,我却把没用的挂历剪下来做楼房。可纸太薄,我又把一些硬纸壳拆开才做成楼。这时,爸爸妈妈去杨顺叔叔家串门,顺便从刘兆林叔家带来了西元的日记给我看。我看后心想,西元还真有两下子,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呀!我不如他,应向他学,从今天——就是一九八七年二月一日起,一定认真写日记,我真后悔怎么不早点开始写。以前的小事值得写的就像世界上的人一样多。后悔也来不及了,有一句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从这里开始吧!
1987年2月2日小雪,星期一
记成长中的一件事。
记得那时六岁,我已长大了,能为家里做些事了。我学会了打酱油。家里每次打酱油的任务都交给我。有一天,妈妈让我去买,可给我的不是油瓶而是饭盒。原来妈妈是让我去买大酱的。去商店,我把钱交给了叔叔:“叔叔,我买一斤酱油。”啊,错了!我这样想,我想解释,可叔叔已莫名其妙地给我打了一斤酱油。我懊悔地、小心翼翼地捧着盒子向家走。酱油从盒边都溅到了我衣服上。这件事现在再回顾起来,真感到好笑。
1987年2月3日
我生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我的第一个老师----母亲,她能干、诚实、淳朴,戴一副金边眼镜,是会计。父亲是作家,他对我很严格,姐姐是高二学生。大家都很关心我。原来我住在小白楼一间小屋,很暗。后来搬到了军区大院,二间大房,我觉得这很大。五年了,我们又在车队新楼落了户。我的一大家人,光我的表姐、表妹、表哥、表弟就有七个,我爱我的家。但我更爱祖国大家庭。假如没有工人,那我们就会没房子、家俱,假如没有农民,就会吃不饱饭,假如没有军人在保卫边疆,那我们就没有生命的安全。是人民把我养大,我一定要报效祖国。
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家,我为有我这么温暖的家而感到自豪!
1987年2月5日晴,星期四
从我上学以来,六年了,我有几个同座:蔡杉个子矮,自尊心强,只要老师说她一句,她就掉眼泪。吕小琳,我班的学委,学习很好。王松,大个子,特不爱说话,老师为这个总生气,谁见了都烦。陈瑶和奚海丹是我班剌头。记得三年级陈瑶总爱欺辱我。不过我当了干部,他就老实了,帮着我来。他欺软怕硬。王津和王冬还有王丽娜都不高,都是中等个儿,挺老实的。王国杰,他爱笑,不过有时也不爱说话。总之,这些个同座有时烦人有时逗人!
对了,咱家今天换电话了!我心里开了花,这种电话很高级。
这就是海泉在文字上的最早起步,也是他文字远行的开端。
记得我和老伴在海泉起用的新本子上郑重地题写了赠言。我的赠言是:“学习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海泉,希望你坚持下去,超过爸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伴给儿子的赠言是:“勤奋是成才的阶梯,懒惰将一事无成!”海泉的姐姐还用英文写了赠言。海泉的这个新本子很快就写满了。有科幻小说《回到远古》和《宇宙空间战》,有散文《夕阳下的榕树》,有诗《开山老人》,还有歌曲《梦里》等。12岁的海泉张开了自由想象的翅膀,飞翔在他自己喜爱的文学云空。
海泉小学六年级时,在辽宁省作家协会办的杂志《文学少年》上发表了处女作,这是一篇题为《春天,燃烧的土地》的散文,这篇习作还获了奖。我作为部队作家被邀请出席颁奖会。我对同在主席台上挨我坐着的时任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的金河,指着台下的海泉说,那个是我儿子。金河笑笑说,海泉也来了?不一会儿,海泉上台领奖,是金河给颁的奖。这篇散文有点小说味儿,写农村烧荒,写姥姥家村子里一个不务正业的小伙子改邪归正,寓意燃烧的土地,可让枯草变成肥料,秋天会有好收成。
上了初中的海泉,突然觉得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是不一样的。青春期前后,更是叛逆。当时海泉很贪玩,功课不太认真看了。初中前两年,他玩心太盛,喜欢踢足球,与同学们玩各种游戏。初中的他经常被罚站。他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虽然海泉特别爱玩,她却觉得海泉调皮可爱,有一点喜欢海泉。一次海泉的数学成绩降低得很厉害,仅在及格线上,老师通报家长到学校去,家长不去,就不让海泉来上课了。啊,这么严重?老师对我说,海泉太迷恋足球了,如果他把对足球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准保成绩是很优秀的。这天海泉回到家一声不吱,他肯定知道自己错了。他连抬眼皮看我的勇气也没有。我没有再批评他。因为老师让家长到学校去了,已经是很重的批评了,家长再劈头盖脸地训一通,还让孩子活不?完全没有那个必要。我给他做了蛋炒饭。我给他讲,金字塔所以高大,因为它的底座非常宽广。文化课的基础对于一个人,不管他以后做什么工作,干哪一行,都是不可缺少的。不能轻视任何一门功课,哪门功课都可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也许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更能听进家长的话吧,海泉仍然不看着我,却连连地点头。
其实这个时候,我和老伴都不太知道,他每天晚上都在写诗。他写了一首又一首,一本又一本。海泉到北京闯音乐世界之后,他的母校要他的一个资料,我们在他的房间翻找,一下子发现了将近20个本子,写满了他的诗、散文和小说。我把他写的诗用小5号字打出来,用A4纸印出来,装订了厚厚的三大本,光诗就有1000多首吧!这是怎样的一个数量啊!我认为,这可能是他到北京从事歌曲创作特别是歌词创作的一个相当丰厚的底蕴。他如果没有这个历练,不可能有后来顺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