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2443300000021

第21章 张裕钊(2)

近来,少数有远见的人士,稍稍懂得守旧与用人两方面的弊端,议论想得到俊拔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跟他们一起精心讲求边海国防大事,以便筹备守边之事。自强御敌尊奉朝廷庇护百姓的国家大计,真是没有比这更需要优先考虑的了。朝廷正在选择重要官员,与各国通使节,使远近中外,更加通达无阻。因此黎君庶昌,从州官授予三等参赞,跟着出使英吉利。即将成行,向裕钊本人请求赠言。考察一个国家的办法,怀柔远方的方针,必须要抓住要领,必须要先得到实情。得到了要领实情,那么我方如何对待西洋,就知道怎样处置了。并且就我所谓乘借时机顺应自然,承接败坏而变革,使人民不再疲惫,在神理上通晓明白西洋科技,在实际中利用西洋科技,也就可以得到他们的办法了。以庶昌的贤能,一定能心里明白这些,以此等待它时接受国家重任,使得与国内对他的厚望相称。等以后庶昌从国外归来,我将要向他询问。

北山独游记

张裕钊善于描写抒情,颇能得桐城派前辈用简练的语言叙事写景状物的要领。本文以游踪为线索记风景,写出了境界的变化,很能引人入胜。文末由登览而发议论,说明世间殊绝之境,只有不畏险阻,“独决于一往”,才能达到顶峰,对人们治学治事都有启发。

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马迹乡:在江苏太湖之马迹山。),望其北,一峰崒然高(崒(zú):险峻。),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交错出(诘(jié)屈:曲折。),惑不可辨识。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眎,余心动,欲止者屡矣。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鼓:振作。),遂陟其巅(陟(zhì):上登。)。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自近及远,洼者隆者,布者抟者(布:散布。抟(tuán):聚集。),迤者峙者(迤(yǐ):斜立。),环者倚者,怪者妍者,去相背者(背:离去。),来相御者(御:迎。),吾身之所未历,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贡:献。),毕效于吾前。

吾于是慨乎其有念也。天下辽远殊绝之境,非先蔽志而独决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有能诣其极者乎(蔽志:定志。蔽:断,定。)!是游也,余既得其意而快然以自愉,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而幸余之不以是而止也,乃泚笔而记之(泚(cǐ):以笔蘸墨。)。

我在马迹乡的山寺里读书,向山寺的北面望去,有一座山峰险峻高耸,曾想攀登上去,没人做伴,没有成为事实。于是有一天振作精神独自前往,攀着藤条葛茎而上,意气十分锐利;登到了半山,脚力疲倦而停止。又登,更加向上,便有水沟的水在草里纵横流淌,小路细如一缕缕的轻烟,曲折交错出现,迷惑不能辨认。再进一步前行,听到有莫名其妙的响声振动,回头看走上来的路没有一人,越发感到荒凉惨淡可怕,我的心里动摇了,几次想停止攀登,但最终没有放弃,鼓足勇气越发向前,终于登上了山顶。到了山顶则是一派空旷寥廓,极目望去无边无际,由近向远,但见山峰有低的、高的,有散布的,有聚拢的,有斜立的,有直立的,有环形的,有偏向一边的,有怪异的,有美妙的,有相背的,有相向的,我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这种景象,左右一望万般山峰都贡献自己的形状,完全敬献在我的面前。

我于是慨叹有所感想,天下远离人迹特别绝妙的地方,非要先得断然立志而自己作出决断前往,不因疲倦迷惑并且恐惧害怕而停止的,才有可能到达这极妙之处啊!这次登游,我既已得到了登览的意趣而欢快地自我高兴,又感叹我原来因疲倦迷惑与恐惧差点失去这次登览的机会,庆幸我没有因此而停止这次登游,于是执笔着墨记下了这次活动。

游虞山记

本文写虞山之景,无论描摹近石远山,还是写苍烟渺霭,都具有诗情画意,又一次证明了作者状物写景的功力。本文抓住了不同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刻画逼真,文末写回望虞山,“令人欲返棹复至”,表现余味未尽,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十八日(十八日:光绪二年(1876)八月十八日。),与黎莼斋游狼山(狼山:在江苏南通市南。),坐萃景楼望虞山(虞山:一名乌目山,在江苏常熟县城西北。相传西周虞仲葬此,故名。),乐之。二十一日,买舟渡江,明晨及常熟。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居于常熟,遂偕往游焉。

虞山尻尾东入常熟城(尻(kāo):尾部。),出城迤西(迤:往。),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其最胜为拂水岩,巨石高数十尺,层积骈叠,若累芝菌,若重巨盘为台,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有二石中分,曰剑门,擘屹立((huō):以刀劈物声;擘(bò):剖分。擘屹立意为如用刀然劈开似的直立。),诡异殆不可状。踞岩俯视,平畴广衍数万顷(畴:农田。),澄湘奔溪(澄湖:当指阳澄湖,阳澄湖在常熟城南。),纵横荡潏其间(荡潏(yù):水流波涌。),绣画天施。南望毗陵、震泽(毗陵:古郡名,指常州、无锡地区。震泽:即太湖。),连山青翠相属,厥高镵云(厥高镵云:山高刺云。厥:其。镵(chán):刺。),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水阴上薄(水阴:水的南面。上薄:指自虞山南望湖水,水面向南伸展,上近天际。),荡摩阖开,变灭无瞬息定。其外苍烟渺霭围缭,光色纯天,决眦穷睇(眦(zì):眼眶。睇(dì):看。决眦穷睇:张目远望。),神与极驰。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钱牧斋之所尝居也(钱牧斋: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人,明清之际著名文学家,南明弘光时为礼部尚书,清兵南下,率先迎敌,因丧失民族气节,为士人所不齿。)。嗟乎!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惘:迷惘失去方向。),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岩阿为维摩寺(阿:边。),经乱,泰半毁矣(泰半:大半。)。

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今指谓易州:“一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临望多古树,有罗汉松一株,剥脱拳秃(剥脱拳秃:树皮脱落,树干光秃而曲结回绕。),类数百年物。寺僧俱酒果笋面饷余两人已,日昃矣(昃(zè):日西斜。)。循山北过安福寺,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常建:盛唐诗人,写诗多以山水寺观为题材。著有《常建集》,其五律《破山寺后禅院》为传世名篇。)。幽邃称建诗语。寺多木樨花(木樨花:桂花。“樨”也写作“犀”。),自寺以往,芳馥载涂。

返自常熟北门,至言子、仲雍墓(言子: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仲雍:吴太伯弟,后立为王,其后人建立吴国。言偃与仲雍墓均在虞山。),其上为辛峰亭。日已夕,山径危仄不可上,期以翼日往(翼日:明日。)。风雨,复不果。二十四日遂放舟趣吴门(吴门:苏州别称。)。行数十里,虞山犹蜿蜒在蓬户(蓬户:船篷上的窗户。),望之了然,令人欲反棹复至焉。

光绪二年八月十八日,与黎庶昌游狼山,坐在萃景楼上遥望虞山,十分快乐。八月二十一日,雇船过江,第二天早晨到了常熟。这时赵易州惠甫正好弃官回家,住在常熟,便一同前往虞山游览。

虞山山尾往东延伸到常熟城里,出城往西,绵延二十里,四面都是旷野,虞山横贯其中。这里最好的地方是拂水岩,巨大的磐石有数十尺高,一层层向上积累重叠,好像灵芝那样层层叠叠,就像一重一重的大盘子垒成的高台,青绿红褐的颜色斑杂错落,光耀满目。有两块石头把拂水岩从中分开,叫剑门,像被刀然劈开一样直立着,奇异得简直无法形容。坐在拂水岩向下望,平坦的农田广阔绵延有数万顷,阳澄湖与流动的溪水,纵横流荡波涌在农田中间,绣山画水像上天做成的。南望毗陵郡地与太湖,山连着山,青翠辉映,高刺云天,雨雾云气与日光交错出现在各个山峰上。湖水在南面上迫天际,荡漾连天忽开忽合,变幻冥灭,瞬息不定。虞山之外青烟轻雾缭绕,光明的颜色,纯净的天空,张目极望,神思随着极望而驰骋。拂水岩下是拂水山庄旧址,钱谦益曾在这里居住。可叹啊!凭此山的佳妙,钱氏因迷惘失节却不能在此隐居到头,我与赵易州高兴得不能离开。拂水岩旁边是维摩寺,经过战乱,大半毁掉了。

出了维摩寺往西走稍稍转弯,翻过山顶往北,云海豁然大开,空远如在天外,而狼山突然出现在眼前,当时指着对赵易州说:“近日刚在它上面游览过。”再往西下行,是三峰寺,所到房间,大都可以休息。往下看多有古树,有一棵罗汉松,树皮脱尽,枝干光秃回绕,好像是数百年的东西。寺中僧人拿来酒、水果、笋面招待我们两人过后,日已西斜。沿山往北过安福寺,即唐朝诗人常建诗中所说的破山寺,这里的深幽与常建诗中所写相一致。寺中多桂花,过了此寺,芳香满路。

返行从常熟北门,到言偃、仲雍墓地,往上是辛峰亭。这时太阳已经落山,山路陡而倾斜不能上登,预定明日前往。因有风雨,而未能成行。二十四日便开船往苏州。船行数十里,虞山依然蜿蜒在篷船窗外,望去清清楚楚,不免让人想着要倒转船头再去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