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办事有分寸
2438300000026

第26章 办事手法不要太僵(3)

在美国,关于第六任总统亚当斯的故事很多,他的一个特点是不愿轻易表露自己的观点。往往使报社的记者失望而去。有个叫安妮·罗亚尔的女记者也一直很想了解总统关于银行问题的看法,可屡次采访也同样没有结果。

后来她了解到总统有个习惯,喜欢在黎明前一两个小时起床、散步、骑马或去河边裸泳。于是她心生一计。

一天,她尾随总统来到河边,先藏在树后,待亚当斯下水以后便坐在他的衣服上喊道:“游过来,总统。”

亚当斯满脸通红,吃惊地问道:“你要干什么?”

“我是一名女记者”,她回答道,“几个月来我一直想见到你,就国家银行的问题采访一下。我多次到白宫,他们不让我进,于是我观察你的行踪,今天早上悄悄尾随你从白宫来到这里。现在我正坐在你的衣服上。你不让我采访就别想拿到它。是回答我问题还是在水里呆一辈子,随便。”

亚当斯本想骗走女记者:“让我上岸穿好衣服,我保证让你采访。请到树丛后面去,等我穿衣服。”

“不,绝对不行”,罗亚尔急促地说,“你若上岸来换衣服,我就要喊了,那边有三个打鱼的。”

最后,亚当斯无可奈何地呆在水里回答了她的问题。

总统的面子大,丢不起,而女记者要的就是这个。

无意识地打草惊蛇,会使对手有所警觉,预作防范;有意识地打草惊蛇,却可以使对手惊慌失措,答应你所提的要求。

比方说,你中了爱神丘比特之箭以后,急于想了解你的意中人心中是否能同样泛起爱的涟漪,可是你却怯于直接把话挑明。那么,常见的间接了解方式便是:“有的人说我们俩的来往有点那个,你看是不是真的能那样呢?”如果经过如此这般反复试探之后,被你惊动的对方心中的小鹿慢慢向你靠近,你的探求便将得到最好的报偿;如果对方在徘徊犹豫,你就应用“计”,应用“心”去接近她;如果明确离你远去,你最好说声“误会”而开始新的追求。

有些法官善于使用这种打草惊蛇策略,故意说出已知的一点事,使罪犯或对手相信,他已掌握了全部罪证,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罪犯于是稀里哗啦地把所知道或所做的一切的一切全部地数将出来。

托人办事者也一样可以打打草。在某天到被求者家里拜访时,不经意地告诉他,外面似乎有些传说,说他有受贿行为,还说他与某某女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有人撞见他俩在一起。如此点到即止,保证听得他面色发灰,心惊肉跳。一定会求你:“哥们有事好商量,你有困难尽管说,我会帮助你解决的。”

这时的他说话绝对是真诚的,你尽管开出他能力所及的清单,让他也爽快地为你服务一次,这就叫一物降一物。只要你能抓住他的痛处,包他立即全身发软,任你支撑。

不过,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前,绝不要用这一招,否则被反咬你一口,包叫你“三步倒”。

死乞白赖的办事方法是一种非常手段,全凭一身厚黑功夫,本不值得提倡;但是,鉴于有些对象品格太低,为人太差,心肠太硬,手掌太黑,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就不知道孙猴子会使金箍棒,所以有时动此下策也不为过。

但是,提醒朋友的是:千万别无故煽风点火,否则就会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要知道没人喜欢被威胁。

威胁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是托人办事儿者千万要想清楚的,如果你的威胁无关痛痒,他对你的要求也只当耳边风。或者,来个倒打一耙,告你一个诬蔑陷害罪,那不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吗?这把米太贵了。各位朋友在使用此法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不可莽撞地铤而走险,否则只能被人当猴耍。

记住,不知深浅别下水捞鱼是办事儿的基本尺度。

5妙用激将,引大鱼

人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差不多同外在的客观世界一样奇妙而复杂,有时一句话反向说,可以促成对方正向的举措,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倏然变化——而怎样变呢?这里面也有一些规律:人们生活在社会上,处在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体中,一个人如何考虑问题完全由自己的是非判断和情感好恶决定的。只要你事先了解了对方的情感好恶和是非标准,只要你知道了对方处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哪一个点上,你就可以根据社会平衡关系,或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恶,机动灵活地激发对方产生某种情感倾向和心理倾向,然后促使他按照这种倾向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这种办事方法就是世人常用的激将上钩法。

激将上钩法重在人的心理战,让人在某种情绪冲动和鼓动之下做出毅然的举措。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可用此法。

(1)设法戳到他的痛处

戳到对方痛处能激发对方办事的巨大力量。“激”,确切地说,就是要从道义的角度去激对方,让对方感到不再是愿不愿意去干,而是应该、必须去干。

以义激之的方法在我国更为有效。因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重视人的品德修养,讲求道义、气节。对于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面旗竖在属于做人道德的领地。激之以道义,恰恰都是去触及对方的内心深处,让他认为对方“求助”的实质是道义的行为。所以说,义,是一种促进力、凝聚力,它能让每一个具有基本道德的人主动担负起某些责任与义务。

但也不是说所有的以义相“求”,其“求”的内容都是深远、重大的。在平常的生活琐事之中,仍然可凭借道义去激对方,取得好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位母亲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谈到了自己的儿子。原来这个儿子要求母亲为自己买一条牛仔裤,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要求。

但是,儿子怕遭到拒绝,因为他已经有了一条牛仔裤,而母亲是不可能满足他所有的要求的。于是儿子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或苦苦哀求,或撒泼耍赖,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妈妈,你见过没见过一个孩子,他只有一条牛仔裤?”

这颇为天真而又略带计谋的问话,一下子打动了母亲。事后,这位母亲谈起这事,说到了当时自己的感受:“儿子的话让我觉得若不答应他的要求,简直有点对不起他,哪怕在自己身上少花点,也不能太委屈了孩子。”

就是这样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句话就说服了母亲,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在他说这话时,惟一目的就是要打动母亲,并没有想到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而在事实上,他的确是从母子道义上刺激母亲,让母亲觉得儿子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非分的。

这种事例在日常生活中还很多很多,也许当事人自己都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又确实是凭着道义达到了办事儿的目的。

(2)利用对方的能力、自尊和名声作“激将”的话头

人的自尊、名声、荣誉、能力……等等,都可以作为“激将战法”中的武器。

裴文是唐朝开元年间东都洛阳的一位将军,剑法超群。

他家亲人亡故,为表达他对死者难以磨灭的敬意,他想请人在天宫寺绘制一幅壁画,一来为亲人超度亡灵,二来也暗合了自己的嗜好。于是遍访各地,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画师。

一日,裴文来到天宫寺,巧遇画家吴道子和书法家张旭。

他热情迎上前去,主动报上姓名,盛情邀请二位艺术家到一家酒店“便宴”。二位也不推辞,口呼“幸会”,脚已毫不犹豫地迈向酒店。

席间,裴文虚心请教画坛之事。吴道子像是遇到知己般大谈画坛境况。裴文直点头,大叫深刻、精辟,很受启发。

酒过三巡,裴文道出自己的心事,并分别给二位送上玉帛十匹、纹银百两,作为作画、题字的酬礼。

哪知二位艺术家笑意全消,立刻冷若冰霜,拂袖而去。

裴文见状,心想大约是两位艺术家嫌这报酬太低,有羞“大师”的名声。我只给他们如此微薄的报酬,太少、太不像话。

他立即痛心疾首,带着痛改前非的诚恳表情拦住二位,赶忙赔礼道歉:“二位先生莫嫌钱少,我这是分期付款。等画作好之后,我再补齐。”

吴道子听罢,怒从心起:“裴将军不是太小看人了吗?”说罢,怒气冲冲地转头就要走。

裴文觉得十分难堪。他想,论社会地位,我不比你们低,我是将军;论本事,也是各有所长,说不上谁高谁低。你画画得好,字写得棒,我的剑术亦堪称一流。今天我屈尊求画,反在这公共场合受到冷落,好生尴尬。裴文不由怒气上升,一时难以压下。

裴文有个“毛病”,一怒就要舞剑,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什么大师!什么书圣!画圣!我看是欺世盗名,徒有其表!光会舞文弄墨,描些香草美人,于世道无补,甚至不能助我尽一份人子孝心……还不如咱手中这把剑,可以斩妖驱邪,换来人间太平。有能耐来呀,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

吴道子、张旭听着,面面相觑,不禁汗颜,看罢舞剑,上前与裴文长时间地热情握手、拥抱。“刚才不是我们故意使你难堪,实在是我们太厌恶铜臭味。我们绝不为了钱而出卖艺术。”

说罢,吴道子灵感大发,挥动大笔,在画壁上舞墨作画,一口气绘成一幅巨型壁画。这就是吴道子平生最得意的《除灾灭患图》。

由上可知,激将法不能随意使用,必须抓住对方的弱点、弱项,或者对方认为值得骄傲的或引以为豪的地方,才能有所效用,否则,只会引来对方的埋怨和反感,让事情越办越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