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就这样hold住幸福
2427400000004

第4章 幸福之根:有德(3)

犹太民族视穿衣打扮为个人形象的重要内容,觉得在陌生人面前,衣着就是一个人身份、地位、性格、处世态度的重要标签,彰显的是一个人的气质、能力和喜好。很多人在出去会客、参加婚礼时,都要穿上合适的衣服,既是对主人的尊敬,也是对自己形象的塑造。

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以貌取人的肤浅行为。外表是一个人内心的展示,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来讲,就更重要了。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而衣着打扮更是鲜明地表现了一个人的性格、处世态度和职业素质。

不光犹太先哲注重衣着服饰,中国古代的圣贤也很注重。中国古代一部训蒙奇书《三字经》曰:“知礼仪。”另一部童蒙教育著作《弟子规》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貌取人是肤浅行为,因为真正重要的是人,是他的能力,而非穿着。但无论怎样,在第一印象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服饰。我们从一个人的衣着可以得知他的性格、处世态度和职业素质。

服饰除了能让别人认识自己外,还能让自己有个好心情,言谈举止更有风度。设想,当一个人穿着一身破破烂烂、脏兮兮的衣服上街的时候,和衣装考究地出门心情不一样、气质不一样,连走路的姿势都大不一样。后面的事情,就更不一样了。如果你是去推销物品,猥琐窝囊的外表,可能让你连客户公司的大门都进不去,即便进去了,人家也会觉得你的商品一定是小作坊里生产出来的,不敢买。

当然,如果你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去擦车,就不会有这样的尴尬了。说到底,服饰还是要有讲究的,以下几点是最基本的穿衣原则:

1.服饰要整洁。

多么新款的时装,若不够整洁,将大大影响穿着的仪容,无论是上班抑或普通上街的便服,整齐清洁都是第一位的。所谓的整洁,不光是洗得干净,没有油污,没有漏洞,还要熨平,不要有褶皱。

2.服饰要适合自己的身份。

服饰档次要和收入相匹配,过于注重穿着,影响了生活的其他方面,既不符合经济原则,又会给人突兀感。在办公室,太寒酸或太高贵的服装都不宜穿,尤其是千万别穿比上司名贵的服装。

与不同身份的人接触,也有不同的穿着技巧,既要配合自己的身份,也要配合对方的身份,这样会有助于彼此的沟通。与性格开朗的人接触,宜穿颜色较鲜明的衣服;对方若是较保守严肃的,应穿颜色较低调、款式较保守的服装;如果去面试,或者见老师、上司,就要穿些看起来成熟稳重的衣服。

3.服饰要和环境一致。

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服装。日常工作,衣服颜色以清淡为主,款式简单而整齐,给人亲切感。在喜庆场合,切忌用黑色为主色,白色亦不宜。为了突显喜庆的气氛,奢华一点、艳丽一点会很好的。在丧礼上,白和黑均宜,但须全套服装均一致的黑和白,可以点缀其他颜色的配饰,只要忌用红色即可。

在国外,司法从业者和银行职员都是平日里在服装方面需要修饰的职业,要他们像《生活大爆炸》里的宅男一样穿T恤、牛仔裤,绝对不可能。试想,如果我们一走进银行,看到服务窗口前坐着的是打扮得浓妆艳抹、花枝招展的工作人员,会不会担心他们把我们的钱数错呢?

4.要考虑到自身条件。

配合体型:衣不合身会给人留下可笑的印象,每个人均要明了自己体型的优点和缺点,不要强撑。许多偏胖的女性喜穿窄身衣服,以为可以显得稍瘦及突出一点身材。事实刚好相反,窄身衣服只会令肥胖的人看起来更胖。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中年的女性,腰比较粗,那么春秋季就要穿合体的毛衣或外套以突出腰部曲线;夏季合身的长背心,配以窄裤,可以凸显美妙曲线;注意选用细腰带;选用三角背带突出肩部,弱化过粗的腰部;如果选用A字裙,使腰部显得细一些。紧腰的上衣具有转移视线的作用,更适合粗腰女性。

虽然谁都想容颜不老,但是岁月总会在脸上、身上留有痕迹。所以,三十多岁的女性,就不要穿带有蝴蝶结、俏皮图案的衣服了,穿一些精致的套装、裙子,会令你看上去更显档次。

当然,最基本的穿衣之道还有很多,一个能够穿对服饰的人,除了懂得基本的穿衣之道外,还要在追求个性修饰的同时,不盲目追逐时髦。流行和时尚固然炫目,但是既然是流行的,就会是暂时的,脚步匆匆地跟着时尚跑,却不如坚持自己的风格来得更时尚。

忠告7 家不是一座空房子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了特蕾莎修女。当时,她建议取消颁奖宴会,因为她要将节省下来的钱连同那数十万美元的奖金一起捐赠给贫民。

特蕾莎修女的行为又一次证明了她对贫民的热爱。

有媒体问她:“我们做什么可以促进世界和平?”

特蕾莎修女淡淡地回答:“回家爱你的家人吧!”

在一本书上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对特蕾莎修女的崇敬之情更是增加了几分。我们都渴望有一个家,因为家能够让我们的心踏实下来,并不断地给予我们力量实现梦想。建立一个家庭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寻找伴侣还是养育子女,都要消耗很多的精力。当然,也会享受到很多的甜蜜。如果一个人只知道享受家庭带来的幸福,忽略了对家人的奉献、对家人的爱,那么,终有一天那个人会掏空家,使得家不成家。

《塔木德》说:“温暖的家庭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家不仅是身体的栖息所,也是心灵停靠的港湾。一个温暖的家庭,拥有无穷的力量,能够给予每个家庭成员所需要的能量。所以,犹太先哲们的家庭观念非常强。

梅厄是一名犹太教的律法专家,每逢星期五,也就是在安息日的前夕,他都要在会堂讲演,吸引很多崇拜者来听。到了星期五,妇女们大都待在家里准备安息日会餐的菜肴。可是有一位妇女太喜欢梅厄的演讲了,一天都不愿意错过。有一天,梅厄讲多了,耽误了她回家准备菜肴。

丈夫把要进门的妻子拦在门外,很生气地质问她:“你不准备安息日的菜肴,去做什么了?”她回答说:“我去听梅厄拉比说教了。”丈夫听了,对她说:“除非你往拉比脸上吐口水,否则就不要进这屋子来。”妇女犯难了,怎么可以往自己崇拜的人脸上吐唾沫呢?

梅厄知道了这件事后,为自己破坏了别人家庭的和睦而愧疚。他找到那个妇女,对她说自己眼睛疼,请她用口水帮他洗洗眼睛(这是沙漠地带人们清理眼睛里的灰沙时常用的办法)。那位妇女毫不犹豫地按着梅厄的意思做了。就此,她和丈夫也和好了。弟子们问梅厄:“你是很有名望的拉比,为什么会允许她往脸上吐口水?”梅厄真挚地说:“为了挽回家庭的和睦,就要尽一切力量。”

可是当下,很多人在家庭的经营上做得并不是很好。他们在抱怨爱人不够体贴,孩子不够听话的同时,自己却沉浸在自己的事业上、享乐里,很少为家庭做些什么,也不会去考虑家庭成员的感受。这样的人,属于典型的不重视家庭生活的一类人。

一个美好的家庭需要积极地建设。只要属于某个家庭的一员,就要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为家庭奉献力量。这样,整个家庭才会有稳固的经济基础和融洽和谐的氛围,才会形成坚不可摧的向心力。当整个家庭,或者说家庭里的某个成员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才会获得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而亲人的支持,会让人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激发起一个人的斗志。

华裔亿万富翁万江先生初到美国的时候,曾经度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岁月。到了美国,他先打工,一年后,报考了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却没有考上。接下来,连续两年都没有考上。此时,身在异国他乡的他,心中无限地绝望和迷茫。

这个时候,女朋友也来到美国,还拿到了耶鲁大学的奖学金。女朋友上学后,万江心里更觉得空落落的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女朋友答应了万江的求婚,两人在路边的一个小馆子里撮了一顿,就算结婚了。

很快,万江在保险公司找到一份工作,生计有了着落。但是,在参加完一个名为“百万富翁”培训班后,他毅然向公司递交了辞呈。他发誓从今以后不让自己的生命里有任何老板!

在他做出了这个无法挽回的决定后,妻子淡淡地说:“我希望你做的是一个理智的决定,你要对自己负责。你要明白,如果再这样混下去,我们的关系就会有问题。”万江没有辜负妻子的期望,他通过演讲、写作和投资挣到了第一个一百万美元。

谈起自己的成功,万江说:“妻子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和穷困潦倒的我结婚呢?后来我问她这个问题时,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她感觉到那些日子我很消沉,她希望有一件事可以让我负起责任来。”

他还说:“辞职后,我没有埋怨过妻子那种雪上加霜的做法,她虽是在给我施加压力,但我理解她的心境。她需要的是一种安全感,我要对她负起责任来。”

还有一点这位妻子做得很好,那就是不管通过什么方式激励丈夫,都没有抱怨过。爱你就是要让你负起责任来,对自己,对亲人,对爱人。如果说责任感折磨着一个人的话,那它也能使人完成非凡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