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帝国之殇:晚清三十年金融战争
2426900000040

第40章 龙旗下的劫难(5)

6月23日,即张翼被捕第二天上午,张翼刚刚被英国军官提到营里准备审讯后枪毙,就在一同被逮捕的周学熙等人为张翼捏一把汗的生死关头,张翼的顾问德璀琳及时赶到,一通叽里呱啦之后,德璀琳将一张东西递给了张翼,张翼就被押送回关押的厨房。周学熙当时没有搞明白英国人到底要干什么,悄悄地摸到张翼的身边,没等周学熙开口,张翼就将一张委任德璀琳为开平矿务局代理总办的委任状递给周学熙。周学熙接过委任状,张翼在一旁说什么天津煤栈被焚,唐山、林西不通消息,存亡莫卜,为保全开平矿务局产业起见,根据当年中法战争期间招商局悬挂外国旗帜保护产业的经验,开平矿务局最好是由英国的旗帜来保护,而且由李鸿章大人最亲密的朋友德璀琳代理总办。周学熙一看委任状的“保矿手据”日期仍为1900年6月23日,这显然是德璀琳事先准备好的。贪生怕死的张翼一个劲在一旁撺掇周学熙,还将唐绍仪、法拉士(英国人,Fraser,东方辛迪加的驻津代表)拉来作见证人。辛迪加是法语Syndicat的音译,原意是“组合”。辛迪加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一种基本形式,它是指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通过签订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起来的垄断组织。参加辛迪加的各个企业虽然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独立性,但是,它们商业上却已经失去了独立性。它们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业务都由辛迪加的总办事处统一负责办理,然后再在参加者之间按照协议规定的份额进行分配。通过这种在流通领域内的集中和垄断,辛迪加可以按照抬高的价格销售商品,并按照压低的价格收购原料。由于辛迪加促进统一经营,辛迪加的成员事实上就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它们很难退出辛迪加组织,因为一旦退出,就脱离了现有的商品和原料市场体系,不得不重新组织自己的销售网络和采购渠道,而这都是非常不易的。因此,辛迪加的组织形式一般比较稳固。辛迪加大约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辛迪加是墨林公司为了霸占开平煤矿,组建的一个国际财团。“保矿手据”委任“德璀琳为开平煤矿公司经纪产业、综理事宜之总办,并予以便宜行事之权”。6月29日,德璀琳乐呵呵地搂着张翼的肩膀,走出了荷枪实弹戒备森严的英军军营。周学熙隐隐感觉到德璀琳和张翼背后另有交易。

张翼的开平矿务局奢华得让德璀琳瞠目结舌,坐进衙门一般的办公室,德璀琳的内心激动无比,这是大清帝国第一CEO唐廷枢曾经的办公室,在这个办公室里曾经上演过无数惊心动魄的中外商战,尤其是1883年那个惨烈的冬天,大清帝国遭遇历史上最疯狂的金融风暴,唐廷枢在这个办公室里做出向大英帝国的怡和洋行开火的决定,怡和洋行手上拽住当初开平矿务局采购设备时抵押的股票,以此为契机低价悄悄买入开平矿务局股票,并迅速拉升,然后操纵《申报》发表蛊动性文章打压股价,导致大清帝国第一资源类股票迅速崩盘。为了拯救开平矿务局股票,唐廷枢果断出手,买入开平矿务局股票进行救市,并作出了第二轮的增资扩股的决策,终于稳住了不断下跌的股价,开平矿务局的股票随后快速回升,此后一直成为大清帝国股价最强悍,发展前景最长远的大盘蓝筹股。

回想十三个国家使领馆在天津码头降半旗致哀,十三个国家的商务官亲自驾驶轮船护送唐廷枢的灵柩荣归故里,德璀琳这个没落的日耳曼贵族心里百转千回,愁肠百结,自己的故乡又在哪里?今天终于坐在了唐廷枢曾经坐过的办公室,德璀琳的激动还没有平息,胡佛就在外面敲门。德璀琳看过胡佛写给墨林的调查报告,这个可怜的孤儿是个野心家,他们是想将开平矿务局占为己有,德璀琳从胡佛的眼神中已经看出这个家伙的急不可耐。德璀琳不想干那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自己虽然是英国人,但是自己身体里流淌着日耳曼贵族的血液,一旦贪婪的英国人将开平矿务局给占有了,自己就成了英吉利不受欢迎的日耳曼人,再也不是日耳曼同胞。胡佛很恭敬地朝这位在大清帝国政坛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行了礼,深知不拉住这位大清帝国的洋大人,墨林公司向张翼提供贷款进而占有开平煤矿的计划一定会落空的。“先生,我们老板墨林已经承诺,您在开平矿务局的顾问一职将是永久的,我们除了支付应得的顾问费用,还希望您成为煤矿的股东。”胡佛的话一出口,德璀琳的嘴张开了,明显有些惊讶,难道这个年轻人还想要他掏钱买股票?胡佛微微一笑:“我想您老误会了,您作为煤矿的股东,我们老板怎么会让您掏钱购买股票呢?那是您应得的股份,不用支付任何代价。”听完这话,德璀琳的老脸上重又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先生,我草拟了一份合约,您先看看?”胡佛拿出已经草拟好的《出卖开平矿务局合约》,德璀琳很惊讶地盯着眼前这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细细看了看合约,德璀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合约的日期,“现在联军正在跟大清打仗,这一次战争的一个重要借口是义和团,你看看现在联军士兵都在干些什么?抢劫、强奸、杀人,我想这些他们是不会承认的,张翼要保护矿产而寻求中外合办开平煤矿,那么就应该是战争发生的时候签约,这样对于大清帝国朝廷来说他们也就无可辩驳,招商局当年就是在战争期间换旗寻求外国企业保护的。”胡佛想了想也是,两人决定将合约的日期倒推提前。德璀琳老奸巨猾,之前的“保矿手据”还不足以让他拥有矿权的绝对处置权,直接变卖必然会引起张翼甚至开平矿务局其他官员的警觉,在签订《出卖开平矿务局合约》之前先得拿到张翼签字的绝对处置权的授权书。

7月30日,德璀琳和胡佛跑到塘沽找到张翼,说“保矿手据”代理委任状是在联军的厨房里签订的,当时情况危险,不具备什么法律效力,现在联军在天津驻防,他们无法保证对开平矿务局资产进行完全保护,所以需要张翼在人身完全自由的情况下,以开平矿务局督办的正式名义签署两份正规公函,张翼接过胡佛摸出来的两份公函,这他妈的哪是自由状态下签署,完全就是这两人事前预谋好的嘛,两份公函一个落款日为1900年5月17日,一个为1900年6月24日,德璀琳见张翼犹豫不决,将时间倒签的原因一说,张翼就稀里糊涂地签字了。两份公函提出广招洋股,将开平矿务局作为中外合办的公司,并要大加整顿,由德璀琳全权处理。签署完公函,德璀琳又摸出一份备用合同,合同上留下不少空白日期、交易金额、物主,“本合同系1900年××月××日订立。兹证实由于业已付给位于中国天津及他处办理采矿、航运及其他事业的开平矿务局并为本合同所证明收讫无误的价款××两,由于对本已交给该矿务局(原文如此)的产业进行了保管,现将该矿务局的一切产业,包括各种类型和性质的动产与不动产在内,转让给居住中国的德国臣民,并向他提出保证,该项产业在上述被保证人所持有的备忘录中已充分加以说明。本合同之目的和意旨是将该矿务局的一切土地、房屋、矿山、轮船以及其他一切财产之所有权与管理权全行交给该×××,他将有权按其意愿出售、抵押租赁、管理、经营及管辖该项产业”。张翼的手有点发抖,这样一来完全有可能将开平矿务局给卖掉,但是满大街都是荷枪实弹的洋鬼子,德璀琳和胡佛都是洋鬼子的哥们,现在不签署这个委托合同,开平矿务局可能就真的被洋鬼子武装占有,签就签,反正不是正式的出售合同。

周学熙细细回想张翼和德璀琳签订代理总办新约的整个过程之后,越来越觉得事情不对劲,但是现在整个帝国都乱成了一锅粥,直隶已经成了洋鬼子的天下,自己站出来反对可能就被洋鬼子找个理由抓去给杀了,周学熙只能默默地暗中调查德璀琳与胡佛的一举一动。接下来的行为令周学熙震惊。尚方宝剑在手,德璀琳压根儿就没有按照约定去借款融资,更没有到国外去销售开平矿务局的股票,而是跟胡佛结伴找到了英国律师伊美斯(Eames Bromley),筹划怎么完美地将开平矿务局不花一分钱就卖给墨林公司,经过他们的谋划,决定将开平矿务局的全部产业移交给英国注册公司,伊美斯对这种产业的移交提供了法律上的论证。德璀琳与胡佛便委托伊美斯完善了之前胡佛已经草拟好的《出卖开平矿务局合约》,也就是后来中英跨国官司中一直提到的“卖约”,“卖约”规定:“开平矿务局所有之权利、利益,一并允准、转付、移交、过割与胡佛……胡佛有权将其由此约所得的一切权利、数据、利益,转付、移交与开平有限公司。”1900年7月30日,德璀琳以代理总办的名义代表开平矿务局,胡佛代表英商墨林公司,并由伊美斯和德国商人汉纳根(Hanneken VonC)作证,在塘沽签订了这份“卖约”。开平矿务局在没有张翼这个大清帝国派出的督办在场的情况下,在一帮洋鬼子的阴谋筹划下被霸占了。他们还像模像样地搞律师以及第三方商人见证,律师伊美斯本身就是事件的筹谋者,根本不具备第三方见证人的资格,而汉纳根是德璀琳的女婿,德国退役军官,就是甲午海战丰岛血战中,在高升号兵轮上死里逃生,搬来德国战舰,救出一百一十二名大清帝国将士的那位爷,在这样的交易之中有明显的裙带关系,德璀琳的做法实在太露骨。卖约签订完毕,胡佛马上就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德璀琳得到了年薪一千英镑的中国顾问职位,还酬每股一英镑的股票五千股。

胡佛将“卖约”交给墨林公司的老板墨林,这个墨林的占有欲与野心更是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看了卖约后发现没有督办张翼的签字,知道这就意味着官督商办的开平矿务局没有取得大清帝国政府的同意,在法律上存在瑕疵,一旦大清帝国打国际官司,现在的“卖约”只能是废纸一张,而且墨林心里更想一个人独吞,于是他马上让胡佛回到中国要张翼补签他的名字,还要将买方换成墨林自己个人的名字。胡佛带着墨林的使命回到中国继续找德璀琳磋商“卖约”之中的露骨漏洞,而墨林在英国也没有闲着,立即去找国际财团作靠山,并转手将开平矿务局卖给了“东方辛迪加”,墨林担心这种吃独食的行为引发屯兵天津的盟军发难,决定出让一部分利益,让大家都能享受开平矿务局的利益。在墨林的主导下,“东方辛迪加”找到欧洲财团“东方国际公司”的副经理、比利时资本家蔡斯密谋,决定在伦敦成立一个“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将开平矿务局拥有的资产转入伦敦开平公司。一场跨国资本腾挪的无耻大戏开始在伦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