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帝国之殇:晚清三十年金融战争
2426900000032

第32章 改革大师慈禧(2)

1902年1月5日,慈禧太后銮舆回京。回京后慈禧太后忙于帝国新政,商部的事情一直让慈禧太后头疼,英国商约谈判大臣马凯爵士屁颠儿屁颠儿地跑到了上海,找到会办商务大臣盛宣怀谈判重修通商行船条约。盛宣怀给慈禧太后上了一个折子,说英国人重修条约,马凯爵士的到来只是拉开了清朝与列强逐个修约的序幕。法国人、德国人、美国人一大帮洋鬼子也正往上海赶,大清帝国已经被洋鬼子糟蹋了几十年,帝国在没有自己的商法的情况下跟洋鬼子谈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看完盛宣怀的折子,慈禧太后陷入冥思苦想,老太婆也是一肚子的苦水,谁能承担拟商法、任商部大臣的重担?这可是一场决定帝国利益的革命性新政。慈禧太后是一筹莫展,这时,总理衙门大臣、西安新政最高改革指导机构督导政务处首领、庆亲王奕劻兴冲冲地跑到跟前,将一份请柬呈上,慈禧太后打开请柬顿时眉飞色舞,真是苍天有眼,那个曾经不可一世,在议会上发表演说,向大清帝国开战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终于死翘翘了。这个可恶的女人不仅仅通过鸦片、枪炮,还通过轮船、生丝策划了1883年那一场触目惊心的帝国金融危机,维多利亚狰狞的面目一次又一次浮现在慈禧太后的梦境里,这个嚣张的女人终于死了。慈禧太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爱德华七世继承维多利亚的王位,邀请大清帝国派皇室贵胄参加登基大典。慈禧太后看了看一直低头不语的奕劻:“奕劻,你看派谁去英吉利?”奕劻智商不高但是会察言观色,遂推波助澜,对慈禧太后说张之洞等洋务大臣一直奏请颁布商法设立商部,这势必动摇督府们的洋务利益,朝廷完全可以借助去英吉利朝贺爱德华七世的机会考察西洋政务,考察回来的考察大臣完全可以胜任总理商部的重担。慈禧太后一听奕劻的建议正合自己心意,帝国专业理财的商部一定要掌握在爱新觉罗家族手上。义和团大闹帝都之后,满洲八旗让慈禧太后可以信赖的也只有奕劻,奕劻现在根本不可能去英吉利,慈禧太后想到了奕劻的儿子载振,承袭二等镇国将军头品顶戴的载振只有二十六岁,慈禧太后觉得派这么一个小帅哥去英吉利会让英国老鬼认为大清帝国蔑视他们,老太太决定找个机会给小帅哥进进爵位。

1902年3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我朝《大清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形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著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并著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编纂,请旨审定颁发。总期切实平允,中外通行,用示通变宜民之至意。”颇有心计胆识的慈禧太后终于出手要改改祖宗家法了,向天下宣布要派大臣出洋考察,为了显示朝廷的公正性以及对督抚大员们的信任,慈禧太后在上谕中点名要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三人推荐人才。三位督抚大员果然不客气,很快就向慈禧太后推荐了精通律例的刑部右侍郎沈家本、大律师伍廷芳,慈禧太后一看,一个是司法部副部长,一个是精通洋法的大律师,慈禧太后很满意三位督抚的推荐。为了能让载振名正言顺地总领商法商部,慈禧太后在1902年5月13日再次发布上谕:“现在通商交涉,事益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俟修定呈览,候旨颁行。”

慈禧太后对三大汉臣推荐的人才都委以重任,研究考订大清帝国第一部商法。不过上谕说得很明白,司法部副部长与大律师制定商法必须参酌各国法律。沈家本属于土鳖型人才,没有见过世面,大律师伍廷芳属于从英国回来的海归,但是可能存在地域之偏见,为了确保大清帝国有一部最先进的商法,帝国必须派一位能臣干将出国进行全面考察,英国作为法律最为健全之国度,那是必须要去的。自从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之后吐血而亡,袁世凯迅速搭上了庆亲王奕劻这一条线,袁奕联盟成了帝国晚期最大的政治同盟。奕劻已经上书慈禧太后派员出洋考察,奕劻的儿子整天提着鸟笼子瞎转没事干,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袁世凯向慈禧太后提出建议,在满洲贵胄里面载振身为镇国将军二品大员,完全可以担任赴英吉利朝贺的大任,载振出使英伦完全可以顺便考察洋法。慈禧太后一听袁世凯的建议,心里那个高兴啊,从李鸿章死了之后,在汉人里面就数这个袁世凯会来事,这个袁世凯还真是善解人意。有袁世凯这么一保举,慈禧太后马上借坡下驴,擢升载振为贝子衔,钦命专使大臣出使英国,代表大清帝国皇室道贺爱德华七世登基。

1902年5月27日,带着慈禧太后的厚望与祝福,帝国宗室载振贝子率参随梁诚、汪大燮、唐文治等一大帮人抵达英伦。喧闹的登基乐章中,载振抬头看了看台上穿着奢华的皇帝服的大胡子老头爱德华七世,心里冷冷一笑,在爱新觉罗王族都说我载振放荡,台上这个六十岁的老头儿也是一个放荡的家伙。在驻爱尔兰陆军部队服役时,这个爱德华七世就与一女演员厮混,其父艾伯特为劝导他而亲自到爱尔兰,却在归途中去世,气得维多利亚女王大病一场,把艾伯特亲王的死归结于爱德华的荒唐,莫明其妙就当了寡妇的维多利亚气急败坏,从此不准爱德华七世过问国务或王族事务。六十岁了,老哥们儿爱德华七世终于熬出了头,坐上了英国国王、印度皇帝的双王宝座。年轻气盛的载振一时雄心勃勃,爱德华七世这样的老头都能改邪归正,自己身为爱新觉罗王族的血脉,血管里流淌着努尔哈赤大汗的血液,不能再过着遛鸟斗蛐蛐那样虚度光阴的无聊生活,载振带着群臣在英国不断地走访。访问完英国,转道法国、比利时、美国,最后从日本回到国内。

美国的总统制、日本的君主立宪制都让载振大开眼界,回到北京的载振来不及回家跟自己的老爹老妈请安,就直奔养心殿向慈禧太后汇报出国考察的详情。“老佛爷,杨儒提议的工商总局建制太低,无法将路务矿务等统统纳入中央管理范畴,大清要建设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国家,就要由中央统一规划调度,唯一的办法就是成立一个中央领导的大部委商务部,把商务、路务、矿务实权从督抚手中夺归中央。”载振在考察的途中一直琢磨商部的建制问题,在出国之前自己的老爸奕劻已经再三叮嘱,要将考察的心思放在商业立法与部委建制工作上来,回国的途中,载振已经全盘筹划好了商部的构思。慈禧太后一听,半年的列国考察,这小帅哥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厚望,年纪虽小却是高瞻远瞩,现在沈家本和伍廷芳正在琢磨商法,在商法没有完全制定出来之前,不能贸然成立商部,载振才二十六岁,让这帅哥一下子坐上商部部长,张之洞这一帮手握经卷的汉人肯定多有非议,汉人诸侯是哪一个都不能得罪,商部的筹建要从长计议。载振汇报完工作,慈禧太后相当的高兴,擢升载振做御前大臣,为商部尚书一职提前历练历练。

御前大臣的职位一下子将载振推向了帝国的风口浪尖,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一举成了皇帝身边的重臣。在以往朝代,御前大臣这项职责都是由皇帝宠信的宦官首领担任的,只有西汉的大将军曾享有这种尊荣,清代为了防止宦官干政,兼采西汉大将军制度,于康熙年间设立了御前大臣这一高级侍从之职。雍正以后,御前大臣常以军机大臣兼任,掌乾清门侍卫、司员诸务,实际即统辖内廷事务,并常日侍直于皇帝左右,逢皇帝出宫巡幸,与领侍卫内大臣任后扈大臣,兼管奏事处事务。慈禧太后的提拔让汉臣们一下子懵了,载振名为御前大臣,实际上已经跟他老子一样进入了帝国的权力中枢,老子是新政政务督导处的一把手,载振的御前大臣职位在1901年后,即帝国实施新政之后也就成为实质性的军机大臣。奕劻载振父子一下子成为大清帝国的柱子。

一步步步入权力中枢的载振还要积极地出书来包装自己,无论是文笔还是耐心都比较弱的载振想到了一个捉刀代笔之法,当初赴英伦的随员中有一个古文辞大家、三等参赞唐文治,这哥们了得,自幼从父攻读经书,十四岁读完五经,从师太仓理学家王紫翔,潜心研读性理之学及古文辞,二十一岁拜在国学大师王先谦门下,就是那位执掌岳麓书院十年之久的大清帝国内阁大学士,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手攻击招商局并购旗昌存在贪墨而一炮走红的王先谦。这个唐文治跟他老师王先谦一样是个胆子大的清流名士,甲午战争将士血染汪洋的那一年,唐文治看到了帝国海军被小日本打得惨败,唐文治冒死上了万言书《请挽大局以维国运折》要求革新政治,严惩战败将领,还顺带将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李莲英给参了,要慈禧太后打李莲英的屁股,管好身边这个没有精子的男人。载振一想这哥们万言书都能写,老师都是大家,写点旅游笔记心得应该是小菜一碟,于是就找到了唐文治。唐文治一听当今炙手可热的帝国政治新星载振要写访问英国的书,这简直就是手到擒来。1903年初,四册十二卷的《英轺日记》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包括出访行程、礼仪、观后感,还有各国商务、法律规章制度、政治议院、学校、工艺。署名载振的鸿篇漫卷《英轺日记》一时在帝国掀起出国狂潮,大生集团董事长、天子门生帝国状元张謇带着自己的管理团队参加日本大阪博览会,喀喇沁亲王贡桑诺尔布带领御前大臣喀尔喀亲王那彦图长子祺承武、肃亲王耆善之长子宪章等数人,在日本间谍川岛浪速的帮助下私搭邮轮东渡日本,参观大阪万国劝业博览会,一时间大清帝国臣民出国留洋成风。

慈禧太后翻了翻载振出版的新书,满心地喜欢,从载振回国后迅速提拔,那些汉人是七嘴八舌,这一下子让慈禧太后很是露脸。在取得袁世凯、张之洞这些新政领袖机构政务督导处大臣的支持后,慈禧太后赶紧发布上谕:“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著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则例。”慈禧太后要走一条自己琢磨出来的新政路线,当年康有为集团那种急功近利的改革只能分化改革力量,树立更多的反对派,注定是要失败的,现在大清帝国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团队精神。大清帝国已经不能再乱了,尤其是汉人督抚们必须团结到自己身边,一场改革的成败在于团队的合作,商部是要从汉人督抚手上夺权,那么一定要先稳住这些地方诸侯。慈禧太后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策略,在不触及督抚们利益的情况下先摸索着搞商法,等商法出台大家伙赞成举手表决通过,不好意思,这是大家伙都同意的,商部就应该成立了吧?为了进一步巩固载振这位未来的商部尚书的政务实力,慈禧太后将帅小伙儿叫到宫中一番叮嘱:“不要整天抱着几本别人代笔的破书到处炫耀,要务实一点,你看张謇都到日本考察去了,你去一趟小日本,看看别人是怎么搞的,将来自己搞起来也轻车熟路。”

1903年5月,御前大臣、大作家载振带着一干人马东渡扶桑参加大阪劝业博览会,这一次的出国访问再次震惊载振,丰富多彩的工艺展览让载振大开眼界,都说大清帝国是天朝上国,实在是太落后了。大受刺激的载振回国后再次给慈禧太后汇报工作,明确提出大清帝国成立商部的条件已经成熟。1903年7月18日,已经搞定汉人督抚的慈禧太后笑呵呵地谕告天下,大清帝国商部成立,在外交部之后,六部之前,年仅二十七岁的御前大臣载振出任商部尚书,大律师、修订法律大臣伍廷芳兼侍郎副部长。载振知道自己比较嫩,将笔杆子唐文治、上海商会老大王清穆这两位请出来分别担任右丞、左丞具体负责操持商部事务。慈禧太后考虑到载振毕竟年轻,唐文治与王清穆虽然都兴办洋务,但在汉人督抚中的影响力有限,慈禧太后决定给载振的商部贴金,钦命庚辰科状元黄思永、甲午科状元张謇这两位实业家、帝国文化代表担任商部最高顾问。慈禧太后可谓用心良苦,黄思永与张謇两位都是天子门生、商场骄雄,他们是千年儒家文化的宠儿,也是帝国选拔出来的国家管理人员,他们有艰辛的创业历史,也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足以协助载振管理好帝国的新兴部门商部。黄思永与张謇一直期待大清帝国能将商业发展推到强国的第一位,现在慈禧太后亲自聘请两人出山,两人屁颠儿屁颠儿地跑到北京报到,很快帮助载振进行了机构建制,在商部下面设立了四个司:直属司,相当于现在的部委办公厅;农业司,管理农林牧副渔;工商司,既是市政,又是城管,还监督企业;金融司,管理金融企业,诸如钱庄、票号、银行,金融机构可不能随便乱整。

帝国专业理财的部委成立了,黄思永和张謇向副部长伍廷芳提出,仅仅有商法是不够的,还要成立一个专门研究政策法规的直属机关外国商法研究室,负责修订商法,制定法律法规。当然商部作为帝国财富的专业管理机构,信息就是财富的源泉,商部需要一个宣传平台,无论是政策的传达还是信息的收集,甚至是商部的品牌宣传,都需要一张报纸。1903年12月29日,商部机关报《商务报》创刊,商部郎中吴桐林为总经理,作为商部的机关报,也是大清帝国部委第一份机关报,慈禧太后可谓开历史之先河,将党报资本化,面向社会公开招股。《商务报》的招股百分之五十为朝廷出资,百分之五十为政府官员掏银子,朝廷成为《商务报》的大股东,国有控股的《商务报》走了官商合办的报业之路,令人奇怪的是《商务报》招股却不成立董事会,民间资本无法获取报纸的话语权。《商务报》以“浚商智”为宗旨,鼓吹振兴商务、发展工矿实业、开展商战、制定护商政策等。一切的司局级机构建制完成,慈禧太后批准了张謇黄思永的建议,商部在北京太遥远了,干脆商部在各个督抚辖区设立商局,由商部垂直领导,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商部的运作效率,又可以尽最大限度地开发商业资源,加速商业发展。商部收权是慈禧太后一直打着的如意算盘,没过多久,慈禧太后就下令裁撤路矿总局,把所有路矿事务统归商部统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