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帝国之殇:晚清三十年金融战争
2426900000025

第25章 帝王资本迷途(4)

在官场上混的人一眼就看穿了慈禧太后的用意,荣禄的策动刚一开始,新署直隶总督裕禄起而效仿,宣布直隶文武官员“无论官阶大小,实缺候补”,所认债款“概不领票,藉以少纾公家之急”。这下子可苦了直隶辖区的官员,实缺的官员还好一点,有位子有俸禄有饷银,还没有位子俸禄的候补官员可就惨了,如果这一次不向朝廷、慈禧太后表忠诚,恐怕补实缺就有点困难了。裕禄作为慈禧太后的心腹,年初调任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同时还兼任总理衙门大臣,没过几天,刚刚结束欧洲国事访问的李鸿章原以为能回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位置上,没想到被慈禧太后调离中央权力中心远赴两广总督,一直顶替李鸿章的直隶总督王文韶很快调任云贵总督,裕禄旋即接替了直隶总督大臣,出生于正白旗的裕禄火箭般的升迁,使其迅速成为大清王朝响当当的实权高级领导人。投桃报李的裕禄把直隶的官员全给祸害了,让他们都得掏银子不说,他还觉得这样不足以报答慈禧太后对自己的恩典,复致电各省督抚,动员各省官员所认债款“亦照直隶办法”。裕禄的特殊身份更让大清帝国的文武百官毛骨悚然,不同意裕禄的倡议也得违心同意了。很快官场是一呼百应,纷纷上表遵照裕禄同志的提议,在得到普遍同意后,荣禄等人遂上奏朝廷表明:京外大小各官所认债款,情愿报效,“出自至诚”,请准其免领股票,“并不敢邀奖”。

封建高度集权制度的变态在于皇权可以扭曲正常的人性,奕向光绪皇帝冠冕堂皇地申明自己掏银子不要股票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孙子溥伟能够顺利承袭王爵以及弥补自己在《马关条约》签订过程中的愚蠢过失。光绪皇帝利用信息不对称,大臣与子民不能琢磨透奕与皇帝的隐形交易,通过媒体炒作制造舆论,希望能从官员与老百姓手中多搜刮一点银子,毕竟大清帝国的国库已经没有一个子儿了,清苦的日子一天两天可以,长期没钱的穷皇帝日子怎么过?帝国的官员们的人性扭曲了,光绪皇帝操纵媒体的炒作直接转化了他们的思维,只有掏银子不拿股票才是忠君爱国,这样混账的忠君逻辑显然不是爬格子八股科举文人的真实心态,八股文人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精神刺激下十年寒窗,梦想的就是金钱、物质跟女人,永远都想让皇帝多给一点薪水补贴,怎么可能通过给皇上银子来表示忠诚?这些在发行股票过程中掏银子不要股票的背后,一定是另有如意算盘等着光绪皇帝入套的。

恭亲王奕爵位已经达到了顶峰,却深明大义、洞察时势,带头认购昭信股票,光绪皇帝激动之余表扬了一番,奕翘辫子之后孙子溥伟承袭恭亲王爵位。随着慈禧太后的加入,整个帝国呈现出一派忠君爱国的大好局面,昭信股票发行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局面,是一次胜利的开场,团结的开场。光绪皇帝脑子很清醒,老娘们儿慈禧太后捧场实为笼络人心考察人心,荣禄是其身边红人得罪不得,便好好地表扬一番:“深明大义,公而忘私。”在荣禄裕禄的策划蛊动与宣传造势之下,满蒙贵族、各省督抚“踊跃输银”,面对这么多官员的深明大义,光绪皇帝有点犯难了,仅仅是个嘉奖表扬什么的倒是容易,可是这样不能有效地激励帝国的官员们积极地去销售股票,还得给他们来点实质性的行政奖励。赏给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头品顶戴,恭亲王溥伟、肃亲王善耆、端郡王载漪、贝勒载濂、辅国公载澜等,“均著宗人府议叙”;“其京外文武大小各官,均著交户部分别核给移奖”。对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著赏给龙伞一柄,龙缎靠被一份,以示优异”,贝子衔巴特玛车林则“加恩赏换双眼花翎”。中央高层、皇室贵胄、王公贝勒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封赏。地方官如果不表示表示,那可是说不过去的。大作家郑观应说银子在民间,大笔的股票还要靠地方官员去万里神州推销呢,地方官不但要赏,还要重赏。

光绪皇帝思来想去,山东那个拿了股票要将本息捐赠给山东学堂的那位张汝梅巡抚有三个儿子,张巡抚的三个儿子都有科举功名,如果一并赏了他的三个儿子,张巡抚一定会死心塌地报效朝廷,其他的地方官也会以张巡抚为表率。光绪皇帝就发话了:张汝梅之子兵部郎中张书兰、工部郎中张书年,“均著以知府选用”,三品荫生张书恒“著以主事用”,“以示奖励”。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张巡抚先“认借昭信股票银十万两”,后来荣禄和裕禄两人唱双簧,张巡抚“嗣又倡捐银一万两”。就这十一万两银子,一下子家里就两个知府一个三品主事,张巡抚一家子借着昭信股票发行做成这一笔升迁的生意可以说获得了百分之两百的利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经典的论述: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两百的时候,资本家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尊严和道德舍身取财。张巡抚一家子鸡犬升天践踏了大清帝国的秩序,光绪皇帝的慷慨赏赐,将整个帝国的政治考核秩序搞乱套,这种通过买股票获得官爵升迁的奖赏与卖官鬻爵毫无二致,光绪皇帝这一做法甚至忤逆了祖宗家法。张巡抚升迁的背后,一张庞大而无形的大网犹如噩梦一般扑向脆弱的大清帝国。

秩序是帝国的生命。

汪开甲走进日本妓院的那一刻,享受到了日本娘们儿带来的刺激与快感,同时也将大清帝国推向了无底的深渊。李鸿章下令开向日本间谍石川伍一的一声枪响,使大清王朝钻进了日本人的密电迷宫之中,两亿两白银的赔款成为帝国的一座大山。为了搬走这座大山,幼稚的帝国皇帝希望通过资本的手段广聚民间财富自强国本,却最终成了王公大臣实现心中算盘的筹码。卖官鬻爵一直是帝国律法最为痛恨之行为,它破坏了帝国的政治根本,也削弱了帝国管理团队的质量,改变了官员的绩效考核方式,整个帝国的秩序完全操控于资本之手。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资本是封建政体的毒药,光绪皇帝选择了这一剂毒药来拯救垂危的大清王朝,在政治体制没有发生根本性或者是改良性变革的前提下,光绪皇帝的急功近利完全是病急乱投医。

张巡抚的榜样力量让帝国的官员沸腾了。

四川总督恭寿一看张巡抚一家是鸡犬升天,自己的前任裕禄调任军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现在又在慈禧太后与荣禄的授意下在全国范围内提倡交银子不拿朝廷股票。自己怎么就没有琢磨出一个可以让光绪皇帝或者慈禧太后眼睛一亮的办法,也好让自己的儿孙加官晋爵,恭寿将军出生,执行力不错,将推销股票搞成了抓壮丁一样的征兵模式。恭寿明白一个道理,廉洁的官员都是死脑筋,照章办事,严格按照昭信股票的章程发行,这样一来股票销售业绩肯定提不上去,只有心狠的官员才能成为金牌的股票销售员。于是恭总督先在省城设立昭信分局,派充一些“贪劣素著”的官员去具体落实销售任务。恭总督派出去的那些贪官污吏看到“按亩加派,与正供同收为甚便”,遂制定销售预期任务表,预定各州县应派股票数额,“或十余万,或十万,或数万不等”。各州县亦多“仿行历年捐输办法,按粮摊派”。恭总督如此煞费苦心,却并没有等到光绪皇帝的褒奖,还没等到他的子孙加官晋爵,他就于当年八月一命呜呼。接任恭寿的四川按察使因为第三次大足教案爆发,在总督的位子上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撤职查办,那个认购昭信股票一万两银子的江苏巡抚奎俊接任四川总督,奎俊一上任管他三七二十一就调拨昭信股票银50万两充兵饷,大举进剿大足教案清末农民起义首领余栋臣。仗打了十多天就结束了,奎俊、四川布政使王之春在成、渝分别与法驻渝领事、天主教会代表谈判赔偿问题,结果赔银一百一十八点六一万两,以四川昭信股票抵押。这一下四川人民火了,昭信股票明明是国家自强的股票,怎么奎总督拿着老百姓买股票筹集的银子去剿灭杀洋鬼子的余栋臣呢?这简直没有天理嘛,尤其是最后把农民兄弟给杀的杀,逮的逮,还要用昭信股票作抵押,赔偿法国人上百万两银子,这哪里是国家自强,这简直就是拿着老百姓的钱杀老百姓。奎俊依然重复着和恭寿一样的美梦封妻荫子,耗费了先前筹集的昭信股票银子,自己要升迁还得继续销售这一本万利的股票。四川的贪官污吏们继续疯狂地向怨声载道怒火中烧的帝国子民大肆灌输,“计亩苛派,按户分日严传,不到者锁拿严押,所派之数不准稍减分厘”,如果不买股票就是不忠君爱国,同余栋臣一样属于谋逆大罪,一旦抓住是要杀头的。

四川的混账总督拿着销售昭信股票从老百姓口袋里搜刮来的银子来消灭老百姓,这种做法简直是灭绝人性,但却以势不可挡之势迅速在整个帝国蔓延开来。现任两广总督李鸿章辖区股票销售那也是相当的积极,尤其是李中堂还是《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帝国公认的罪人,现在光绪皇帝通过发行股票来募集资金赔战争款是在为自己当初的谈判失败擦屁股,李鸿章没有任何理由与借口不在昭信股票的销售过程之中卖力。李鸿章的做法跟四川、直隶等地方差不多,广东人遭受西方洋鬼子荼毒颇深,对洋人的情绪更大,贪官污吏们的强行摊派推销搜刮银子让当地的黑社会很是害怕,尤其是李鸿章是从剿灭太平军起义发迹的,担心李鸿章卖了股票之后拿着老百姓的银子来剿灭黑社会,粤西等地会党专以反对昭信股票扰民、害民为名,“簧鼓大众”。整个帝国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李鸿章的一举一动,现在李鸿章管辖的地界一出事,最先发起攻击的一定是那些整天盯着官员的检察官御史大人。御史徐道、张承缨、余诚格、黄桂、给事中高燮曾、户部尚书敬信、庶子陈秉和、编修张星吉、候补主事李经野等人先后上疏,指揭各地办理昭信股票的种种弊端,请求严行查禁,或停止劝办。

光绪皇帝一看事情闹大了,不是说劝办吗?不愿意买也没有强行让买呀,粤西那些黑社会是故意难堪老头李鸿章还是真的有官员强行摊派呢?马上就有人提醒光绪皇帝,山东张巡抚三个儿子都擢升了,现在帝国的官员都想往上爬呢,股票销售得越多,擢升的机会就越大,四川奎俊拿着昭信股票募集到的银子杀了当地一个跟洋人打架的老百姓,还用昭信股票抵押给法国人作为赔款。昭信股票的发行人是大清帝国户部,万一哪一天法国人要我们兑现股票本息,我们一时半会儿拿不出那一百多万两银子,法国人学英国人,给我们派个户部尚书来,皇上你是接收还是不接收?你看我们不借他们的贷款他们都扬言要揍我们,四川奎俊可是名正言顺用我们户部的股票做抵押的。现在粤西的黑社会就是担心重蹈四川的覆辙,所以才闹事,这样继续下去会产生一系列恶果:第一、帝国的政治秩序乱了,帝国通过销售股票引发的变相卖官鬻爵风潮兴起,有钱就能当官,帝国的管理人员素质肯定急速下降;第二、官员为了升迁而苛刻老百姓,原本是激发帝国子民的忠君爱国热忱,这样下去帝国的公信力就荡然无存,甚至激化帝国内部的矛盾;第三、洋鬼子一直觊觎我们的经济,奎俊粗暴地用股票作抵押,将整个帝国脆弱的经济漏洞暴露给洋鬼子,可能英美等列强会纷纷仿效,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老百姓会更加仇视朝廷。

听完光绪皇帝是吓得一身冷汗,国家已经够乱的了,不能因为一纸股票再把江山都给丢了。1898年4月13日,光绪皇帝下令顺天府尹对拘传商民,苛令认股的顺天府官员,“确切查明,据实参奏,毋得稍涉徇隐”。同年5月17日,光绪帝再发谕令,重申对各省在办理昭信股票过程中“名为劝借,实则勒索追催,骚扰闾阎”的现象,“亟应严行查禁”,“著各督抚通饬各该地方官遵照部定章程妥为办理;商民等愿领股票与否,各听其便,如有不肖官吏借端指派,致滋扰累,立即查参惩办,以杜流弊,而顺舆情”。6月7日,光绪帝就有人揭发山东安邱县知县俞崇礼办理昭信股票“苛派抑勒”一事发布谕令,指出此种行为“贻累闾阎,与朝廷开办股票任听乐输之意大相刺谬,殊堪痛恨”,并责成山东张巡抚“通饬所属,严切晓谕各该地方官妥为办理,不准稍有扰累,倘有官吏借端苛派者,即行据实参办”。

7月4日和8月21日,光绪帝又两次发布上谕,责成各省将军督抚“通饬各属懔遵叠次谕旨”,“查照部章,妥为办理”,“不准少有勒索苛派,致累闾阎”。光绪皇帝对四川的总督恭寿、奎俊的行为很是生气,特下旨“严饬所属慎防泫弊,不准抑勒”,否则“从严惩办”。光绪皇帝一道又一道的圣旨并没有遏制住贪官污吏肆意膨胀的贪欲,鉴于昭信股票普遍扰累闾阎,屡被指摘,民怨颇大,而且实际“收数无多”。1898年9月,户部上疏建议“除京外各官仍准随时请领,并官民业经认定之款照数呈缴外,其绅商士民人等,请一概停止劝办”。光绪皇帝予以同意,并且谕令全国:“朝廷轸念民艰,原期因时制宜,与民休息,岂容不肖官吏任意苛派,扰害闾阎,其民间现办昭信股票著即停止,以示体恤,而顺民情。”

昭信股票的发行在光绪皇帝的一道圣旨之后终于停止了,这也标志着光绪皇帝资本救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大清王朝的公信力在昭信股票的发行过程中彻底地丧失殆尽,资本成了帝国衰落的催化剂。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两年之后的1900年,昭信股票的发起人黄思永突然被下了大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