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1月30日,又是一个京城雪花曼舞的早晨,大清帝国御前会议规模空前,凡是京城三品以上官员以及六品的翰林院编修都要参加,紫禁城外皑皑白雪里停满了大小官员的轿子。帝国第一重臣李鸿章看了看前面的轿子倒吸一口凉气,已经病入膏肓的恭亲王奕被家仆从轿子里面搀扶出来,转乘光绪皇帝特准的暖轿,被四个五大三粗的八旗兵丁抬进了午门。
大清帝国的冬天从来就没有平静过,光绪皇帝下诏广开财源一直没有动静,今天看样子又要发生什么惊天大事。从《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李鸿章就一直生活在惶恐之中,国人的千夫所指、帝国文人的上访怒吼,帝国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也开始慢慢疏远自己。这就是读书人、汉人的悲哀,当帝国命运危难之际,皇权压顶,不是卖国贼也被逼上了卖国的长路,当危机过去,自己就成了弃儿,这就是残酷无情的权力,这样变态的逻辑却是历史上最具有吸引力的金字招牌,读书人为之癫狂,甚至不惜流血殒命。
李鸿章捋了捋胡须上的雪花,跟着潮涌一般的朝臣徒步进入了午门,直奔暖心阁。
朝堂上死一般的沉寂,能听到每一个人的心跳。李鸿章偷偷地瞄了一眼龙椅上的光绪皇帝。光绪皇帝有些心神不宁,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今天御前会议的唯一议题就是给日本人赔款的问题。前三次下来朝廷已经像一具干尸,海关都让洋鬼子控制了,朝廷是再也没有银子了,这一次日本人可是发话只要交钱就从威海卫撤兵,收回威海卫这么好的机会,可是银子哪里找呢?光绪皇帝朝身后的帘子看了看,这么多年这个老女人一直坐在自己的身后,让自己如芒在背,龙椅简直就跟关禁闭一样。现在好了,还处在经济危机之中的日本人犹如一只饥饿的狼,没银子给日本人,威海卫的日本兵不走不说,惹急了日本人再揍我们怎么办?到时候又是割地?光绪皇帝想想都头大,皱了皱眉头,望着下面站着的群臣,一脸的无奈。
光绪皇帝连续问了台下的群臣三次,没有人回应。群臣的目光盯向奕,老头子拽着白手绢一个劲地咳嗽,这位帝国功勋已经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帮助可怜的侄儿光绪皇帝拯救木乃伊一般的帝国了。
“臣有一个办法可以解燃眉之急。”就在朝堂一片沉默的时候,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彻朝堂。光绪皇帝定睛看了看,站出来说话的是詹事府右春坊左中允黄思永。光绪皇帝对这个黄思永还是很有印象的,自己坐上龙椅的第六年殿试,当时主考官象征性地向还没有亲政的自己汇报了一下殿试成绩,这个黄思永是当年庚辰科一甲一名,被钦点为状元。1880年,三十八岁的黄思永一跃成为小光绪皇帝的天子门生,这个黄思永没有辱没天子门生这一圣誉。在甲午海战的前一年,山西发生灾情,就是这个黄思永带着赈灾的使命兢兢业业,赈灾工作相当出色,回来后交吏部从优议叙,擢升为国子监司业,很快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现在为左中允。
光绪皇帝盯着黄思永,黄思永突然心里一颤,这是自己被皇上钦点状元之后第二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皇帝,当年的小娃娃如今已经长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帝,帝王威严也越来越让人胆寒,黄思永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
光绪皇帝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大清王朝还有这么一个长着人脑子的六品左中允能在帝国危机时刻站出来。“黄思永,你有什么法子,说说看。”光绪皇帝一下子叫出了黄思永的名字,黄思永心里十分激动,大冬天的,额头的汗珠子不住地往外冒。
黄思永快速从袖筒里摸出一份奏折《请特造股票筹借华款疏》。黄思永在奏折中向光绪皇帝建议发行借款自强股票,以充分挖掘和积聚华民的财富,尤其是应“严责中外臣僚,激以忠义奋发之气,先派官借,以为民倡”,则“合天下之地力人力财力,类别区分,各出其余,以应国家之急;似乎四万万之众,不难借一二万万之款”。黄思永将发行股票取名自强股票是希望让老百姓明了朝廷借款是“因国计自强派股”,进而“人人晓以休戚相关之理,人人动其忠君爱国之忱”。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颜面尽失的失败战争,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后,朝廷的公信力在民间已经荡然无存,已经成为一条破船的大清王朝能通过发行股票自强吗?因为担心这种通过发行股票募集民间资本赔款的方式遭遇帝国子民的抵制,黄思永还给光绪皇帝出了一招发行模式:先按官之品级、缺之肥瘠、家道之厚薄,酌定借数之多少,查照官册分派,渐及民间。
官员带头认购自强股票,根据品级的不同、地方经济状况不同、家庭财力的厚薄进行区别摊派,有了官员带头认购,自然能起到带头作用,帝国的子民们在官员们倡导的自强精神鼓动下一定会趋之若鹜。黄思永,这位南京出来的状元公继承了江苏文人的卓越智慧。江苏人在大清王朝可谓是明星荟萃,状元就出了四十九位。发行股票募集民间资本偿还战争赔款,还美其名曰自强股票,这居然是通过十年寒窗,从八股垃圾堆里层层选拔出来的状元郎脑子里蹦出来的,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奇思妙想,光绪皇帝听后一阵激动。向帝国的臣民以朝廷的名义发行股票,将民间的银子收上来,何愁日本人的银子赔不上?像李鸿章、容闳这些早在表哥同治皇帝时期就开始折腾股份制的大臣干吏,怎么就没有想出来呢?
黄思永的这份奏疏,对于备受财政危机困扰的光绪皇帝来说,简直就是久旱逢甘霖一般,光绪皇帝立即传旨“著户部速议具奏”。黄思永的这一份被光绪皇帝看作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奏疏,并非是大清帝国最早提出募集民间资金用于国家财政支配的先例。早在甲午海战期间,同盛宣怀一起发现日本间谍的大作家、大商人郑观应,在1880年出版的《易言》中就为光绪皇帝指出了一招搜刮银子的好办法:泰西各国,凡兴建大役,军务重情,国用不敷,可向民间告贷,动辄千万。或每年仅取子金,或分数年连本交还,隐寓藏富于民之义,而不欲授利权于异国也。只是郑观应这个人书生意气,没有那么直白地指出通过发股票刮银子。正是郑观应出版《易言》的这一年,黄思永春风得意高中状元,黄状元有没有剽窃郑大富豪的智慧,那就难说了,不过这种西方资本主义惯用的资本手段,从一位深受八股洗脑的状元口中说出来,是大清王朝的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八股状元都在慢慢地接受资本主义的思潮,不幸的是,连深受毒害的八股状元都在积极突破封建思维,这就预示着,资本注定会成为封建皇权的颠覆者,大清王朝的气数马上要尽了。
那个当年在都察院上访请愿的书生康有为,这个时候又冒出来了,听说状元郎黄思永在朝堂上给光绪皇帝献策,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民间资金赔偿战争赔款,一直对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愤愤不平的康有为,抨击黄思永的股票发行方案是“徒饱贪吏,于国计无益”。康有为预言这将是一场官员中饱私囊的狂欢盛宴,对朝廷没有一点好处,无论外债内债都是挖肉补疮,如果不从经营自强着手的话,“则赔款无已时,借款亦无已时,是坐自毙也”。
光绪皇帝没有时间和心情搭理康有为发出的杂音,直接将黄思永提交的发行股票方案交给户部尚书翁同龢。身为帝师的翁同龢义愤填膺,在黄思永给光绪皇帝出完点子之后,差点就站出来指着黄思永的鼻子一通臭骂。简直是斯文扫地!连年的赔款,老百姓已经囊中羞涩,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到处是流民,朝廷连年赈济,民间哪有银子可以让朝廷搜刮?从太平军匪患到捻军造反,从中法战争愚蠢的谈判到中日战争的屈辱求和,朝廷的公信力已经完全丧失,朝廷发行黄思永提出的自强股票并非用于国家自强而是赔款,国库早已空虚的大清王朝,如何到期兑现股票?名义上是发股票募集民间资本,实际上就是借着股票的名义空手套白狼,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一明白其中的猫腻,还不痛骂朝廷?
光绪皇帝的旨意让翁同龢大脑皮层一麻,发股票赔战争款这样的差事摊到自己头上,又是自己的皇帝学生硬性下派的任务,翁同龢只有硬着头皮接下来。回到户部办公室,翁同龢赶紧召集户部的员工开会讨论黄思永提出的股票发行方案。
户部侍郎张荫桓举着黄思永的折子对翁同龢说:“部堂大人,你说这个黄思永怎么出这么一个馊主意,还自强股票呢,怎么自强?李鸿章他们搞了二十多年的洋务,结果怎么样?南洋水师、北洋水师全部被洋鬼子、日本人给打垮了,甲午那一仗不是李鸿章一家通敌,朝廷怎么可能赔两亿两银子?黄思永现在提出这么一个发行股票的法子,老百姓怎么可能因为官员买了,因为是为国家自强就买?我看这是黄思永邀功的邪招。”
翁同龢本来就一肚子火,张荫桓这么一说,更火了:“这是皇上交代的任务,你哪来那么多废话,之前皇上广开言路,征求开源偿付赔款,他黄思永邪招邀功,你张侍郎也可以想一些歪招去皇上那里邀功。”
张荫桓一见翁同龢发火了,赶紧辩解:“部堂大人,我说得可是事实,发股票要制定章程,股票章程可不是口号能解决问题的,诚然大清的子民希望通过购买股票让朝廷自强,可是大清的子民凭什么相信朝廷呢?”
“那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翁同龢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张荫桓谨慎回话道:“我建议将自强股票改为昭信股票,就认股数目以昭信守,这样才能显示朝廷的信用。”
四天后的2月4日,无奈的翁同龢向光绪皇帝上《奏准自造股票筹借华款疏》,在奏疏中户部基本上同意黄思永的方案。有了老师翁同龢的赞同,兴奋的光绪皇帝当即批准,吩咐总理衙门联手户部对昭信股票章程进行修订完善。通过资本的手段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居然能解决赔款没银子这么大的难题,这两年一直生活在洋人威逼利诱阴影下的光绪皇帝顿感身心舒畅,神清气爽。英德联盟也好、俄法联盟也罢,你们爱咋地咋地,别再打我大清什么税什么地盘的主意就行,黄思永说得对,只要我大清子民团结自强,你们洋鬼子就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光绪皇帝是信心满怀,这下翁同龢和总理衙门就有事做了。此后,总理衙门和户部对于股票章程进行了反复修订。帝师翁同龢有个爱写日记的好习惯,对昭信股票出台的经过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记载:
2月8日:黄慎之来谈昭信股票事……午至户部商股票事。
这一天黄思永到了户部,跟翁同龢商量股票发行的细节问题,主要围绕公司章程进行讨论。这一次商讨,翁同龢就把黄思永向光绪皇帝提出的官员强制认购起带头作用的馊主意模式给改了。户部定出了较为折中的方案:由该部印造“股票”100万张,名曰“昭信股票”,凡官绅商民均“量力出借,无庸拘定数目”。但考虑到“内外大小臣工,受国厚恩,际此帑绌时艰,尤当熟计安危”,发挥带头作用,“出家资以佐国用”。所以“拟请降旨饬令在京自王公以下,在外自将军督抚以下,无论大小文武现任候补候选各项官员,均领票缴银,以为商民之倡”。
2月11日:晚赴总署,以股票章程交樵野改,与颂阁书论股票事。
这一天很晚的时候,翁同龢才赶到总理衙门,将股票章程交给樵野修改。樵野就是那位跟翁同龢磨牙改掉股票名字的侍郎张荫桓,这一天翁同龢与张荫桓进行了深度讨论。
2月12日:饭后至户部,画股票章程稿,余与樵野屡改,终未妥。
翁同龢作为帝师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做事一丝不苟,从吃了早饭到户部开始,根据昨天晚上的讨论自己草拟股票章程。草稿完毕,翁同龢还是不放心自己的草稿,于是找到张荫桓进行反复的讨论修改,整整忙了一天,昭信股票的章程都没有整出来。
2月14日:饭后至户部……商量股票式,樵野必欲照俄式,令日本造之,傍晚始归。
勤劳的翁同龢又是一大早吃了早点就到户部商量股票的印刷模式,张荫桓提出按照沙俄人的模式,在日本印刷,然后在国内发行。结果印刷模式讨论又花费了一天的时间,一直到天黑才回家。翁同龢敬业呀。
2月23日:股票章程在张公处,尚未改妥。
2月24日:看樵野改定股票章程,甚细密。
2月25日:午入署,商量股票。
2月26日:午初赴署商量股票,六堂毕集,定章程,定票式,定印式,以纸张询上海道,发电。
忙碌了将近一个月,昭信股票的章程、发行模式等等都拿出详细的方案之后,翁同龢夹着一大摞材料去了总理衙门,所有参会人员到齐之后进行最后投票表决,确定章程等。最后向各省发电征询,要求各省迅速反馈意见。总理衙门发出的第一道电文是向上海道发的。翁同龢率领户部员工忙碌了一个月的《昭信股票详细章程》包括股票发行总额、面值、年限、利息、交易、发行机构以及各省劝募数量等的约定:总股本58万张,其中面额100两者50万张,面额500两者6万张,面额1000两者2万张,募集资金总额1亿两;期限20年,利息为周年5厘,闰月不计,前十年付息不还本,后十年本息并还,认购股票者每年应得本息准抵地丁盐课,亦可领取现银;该项股票可以辗转抵押售卖,不过须赴昭信局(或分局)进行过户注册,倘有遗失,须至官局挂失;户部设立“昭信局”,各省设立分局,经理其事;各殷实商号若有其他商家连环保结,经官方批准,亦可经理该项债券发行事宜;各省官绅商民若一人劝募超过10万两,则可由各省将军督抚分别奏请给以奖叙,但严禁劝募之人藉端苛派勒索,若有伪造诓骗者,从重惩处。
最后的章程等材料上报给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一看老师翁同龢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很是欣慰,当即批准户部的奏疏。满脑子皇权思维的光绪皇帝在上谕中说道:“当此需款孔亟,该王公及将军督抚等均受朝廷厚恩,各省绅商士民,当亦深明大义,共济时艰。况该部所议章程,既不责以报效,亦不强令捐输,一律按本计利,分期归还,谅不至迟回观望也。”光绪皇帝有些幼稚了,股票是资本主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信用产品,能否发行成功完全依靠发行主体的社会公信力,政府发行就要看政府的公信力,尤其是昭信股票这种名为股票,实际为国债的公债的发行基础就是政府信用,民众不会因为“不责以报效”,“不强令捐输”而购买,而是会经过理性分析政府公信力、信誉度以及自己得到的回报等,才能作出是否认购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