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美的人生哲理书
240400000007

第7章

第6章 我有甘露不盈盏,也润枯茎两三枝

奉献,是一种不图回报的付出,是默默地想爱着的人过得好。其实,我们一直苦苦寻找的幸福就在自己身上,而只有当我们把它给出去的时候,我们才会强烈地感受到平安与快乐。拥有一颗乐于奉献的心,爱人、助人,既帮了别人,也助了自己。

灯——巴金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山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吧。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了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么?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么?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心痕笔记】

黑夜里的灯意味着什么?一种鼓舞、一种安慰、一种指示、一种帮助……在寒夜中,在困境中,人遭遇茫然的迷阵,此时需要的正是一盏灯,即使是一点微光也好,就能稍稍看清前进的路。“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点一盏灯,不仅照亮自己,也温暖了他人。

驿路梨花——彭荆风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水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打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却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做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主人家是谁?”

“不晓得。”

“粮食交给谁呢?”

“挂在屋梁上。”

“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心痕笔记】

小茅屋、瑶家老人、梨花、解放军、梨花的妹妹,真是“驿路梨花处处开”啊!不图回报的“付出”像一只蝴蝶,可以产生一连串的作用,因为你的付出,才有了他人的方便,又因为他人的付出,惠泽了别人,最终的关系链说不定又会落回你自己的身上。

给予——[美国]弗洛姆

在物质方面,给予意味着自己的富有。一个人不是有很多才算富有,而是他给予人很多才算富有。生怕丧失什么东西的贮藏者,如果撇开他物质财富的多少不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是一个贫穷而濒临崩溃的人。不管是谁,只要能慷慨地给予,他就是一个富有的人。他把自己的一切给予别人,从而体验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乐趣。只有那种连最低生活需要也满足不了的人不能从给予的行动中得到乐趣。然而,日常经验表明:一个人所认为的最低需要,取决于他的性格特征,就像他考虑的最低需要取决于他的实际财产一样。众所周知,穷人要比富人乐于给予。但是贫穷得超过某种限度的人是不可能给予的。同时,要求贫穷者给予是卑劣的。这不仅是因为贫困而给予会直接给贫困者带来痛苦,而且是因为它会使贫困者丧失给予的乐趣。

然而,给予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物质方面,而在于人性方面。一个人能给予另一个人什么东西呢?他可以把自己的一切给予别人,把自己已有的最珍贵的东西给予别人,把自己的生命给予别人。这不一定意味着他为别人牺牲自己的生命,指的是他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东西给予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兴趣、同情心、谅解、知识、幽默、忧愁——把自己身上存在的所有东西的表现给予别人。在他把自己的生命给予别人的时候,他也增加了别人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别人的生活。通过提高自己的生存感,他也提高别人的生存感。他不是为了接纳才给予,给予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快乐!在给予中,他不知不觉地使别人身上的某些东西得到新生,这种新生的东西又给自己带来了新的希望。在真诚的给予中,他无意识地得到了别人给他的报答和恩惠。

给予暗示着让别人也成为给予者,双方共同分享,从而得到新的快乐。由于在给予的行动中某种东西产生,因此涉及给予行为的双方,对他们看到的新生活非常感激。尤其是就爱而言,这意味着爱是一种能产生爱的力量。软弱无能是难以产生爱的。马克思曾对这种思想作了精辟的论述:“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交换爱,只能用信任交换信任。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么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

【心痕笔记】

当你和别人分享快乐时,一份快乐就会变成两份快乐;当你给予别人真诚的时候,你也会在给予享受到快乐。

你给予越多,就拥有越多,这样你才不会产生一种新的恐惧:“我或许会失去他。”事实上,当你失去越多,就会有更多新鲜的水从那个你从来不知道的泉眼里流出来。

与人共享快乐的需要——周国平

(一)

当你快乐的时候,如果这快乐没有人共享,你就会感到一种欠缺。譬如说,你独自享用一顿美餐,无论这美餐多么丰盛,你也会觉得有点凄凉而乏味。如果餐桌旁还坐着你的亲朋好友,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同样,你看到了一种极美丽的景色,如果唯有你一人看到,而且不准你告诉任何人,这不寻常的经历不但不能使你满足,甚至会成为你的内心痛苦。

(二)

乘飞机,突发奇想:如果在临死前,譬如说这架飞机失事了,我从空中摔落,而这时我看到了极美的景色,获得了极不寻常的体验,这经历和体验有没有意义呢?由于我不可能把它们告诉别人,它们对于别人当然没有意义。对于我自己呢?人们一定会说:既然你顷刻间就死了,这种经历和体验亦随你而毁灭,在世上不留任何痕迹,它们对你也没有意义。可是,同样的逻辑难道不是适用于我一生中任何时候的经历和体验吗?不对。你过去的经历和体验或曾诉诸文字,或曾传达给他人,因而已经实现了社会的功能。那么,意义的尺度归根结底是社会的吗?

(三)

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绝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最可怕的痛苦。所谓分享和分担,未必要有人在场,但至少要有人知道。永远没有人知道,绝对的孤独,痛苦便会成为绝望,而快乐——同样也会变成绝望!

(四)

“假如把你放逐到火星上去,只有你一个人,永远不能再回地球接触人类,同时让你长生不老,那时你做什么?”

“写作。”

“假如你的作品永远没有被人读到的希望呢?”

“自杀。”

(五)

我相信,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但是,前提是人类和人类精神的存在,人类精神的基本价值得到肯定。唯有置身于人类中,你才能坚持对于人类精神价值的信念,从而有精神上的充实自足。优秀灵魂的自爱其实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如果与人类精神永远隔绝,譬如说沦入无人地带或哪怕是野蛮部落之中,永无生还的希望,思想和作品也永无传回人间的可能,那么,再优秀的灵魂恐怕也难以自足了。

【心痕笔记】

“把快乐的泉水喷洒在别人身上时,总有几滴溅到自己。”快乐不是一个人的事——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没有人一起分享快乐是一种悲哀。当你将你所拥有的快乐与你身边的人共同分享和品味时,你就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从奉献中获得快乐——星云大师

早晨,我遇到柜台小姐曾淑芳,她是从天主教办的文藻外语学校毕业的。我问她:“你在这里服务,对佛教有没有信念?因为你在天主教里受教育的时间很长,现在接触了佛教你有什么感想?”她说:“我没有信天主教,相反的,我很喜欢佛教。不过,我在天主教里面得到一种启示,就是神父修女们都很重视奉献,他们对人生充满着乐观,而他们的乐观是从奉献中获得的。”

我们希望未来的前途能够成功,首先要养成一种观念:从奉献中获得快乐。一般人是从贪欲心中去追求快乐,从个人自私中去占有快乐,从物质享受中去寻找快乐。而要想获得内心真正的平衡,一定要扫除自私自利的观念,净化自己的身心,变化自己的气质,庄严自己的思想,从奉献中获得快乐。

助人为快乐之本。在佛教里,奉献也是快乐之本。一个宗教徒若不懂得奉献,根本不够资格与宗教接近。孙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以牺牲为主义”,牺牲就是奉献。如果我们想把握住佛教的基本精神,就要从奉献着手。

你们现在有什么东西可以奉献给别人?说“我有能力为大众服务”、“我有智能贡献给大家”,这固然很好;假如你说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智能,怎么办呢?其实还有一样可以奉献的:至少你看到别人成功了,能生起随喜之心,给人一句赞美的话,哪怕是给人一个笑容,点一个头,布施给人快乐……这些都可以算是奉献。

所以,奉献不一定讲究物质上的给予,而是在付出一片真诚的心。我们对于救度众生的事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气魄,对待朋友、师长、父母也要有一片至诚恳切的真心,对于所信仰的宗教更是要有一片智能的信心。所谓奉献,不外奉献我们一颗真诚清净的悲心,这是最宝贵的。

此外,我们也看到社会上多少有名望的人——过去称“员外郎”,现在称“慈善家”、“太平绅士”——他们在社会上受到众口赞扬,表示他们有声望。声望并非凭空而得,必须经过多少的牺牲奉献,例如捐助公益、回馈社会,或是供养福田、奉献大众。由于他们播下了喜施奉献的种子,经过时间累积才有声誉崇隆的果实。所以,一切都要有因,才能有果。

以奉献为乐的人,可说是具有菩萨性格的人,其提升自我的人格不但比一般人快速,心中也比一般人法喜。人人若能发愿如蜡烛一般照亮别人,奉献一己之能,以助人为乐,在工作中牺牲、服务、奉献,不仅在团体中能顺利生根,也是未来事业成功的一大助缘。

【心痕笔记】

奉献,无处不在,只要心中有爱、有奉献,整个世界都是圣洁的天堂。当你真正去关心别人、去付出的时候,心里也会暖暖的。不要吝啬你的爱,它会让你和身边的人都生活在快乐中。

只有天使才能给予——[美国]乔贝丝?麦克丹尼尔

那真是很漫长很漫长的一天,而那一刻,我感到简直疲惫极了,迫切地想要睡上一觉。当飞机的乘务员领着我来到自己的座位的时候,我不禁在心里暗暗地诅咒了一句。因为在我旁边的座位上,已经有一个男人坐在那儿了。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却衣冠楚楚,只不过可能因为他太瘦的缘故,他穿着的那套落满灰尘的绿格子花呢套装只能悬吊在他那瘦削而结实的身上。此刻,听到声音,他不禁抬起头来机警地望着我。

“哦,见鬼,一定是一个喜欢啰唆的人,”我厌恶地想道,“不过,虽然如此,可能他也正是在这次旅行中我所需要的。”其时,我正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准备乘飞机到伦敦去。这可是地球上航程最远的航线之一。和他坐在一起,我敢肯定这一路我的耳根就别想清静了,他一定会对我唠叨个没完的。

当我从他面前那狭窄的缝隙里挤过去走向自己的座位的时候,他抬起头来笑嘻嘻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渴望,一种想要热切倾诉的渴望。我避开他的目光,并从包里抽出一本平装本小说。但是,他却像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似的,丝毫没有为我的举动所阻止。

“我今年85岁了。”他骄傲地说。他的英语口音非常独特,而且吐字也非常清晰。

听他这么一说,我连忙转过头去,惊讶地注视着他,并轻轻地点了点头。他的样子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十岁。

“当我活到100岁的时候,女王还准备给我寄一张生日卡片呢!”他兴奋地说,那样子看起来好像他马上就要过100岁生日似的。

“女王将会给你寄生日卡片?”我惊讶地问道。

“是的。不过,将来她寄卡片的时候恐怕要寄到我在南非的地址了。我现在正在搬家,我要搬来和我的孙子孙女们住在一起。”

接着,他继续向我讲述着他的事。他跟我说起了他即将要离开的那座美丽的英国海边小城和那个他将要搬去的南非的农场,还说到了他家庭婚姻的离离合合,说到曾孙在学校里的成就,最后还惊叹说他在英国存的钱在南非可以当三倍钱花,并且连连感谢现在的顺汇率。

听完他的述说,我礼貌地对他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在旅行包里翻了起来。“我的耳塞呢?”我一边翻找着一边想。此刻,夜已经很深了,而我奔波了一天实在是太累了,我想我完全可以采取一些无礼的甚至是粗暴的举动来求得一点儿安静。然而,正当我准备戴上耳麦,好将他的聒噪声压制下去的时候,他的声音却变了,从刚才的热切一下子竟变得充满了忧伤。

“去年,我的妻子……去世了。”他说。他说话的速度很慢,好像还沉浸在妻子去世给他带来的无限悲痛以及无法估量的损失之中。

“哦,我很难过。”我说。

他点了点头,“我们结婚已经有56年了。”他一边说着,一边抬起胳膊从他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棕色的信封。当他打开信封的封口,手指伸进信封的时候,我注意到他那细长的手指竟然在颤抖着。从信封里,他掏出了一份英国兵役记录和三张照片。

从兵役记录上看,他曾经是英国军队的一名无线电报务员。“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说,“他们把我派到了欧洲战场,也到过南非。”

说完,他指着第一张照片,对我说道:“瞧,那就是我,”然后,他抬起一只手,摩挲着已经掉光了头发的头顶,笑了起来,“啊,看那时候我的头发多好。”

这时,我侧过脑袋瞥了一眼他手中的照片。那是一张黑白照片,是典型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那种风格,就像我父母结婚时拍的那些照片一样。照片上,他穿着一身笔挺的军服,潇洒地站在那里,半俯着身子,手臂随便地搭在膝盖上。他留着一头棕红色的头发,脸庞瘦削英俊。此刻,他正像照片上的他一样,距离我的脸只有几英寸,正顽皮地傻笑着。“我的妻子当时只看了我一眼,就心甘情愿地嫁给了我。”他得意地说。

接着,他递给了我另一张照片,这是一张全身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穿着一身棉布衣服的女士,她长着一头又黑又亮的头发,一双大眼睛美丽极了,但是,她的笑容却明显有些做作,而且脸部的表情也显得有些紧张。“她就是伊莎贝尔,”他缓缓地说道,“这张照片是在我们认识之前拍摄的。”

“这一张也是她的,是几年前拍的。”说着,他又递给了我一张彩色的拍摄快照。于是,我只好拿着这两张照片,并把它们紧挨着放在一起,好比较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在这张彩色照片上,一个满头银发的女人正笑容可掬地站在那里,她那温和的面庞满溢着开心与幸福。她那一双漂亮的眼睛炯炯有神,闪烁着熠熠的光芒。唯有在她的眼角处和嘴唇的周围,才可以看到明显的鱼尾纹和笑纹。

“她看上去真是太可爱了。”我说。

他点了点头。“是的,她真的非常可爱,她是我的天使。我知道,现在人们一谈论起他们的丈夫或者妻子,总会说出这样那样一大堆的问题来。我们也不是多完美的,但是,我们只是在意彼此相互拥有的那些日子,充分享受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妙的时光。她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女人,”他微笑地注视着那张彩色的拍摄快照,轻轻地摇了摇头,深情地说道,“我真的非常想念她。”

看着他那忘我的样子,听着他那深情的话语,不知不觉地,我的眼里开始涌出了泪水。我不禁想起了15年前,我的母亲突然去世时的情景,那一幕我至今难忘,就仿佛是昨天才发生的一样。记得当时,可能因为母亲去世得太突然的缘故,我的父亲实在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更无法承受失去妻子的悲伤,他伤心极了,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由于找不到可以排遣的方式,他竟然休克了。这些年来,他一直迷失在丧妻之痛中,生活对他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没有了生活目标的他,就好像一个海员没有了方向舵和指南针以及风向标似的。

看着坐在我身边的这位个子虽然不高但却非常时髦的老先生,我不禁突然想起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知道我的父亲是否也像他这样会对一个陌生人谈论我的母亲,不知道他是否也像这个老先生一样,一直把母亲的照片带在身边?如果他曾经也像这个老先生一样尝试着对别人说起我母亲,我希望没有人会因此而讨厌他。

接着,我对他谈起了我的母亲和我的父亲。说实在的,在我母亲去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不敢说出“我母亲去世了”这句话。直到过了几年之后,我才能做到在说出这几个字的时候既不眼含热泪,也不喉头哽咽。

此刻,飞机已经飞临大西洋的上空。突然,一股风暴猛烈地吹向我们,重重地撞击了一下我们乘坐的这架飞机,飞机发出了“咔嗒咔嗒”的战栗声。我不禁感到一阵心惊肉跳。我连忙向窗外望去,然而,除了无边的黑暗之外,什么也看不见。“我最讨厌遇到这种情况了。”我不安地说道。这时,无论我有多疲劳、多困倦,也都被惊吓得无影无踪了,我已经完全清醒了,而且还处于极度的紧张与担心之中。

“哦,我从不介意坐飞机,”他轻声地说道,脸上又漾起了微笑,“不知为什么,每当飞翔在云层中的时候,我都会感到离伊莎贝尔更近了,我又可以再和她在一起度过一段时光了。”

听着他的话,我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遍了全身,于是,我微笑地望着他说:“哦,我以前从来没有这么想过。”这时候,机舱里的灯光开始暗淡下来,乘务员开始分发起毯子来。当我拿过毯子,盖在身上,整个人舒适地蜷缩在毯子里的时候,我说道:“尽管我很疲倦,但是,我在飞机上从来就睡不着。”

“也许今天晚上会不同呢。”他轻声地说道。

躺在座位上,透过我面前的那扇圆圆的小窗,我望着窗外那空旷缥缈的夜空。不知不觉地,我的思绪又飘向了那些我曾经爱过的以及失去了的人的身边,其中包括我的母亲、我的祖父祖母,还有我过去的未婚夫以及几位亲密的朋友。他们曾经都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且至今我仍旧非常想念他们、怀念他们。我仍旧记得他们的面庞,记得他们的眼睛,记得他们的声音,记得他们的笑声……此时此刻,我不禁想到,如果这个矮个子男人说的是正确的话,那么,在这高高的云端,我是否真的在某种程度上与他们更加接近了呢?

就这么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地,我闭上了眼睛,感到自己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我知道,这次的睡着,完全不是我在过去坐飞机时的那种强迫自己睡觉却又睡不着的半睡半醒状态的睡眠,因为那不是睡觉,而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但是今天,我是深深地、酣畅地睡着了,而且,那种感觉,宁静而又舒适,只有天使才能给予……

【心痕笔记】

有人说:“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学会付出是人类光辉人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和快乐之道。

即使你拥有金钱、爱情、荣誉和成功,也许你还无法拥有快乐。快乐是人生的至高追求,只有不吝于给予和付出,你才能拥有快乐。

免费的阳光——罗西

有个流浪街头的老婆婆,几乎每天黄昏时分都会在我家附近一条小巷子边上的一张废弃沙发上坐着、喘息着,灰白的头发胡乱地用草扎着,浑身上下脏得“像苍蝇的家”(我女儿的语言)。我常常会买一个面包或一袋牛奶给她,她总是面无表情地接过去,开始我有点恼,起码你老人家也得给我一个反应,比如点头或微笑什么的,后来,我也习惯了,心想如果她反应强烈,又是跪又是谢的,我反而受不起,反而给自己平添许多压力。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彻底的好人,我只能做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好事。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带着读四年级的女儿一起去看那老婆婆,想给小孩一个教育机会,以培养她的爱心。当女儿小心地走过去,羞涩地把面包递给那婆婆时,老人家惊喜地笑了,虽然表情绽放得有点古怪,但我看到她眉宇间有舒展的阳光。但这只是刹那间的事,老太太伸出的手不是去接那面包,而是要去抚摸我女儿的脸,这下可把小女吓得尖叫起来,扔下面包,迅速脱身……我担心老婆婆受到什么刺激,便一个人上前问她:“没事吧?”她却仍然看着躲在不远处的我女儿,招着手说:“如果我有个孙女该多好!”先是重复着,渐渐声音小了,像喃喃自语,然后目光又暗淡下来。正值华灯初上,我心里有点痛,因为我无能为力,我们不能满足老人家“抚摸”一个亲人的要求。

当我把掉在地上的面包捡起来重新交到老奶奶的手上时,我看到了那双奇丑无比的脏手,也许它也很温暖,但我女儿害怕它。其实,我也害怕它,我没有勇气说:“奶奶,那你摸摸我的脸。”

回家后,女儿第一件事是去洗手。我没有怪她。其实我也洗手了,因为我动了那老太太的背包,一个黑得发出油光的包。女儿有点惭愧地对我说:“老爸,对不起,我真的只能爱到这里。”我抚摸她的头,不知说什么好。最后我如实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也办不到,如果那老人要摸我的话。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爱心,很多时候只能点到为止。

我们可以是一抹免费的阳光,如果做不了伟大的可以照耀每一个角落的太阳,那就学会仰望吧。是的,除了同情,我们还可以敬仰,敬仰一些我们办不到的事和比我们更好的人。

【心痕笔记】

我们歌颂太阳,是因为她慷慨地照耀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未必都是闪耀的太阳,但每人都可以是免费的阳光——做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好事,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关心、爱护他人且不需要有所回报。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去敬仰那些无私地奉献自己全部爱心的人。

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古保祥

两家相邻,以院墙相隔,墙东栽了一棵石榴,墙西栽了一棵樱桃,春天开花的季节,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两家经常坐在各自的树下乘凉、吃饭,因为有了两棵树,他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但时间久了,两棵树的枝条开始延伸生长,它们逐渐蔓过了院墙的界线,石榴的枝条跑向了墙西,而樱桃的枝条也无声无息地伸向了东院。又到开花时,东家开始给石榴打药了,因为石榴树上生了许多的虫子。他给自己的石榴打完药,仔细观察,竟然发现樱桃蔓过的枝条上也有害虫。他想了想,觉得这可能是因自己的石榴引起的。于是,他重新配了药,沿着蔓过的枝条将药打在樱桃枝上。过了几天,他再次观察时,竟然发现所有的害虫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感觉很快乐。

一场大风雨,残花遍地,西家心疼地看着自己的樱桃,他动手给樱桃破损的部分进行捆绑。捆完时,竟然发现越过院墙的石榴也是体无完肤,他忽地想起来,东家的主人可能出差了,要是几天后回来,石榴也许就错过了花期。他没有再多想,动手将石榴残破的枝条修理好。几天后,两棵树又是生机盎然。

到果实成熟的季节了,东家孩子吃了自己的石榴后,看上了蔓延过来的樱桃,他哭着要吃。西家的主人听到了,对东家说,没关系的,拣大的给孩子摘一些吧。东家的主人觉得过意不去,便将自家的石榴摘下许多,送给了西家。

两家人和谐相处,种了一棵树,却能吃到两种果实,两家人感到分外高兴。

过了几个月,换了新邻居,原来的两家搬走了。先是东家觉得西家的树枝碍事,便拿剪刀剪了个精光,接下来,西家觉得东家在找自己的事,便索性趁他家没人时,打落了正在盛开的花。

秋天,该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了,两家的树枝上光秃秃的,只有几枚残叶在秋风中叙说着凄凉。

生命本是一棵华美的树,如果我们想使自己的生命同时拥有两种果实,那么,就该允许别人的枝条伸到自己的世界里,同时,你也要学会将自己的成果奉送到别人的面前。

【心痕笔记】

有进有出,这才是聪明人的处世之道。任何人都不能妄想占有所有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分享是很重要的,既要接受别人的给予,也要舍得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把分享作为人生的信条,这是使我们走向成功和幸福人生的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