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互联网的冬天,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成功“过冬”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融资额有限,但在战略上并没有犯错,因而得以撑过去了;另一类是融资额足够多,即使犯了战略性错误也依然有足够的余钱来修正错误,因而也见到了曙光。
盛大陈天桥即属于前者,阿里巴巴马云则属于后者。
2000年马云所犯的战略性错误,给了他足够的教训,也促使这家企业格外早熟。
阻击eBay,淘宝网诞生
2002年年底,马云带着团队前往日本向孙正义“述职”,其间孙正义与马云有过一场密谈,而这场密谈直接导致了2003年淘宝网的诞生。
当时孙正义对马云说:你们研究过eBay吗?他们跟你们的平台实际是一样的。马云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eBay不是C2C吗,而我们是B2B,怎么会一样呢?当时孙正义仅仅是点到为止,没有多说。马云隐约觉得似乎有问题,于是与团队一头扎进去琢磨起eBay来。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eBay虽然只是个人卖家平台,但其产品的陈列同样适合企业卖家。也就是说,只要eBay愿意,它随时能攻入B2B领域,如果再来中国宣传一番,凭借其在全球的知名度与雄厚财力,阿里巴巴的注册用户(大部分以外贸企业为主)岂不全跑到eBay那里去了?
马云当时需要立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eBay大兵压境怎么办?“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马云首先想到的就是,抢先攻入eBay的C2C地盘,以确保自己的B2B地盘不被eBay攻入。马云的想法得到了孙正义的支持,于是回国之后,马云着手秘密研发基于C2C的淘宝网。
2003年4月7日,阿里巴巴的七位骨干员工被马云秘密召见,“我现在派你们去做一个C2C的项目,这个项目目前还处于绝密状态,全公司的人都不知道阿里巴巴会进入到C2C领域。公司派你们去做这个项目,你们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女朋友、爸爸妈妈。否则,我只能开除你们”。随后这个小团队与公司签订了“保密”协议,并且重新回到湖畔花园马云的家里办公。
此后不久,马云从美国买回来一套C2C交易系统,这支秘密团队便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淘宝交易平台的研发。2003年5月,淘宝网正式上线,马云随即对外宣布将投资1亿元打造C2C淘宝网,并且承诺三年之内向用户完全免费。
其实,当时阿里巴巴账户里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孵化淘宝网,马云之所以有底气宣布1亿元投资淘宝网,是因为在此之前就得到了软银孙正义的投资承诺。
2003年下半年,阿里巴巴正式获得软银、富达投资、寰慧投资和TDF合计8200万美元的投资,其中软银的6000万美元是单独注资给淘宝网的,软银因此成了淘宝网的大股东。
其实,在淘宝网诞生之前,eBay已经通过收购易趣网进入中国,那时候易趣网在中国C2C的市场份额高达80%,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C2C市场。
淘宝网与eBay的正面对抗能有胜算吗?
就在马云宣布投资淘宝网1亿元人民币之后,eBay也随即宣布在中国市场投入1个亿,不过,是美元。按当时的汇率计算,eBay投入的资金量是淘宝网的8.3倍,显然其意图非常明了:通过强力的市场封锁,将淘宝网扼杀在摇篮之中。
当时,eBay以两倍于正常价格的代价,与各大门户网站签订广告合约,唯一的条件便是,对方不得接受淘宝网的广告投放。基于这种绝对的资金优势,eBay的CEO惠特曼甚至扬言:“淘宝网会在18个月内夭折。”
在门户网站广告投放被阻断的情况之下,淘宝网只能退而取其次,在一些站长控制的中小网站投放广告。一时间,国内的中小型垂直网站布满了淘宝网的广告。
双方的“烧钱大战”不仅在线上打得如火如荼,而且还将战火烧向了线下。淘宝网开始在公交站牌、地铁车厢、户外灯箱投放广告,eBay则挟持优势资金跟进,以图全面压制住淘宝网的市场推广。eBay甚至在马云办公室对面的大楼买断一块巨大的外墙广告,让马云抬头就要看到eBay的广告,而马云则买断了eBay中国办公楼附近地铁入口处的广告以示回击。
这种阵地战式的广告比拼,显然不是马云宣布的1个亿能应付得来的。2004年,马云被迫又给淘宝网追加了3.5亿元预算。
虽然eBay以明显的资金优势压制着淘宝网,并且在中国C2C领域的市场份额继续维持着第一的位置,但是淘宝网借助“免费”的策略,用户的增长速度明显要快于向用户收费的eBay,eBay的市场份额相对在下滑。
马云花巨资培育淘宝网的一个意外收获是,支付宝在不经意间迅速做大。
支付宝于2003年10月推出,最初只是淘宝网的一个部门,当时推出支付宝的目的在于,使原本互不信任的买卖双方,能够通过第三方的担保完成交易。支付宝的推出,极大解决了C2C买卖双方在付款环节的相互不信任问题,因而极大促进了网购市场的发展。另外,由于当时没有任何人想到要开发一个网络支付产品,导致支付宝在初期时没有任何竞争对手,从而迅速奠定其垄断地位。
2004年12月,支付宝从淘宝网剥离独立运行,支付宝不再仅仅服务于淘宝网用户,开始向其他B2C和C2C商户公司开放,马云的意图在于将支付宝打造成整个网购行业的支付工具。
支付宝可谓是马云天才般创造力的又一个杰作,借助支付宝,马云迈入了中国商业的纵深—金融领域,支付宝也成为日后整个阿里巴巴最具含金量的一块资产。
eBay逼宫,雅虎入局
进入2005年,淘宝网与eBay之间经过两年的“烧钱大战”仍不见胜负,双方难分难解的较量势必要继续进行下去,而软银两年前投给淘宝网的6000万美元已经接近耗尽,因而急需再获得输血。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马云面临的烦恼远不止于此。
其一,在中国互联网界向来令人生畏的腾讯,居然裹挟着拍拍网杀将进来加入C2C战局,而且也跟淘宝网一样打着免费的旗号,这意味着淘宝网不得不同时面对两个强敌。
其二,这边淘宝网已经很缺资金了,那边阿里巴巴的前几轮风险投资人迟迟等不到阿里巴巴的上市,已经急不可耐地要求套现退出,毕竟他们自1999年起持有阿里巴巴股权已经有四五年时间了,马云不得不想办法为前几轮投资人找到股权接盘者。
其三,eBay正在打着新算盘,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它不愿意再与淘宝网继续恶战下去,因而向孙正义抛出橄榄枝,谋求收购淘宝网进而实现在中国C2C市场一统江山。而且eBay开出的价钱是令人难以拒绝的10亿美元,孙正义对这个价码动了心。
面对这接踵而来的难题,特别是eBay明确提出收购的逼宫,令马云彻夜难眠。马云不知道孙正义面对eBay的收购邀约最终会做出什么决定,但他深知孙正义的本性,只要利益足够,一切都可以商谈。因而他很难阻止孙正义将股份卖给eBay。
如果eBay真的实现对淘宝网甚至阿里巴巴的收购,那对马云来说绝对是个灾难。因为以eBay首席执行官惠特曼的强势性格,决不可能让马云随心所欲地掌控企业,双方之间的控制权之争将不可避免。马云的这种担心不是没有缘由的,因为eBay收购了中国的易趣网以后,易趣网创始人邵亦波就逐渐失去了对企业的话语权。
因此,对企业控制权异常在意的马云,必然强烈抵制eBay的收购动议。这次孙正义似乎并不愿迁就马云,因为他自己也有套现的需求,况且eBay给出的还是一个不错的价格。于是两人最后只能相互妥协,找一个eBay之外的接盘者,既能够满足孙正义及其他前几轮投资人的套现需求,又能保留马云对企业的控制权,而且还能额外再向马云投资以解决淘宝网后续发展资金的问题。
能符合以上条件的接盘者,似乎只有类似于eBay那样的互联网跨国巨头,于是在孙正义的撮合之下,雅虎得以入局阿里巴巴。
那么,雅虎又为什么愿意做这笔买卖呢?
雅虎在2003年以1.2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周鸿的网络实名搜索插件3721公司之后,雅虎中国与3721合并,并且由周鸿出任雅虎中国区总裁。
但是雅虎中国与3721合并之后,周鸿与杨致远之间却发生了严重的战略分歧。杨致远主张雅虎中国继续门户网站路线,以维护其全球门户形象;而周鸿则执意继续3721时代的搜索路线,试图借助雅虎的搜索技术与百度一决高下。在这种战略摇摆不定的情况之下,雅虎中国变成了一个“四不像”,不仅门户方面越来越被三大门户网站边缘化,搜索方面也被百度甩得越来越远。
也正因如此,杨致远与周鸿最终交恶,一拍两散。雅虎自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未能令雅虎中国的经营有所起色,杨致远也在琢磨着,或者干脆将雅虎中国完全托付给一家本土公司,就像雅虎日本完全托付给软银来经营一样,自己仅仅做财务投资人的角色,只分享收益不干涉经营。
雅虎中国托付给谁呢?或许马云会是个合适的人选,况且还有孙正义从中撮合与游说。
2005年8月,阿里巴巴与雅虎结成战略同盟,后者以10亿美元现金外加雅虎中国的所有资产,换取阿里巴巴40%的股权。
其实,雅虎与阿里巴巴的这场交易,其复杂程度在中国互联网界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场交易的全貌实际由四笔交易组合而成:
交易一:雅虎以3.6亿美元的代价,收购软银所持有的全部淘宝网股权。
交易二:软银从套现淘宝网股权所得的3.6亿美元中,拿出一半用于接手阿里巴巴前三轮投资人所转让的2770万股阿里巴巴股票。
交易三:雅虎以3.9亿美元的代价,收购阿里巴巴前三轮投资人(除软银外)所持有的剩余6000万股阿里巴巴股票。
交易四:雅虎以“2.5亿美元现金+从软银手上购得的淘宝网股权+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换取阿里巴巴集团向雅虎增发2.016亿股股票。
这四笔交易完成之后,阿里巴巴集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股东结构,雅虎持股40%,马云团队持股31%,软银持股29%。这意味着,其一,阿里巴巴除软银之外的前三轮投资人彻底套现退出(他们当初投入的总成本是3200万美元,退出时获得5.7亿美元,17.8倍回报);其二,软银也获得部分套现(软银此前给阿里巴巴与淘宝网总投入是8000万美元,如今不仅获得1.8亿美元套现,而且还继续持有阿里巴巴集团29%的股权);其三,阿里巴巴集团拿到了雅虎投入的2.5亿美元现金,同时淘宝网、支付宝网、雅虎中国相应地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雅虎的入股,使得马云的难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不仅化解了eBay的收购逼宫,而且淘宝网的后续发展资金有了着落,顺带着也解决了前几轮投资人套现退出的问题,孙正义也实现了部分套现。甚至,这场收购还让马云得到两个意外的“副产品”—雅虎的搜索技术及全球品牌带来的影响力。
当然,马云也要开始面对其最大的隐患:自己的大股东地位不保,雅虎成了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一大股东,马云有可能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
据说在雅虎入股之前,马云为了确认杨致远是否有意控制阿里巴巴集团并插手经营事务,曾在美国著名的圆石滩高尔夫球场与杨致远有过一场私人会晤。在此次会晤中,马云反复试探杨致远的真实想法。马云得到的反馈信息很大程度上打消了自己的疑虑,这才最终将意向确定下来。
不仅如此,马云还通过交易合同中的具体条款来强化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
第一,虽然雅虎持有阿里巴巴40%的股权,但只拥有35%的投票权,多余部分投票权归马云团队所有,此条款有效期至2010年10月。
第二,阿里巴巴董事会的四个席位中,马云团队拥有其中的两席,作为大股东的雅虎反而只有一席,软银也只有一席,到2010年10月,雅虎才有权获得与马云团队数量相等的董事会席位。
第三,在2010年10月之前,在任何情况下,董事会不得解除马云的阿里巴巴CEO职务。
与马云相熟的UT斯达康创始人吴鹰的说法也佐证了马云的忧虑:“这么多钱进来,因为要稀释股份嘛,马云也比较重视他的控制权。所以他就说:你虽然占了40%的股份,但是只有35%的投票权;阿里巴巴管理层的投票权是比资金的比例加了5%。还有就是他们不能随便把马云解雇,当然这也是一个双向的约束。”
阿里巴巴获得新的资金补给之后,马云立刻宣布再向淘宝网投入10亿元人民币,继续免费三年。四年后,淘宝网在与eBay的较量中大获全胜,eBay败走中国。
如果说在2005年、2006年,外界对阿里巴巴的规模、影响力还只有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B2B公司的香港上市,则给了外界强烈的冲击。
阿里巴巴B2B公司的IPO在当时创造了两个纪录:一是自2004年Google以后全球最大的高科技公司IPO募资额—16.9亿美元(2004年Google的IPO募资额为16.66亿美元);二是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248亿美元,相当于中国三大门户外加盛大与携程的市值之和。即使马云也对如此高的市值喜形于色,阿里巴巴B2B公司上市那天,他当时特意打电话给吴鹰:“哎呀,吴鹰呐,24.8个billion(十亿)呐。”
阿里巴巴B2B公司上市以后,外界开始惊呼:单一个B2B公司市值就已经轻松超过200亿美元,如果淘宝网与支付宝再分别上市,整个阿里巴巴的市值将会是一个什么概念?恐怕超过五六百亿美元也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按此计算,2005年雅虎以10亿美元拿到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权,那时估值不过是25亿美元,现在却已经是五六百亿美元,短短两年增值超过20倍。
在阿里巴巴集团强势崛起的同时,雅虎却在美国互联网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以至于日后雅虎日薄西山之时,阿里巴巴集团的股权成了其最具含金量的一块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