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股权战争
2393900000024

第24章 新浪:城头变幻大王旗(2)

2000年4月初,新浪上市前夕,纳斯达克的互联网泡沫已经临近破裂状态。王志东回忆道:“我们开始路演的时候,纳斯达克指数是4900点。等一周以后,从新加坡到纽约,纳斯达克变成3400点,一下子缩水了四分之一。当时最恐慌的是,泡沫破灭了。”

正是在这种资本市场异常严峻的形势下,新浪以远低于预期的招股价,逆势登陆纳斯达克。新浪上市当天,原本有11家企业计划上市。但后来有9家企业因股票认购不足而临时撤下来,无限期推迟上市。

事后王志东形容道,“新浪总算是赶上了末班车,是从门缝中钻出来的”。从中不难读出王志东当时“面对复杂局势的焦虑、最终惊险逃过一劫的幸运”的双重心境。

接下来便发生了众所周知的“纳斯达克股灾”,股指被横斩3/4,全球互联网产业进入了长达三年的“冬季”。

战略显分歧,董事会倒王

在新浪上市的光环效应下,王志东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界乃至于中国企业界的风云人物。

但随着全球互联网泡沫的破裂,王志东的好日子也没过多久。

上市之后的新浪一直未能实现盈利,股价更是在大环境影响下一路走低,身为CEO的王志东必然受到来自股东及董事会的巨大压力。

王志东与董事会,不仅在盈利时间表上存在明显的分歧,在企业战略方面双方的分歧也日趋扩大。董事会寄希望于将新浪打造成互联网门户网站,而王志东则因为身上“程序员”的基因太重,因而总是期望将新浪向软件公司的方向发展。

王志东曾直言:“其实我一开始就将新浪当做一家软件公司来运营的,新浪是一家软件公司。”虽然新浪在表现形式上是承载内容的门户网站,但在王志东看来,新浪的后台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软件平台,不管它上面跑的内容是什么。甚至于那时候王志东并不乐意外界将新浪形容成“中国的雅虎”。

显然,王志东对新浪的定位,跟整个董事会定下的基调是格格不入的,甚至跟他的下属汪延、陈彤等人的看法也是不一致的,因为汪延、陈彤等完全是靠经营互联网内容而奠定江湖地位的,他们骨子里并没有将新浪视作软件公司。

2001年上半年,王志东提出了一份改革方案,计划将新浪一分为三:一家媒体公司、一家软件公司、一家广告公司,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架构及人事调整。这个方案无疑昭示出王志东想把公司整体带向软件公司的方向。

随着王志东与董事会分歧的日益扩大,新浪董事会决定全体董事于2001年6月1日在美国硅谷举行半年度会议。

当日王志东最后一个抵达会议地点威斯汀酒店,对于可能被罢免CEO职务,他在参会之前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在表决王志东去留的环节,王志东因利益相关而被要求回避,此时他仍不知道究竟要表决关于他的什么事项。最终的投票结果是,除了董事长姜丰年投了弃权票之外,其余董事皆赞成解除王志东CEO职务,包括四通的段永基。

长期大权在握而又毫无心理准备的王志东,断然无法接受突然被免职的决定,特别是在当时他处于中国互联网界如日中天的声望之中。王志东接替沙正治出任CEO之后,新浪花了大把钱在王志东的个人宣传上,使得他的个人品牌与搜狐张朝阳并驾齐驱。由于媒体的追捧使他自视过高,这让他在内部越来越难与人沟通。

考虑到这种背景,董事会委派王志东相对敬重的姜丰年来传达董事会的决定。但还是引起王志东情绪上强烈的反弹,据说王志东走进董事们的会场,直接提问:你们不让我干让谁干?全中国再没有一个人干得了!

但董事会决议已定,王志东无法改变局面。另外,考虑到王志东继续留在董事会担任董事的话,可能对未来的管理层班子产生影响,因此,王志东也不再担任董事职务。

作为对王志东去职CEO的弥补,据说新浪董事会给予了王志东相当宽厚的待遇:其一,继续付其一年CEO标准的薪资,数额为30万美元;其二,豁免其因购买公司股票而对公司欠下的债务约47万美元。如此,王志东在离开CEO职位后仍然握有新浪6.22%的股权,当时价值数百万美元。

这些对王志东的补偿条款,皆由董事长姜丰年向他逐条解释,情绪未平的王志东并没有当场签字,姜丰年则是视作王志东默认了这个结果,并知会董事会。

因此,董事会于2001年6月3日正式对外发出公告,王志东不再担任新浪CEO,理由是“因个人原因辞职”。董事会之所以以此口径对外宣布,也是为了照顾王志东的面子。

舆论喧嚣,王志东反击

新浪对外宣布王志东不再担任CEO职务的消息之后,立刻引发了舆论大爆炸。

这个毫无征兆的“个人辞职”说,显然无法说服媒体。王志东本人不接受媒体采访,新浪官方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说法,于是各种猜测与真假消息一时间铺天盖地般涌出来。

由于没有更多的信息传递出来,王志东的去职普遍被媒体描述成了“因政变而被赶下台”。显然,这种解读非常符合读者大众的阅读口味。于是,王志东在媒体笔下充满了悲情色彩。

舆论之所以同情王志东的另一个原因是,王志东被视为新浪的创始人,而在中国的主流商业文化里,有一个被默认的逻辑:创始人=老板=实际控制人,因而创始人被资本驱逐出企业,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中国的传统伦理不能接受的。

面对排山倒海的“挺王”舆论声浪,原本打算默认接受结果的王志东,似乎看到一线逆转局面的希望。在当时并不甘心出局的王志东看来,利用民众的同情心理转守为攻进而重掌新浪,变得越来越具有可行性,毕竟他还没有签署任何去职的法律文件。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2001年6月25日,也就是王志东被宣布辞职22天之后,早上9点,王志东重返新浪办公室上班。不过,他这次不是以新浪CEO或董事的身份回去的,而是以“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的身份重回新浪的。

当天下午3点,王志东携带一位律师召开相关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王志东否认自己提出辞去新浪相关职务,甚至表示董事会解除他职务一事他从不知情。具体发表了如下几点声明:

第一,我从来没有提出过辞职,无论是行政职务还是董事职务,没有签署过任何相关文件。

第二,董事会向我宣布更换CEO,我也没有得到任何通知,但是他们没有对这一行动做出过任何声明或者口头的解释,也没有给我对这一行动进行讨论和解释的机会,时至今日我仍没得到任何通知。我对新浪董事会做出的这种做法,以及这种行为感到震惊和不解。作为这个公司的创始人和执行者,对公司有相当的贡献,并且从创建之日起直至其上市壮大,一直是关心备至的人,我认为应该得到新浪更为合理的对待,我对新浪董事会成员迫使我离开的方式及正当性表示怀疑,我也请我的律师研究这些问题了。

第三,我知道目前新浪网在业务上面临很大的挑战,我认为在这个困难时期,我有责任与公司全体员工一道努力,共渡难关,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辞职,那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在明知这一行为会损害公司利益的前提下还这样做,更是违反职业道德与规范的。我也清楚,我有义务为新浪网谋求更大的发展,为新浪网股东谋取更大的利益。作为新浪网的主要股东,我也有权要求新浪董事会成员对他们的决定做出解释。

第四,尽管发生这一些事情,我仍然希望我和新浪董事会其他成员能够达成公正、互利的解决方案。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沟通,我将继续与董事会成员磋商,我对在过去几周来一直支持我的所有员工、客户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在这段对我个人来说非常困难的时期,我真的感谢你们对我的鼓励。

王志东的举动打了新浪董事会一个措手不及,原先新浪董事会以为王志东已经接受了董事会的决议,因而会跟董事会一样以沉默应对舆论的喧嚣,直到事件自然平息下去。

对此,新浪董事长姜丰年在台北紧急召开记者会。他表示,王志东去职是新浪召开临时董事会做出的决议,过程完全符合公司章程,当天也邀请王志东出席,只是在讨论王志东去职环节时请王志东回避,且董事会前后也都曾与王志东沟通,整个董事会决议没有任何法律瑕疵。

针对王志东的新闻发布会,四通段永基也做了公开回应:“董事会把自己的CEO给免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媒体有那么大的愤怒和热情。在一个公司里,按照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究竟是CEO领导董事会,还是董事会领导CEO?究竟是董事会服从多数股东的意见,还是只能屈服少数股东的意见?我们要搞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建设,这是最基本的东西呀。所以当我看到媒体那种狂轰滥炸之后,看到那种充满了对王志东的同情与对我们资本的仇恨时,感到了一种无言的悲哀。我们的企业理论、我们的企业文化,太苍白和落后了。用这种企业理论和文化来建设高科技文化园区,门儿也没有!”

就在王志东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后,新浪再次通过纳斯达克交易所发布一则正式公告:“经公司董事会一致决定,王志东已被终止公司总裁、CEO及董事职务。”此次公告已然不再是“个人原因辞职”了。

情理法皆失,王志东败走

王志东原以为可以利用舆论的同情逆转局面,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他的公开撒谎导致在此后的形势发展中舆论完全转向。

对此,有分析指出,王志东打破的不是沉默,而是此前他与董事会之间达成的默契。这种违背事实的反水,使得他在公众面前失去了道义支持,特别是原先与王志东私交不浅的姜丰年,对他这种行为也感到失望。

此时的王志东已经没有退路,只有将自己的立场坚持下去。况且,他手上还持有一个可以跟新浪董事会谈条件的关键筹码—他是新浪网ICP牌照的持有公司“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及法人代表。

如前文所述,为了满足既能实现海外上市又能符合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新浪以“协议控制”的方式设立了ICP牌照持有公司“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并由王志东及汪延代为持股。

虽然按照美国资本市场的规则,“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被视作新浪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但是按照中国的法律来说,王志东才是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因此,王志东完全有可能撕毁“新浪互联信息服务公司”与新浪上市公司之间的协议,进而完全“做实”自己的股东身份。但如果此协议被破坏的话,则整个新浪上市公司将崩塌。

由此可见,王志东手中的筹码分量之重。实际上王志东重返新浪办公室,也恰恰是以身为“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由的,他认为新浪董事会的决定对“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没有法律效力。

根据王志东与新浪签订的有关协议,王志东如果从新浪离职,则必须将其所持的ICP牌照公司的股权转让给新浪指定的人士。但从事后的发展来看,王志东并没有当即按照合约执行,而是以此为筹码来跟新浪谈条件。而且,王志东还前往香港聘请了律师担任自己的法律顾问处理此事。

当王志东走出这步棋时,他实际上已经切断了与新浪管理团队之间最后的一点血脉联系,因为当他设法否认“协议控制”模式的有效性时,就已经等于打算摧毁整个新浪的生存基础了。他如此置新浪的未来于不顾,意味着他彻底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事已至此,于情、于理、于法皆失据的王志东,无可奈何地败走麦城,最终交出了由其代持的相关公司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