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华盛顿传
2365300000037

第37章 纽约争夺战(3)

由于兵力悬殊太大,美军遭受了重大的损失,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之后,阿诺德决定趁着夜色撤退。阿诺德命令每艘船的船尾挂上一盏微弱的小灯,然后借着微弱的灯光,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顺利撤离。第二天清晨,由于风向改变,美军舰队的行驶速度明显下降,而此时英国舰队又从后面全速地追赶上来,情况紧急,阿诺德只好命令受伤较轻的舰队先走,而受伤较重的舰队则留下来拖住英舰。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关于耐力和速度的竞赛。就在阿诺德的舰队将要到达皇冠角的时候,敌军的军舰追上了他,英舰向美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有三分之一的舰队都被炸沉了。为了防止舰队落入敌人的手中,阿诺德命令士兵们乘小艇逃走,同时将自己的战舰一把火烧毁。他们上岸之后直接向迪贡德拉方向逃去。11月12日,华盛顿率军渡过了哈德逊河。由于担心华盛顿堡的安危,他取捷径率先赶往李堡。此时,驻扎在多布斯渡口的英军部队正向这里赶来。华盛顿估计豪将军不会派重兵攻打李堡,因为如果要拿下这个要塞,只需要一小撮的兵力就足够了。他估计敌军可能还有其他的目的,极有可能是借此机会向南方挺进,因此他将美军分散地部署在李堡附近的几个要塞里,准备迎接敌军的挑战。但是华盛顿还是判断错误了,豪将军率领三十多艘舰船没有费多少力气就顺利通过了美国军队的防守,抵达哈莱姆河,在没有美军防护的地方安全登陆了。16日,豪将军计划分兵四路同时发动进攻。第一路由克尼普豪森率领,从北面发起进攻;第二路由马修准将率领两个轻步兵营从南面发起进攻;第三路是佯攻,由英军四十二团沿哈莱姆河顺流而下到达美军防线的左翼,直接指向纽约;第四路由帕西勋爵率领的英国兵和黑森雇佣兵攻击美军战线的右翼。战斗打响后,克尼普豪森将军率领部队按照既定方案分两路前进,堡垒背面,马修将军则在炮火的掩护下乘平底船强渡哈莱姆河。美军指挥官巴克斯特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用各种方法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英军的炮火,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巴克斯特英勇牺牲。马修将军的轻步兵切断了卡德瓦拉德的增援部队,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英军占领了制高点和美军工事,俘虏了近200名战俘。美军指挥官罗林斯在马里兰步兵的支援下,虽然成功阻止了帕西将军率领的黑森雇佣兵的进攻,但被随后赶到的克尼普豪森将军团团包围,经过一番的激战,美军死伤无数。英军获得了整场战争的主动权,他们派人给美军送信,命令他们赶紧投降。

华盛顿堡失守后,美军在哈德逊河口的阻塞航道的计划也宣告失败,如此一来,李堡就失去了防守的价值。华盛顿命令将所有的战略物资转走,准备放弃李堡。20日清晨,哨兵回来报告说敌人的200艘战船已经通过了哈德逊河并且在上游登陆,很快就会抵达李堡。格林将军立刻派出军队前去阻截敌人,并派人送信给哈肯萨克河的华盛顿。敌军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渡过了哈德逊河,兵分两路,一支部队从国王桥斜插过来,于8点钟在西岸登陆;另一支部队则于10点左右在距离李堡六英里的克洛斯登登陆。这支部队共有兵力6000人,指挥官是康沃利斯爵士。华盛顿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赶到了李堡。他断定敌军是要在哈德逊和哈肯萨克之间连成一条防线,并将整个驻军都停在两条河之间。情况紧急,美军此刻必须立即撤退。派出去阻击敌军的部队被召了回来,匆匆忙忙地撤离李堡。由于缺乏交通工具,许多战略物资被迫扔下,美军撤走的时候甚至连帐篷也没来得及收,煮饭的锅还在冒着腾腾的热气。还没有等他们撤到哈肯萨克河,后面追击的英军就赶上来了。为了避免正面的冲突,美军赶紧渡河。随后赶到的康沃利斯将军放弃了继续追赶,而是将部队驻扎在美军撤离的军营里。华盛顿的警卫格雷森上校给李将军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敌军目前已经大举进入了新泽西州,并转达了华盛顿的指令,让他将兵力转移到北河等待进一步的命令。华盛顿随后也给李将军写了一封信,让他将部队调配到北河。他在信中解释了他的用意:敌军已经将主力转移至北河,该地的老百姓非常渴望得到大陆军的保护,如若不然,他们就会中止对部队的物资供应,这样对美军就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他急切地催促李将军一定要将部队带到北河,哪怕是稍微露一下脸也好,至少能够起到某种安慰的作用。为了说服李将军,里德准将也给他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我并不是在恭维您,但是请您相信,我所陈述的全部都是事实。大陆军的胜利全部仰仗您的指挥,美国独立的梦想也只能靠您才能够实现。不光是我对您充满了信心,所有的将士都对您充满了信心。”谈及华盛顿堡失守的事情,他又写道:“在华盛顿司令的指挥下,军队的主力得以保存,但是格林将军的战略着实失败,他那优柔寡断的个性,是导致整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华盛顿堡失守,美军才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里德准将的这一番言论,使华盛顿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他担心大家受到影响,对他产生误会。在战略安排上,华盛顿一向坚持谨慎细微的原则,同李将军冲动的性格相比,他显得略微保守了一些。然而这种保守的性格时常引起他同其他将军战略安排上的分歧。虽然说失败乃兵家常事,但是战略上的失策一旦归咎于战略安排者的性格缺陷,就会对他将来的战略部署造成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他在军中的威信。

撤退到哈肯萨克河的美军总共不到3000人,吃了败仗的美军一脸的沮丧,加之行李和武器都扔了,他们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为了防止敌军的进攻,华盛顿命令部队赶紧撤离此地。他派三个团做掩护,其他士兵跟着他继续往纽沃克撤退。此刻华盛顿面临着双重的压力。首先是机动大队的士兵们服役期到了,很多士兵思乡心切,巴不得早点回家。虽然战争还没有结束,可是他们已经有了厌战的心理,因此当华盛顿要求部队继续撤退的时候,他们拖拖拉拉地不肯向前,大大影响了整个部队的行军;其次,英军的精锐部队改乘舰船正朝他们步步逼近。走投无路的华盛顿只好派里德准将去搬救兵。他派里德给新泽西的省督威廉·利文斯顿捎去一封信,信中诉说了他面临的种种困境,希望省督能够为他招募一批新泽西的民兵。同时他还派米福林将军去费城向当地政府求助。

然而,目前能够解决他的燃眉之急的还是李将军。24日他收到了李将军写给里德准将的信,由于里德在外执行军务,他就把信拆开读了信的内容。李将军的回信说他此刻正驻扎在北城堡,短期之内没有办法渡过多布斯渡口。如果他率兵离开,北城堡就会面临失守的危险。不过,他已经命令西斯将军率领2000名士兵来同华盛顿部队会合,不日即将到达。同时他还给马萨诸撒州议会的主席詹姆斯·鲍德温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了很多对华盛顿不利的话。他认为华盛顿堡的失守完全归咎于指挥官的“优柔寡断”。很显然,在李将军看来,由于美军的连连溃败,身为总司令的华盛顿昔日的光环正在慢慢退去,而他取得的局部胜利为他赢得越来越多的信任与支持。骄傲的李将军此刻已经完全被他个人的名利心冲昏了头脑,对华盛顿的命令也开始阳奉阴违。华盛顿很快给他写了回信,命令他立刻带兵到新泽西跟他会合,至于西斯将军,他认为他还是驻守在原地比较稳妥。诚实的乔治·克林顿将军此刻感到十分的困惑,接到两个截然不同的命令,他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虽然司令部没有下达下一步的指令,但是他认为撤退是明智之举。

华盛顿此刻还在纽沃克,27日他收到了李将军于24日写给他的信,信里陈述了他有关逮捕叛徒罗杰斯的计划。华盛顿看穿了他是为自己违抗命令找借口而已,他在回信中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李将军,并再次下达了让李将军率军到新泽西的命令。29日,华盛顿给省督利文斯顿写了一封信,请他帮忙将停靠在特拉华河口的船只全部转移到西岸,以免落入敌军之手。他原本打算在拉里坦河修筑工事,但是由于缺乏人手,这个计划只能作罢。同时,里德准将向新泽西议会请求援助的计划也破产了,那支原有的地方民兵团几乎面临解散的危险。这样,他在布伦瑞克可以调集的民兵总数不超过4000人。在这个紧要关头,李将军同华盛顿的误会和矛盾进一步加剧。他对华盛顿的指挥能力的质疑以及嘲讽深深地伤害了他们之间的友谊。面对李将军的发难,身心俱疲的华盛顿并没有将矛盾激化,而是选择了默默的承受。国难当头,他认为个人的恩怨不能影响国家的利益。他将这些烦恼都暂时抛开,并为招募新兵而积极地奔走着。

其实这一切的误会和矛盾都是由里德准将引起的,如果不是他在给李将军的信中历数华盛顿的种种不是,也不会导致这两位将军之间产生了如此难以化解的矛盾。回到司令部之后,他原本以为会遭到华盛顿的打击报复,没有料到,华盛顿表现得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他的内心开始变得十分忐忑不安,同时伴有懊悔和愧疚。他创造各种机会接近华盛顿,企图向他解释清楚那几封信的来龙去脉。但是华盛顿是一个宽容而且真诚的人,他不仅一如既往地对待他,遇到重要的问题还是非常谦虚地请教他,不过两人心中彼此都有了隔膜,再也回不到以前那种无话不说的状态。两人渐行渐远,后来除了公事之外,几乎不再有任何的交谈。就在这样无助的时刻,华盛顿收到了新泽西省督威廉·利文斯顿的信。在信中,利文斯顿表达了自己对华盛顿的信任,并预祝他战争取得胜利。在许多人开始质疑华盛顿能力的时候,在他曾经亲密的朋友也远离他的时候,利文斯顿的信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安慰,使他重新树立了奋斗的信心。

他在布伦瑞克一直待到12月1日,却根本看不到有人来增援的样子。与此同时,英军正集合了大量的兵力向布伦瑞克赶来。华盛顿立刻下令切断了所有的通道,并于当晚趁着黑夜继续撤退。同时他命令汉密尔顿率领一支部队在高地驻扎下来,负责掩护大部队的撤退。撤退到普林斯顿之后,华盛顿留下两个旅的士兵,分别由斯特林勋爵和亚当·斯特芬将军负责指挥。这两支部队不仅要负责大部队的撤退,而且还要密切监视敌军的一举一动。亚当·斯蒂芬曾经随同华盛顿参加过英法战争,现任弗吉尼亚军队的副司令,负责坎伯兰堡的军务。由于他在战争中表现突出,他于9月份被大陆会议任命为准将。

12月2日,对美军穷追猛打的英军抵达了特伦顿。华盛顿命令把所有的物资都转移到特拉华河的对岸。对于撤兵的决定,他写信给大陆会议做了详细的解释,他在信中写道:“从新泽西撤军实乃无奈之举,新泽西招兵的希望也最终化为泡影。由于敌我兵力相差太大,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撤退。请您相信,选择撤军绝非我的本意,为了国家的独立,为了保存实力,我只能做出无奈的选择。”新泽西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省,居民们长期生活在肥沃的土地上,不习惯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他们中的许多人将革命同叛乱等同起来,认为美军的独立战争是逆天而行。他们亲眼目睹了美军司令官率领残部被装备精良的英军打得落荒而逃,他们没有鞋子,没有帐篷,甚至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这更让他们怀疑美军打胜仗的能力。他们的小农思想非常严重,宁肯在家守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不愿意加入到革命中来。

豪将军准备利用当地人慌乱的心理,他在11月30日发出通告,要求所有和大不列颠作对的人民放下武器,并且对50天内宣布服从英国女皇的人给予免责权利。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在这张布告面前率先宣布投降,最后连一些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人也在利益面前屈服了。英军指挥官康沃利斯率领军队占领了布伦瑞克,华盛顿只好撤退到特伦顿。面对敌军的强大攻势,新泽西州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连费城也岌岌可危了。在急剧恶化的形势之下,华盛顿不知道该向谁请求援助,大陆会议只管向他下达继续抵抗的命令,却无力向他派出增援的部队。此刻大陆会议也是一盘散沙,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威信。

尽管形势极其不利,华盛顿依然保持冷静的头脑,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为了保存最后的实力,为将来的反攻打基础,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一个能够抵抗敌军的地方,他想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山区比较适合当前战争的需要,但是他的想法却遭到了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的反对,美军的节节失利,使地方议会失去了对大陆军的信心,他们不愿意提供战争需要的物资以及新兵。沮丧的华盛顿只好把希望投向了他的故乡弗吉尼亚,决定将部队撤到奥古斯塔,在那里建立根据地,同敌军展开持久战。这段历史是美国建国以来最黑暗最困难的时期,即便如此,华盛顿依然保持了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战斗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每一位将士,为在黑夜中行驶的大陆军点亮了一丝微弱的烛光。尽管前途渺茫,但是梦想还在,希望还在,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而奋战到底的战斗精神被永远地载入了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