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华盛顿传
2365300000035

第35章 纽约争夺战(1)

南方战场捷报频传,北方战场连连失利,这使得人民将独立战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南方战场上,身为指挥官的李将军自然受到了大家的追捧。渐渐有人开始呼吁李将军北上,由他来主持北方的军务。在人民强烈的要求下,李将军奉命北上,并于11日晚抵达美军司令部。12日,他写信给大陆会议,对自己在南方的战况做了详细的汇报。在他看来,目前英军进攻的主要目标还是在南方。敌军在水路上拥有绝对优势,因此极有可能从水路进攻美军。根据各方情报,李将军判断英军很有可能沿着特拉华河向北开进,也有可能在安博伊或者布鲁斯波里登陆,然后从那里乘船直接抵达伯灵顿。为了更好地防御敌军,李将军认为美军此时应当将兵力转向特伦顿,在那里建立一道防线,等待敌人的进攻。就在同一天,华盛顿收到西斯将军的急件,在信中他得知敌军已经在距离司令部九英里的桑德湾登陆。由此,华盛顿判断,豪将军此举的目的就是要切断美军来自东方的补给线。他立即下令各军官立即返回各自的据点,全军进入紧急备战状态。部署完毕之后,华盛顿立即前往斯洛格地峡侦察敌军行动。16日,华盛顿在李将军的大本营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所有的少将和准将都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上主要讨论如何加强曼哈顿岛的防御。李将军在会上积极地发言,他认为国王桥是美军和纽约联系的唯一通道,如果这个防线被攻破,美军将会遭受重大的损失。经过反复讨论,大会决定将主要兵力调往国王桥,加强那里的防护工作。大家普遍认为要想抵抗英军猛烈的进攻是不可能的,但是只有乔治·克林顿将军例外。他是一个勇敢直爽的人,虽然敌强我弱,但是放弃哈德逊河实在是不明智之举。他主张誓死抵抗敌人的进攻,守住哈德逊河的据点。华盛顿召集了四个团的兵力,组成了一条长约13英里的防线。防线从李将军的营地一直延伸至怀特普莱恩。21日,他把总部移到了瓦伦特山,23日又迁至怀特普莱恩,豪将军此时正忙于后勤物资的运输工作,因此疏于对敌情的侦察,由此错过了进攻哈德逊河的最佳时机。25日下午,华盛顿接到情报说,四个英军分遣队开始向美军驻地出发,后面的主力部队则以纵队形跟进。美军立即进入备战状态,但是左等右等没有见到一个敌军的影子。为了以防万一,华盛顿命令布朗克斯地区的部队前去支援怀特普莱恩的部队。27日,英军开始对美军发起了总攻。大约7点左右,英军的两艘快艇驶入哈德逊河,企图切断美军李堡同华盛顿堡之间的通信。驻扎在哈德逊河岸的炮兵立刻对这两艘快艇发起炮轰,不过对敌军的损伤不是很大。不久侦察兵前来报告说,英舰已经撤退。如果战斗再持续一个小时,哈德逊河涨潮的河水将会把英军的战舰淹没。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豪将军都是按兵不动。11月12日,华盛顿率军渡过了哈德逊河。美军只留下少量的兵力把守附近的据点,其余的部队正悄悄地通往斯特林把守的山口。由于担心华盛顿堡被敌人偷袭,华盛顿连夜带兵赶到李堡。第二天早晨,华盛顿顺利抵达了李堡,但是却发现驻守在李堡的格林将军丝毫没有撤军的意思。格林认为凭借自己的力量完全能够守住李堡,而镇守在附近要塞的马戈将军也没有打算撤退。然而华盛顿极力地劝说他们撤军,他认为当前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保存实力,避免同敌军展开正面的交锋。由于豪将军接连几日都按兵不动,这让华盛顿摸不清楚敌军下一步的进攻目标。他估计敌人此时可能还有其他的企图,但是他相信过不了多久,敌人的行动计划便会暴露。在哈德逊河流域,华盛顿在同豪将军的较量并没有占到上风,这次华盛顿再次犯了一个错误,他错误地估计了豪将军的意图,误以为豪将军会把主要的兵力放在华盛顿堡。结果,12日夜晚,英军在神不知鬼不觉中通过了美军的防守,顺利抵达了哈莱姆。

对美军将士来说,这是一个令人精疲力竭然而又难以入睡的夜晚。士兵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有的忙着照顾伤病员,大家都神色凝重,一个个埋头想着自己的心事。白天的大溃败让华盛顿也感到无比的沮丧。敌人在距离1英里之外的地方搭起了帐篷,哨卡距离美军哨卡大约四分之一英里。早上4点钟,一夜未合眼的华盛顿出去视察周围的工事,一切暂时都相安无事,只是士兵们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整,依然表现出无比颓废的样子。华盛顿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此刻战争还没有结束,胜负还没有安全决出,华盛顿鼓励大家振奋精神,为下一场战争做好准备。

天亮了,通过望远镜,华盛顿看见了1英里之外敌军军营里的情况。此时敌军的兵力至少还有两万人,后方的弹药补给也被陆续地运送过来。这时,米福林将军带着部分驻守在华盛顿堡和国王桥的士兵来到此地与华盛顿会合。这支部队是由费城和宾夕法尼亚的两支精锐部队整合而成的,经过昨天一天的战斗,士兵人数明显减少了许多,仅剩下800人左右。随同米福林将军前来的还有格拉夫上校,他带来了1300名士兵,其中大部分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兵团。29日,小岛上起了漫天的大雾,一切都笼罩在迷雾之中。清晨时分,米福林将军携同里德准将军以及华盛顿的警卫、来自弗吉尼亚的格雷森上校,带着一支部队前往西南角的红钩山。当他们到达的时候,大雾已经开始消散了,他们看见了停靠在国王岛对面的纽约湾的敌军的舰船。只见敌舰来来去去的,仿佛在执行着什么紧急的命令。见此阵势,米福林将军断定他们一定是在等待大雾退去之后,准备向红钩山发起猛烈的进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驻扎在长岛的美军一定会被敌军团团围住,到时候必将又是一场苦战。想到这里,米福林立即带军撤回到了司令部,建议华盛顿赶紧撤兵。美军此时已经是危机四伏,随着敌军的一步步靠近,他们同纽约的通讯会被切断,同时,敌舰也会将哈莱姆团团包围,一举攻占国王桥。一旦国王桥失守,曼哈顿岛也就落在敌军手上了。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华盛顿决定连夜将部队撤到纽约城。然而要想把9000名士兵一举撤退绝非易事。首先,敌军就驻扎在距离1英里外的山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在敌人的观察之中。为此,华盛顿做了一个周密的撤退计划,尽量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将部队撤走。华盛顿对军需官做了口头的指示,命令他们在傍晚之前将所有的大炮和弹药安全地撤离到纽约城的东边。命令是中午下达的,接到命令的军需官立刻积极行动起来,尽管有些战舰停靠在距离司令部15英里之外的地方,他们还是设法在晚上8点钟以前将所有的船只都集合完毕。

为了确保大部队的安全撤离,华盛顿并没有直接下达撤离的命令,而是命令大家做好防止敌军夜晚偷袭的准备。这个命令显然让大家都大吃一惊,因为几乎所有的士兵都已经疲惫不堪,根本没有力量抵抗敌军。加上晚上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们的武器都被雨水淋湿了,根本无法操作。尽管如此,大部分的士兵还是服从了这个命令。根据华盛顿的撤退计划,米福林将军带着宾夕法尼亚士兵驻守在防线上,掩护大部队的撤退,等到所有的士兵都上了船且驶离了海湾,他们再悄悄地且迅速的撤离。他们还约定一旦紧急状况发生,布鲁克林教堂将是他们集中的地方。

部队开始撤离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时分。一拨接一拨的士兵陆续上船,大家在撤退的时候都尽量保持肃静,尽管不免有一些窸窸窣窣的声音,但是很快就被呼啸的海浪声给吞没了。年轻的指挥官汉密尔顿带着一支队伍负责垫后,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使他深受格林将军的器重。夜越来越深了,周围被黑暗所笼罩,除了哗哗的水声,什么声音都没有。突然,一声枪响划破了寂静的黑夜。枪声是从美军士兵当中传来的,显然是某个士兵的枪不幸走了火。这枪声把大家吓了一大跳。幸运的是,英军并没有听见这声枪响,此时的他们也由于白天的连续作战疲惫不堪,早已进入了梦乡。惊魂未定的美军继续撤退,在此期间,华盛顿一直站在渡口,严密地监视着对面的敌营的动静,并安排美军有条不紊地撤退。

此时已经到了下半夜,海水开始涨潮,并且刮起了西北风。由于美军是逆风行驶,帆船根本没办法前行,划船的数量也远不够运载所有的士兵。由于华盛顿的警卫塞缪误传了指示,米福林将军只好带着他的掩护的队伍重新回到了已经离开45分钟的防线上。不过幸好大雾没有散去,对面敌军的哨卡并没有发现对岸已经空无一人。重新返回防线的士兵立刻各就各位,直到最后的命令传来,他们才从防线上撤离。也许是天公作美,那天的大雾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慢慢退去,正好掩护了美军安全撤离。等美军从长岛安全撤退到纽约港的时候,那边的天早已经大亮了,雾气也早已散去。美军成功撤离后,除了少部分带不走的大炮留给了敌军之外,其余的军需品基本上都带走了。米福林将军的掩护部队此刻也安全撤退到纽约。华盛顿最后也安全撤退到了纽约,并在不久得知了发生在美军撤退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在美军撤退的渡口住着一个名叫玛丽的女人,她的丈夫是亲英分子,当时正在新泽西。她看到第一拨士兵撤走的时候,就开始怀疑美军的动机了,于是她派了一名家奴带了一个口信给她的丈夫,让他赶紧把这个情况汇报给英军的指挥官。家奴在途中被英军逮捕,尽管他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但是由于语言不通,对方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就把他当做嫌犯给关押了起来。直到天亮,一名英军的指挥官发现了他,并听懂了他的重要情报。得到情报的英军大惊失色,立即派部队赶往对面去追击美军,但此时美军已经完全撤离了。此次美军的安全撤离完全得益于华盛顿的神机妙算和周密安排,如果不是他当机立断地下令撤退,美军恐怕都要死在英军的炮火下。在整个撤退过程当中,华盛顿一直守护在渡口的防线上,一直等到最后一支部队安全撤离之后,他才在警卫的一再请求下上船。也许是他的威望和无畏的精神感动了上天,所以才会天降大雾,为美军提供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这次撤退堪称是美军历史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同时它也大大提高了华盛顿的声誉。为了把全部军队安全撤离,华盛顿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

美军撤退之后,长岛就落入了敌军的手中。英军和黑森雇佣兵驻守在布鲁克林的要塞里,同时被占领的还有布什维克、牛顿和希尔格特。豪将军率领舰队也冲了过来,并在总督岛附近抛锚。

华盛顿将撤退到纽约的部队重新整合,对曼哈顿以及纽约岛加强了防御。重新布置的防线从南到北形成了一条坚不可摧的防御链。华盛顿堡是这个防线中的一个重要的据点,碉堡以北两英里的地方是国王桥,是从曼哈顿岛到内陆唯一的通道。碉堡以南1英里的地方是两条穿过哈莱姆河至哈德逊河的防线,这两条防线相距1英里,均有重兵把守。外围防线有两个重要的哨卡,一个哨卡由斯宾塞将军率兵负责把守,另一个由帕特南将军负责把守。敌军的舰队就停靠在这两个哨卡两英里以外的地方。华盛顿的司令部设在内线的一个乡间别墅里,这个别墅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他的老战友罗杰·莫里斯上校,同时也是他当年一同追求的玛丽·菲利普小姐的情敌。莫里斯同菲利普小姐结婚后,得到了女方丰厚的嫁妆,之后就一直住在美国享受婚姻给他带来的巨大财富。他在政治上偏向英国政府,是殖民地议会的成员之一。据说他此时正住在比弗利的海兰兹的大舅子家,华盛顿将他的别墅改为司令部之后,在四周修筑了壁垒和壕沟,并用铁丝网为护栏加强了防守。

美军前不久在基普湾吃了败仗,对此华盛顿依然耿耿于怀,事实上,美军已经连续败退,士兵们的情绪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在周围视察的时候,不禁惊叹于这些工事的巧妙设计,负责工事修筑的不是别人,正是年轻的军官汉密尔顿。格林将军曾经向华盛顿推荐过此人,经过几番的交谈,华盛顿立刻被他敏捷的思维以及丰富的军事知识给吸引住了。他多次邀请汉密尔顿去司令部去做客,两人就各种军事问题进行热烈的探讨,那段时光在两人的脑海里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忆。

16日的早上,前方传来敌军正兵分三路向司令部进攻的消息。为了防止消息误传,华盛顿指示里德准将前去打探,确认消息的准确性。他自己也翻身上马,赶到前方哨卡去观察敌军的动向。刚到哨卡,他就听到了激烈的枪战声,枪声从前方不远的小树林里传来,看情形双方都不甘示弱,都以最猛的火力攻击对方。不一会,前去打探消息的里德将军匆忙赶回来了,他告诉华盛顿说一支敌军的精锐部队确实已经到了前方的小树林,并且已经与驻守在树林里的诺顿中校的部队交了火。诺顿中校率领的部队大部分是来自康涅狄格的巡逻兵,还有一部分是其他中队的志愿兵。过了一会,枪声渐渐弱了下去,英军凭借数量上的优势,轻而易举地占了上风。里德将军估计这支部队总人数大约有300人,是由英军的轻骑兵、黑森雇佣兵以及苏格兰高地的保皇党组成的,负责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莱斯利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