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安太后仰天大叹。
皇后很吃惊,宫外出现刺客的时间,似乎分明与宓妃出走的时间吻合,这一切联系在一起,岂不是说,宓妃就是那名刺客?
在两千名禁军围堵之下逃走,宓妃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本事?
恐怕就是乾秋里这样的马上将领,曾经的“大侠”也做不到这一点儿吧?
孝安太后之所以 不吃惊,是因为她早已认定宓妃正是曾经那个传得神乎其神的“白莲宗”的人,而且她相信宓妃在“白莲宗”的地位也并不低,所以才有了托孤之念。
只是,宓妃却终于还是走了,走得如此的毅然决然,这是幸事还是大乾的祸事?
方方面面的消息传递了过来,很快的经过了总结整理,孝安太后得到了一个颇为接近真相的答案。
皇帝探视了杨贵妃,并在贵妃宫中留了半宿,甚至还在其间宠幸了杨贵人,之后又不明原因的离开了贵人宫,去宓妃宫。
皇帝啊皇帝,你这事做得……
杨贵人她明明怀着龙子,你怎么可以在这时宠幸她?你难道不知这时正是孩子最容易掉落的时间吗?
还有,既然你宠幸了杨贵人,那便在贵妃宫中留宿一晚即可,为何还要深更半夜的返回宓妃宫?
九月这丫头,与孝安太后接触过一些时日,孝安太后对她基本算是了解了,孝安太后知道她的妒醋之心很重,不过为人倒并不算是毒辣,这点儿孝安太后也未必不能接受,只要她能真如她所说,多产几名龙子,便是让她做了皇后又能如何?
孝安太后毕竟也是女人,也明白女人的心思。
可是你总不应该为此让陛下冻在宫外,甚至让陛下半夜离宫吧?
这事儿做得太不地道了。
而且最后她竟然堵气出走了,这让孝安太后曾经的一片苦心也付之东流。
唉。
御医们又一次被全部召进了宫来,为陛下诊断。
很快,得出了结果,陛下是因为受了风寒,脑疾发作,应该无性命之忧,只怕要在床上多躺些时日了。
脑疾,脑疾。
孝安太后更知道乾秋里的脑疾,一次又一次的发作,一次比一次更重,这些年来,没少吃太医们开的药方,却是一直也不见成效。
这病,难道便不能除了根儿吗?
宫人们纷纷前来,探视乾秋里,更不乏兴灾乐祸,想要看九月的笑话的。
这次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宓妃都出逃了,这绝对是天家最大的丑闻,哼,别说是她逃了,就算是她不逃,不相信凭这次的事,她还能在宫中站住脚!
孝安太后却又下了旨,陛下病中,除皇后外,不准任何的探望,杜绝了这些嫔妃看热闹的念头。
渐渐的,一直到了正午时分,王嬷嬷手捧一碗汤:“圣母,喝口汤吧。”
孝安太后揉揉额头:“先放那吧,本宫没甚胃口。”
“圣人,您早饭还没吃呢,现在已是正午了,先将就着用一些吧。太医们都说过了,陛下并无大碍,只是旧疾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