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Email这样写,谁都会赞
2313100000003

第3章 BOSS不教你,Email也要有礼(1)

养成良好的邮件习惯,会让别人觉得你是尊重对方的,这样也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样的好印象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益无害。

打招呼是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看到一篇微博,说“打招呼是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仔细琢磨还真是那么回事儿。不管是在日常的职场生活,还是在邮件的书写上,都免不了先打招呼。而如何称呼对方,看似简单,实则不然。

小孙是某咨询公司的培训师。一次他与公司的另外一名同事去上海出差,在客户的公司做了一天的调研之后,由当地的区域经理负责接待。当天晚上几人几杯啤酒下肚,就开始称兄道弟,气氛一片和谐。

回公司不久,小孙就按照之前谈妥的一些事项,给对方的负责人写了一封关于项目具体内容的邮件。因为在那天的饭局上得知对方的负责人比自己小几岁,因此在邮件开头的称呼上,小孙就使用了“小李”这样的字眼。李经理回复了他的邮件,但在结尾很不客气地写道:“孙先生,我要提醒你一句,即便是你的老板跟我发邮件,也会称我一声‘李经理’,我不希望下次再看到你对我的这种称呼。”看到对方的这封邮件,小孙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叹了口气,开始反省自己在称呼上的“草率行为”。

现代职场“以能力为先”的机制早就打破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按资排辈,“年轻老板”和“年长员工”在职场上并不少见,尤其在商业往来之间,“倚老卖老”并不明智。不论是对上司还是对客户,给出一个合适的称呼并不是随便的事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称呼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断了一个人的前程。

职场中的人际交往离不开邮件往来,若是将邮件里的文字看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那么称呼就是这支大军里的先锋,没见有谁写邮件不加称呼就直接说话的。但仅仅有称呼也不行,还得看你的称呼适不适合。通常人们对别人给自己的称呼,都是比较敏感的,尤其是刚认识不久的人,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你和对方来往的成败。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塑造好称呼这个“先锋队员”呢?

避免张冠李戴

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接触次数不多、时间又比较短的情况下,很容易将对方的姓名搞错。这样的差错出现在邮件开头的称呼中,不仅让人尴尬,显得你没有礼貌,还会影响到跟他人的交际效果。这就要求职场人士要从心底里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及时跟对方交换名片,以加深印象。

不知道如何称呼,先称“老师”

不管是刚进一家单位,还是刚接触一个客户,在不知道如何定位对方的身份、又需要邮件与对方进行沟通的情况下,可以先称呼对方“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叫声“老师”是最安全的牌。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轻易对一些年轻人称呼“老师”,这样可能不会让他感觉到被“尊重”,反而会让对方因为无法承受这个称呼而心生嫌隙。

知晓对方的职务,以职称为后缀

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称呼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一家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用什么样的称呼,跟企业管理者的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在明确了交往方的职务之后,若是彼此不够熟悉,还是根据对方的职务来称呼比较好,比如“李主任”、“王经理”、“陈总监”等。

不要贸然称人“小×”

在称呼某人的时候,在对方姓氏的前面加上一个“小”字,看似亲密,其实对方未必会这么觉得,因为不同的对象对此会有不同的理解。在小孙的客户看来,这就是一种不尊重。大部分人可能只会接受两种人称呼自己为“小×”,一种是他尊敬的长辈,还有一种是值得学习的前辈。若是自认为不是对方的这两种人,还是不要贸然喊“小×”。

在有些企业,同事之间在私下会反着年纪来彼此称呼,比如说年长者叫年轻人为“老刘”、“老张”,而年轻人则叫年长者为“小李”、“小艾”。据说这么叫可以让年轻人显得成熟稳重,让年长者显得年轻活力。这种带有一定调侃和幽默味道的称呼,在刚认识不久的人身上一定要谨慎使用。

亲昵的叫法,能少则少

有些人喜欢在公司里玩“哥哥姐姐一家人”,同事之间互用昵称。这种过分亲昵的叫法,一则容易让不明白的人误会,二则也会显得比较轻浮。尤其是在制度比较严谨的公司,这种称呼还是比较忌讳的。即便是在邮件中,也要注意分寸,不要乱叫一气。

人在职场,称呼会随着环境和职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邮件的开头就要用恰如其分的称呼给人一个好印象。“不学礼,无以立”,职场中的礼貌,不妨从Email的称呼开始吧。

“亲”来“亲”去,不是好习惯

职场邮件要“亲密有间”

最近Sandy公司人事部门要对新进的员工进行评估和打分,以决定哪些人最终可以转正。Sandy是新进的财务助理,性格活泼开朗,刚进公司不到一个星期就已经跟上上下下的同事打成了一片。但Sandy有个毛病,就是太过不拘小节。

比如进别人的办公室之前会忘记敲门,别人在忙碌的时候她会刚好去找人聊天,最明显的就是在电子邮件中,经常以“宝贝”、“亲”、“darling”等称呼同事。邮件内容也比较随性,除了正常的工作交流,还会加一些交浅言深的话,让同事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行政部的女同事对这位财务助理有些意见,觉得她做事太过不讲究,邮件内容太亲密,让人很不舒服。但其中最有意见的要数市场部了,他们跟财务部门的来往最为密切,因此接触Sandy的机会也比较多。每次Sandy一到他们部门都会有说不完的话,要么就是在发邮件的时候顺便写两句别人的私事,搞得大家尴尬无比。

办公室里总是有这么一种人,当你还在绞尽脑汁为自己如何打进同事圈而烦恼的时候,对方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与大家打成一片。对这种人来说,什么不自在、羞涩、陌生根本就是浮云。不论来者何人,只要他想要结交,他都能轻松打破僵局,与对方熟络起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自来熟”,这种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在职场上打开交际局面,但往往也容易因为拿捏不好分寸而惹人反感。

对于办公一族来说,当你给别人发一封邮件的时候,可能并不会太过在意邮件中使用的称呼,认为相对邮件的内容来说,这些都是“点缀”,不用过于操心。然而,在职场上,需要的不是“亲密无间”,反而是“亲密有间”。

“自来熟”发邮件怎么掌握分寸?

从表面上看,性格外向开朗、习惯性“自来熟”的人在职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确要比内向的人更有优势,以至于有些人明明不是“自来熟”的性格却强迫自己摆出那种样子,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拉近距离,迅速融入团队,让大家接受自己。而事实上,未必所有人都喜欢这种“自来熟”的行为,职场的处世原则应该是恰如其分地掌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距离,既不陌生拘谨,又不随便轻浮,这样才能帮助你赢得同事的好感。

在写邮件之前,试着将你在企业内部交往的人进行一次划分,给不同人设定不同的邮件分组,这样一来,与相应的邮件书写方式也就呼之欲出了。若没有摆对自己的位置,跟谁都“熟”,很容易就会出现问题。一旦你的邮件内容超过界限,轻则会让别人感觉不适,重则会让对方产生厌恶的情绪。

这时可能有人要问了,在工作邮件中的用语是职场人士经常会纠结的问题,既想让我的邮件被对方看得舒服,又要避免被对方误解为“套关系”,到底该注意哪些细节?记住别犯如下的几个错误:

1.不熟悉的人不要直呼其名,也不要逮着谁就叫“亲爱的”、“dear”、“宝贝”等。

2.别随便给人起绰号,更不能在邮件中开一些自认为无伤大雅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