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2299000000090

第90章 灯赋

庾信

《灯赋》是一篇咏物赋,且带有一定的宫体的特色。与此赋创作时代相近、题材风格相似的赋还有梁简文帝萧纲的《看灯赋》和《列灯赋》。

九龙将暝,三爵行栖[1]。琼钩半上,若木全低[2]。窗藏明于粉壁,柳助暗于兰闺[3]。翡翠珠被,流苏羽帐[4]。舒屈膝之屏风,掩芙蓉之行障[5]。卷衣秦后之床,送枕荆台之上[6]。乃有百枝同树,四照连盘[7]。香添然蜜,气杂烧兰[8]。烬长宵久,光青夜寒[9]。秀华掩映,蚖膏照灼[10]。动鳞甲于鲸鱼,焰光芒于鸣鹤[11]。蛾飘则碎花乱下,风起则流星细落[12]。

况复上兰深夜,中山醑清[13]。楚妃留客,韩蛾合声[14]。低歌著节,《游弦》绝鸣[15]。辉辉朱烬,焰焰红荣[16]。乍九光而连采,或双花而并明[17]。寄言苏季子,应知馀照情[18]。

(倪璠注《庾子山集注》,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

[1]九龙:神话中可以照到九阴(幽隐之地)的烛龙。《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暝(mínɡ):眠。《文选》张衡《思玄赋》:”速烛龙令执炬兮。“李善注引《山海经》”其暝乃晦“作”其眠乃晦“,可能”暝“、”眠“意义相通或”眠“为”暝“的俗语。这句是说,神话中可以照到九阴的烛龙将眠,夜晚就要到来了。三爵:三杯酒。爵,通”雀“,指雀形酒杯。《礼记·玉藻》:”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左传·宣公二年》:”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行栖:意义偏在”栖“,指停止。

[2]琼钩:指月亮。半上:未全升起。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郭璞注:”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淮南子·地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这里指太阳。全低:这里指落下。

[3]藏明:指粉壁泛着光明。粉壁:指粉饰的白色墙壁。兰闺:本是汉代后妃宫室。《后汉书·皇后纪赞》:”班政兰闺,宣礼椒屋。“这里指女子的居室。

[4]翡翠珠被:缀有珍珠和翡翠羽毛的被子。翡翠,鸟名,生活在水边,羽毛有蓝、绿、赤、棕等色,可做装饰品。《楚辞·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流苏: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羽帐:以翠羽为饰之帐。

[5]屈膝:即屈戌,指屏风上的环纽、搭扣。明陶宗仪《辍耕录·屈戌》:”今人家窗户设铰具,或铁或铜,名曰环纽,即古金铺之遗意,北方谓之屈戌,其称甚古。“屏风:室内陈设,用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芙蓉:荷花的别名。行障:围障或屏风之类的室内陈设,因其可以移动,故称,置于室中,以为屏障。

[6]卷衣秦后:吴均《秦王卷衣》诗:”咸阳春草芳,秦帝卷衣裳。“《乐府解题》曰:”秦王卷衣,言咸阳春景及宫阙之美。秦王卷衣以赠所欢也。“送枕荆台:宋玉《高唐赋》: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荆,楚国的旧称。

[7]百枝:形容灯烛繁多。汉焦赣《易林·随之大有》:”华灯百枝,消衰暗微。“梁简文帝《列灯赋》:”斜辉交映,倒影澄鲜。九微间吐,百枝交布。“树:形容灯身或灯柱上的灯烛分支很多,像树的形状。四照:指光华照耀四方。连盘:谓灯、座相连合一。倪璠注引《东宫旧事》:”太子纳妃,有金涂连盘短灯二,金涂连盘鸭灯一。“

[8]香:香味,香气。添:增加。然蜜:点燃蜜蜡。然,”燃“的古字,燃烧。气:指香气。杂:夹杂。兰:兰草。

[9]烬:指灯花,烛花。宵:夜晚。光:指烛光。

[10]蚖膏:蚖的油脂,旧时用来点灯。照灼:光芒四射,闪耀。

[11]”动鳞甲“两句:鳞甲:有鳞或甲壳的水生物的统称。《述异记》:”南海有明珠,即鲸鱼目瞳。鲸死而目皆无精,可以鉴,谓之夜光。“这两句是形容灯火的明亮和形状。

[12]蛾:指扑火的飞蛾。碎花、流星:都是形容下落的灯花。

[13]况复:何况,况且。上兰:汉宫观名,在上林苑中。《汉书·元后传》:”冬飨饮飞羽,校猎上兰。“颜师古注:”上兰,观名也,在上林中。“中山:美酒的代称。《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来就用”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醑(xǔ)清:清酒。醑,滤酒去滓。

[14]楚妃:《楚妃叹》的省称,乐府吟叹曲之一,晋石崇作辞,内容咏叹春秋时楚庄王贤妃樊姬谏庄王狩猎及进贤事。《文选》嵇康《琴赋》:”《王昭》《楚妃》《千里别鹤》,犹有一切,承问簉乏,亦有可观者焉。“李周翰注:”《王昭》《楚妃》《千里别鹤》,三者曲名也。“留客:使人流连忘返。韩蛾:即韩娥,相传为古代韩国的善歌者。《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NFEAD,三日不绝。“张湛注:”(韩娥)韩国善歌者也。“这里可能指歌妓。合声:谓声音符合节奏。

[15]低歌:歌声低沉。游弦:古曲名。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鹍鸡》《游弦》。“李善注:”王道衰,大臣知贤者幽隐,故弹弦讽谏。古相和歌者有《鹍鸡曲》,《游弦》未详。“吕延济注:”八者并曲名。“

[16]辉辉:光耀的样子。朱烬、红荣:都指红色的灯花和火光。焰焰:火焰炽烈的样子。

[17]乍:突然。九光而连采:形容灯身上很多支灯烛的火光连成一片。《汉武内传》:”七月七日,王母暂来。帝于其日修除宫掖,燔百和之香,张云锦之帷,燃九光之灯。“或:有时。双花而并明:形容两支烛光一起闪耀火光。

[18]寄言:犹寄语。苏季子:指苏代。馀照情:《战国策·秦策》载:”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馀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乃西说秦王。……与之上卿,以相迎之。“

此赋以神话故事开端:可以照到幽隐之地的烛龙将眠,夜晚就要到来了,这时月亮还没有完全升起,太阳刚刚落下。接着营造了一个华丽富贵而又朦胧暧昧的女子居室,翡翠羽毛的被子缀有珍珠,床帐用翠羽作为装饰,充满着浓烈的脂粉气。在黄昏时分,打开屏风和行障,而”秦王卷衣“和”神女荐枕“典故的使用,又笼罩了几分暧昧和幽隐。这是赋的第一层,为”灯“的出现营造环境。

第二层:正面描写灯(灯座、灯身、灯烛、灯火、灯焰、灯花等),从”乃有百枝同树“至”风起则流星细落“。至此,赋要吟咏的中心物体”灯“才出现:灯身上的灯烛分支很多,光华照耀四方,灯身、灯座相连合一,点燃蜜蜡和兰草,香气四溢,灯火明亮,火焰摇曳,多姿多彩,时而有飞蛾扑来,灯花像碎花、流星一样下落。

第三层:写华灯下的宴饮歌舞。夜半深宫,有美酒和歌女相伴,流连忘返,直至歌声低沉、琴曲声绝。而灯火依旧炽烈,火光变幻,时而灯火连成一片,时而两支烛光一起闪耀。最后”曲终奏雅“,借甘茂和苏代的典故,表达讽谏之意。

其讽谏之意是什么?应该与所引甘茂和苏代的典故有关。使用该典故的关联点仅在于甘茂讲述的”无烛者“的遭遇及其所说”馀明之照四壁“的话,与本赋中所咏灯和灯火相关。该典故有两个层面的内涵:第一,甘茂讲述的”无烛者“的遭遇(见文本注);第二,甘茂本人的际遇。因此,从表面(该典故第一个层面)来看,就是希望能像”无烛者“一样,认为自己还有可用之处,但愿能够留下来继续侍奉”主人“。如果从该典故第二个层面的内涵来分析,并联系庾信的生平遭际,似乎更有深意。甘茂在秦国失去了权势,于是离开秦国到齐国谋出路,遇见苏代,请苏代收留他。苏代就向秦王游说,于是秦王给了甘茂上卿的待遇,派人带着相印到齐国来迎接。甘茂推辞不去,苏代又向齐王游说,极力陈说甘茂的重要性,于是齐王又给了甘茂上卿的待遇。本赋作者庾信本来生活在南朝,在梁做官,后出使西魏被留,梁亡,羁留北朝,先后在西魏和北周做官。那么,此处使用甘茂和苏代的典故,是不是希望自己能像甘茂一样?是不是可以在”秦“和”齐“都能得到上卿的待遇呢?

此赋语言华美,对偶精工,前一段每三个双数句一换韵,末段一韵到底。语言形式整饬,全篇骈四俪六,仅末两句五言。具有较为明显的诗赋互渗的特点。篇幅虽短,却不够精悍,开头极度铺垫渲染,末尾的”曲终奏雅“显得有些突兀。

(杨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