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2299000000087

第87章 枯树赋

庾信

庾信《枯树赋》作于庾信由南入北初期。作者借《续晋阳秋》和《世说新语》所记两则晋人殷仲文、桓温对树兴叹故事,演绎敷衍,以树的荣枯,写其乡关之思。唐张《朝野佥载》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枯树赋》在写树之荣枯时,奢丽宏衍,恣肆夸炫,极力征事用典,以显文思富赡,也使此赋情感充沛、气骨清健,体现了其融合南北文风的特点。

殷仲文风流儒雅[1],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2];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3]:”此树婆娑,生意尽矣[4]。“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5];根柢盘魄,山崖表里[6]。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7]?

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8];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9]。声含嶰谷,曲抱《云门》[10];将雏集凤,比翼巢鸳[11]。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12]。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13];节竖山连,文横水蹙[14]。匠石惊视,公输眩目[15]。雕镌始就,剞劂仍加[16]:平鳞铲甲,落角摧牙[17];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18]。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19],森梢百顷,槎枿千年[20]。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21]。莫不苔埋菌压[22],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23]。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24],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25]。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26]。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27]。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28]。火入空心,膏流断节[29]。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30]。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31]。载瘿衔瘤,藏穿抱穴[32],木魅睒睗,山精妖孽[33]。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34];未能采葛,还成食薇[35];沉沦穷巷,芜没荆扉[36];既伤摇落,弥嗟变衰[37]。《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38]。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39];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40]。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41]: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42];树犹如此,人何以堪[43]。

(倪璠注《庾子山集注》,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

[1]殷仲文:东晋名士。桓玄于晋安帝元兴二年(403)称帝时,以他为咨议参军,侍中,领左卫将军。后玄败,殷仲文郁不得志,终以罪服诛。

[2]世异时移:指桓玄败后,仲文失意。东阳:郡名,今浙江金华地。殷仲文被贬出朝廷后,曾做东阳太守。

[3]忽忽:恍惚、失意貌。顾:回头看。

[4]婆娑(suō):指树枝叶分散凋零貌。生意:生机。《世说新语·黜免》记载,桓玄败后,殷仲文作大司马咨议,精神颓唐,全无往昔意气扬扬之态。曾感叹大司马厅前枝叶扶疏的老槐”此树婆娑,无复生意“以自况。

[5]白鹿贞松:据晋黄文仲《十三州记》,敦煌(今甘肃敦煌)有白鹿塞多古松,白鹿栖息于下。青牛文梓:《初学记》引《录异传》说,春秋时秦文公伐雍州南山文梓树,树断,有树精青牛走入沣水。

[6]柢:根上部。盘魄:广大貌。山崖表里:指树根盘根错节于山崖里外,十分牢固。

[7]两句谓桂树为什么死去,桐树为什么半死不活?汉武帝《李夫人赋》有”桂枝落而销之“语,枚乘《七发》有龙门百尺之桐,其根半死半生的说法。

[8]汉以河东、河内、河南为三河。九畹:古以十二亩为畹。”九畹“极言其广。两句谓远距离、大面积移植树木。喻梁亡被掳入关的大批知识分子。

[9]建始:汉洛阳宫殿名。落实:指果实成熟。睢(suī)阳:汉梁孝王苑囿,方圆三百里。

[10]嶰(xiè)谷:地在昆仑之北,相传黄帝的乐官伶伦曾于此取竹制成箫笛诸管状乐器。云门:传说为黄帝时乐舞名。

[11]将:携带。将雏集凤指凤凰携带幼鸟聚集于树。比翼巢鸳:比翼双飞的鸳鸯筑巢于树。

[12]临风亭而唳(lì)鹤:即鹤临风亭而唳。唳,鸟鸣。风亭,华亭。西晋陆机死时曾伤感再也听不到故乡华亭的鹤鸣之声了。对月峡而吟猿:即猿对月峡而吟。月峡,指今重庆巴南区境内的明月峡。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以上数句写以种群被迫大面积、大范围迁徙的树群,其以前有着极高贵的生存环境,自身禀赋修养极高,声曲堪听,面对被迁命运只能徒劳哀鸣悲叹。喻指被迫由南入北的知识分子面对被掳入北时的心态。

[13]熊彪顾盼:形容树的枝干粗壮臃肿形同熊、虎(彪,虎)左顾右盼之貌。鱼龙起伏:形容树的干枝高低弯曲不平有如鱼龙起伏。

[14]”节竖“两句:指树的枝节或似被刻作山形的柱上承梁的斗拱。蹙(cù):皱缩貌。指树上的天然纹理。

[15]匠石:古代著名木匠名。见《庄子·人间世》。公输:即鲁班,古代著名工匠。两句谓连著名木匠都感惊奇。

[16]雕镌(juān):雕刻。就:完成。剞(jī)劂(juē):雕刻用的工具曲刀、曲凿。

[17]两句谓用刀具去除树木那些臃肿多馀部分。

[18]四句谓经工匠铲削,树的生机被破坏,惨不忍睹。纷披:散乱貌。

[19]松子:松树,其籽实可食。古度:树名,大如石榴,不华不实。平仲:树名,实如白银。君迁:树名,籽如瓠形。四树种均生长于南方。

[20]森梢:树枝峻峭貌。百顷:古以百亩为顷,百顷极言其大。槎(chá)枿(niè):斜斫为槎,斫而复生叫枿。

[21]大夫受职:秦始皇东游泰山,曾于松下避雨,后封此松树为”五大夫“。将军坐焉:东汉光武帝刘秀部将冯异以谦逊克己著称,当诸将争功不已时,他独坐于大树之下。被军中称作”大树将军“。

[22]莫不:没有不被。

[23]撼顿:摇撼停顿。四句谓大树受到苔、鸟、虫、霜露和风烟的侵蚀、损害。

[24]白木之庙:相传河南密县东三里天仙宫,为轩辕黄帝藏三女处,其地有白皮松树。西河:指黄河上游地区。枯桑之社:应劭《风俗通义·怪神》说,汉南顿(今汉南项城)人张助于空桑地中种李树,有患目疾者在树下乘凉,目疾居然自愈。

[25]杨叶为关:杨叶关不详其典。疑当为”榆“,古有榆豀塞(今内蒙古境),即榆关。南陵:南方丘陵地带。梅根作冶:梅根冶为镇名,在今安徽贵池,六朝时以炼铜铸币闻名。

[26]小山:淮南王刘安写作班子合称”淮南小山“。淮南小山之《招隐士》有”桂树丛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咏。扶风:郡名。今陕西泾阳县一带。东西晋诗人刘琨《扶风歌》有”系马长松下“诗句,表达远离故乡的感思。

[27]城临细柳:此处指西汉文帝时名将周亚夫屯军的细柳营,地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塞落桃林:指春秋时晋国桃林之塞,地在今河南灵宝县西。以上数句均指以树而闻名之地。

[28]拔本:拔动树根。伤根沥血:《魏志》称曹操砍伐濯龙树而出血,又移植梨树,伤根而出血。沥,流。

[29]两句谓火起于树老干空心,树脂从断节处流出。膏,树脂。

[30]欹(yī)卧:斜躺貌。顿:舍弃。这里指树被弃置于山腰。

[31]百围:形容树干极粗壮。理正:纹理整齐。千寻:形容树木极高大。寻,古以八尺为寻。

[32]瘿(yǐng):树木外部隆起如瘤处。藏穿:此指藏有被虫咬穿的孔洞。抱穴:指被鸟作窝。

[33]木魅(mèi):木中鬼怪。睒(shǎn)睗(shì):目光闪烁。原作”NFEA8睒“,据一本及倪璠注改。山精:山中精怪。妖孽(niè):此处为危害扰乱义。以上数句谓已失国丧家,流离异域,犹如树木被拔本伤根一样,惨不忍睹。

[34]风云不感:古人常以风云际会喻君臣遇合。此处指没有好的君臣遇合机会。羁旅无归:长期旅居于外,不能回到故乡。

[35]采葛:《诗经·王风》有《采葛》诗,系以采葛喻臣以小事出使。故”未能采葛“谓没有完成出使使命。庾信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梁亡,遂长期屈仕由西魏演变的北周政权。采葛事系指此。食薇:伯夷、叔齐因义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以薇菜充饥,后双双被饿死。此处喻指自己在北周的困窘生活。

[36]芜没荆扉:杂草蓬生以至遮没柴门。

[37]摇落:衰老之象。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弥:更加。嗟:感叹。

[38]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合著的一部杂家著作。”木叶落,长年悲“:《淮南子·说山训》有”桑叶落而长年悲也“句,谓对凋落命运的悲怨常年都不能释然。斯:此。

[39]乃:于是。建章:汉武帝宫殿名。建章三月火:泛指战乱中宫殿被焚烧之事。黄河万里槎:指宫殿焚烧后的馀烬,漂流于万里黄河,形同舟筏。槎(chá),用竹木编成的筏。

[40]金谷:即金谷园,西晋豪富石崇河阳别墅,内植柏树万株。河阳:据说西晋潘岳任河阳(今河南孟县)令,满县遍植桃树,人称”花县“。两句谓今所毁灭的,正是往昔美好的。

[41]桓大司马:指桓温。东晋权臣,曾任大司马职。赋中乃移花接木之词。因为桓温为桓玄之父,至殷仲文叹息时,已是桓玄事败后,桓温早已死去。

[42]汉南:汉水之南。江潭:此指江、汉一带。

[43]这两句出《晋书·桓温传》,原话为”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意谓早岁所植树木已然十围,人又怎可忍受岁月的摧损。本赋借用以衬自己晚景凄凉。

庾信《枯树赋》巧妙嫁接东晋文人殷仲文与桓温关于树的感叹,写成首尾浑成、摇曳多姿的”枯树“形象。

”枯树“的最大特征是半死半生。说是活着吧,”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说是死了吧,还能”既伤摇落,弥嗟变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赋指出是外部力量以强力意志迁徙斫削的结果。”三河徙植,九畹移根“,造成了”拔本“、”伤根“;”匠石“、”公输“的斫削,造成了”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因为树木自有适宜其生存发展的特定环境。试看群树的早期生活多么美好!他们有的出身高贵,修养崇高,生存于”建始“高殿,睢阳”明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有的是”松子“”古度“”平仰“”君迁“品种,根深枝大,代代享受殊荣。有的作为大地之精,大地借它们的英名而得不朽……可是,群树一旦被强行迁移、斫削,便使只能生长在南方的”桔“,移易北方质变为”枳“,而无复生意,毫无用处了。”枯树“半死半生的生存状态诚令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它们有的被”苔埋菌压,鸟剥虫穿“,苟活于”霜露“,摇摆于”风烟“;有的被”山河阻绝“而飘零离别,忍受”拔本“、”伤根“之痛;有的则半折于”洞口“、”山腰“,纹裂理碎,与鬼蜮同一世界,在长年落叶的哀怨声中,挣扎着走向死亡之路!

赋感人最深之处,便是将有价值的生命毁灭展现给人看。”枯树“之”枯“,正由于它们有崇高的生命价值。这种价值才招致了”匠石惊视,公输眩目“,从而造成了”枯树“的悲剧命运。应该说,这种悲剧命运是普遍的。君不见,在各种命运的大火灾中,被毁坏最为深重的,难道不就是”金谷满园树,河阳一县花“么?

这种对树的深重幻灭咏叹,自然来自对人自身幻灭的情绪。赋的开头让失意人殷仲文咏叹枯树的”生意尽矣“,结尾让桓温感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可见咏”树“的出发点还在于咏”人“。较树而言,人对悲剧命运尤显得不堪忍受!庾信等被迫由南入北的知识分子,分明就是门阀士族的”文化群树“。他们在早期生活中不但以门第出身相高,追求崇高的文化价值,并且坚信这种追求会带给他们无穷好运与幸福人生。可是,一旦国破家亡,北朝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而奉行”借才南国“的文化政策,庾信等便被迫由南入北,屈仕北朝,从此开始了”半枯“、”半生“的后半生痛苦人生历程。可见,他们自身所拥有的崇高文化价值,不但不能帮助他们逃脱厄运,反而成为遭受屈辱,”半死“、”半生“的根本原因。亡国之痛与仕敌之耻的交织,使庾信借”枯树“发咏,为被迫由南入北的”文化枯树“传神写照!

(刘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