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2298800000066

第66章 朝山堂赋

晁公溯《朝山堂赋》可能是作者为一李姓之夔州知州所作。朝山堂建于白帝城,此赋自述名堂之意。

吾行半天下兮,阅重岨乎西南之坤[1]。北有万夫莫开之剑关兮,东有险过百牢之夔门[2]。外联六诏作屏兮,中贯三巴而为垣[3]。梯磴钩连莫知其际兮,俨差差峋峋远宛延[4]。相属而赴望兮,高遮蔽乎日星。临以白帝之神秀兮,诚众山之所尊[5]。

有美一人肯顾此方兮,谓柱下史之耳孙[6]。高四海以视营兮,时树羽江[7]。屹三峡之镇其穹然兮,翼山四面而骏奔[8]。启物色分留之秘兮,欣所遇之毕陈[9]。择胜会以还缥缈之飞观兮,廪老气九州之倾[10]。观万川犹知宗海兮,虽九土莫得而堙[11]。见群峰之起伏绵延兮,至是而亦必有所臣矣。奚兴感于此义兮,蹇颜堂而正名[12]。

憎负固之非无意兮,发有时或上冲乎冠巾[13]。惟汉中兴已受天命兮,而成家乃欲争帝而亡新[14]。吾直欲铲赤甲、白盐之叠嶂兮,洗苍藤翠木之幽昏[15]。恐此复其偶然兮,绸缪牖户以逆消侮予之下民[16]。五更之鼓角兮声悲壮,印残夜之山月兮楼空明[17]。谅身虽去国万里兮,心未尝一日忘君[18]。嗟乎!名堂之意高矣!为慨然而赋之,尚庶几起九原于东屯、瀼西之诗人也[19]。

(《嵩山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岨(zǔ):同阻。重岨,指重重叠叠的山障。坤:大地。

[2]万夫莫开:左思《蜀都赋》:“至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峻岨塍埒长城,豁险吞若巨防。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剑关:即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地势十分险要。百牢:即百牢关,在今陕西沔县西南。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其一:“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夔门:即瞿塘峡,因地当川东门户,故名。

[3]六诏:唐时,我国西南部少数民族称其王为诏,当时有蒙隽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合称六诏。屏:屏障。三巴: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后又改巴郡为巴东郡,合称三巴。垣(yuán):围墙。

[4]梯磴(dēng):山上的石阶。钩连:曲折相连。差(cī)差峋(xún)峋:形容山参差不齐、重叠高耸的样子。宛延:曲折延伸。

[5]临:面对。白帝:白帝城,在瞿塘峡口。

[6]有美一人:《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有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柱下史:指老子李耳。老子曾为周柱下史,故称。耳孙:远代孙。此处“有美一人”即指夔州之李姓知州,名字已不可考。

[7]视营:观察经营。树羽:树立旌旗,指当地方长官。羽指用羽毛装饰的旗帜。江(fén):江边。

[8]屹:屹立。穹然:高耸的样子。翼:此指被翼护、遮蔽。骏奔:像骏马一样奔跑,此处形容山势。

[9]物色:指各种景色。分留:去留。毕陈:全部陈列在眼前。

[10]胜会:美好的时刻。廪(lǐn):通凛,寒冷之意。老气:此指秋气。九州岛:相传禹分中国之地为九州,后以九州指中国。倾:尽,全部。

[11]宗海:《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宗即尊崇之意。此堂取名朝山堂,即由“朝宗于海”化出。九土:九州之土。堙(yīn):堵塞。

[12]蹇(jiǎn):同謇,发语词。颜堂:给堂题写匾额。颜,匾额,此处用作动词。

[13]负固:仪仗险固之地。发上冲冠巾:形容愤怒。

[14]汉中兴:刘秀起兵南阳,先后消灭各地割据者,建立东汉,史称中兴。成家:新莽时,公孙述起兵成都,自立为蜀王,继称帝,号成家,后为汉光武帝刘秀所消灭。亡新:西汉末,外戚王莽篡夺西汉政权,自立为帝,国号新,后为农民起义军所攻灭。

[15]赤甲、白盐:皆山名,在今四川奉节县。《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赤岬城西,是公孙述所造,因山据势,周回七里一百四十步,东高二百丈,西北高千丈。南连基白帝山,甚高大,不生树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谓之赤岬山。”又:“江水又东径广溪峡……渊北有白盐崖,高可千余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故因名之。”杜甫有《赤甲》《白盐山》诗。苍藤翠木:杜甫《白帝》:“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

[16]绸缪(móu)牖(yóu)户:《诗经·豳风·鸱鸮》:“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郑玄笺:“绸缪,犹缠绵也。”又云:“我至苦矣,今女,我巢下之民,宁有敢侮慢欲毁之者乎?意欲恚怒之,以喻诸臣之先臣。”逆消:抵消。《鸱鸮》诗以鸟筑巢喻周公经营周王室,此以指建造朝山堂之意。二句大意是说,恐怕有人觊觎此天险,故建此堂,欲警告、抵消心怀歹意者。

[17](huān):喧哗。五更鼓角:杜甫《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残夜山月:杜甫《月》:“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18]谅:诚信。忘君:苏轼《王定国诗集序》:“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19]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又:“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郑玄注:“晋卿大夫之墓地在九原,京盖字之误,当为原。”刘向《新序·杂事四》:“晋平公过九原而叹曰:’嗟乎!此地之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起也,吾将谁与归乎?‘”后遂以九源泛指墓地。皎然《短歌行》:“萧萧烟雨九原上,白杨青松葬者谁?”前蜀韦庄《感怀》:“四海故人尽,九原新冢多。”东屯、瀼(ràng)西:东屯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瀼西在奉节瀼水西岸。杜甫在夔州时先居瀼西,《瀼西寒望》:“瞿塘春欲至,定卜瀼西居。”后移居东屯,有《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诗。东屯、瀼西之诗人即指杜甫。

评赋文首先以雄视四方的姿态写以白帝城为核心的蜀地地形,极力突出此地“重岨”之特色。北有剑关,东有夔门,六诏为屏,三巴为垣,险极峻极,甚为坚固,而群山“相属而赴望兮,高遮蔽乎日星。临以白帝之神秀兮,诚众山之所尊。”群山尊白帝,也就是堂名朝山之意。但不仅如此,其旨归所在,乃是借众山朝宗白帝以喻四方臣服朝廷,天下归一。接着以称颂的口气,叙写李某之高,放眼之阔:“高四海以视营兮,时树羽江;屹三峡之镇其穹然兮,翼山四面而骏奔。”“启物色分留之秘兮,欣所遇之毕陈。”将物我融为一体,让“我”进入自然之怀抱,让自然直达“我”之胸臆,开阔之景、豪迈之气挥洒淋漓。作者还紧扣“朝山”之意:“观万川犹知宗海”,“见群峰之起伏绵延兮,至是而亦必有所臣矣”,很自然地得出主旨,可谓曲尽其妙。最后对历史上“负固”的割据者,满怀怒火地进行了谴责:“吾直欲铲赤甲、白盐之叠嶂兮,洗苍藤翠木之幽昏。”可谓气象长存,惊警人心。之所以如此,其目的是为百姓着想。因为割据者,“消侮予之下民”。毕竟偏安江左的南宋王朝已非昔日之大一统,而时局日非,所以作者还表示了深沉的忧虑:“五更之鼓角兮声悲壮,印残夜之山月兮楼空明。谅身虽去国万里兮,心未尝一日忘君。”真切感人,具有针对性。

此赋语言上多用长句,并参差错落,使之散文化,因而具有表达自由、活泼的特点,又有如长江大河滔滔直下的气势。同时,作者又尽量使语言整饬,音韵铿锵,以保持赋体文的艺术特色。

(姜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