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2298800000063

第63章 溽暑赋

刘子翚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一号病翁,建州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著名文学家、理学家。朱熹幼年受父亲之命曾拜他为师。父刘韐死于靖康之难,他尽孝庐墓三年,并承父荫任承务郎。丧服期满,改任兴化军(治所在今福建莆田市)通判。不久,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归故里,在家乡筑室屏山,隐居讲学,达十七年之久,人称屏山先生。每至其父墓下,涕泗呜咽,悲痛欲绝。他非常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对继母十分孝敬。夫妻感情深厚,妻子病逝,他泪流满面,痛不欲生,一直再未续娶。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有一天他略感不适,即拜谒家庙,与家人亲朋泣别,并向儿子交待了家事和自己的葬处。过了两天,便离开人世,享年46岁。《宋史》卷四三四有传。著有《屏山集》30卷,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朱熹作《跋》。朱称赞说:“先生文辞之伟,足以惊一世之耳目。”现存赋3篇,即《闻药杵赋》《溽暑赋》《哀马赋》。诗歌风格明朗豪爽,尤其愤慨国事的作品,隐含着对国运衰败的深切叹惋,对金人入侵的强烈反抗,对汴梁繁华的无限眷恋。他的文章无论叙事论理,都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行文曲折跌宕。钱钟书先生说:“朱熹是道学家中的大诗人,而刘子翚却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并非只在道学家里充个诗人。”又说:“他沾染’讲义语录‘的习气最少,就是讲心理学伦理学的时候,也能够用鲜明的比喻,使抽象的东西有了形象。”(《宋诗选注》)这是一篇议论性的赋体作品,文章重在借助炎热的天气解释自然现象,阐释《易》学理念,状物达情只是说理的陪衬。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运用相成、相生、相灭的矛盾统一关系来解释溽暑的形成,进而揭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从矛盾对立开始,最后趋于统一,由统一再次趋向矛盾的递进变化的发展逻辑,这完全符合辩证法的理论思想。

病翁筋骨支离[1],当暑弥剧[2]。望雨于南斋之上[3],拊槛而歌曰[4]:“使天NFDF8珠[5],不可以清烦裾[6];使天玉[7],不可以消炎酷[8]。想墨蜧之跃渊[9],快商羊之舞陆[10]。”已而飞霾断野[11],紫电摇岳[12],帘绡蛰润[13],柱础流渥[14]。心烦冤而若纠[15],思淫裔而增浊[16]。疑环居乎曲突[17],乍窘迹乎重橐[18]。

客有问曰:“溽暑何气哉[19]?”翁曰:“阴阳之争气也[20]。席威者穷而未沮[21],鼎盛者出而见闭也[22]。阴出为姤[23],阳来为复[24]。自一卦推之[25],消长盈虚[26],曾不离乎六也[27]。蕤宾之日[28],阴一在内,阳五在外[29],而六者之运[30],如星循于次[31],如辐旋于毂[32]。向之微者益大,大者日益蹙也[33]。肇于豕蹢[34],极于龙战[35],贯鱼以柔顺[36],履虎而骄僭[37]。盖弱则随[38],强则睽[39],随则睦而安,睽则竞而危[40]。两雄不并居[41],终必为之变也。

方其争也[42],奇耦互生[43],刚柔杂袭[44]。崩腾海逝[45],蹇NFDF9山立[46]。势均力等,屹若勍敌[47]。初如秦晋交绥而近旆[48],又似楚汉相持而坚壁[49]。彼瀜瀜溃溃者铄为大焦[50],熙熙曜曜者,煦为蒸湿也[51]。其气烟煴滃濛[52],底滞胶A[53],淟淰油湙[54],濡汩污浥[55]。被金石而销暖[56],袭草木而萎NFDFA[57]。天地汩其清明[58],日月沫其晶晔[59]。薄而为雷[60],则隐辚呼碌[61],喑噫嗢咽[62],旋空欲震[63],郁而不渫[64]。激而为风[65],则BC蓬勃[66],燥冒翕忽[67],扬污发秽[68],原谷呀呷[69]。历庚而伏[70],凡四五旬,时犹未歇也[71]。”

客曰:“然则气之为沴厉者邪[72]?”翁曰:“不然。夫惟争也,四时之序乎[73]?万化之机行也[74]。子独不闻烹饪之事乎?实水以釜[75],传火以薪[76]。熚炥烜烈兮滋炽[77],汹涌潏溢兮骤惊[78]。既山鸣而涧吼[79],亦雾蓊而云蒸[80]。靡坚革熟[81],鼎俎之味成焉[82]。故水火不争,为爨者怠[83];麹蘖不争[84],为醪者坏[85];辅弼不争,为国者败[86]。斯言虽小,可以喻大也[87]。”客曰:“问一得三,蒙昧晓然[88]。惟清论之慰沃[89],斯烦歊之可捐者耶[90]。”

(《屏山集》卷一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病翁:作者自号病翁。支离:衰残瘦弱,疲惫不堪。陆游《剑南诗稿》卷七《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

[2]当暑:到暑热时。弥剧:更加严重。

[3]望雨:抬头看雨。南斋:居室南边的书斋。

[4]拊(fǔ)槛:拍打着栏杆。歌:歌咏。

[5]使:假使。(yǔn):通陨,坠落。《左传·庄公七年》:夏四月,“夜中星如雨”。杜预注:“夜半乃有云星落而且雨。”珠:玉珠,非指雨珠也。

[6]清:消除。烦裾(jǔ):烦闷郁结的心胸。裾,衣服的前襟,此处代指胸襟。

[7]玉:天降美玉。玉性清凉,常用来消暑。

[8]炎酷:炎热的酷暑。

[9]墨蜧(lì):传说中黑色的神蛇,常潜于深渊,能兴云降雨。跃渊:在潭水中翻腾踊跃。

[10]快:以为快乐。商羊:传说中的神鸟,单足,能预知云雨。天下雨前,商羊展翅屈其一足翩然而舞。清马骕《绎史》卷八六之四《孔子类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舞:起舞。陆:云中之路。朱熹《周易本义》:“陆,当作逵,谓云路也。”

[11]已而:不久。飞霾(mái)断野:飙飞的黄尘隔断了视野。霾,狂风裹挟尘土。

[12]紫电:闪电的紫色光芒。摇岳:震撼山岳。

[13]帘绡(xiāo):生丝织成的门帘。绡,生丝织成的薄纱。蛰(zhé)润:变得湿润。

[14]柱础:柱子下面的基石。渥(wò):水。本指湿润,借指流水。

[15]烦怨:心中的愁怨。若纠:如同缠绕在一起难以分解的绳索。

[16]淫裔(yì):淫淫裔裔,流动之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增浊:更加紊乱凝滞不畅。浊,纷乱无序。

[17]疑:通凝,指思绪凝结。环居:环绕盘曲,迟滞不畅。曲突:弯曲的烟囱。

[18]乍:通窄,空间狭隘。窘迹:困窘难以迈步。迹:行走,移动。重(chóng)橐(tuó):多层的口袋。

[19]溽(rù)暑:潮湿炎热的气候。

[20]争气:此处指阴与阳争斗产生的自然之气。

[21]席威者:占主导地位而有威仪的方面。据《仪礼》,古人行礼因席而设鼎。盖本文以居席而有威仪之容者代指阳气,以据鼎盛物者代指阴气。席,在席上。穷而未沮:处于窘迫之境,但力量尚未衰竭。沮,止歇、衰败。

[22]出而见闭:盛在鼎中的东西欲出鼎而被鼎盖所封闭。

[23]姤(gòu):姤,上乾下巽,谓阴气与阳气相遇,阴气盛而阳气衰。

[24]复:复卦,上坤下震,谓阳气回复,逐渐强盛。唐李鼎祚《集解》引侯果注,以为阳自姤卦消衰,又沿剥卦,历七日而复生。本文以为阴气与阳气交合,阴盛阳衰。阳气回复再遇阴气,则阳盛而阴衰。

[25]推:推算。

[26]消长(zhǎng):减弱或增强。

[27]离:超出。六:《易》凡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故以六代称每卦之六爻。

[28]蕤(ruì)宾:古乐十二律之一,位于午,夏历建寅,正月为寅,五月为午,故称农历五月为蕤宾。《周礼·春官·宗伯下》:“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贾公彦疏:“蕤宾,午之气也,五月建焉。”

[29]阴一在内,阳五在外:谓姤卦乾上而巽下,即一阴能与五阳相匹敌,可知阴气之盛,阴阳失调。此处以姤卦比喻五月气候的闷热与压抑。

[30]六者之运:六爻的运行规则。

[31]循:按规律运行。次:星辰在天体黄道带运行的分次。

[32]毂(gǔ):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有孔与辐相接。

[33]微者二句:谓弱小衰微的日益强盛,强盛的日益衰弱。蹙(cù),迫促缩小。

[34]豕(shǐ)蹢(dí):猪蹄,指卦之初爻。蹢,蹄子。

[35]极:顶端,终极。龙战:谓阴阳二气交互和合,有龙交之象。《周易·坤卦》曰:“龙战于野。”龙,比喻阳刚之气。战,交合。阴气达到鼎盛的上六之位,阴极阳来,故由坤生阳。

[36]贯鱼:成串之鱼,此处指卦之六五爻位,比喻后妃引领众宫女承宠于君王,柔顺而有次序。《周易·剥卦》曰:“六五,贯鱼以宫人宠。”六五为阴居之尊位,下连四阴,上承至阳,有贯穿之意。

[37]履虎:踩虎尾,指卦之六三爻位。《周易·履卦》曰:“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六三阴居阳位,盲动妄为,越位不谦,故有凶险。僭(jiàn):超越本位。豕蹢、龙战、贯鱼、履虎在文中用以说明阴爻在卦体中运行变化的态势,借此阐释自然、社会矛盾的演进邅变之理。

[38]随:《周易》随卦名,卦形,下震上兑,谓在内以德感动,在外以言劝说,阳刚随阴柔,物皆随从也。

[39]强:力量强盛。睽:《周易》睽卦名,卦形,下兑上离,兑为泽,离为火。故《彖辞》曰:“火动而上,泽动而下。”谓水火不容,物相背离。此二句是说矛盾双方,一方强一方弱时,弱随从强,方向是一致的。两方力量相当时,则矛盾尖锐,互不相容,面临分裂。

[40]随则二句:阴阳双方一方随顺另一方,则矛盾缓和,就和睦安宁;双方互相背离争斗时,就有危险。

[41]两雄:力量都很强盛的双方。并居:共处也。

[42]方:正当。其:阴阳双方。

[43]奇(jī)耦(ǒu):奇数和偶数,指六爻中的阳爻九与阴爻六。耦,同偶。宋林栗《周易经传集解》卷一《周易上经》:“九六卦画,有奇耦而寓之也。奇为阳,耦为阴,阳为刚,阴为柔。故九六者,所以象阴阳之用也。”生:生发,发展。

[44]刚柔:阳与阴。杂袭:错杂纷乱。

[45]崩腾海逝:汹涌奔腾的海浪。崩,同奔。

[46]蹇(jiǎn)(chǎn)山立:突兀曲凹如大山耸立。蹇,通常作或蹇产。廖莹中《东雅堂昌黎集注》卷五《赠张籍》:“’开袪露毫末,自得高蹇。‘蹇或作,或作产,选连岗岩以。屈原《九章》’思蹇产而不释‘,王逸曰:’蹇产,诘屈也。‘”

[47]屹:阴阳双方如对峙的山峰一样并立相对。勍(qíng)敌:劲敌。

[48]秦晋交绥而近旆(pèi):秦晋两国军队交战,军旗相互靠近。《左传·文公十二年》:“宣子曰:’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杜预注:“秦晋志未能坚战,短兵未至,争而两退,故曰交绥。”此反其意而用之,比喻阴阳二气争斗之初如同秦晋两军短兵交接一样,处于胶着状态。绥、旆皆指军旗,交绥、近旆谓两军混战,旗帜交错。

[49]楚汉相持:刘邦、项羽入关后,项羽拥兵四十万,驻鸿门,刘邦拥兵十万,驻霸上。此句比喻阴阳二气之争如同楚汉二军对垒相持,互有坚固的军事壁垒,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

[50]瀜(róng)瀜溃溃:水流动的样子。铄(shuò):熔化。大焦:彻底焦化变得枯燥。

[51]熙熙曜(yào)曜:光明显耀。煦:蒸发。蒸湿:闷热潮湿。

[52]烟(yīn)熅(yūn):同E缊、氤氲,混和激荡。《周易》卷一一:“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王弼注:“精气烟煴聚而成物。”孔颖达疏:“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滃(wěng)濛:云气迷漫翻卷。滃,云气腾涌。

[53]底滞:停滞。底,凝滞。《左传·昭公元年》:“湫底以露其体。”杜预注:“湫,集也,底滞也。”孔颖达疏:“气聚集而停滞。”胶:纠结滞缓而不畅。

[54]淟(tián)淰(niǎn):污浊。油湙(yì):水流动的样子。又作“浟湙”。

[55]濡(rú)汩(gǔ)污浥(yì):湿润流动。

[56]销暖句:阴阳之气即使遇到金石也能将其销熔为流水。暖,热也。

[57]袭:碰到,触及。萎NFDFA(nǐ):萎缩枯烂。

[58]汩(gǔ):埋没。清明:清晰明亮。

[59]沫:同没,掩没。晶晔(yè):光明,明亮。

[60]薄:迫近撞击。

[61]隐辚(lín)呼碌:雷鸣之声,象声词。欧阳询等《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下》晋李颙《雷赋》曰:“沦隐辚,崩腾磊落。”呼碌,同轰隆。

[62]喑噫(yī):哑然无声。嗢(wà)咽:吞咽,形容雷声忽然隐没,寂然无声。

[63]旋空:盘旋在空中。震:打雷。

[64]郁而不渫(xiè):雷声喑哑郁结于空而难以消散。

[65]激:激荡,激扬。谓阴阳二气激奋越扬时则成为风。

[66]B(guó)C(huò):带有暑气的热风。蓬勃:热风飙飞漫卷。

[67]燥冒:赤热。翕忽:迅急飞动的样子。

[68]扬污发秽:席卷污秽之物而飘飞。

[69]原谷:原野的山谷。呀(yā)呷(xiā):吞吐吸饮,谓狂风在山谷中飙飞的情状。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五八《南汉一·高祖本纪》:“垂帘便殿视之,垂涎呀呷,不觉朵颐。”

[70]历庚而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入伏,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或十天,或二十天,加起来大约四旬左右。

[71]时:指溽热的时间。歇:停止,歇息。

[72]沴(lì)厉:灾害,祸害。《汉书·五行志》“惟金沴木”,颜师古注引服虔曰:“沴,害也。”《汉书·孔光传》“六沴之作”,颜师古注:“沴,恶气也。”

[73]四时:一年四季。序:次序、规律。平:平衡有节。二气相争,四时变换有序。

[74]万化:万物。机:事物变化的原由和动力。《庄子·至乐》曰:“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唐成玄英疏:“机者发动,所谓造化也。”行:启动,运行。

[75]实:盛(chéng)装。

[76]传火以薪:用木柴传送火。

[77]熚(bì)炥(fú):火盛之貌。烜(xuān)烈:旺盛。滋炽:更加旺盛。

[78]汹涌:水沸腾之貌。潏(yù)溢:水汹涌从釜中溢出。骤惊:形容水溢出时的喷涌状态如同人猛然受惊一样。

[79]山鸣而涧吼:比喻水沸滚时的声响如同山涧之吼声一样强烈。

[80]雾蓊而云蒸:釜中的水蒸气如同云雾一样浓郁蒸腾。蓊(wěng),茂盛。

[81]靡(mí)坚革熟:将坚硬的兽皮打磨得非常柔软。靡,通磨,打磨加工。

[82]鼎俎(zú):古代盛放熟肉的器皿。牲体之肠、胃、肺、心、舌、肝、肤及鱼腊均烹于镬,升于鼎,载于俎。

[83]为爨(cuàn)者:烧火的人。怠:懈怠懒惰。

[84]麹(qū)蘖(niè):酒母。比喻风雷。朱震《汉上易传·需卦》:“震为禾稼,麦为曲蘖,东方谷也,故东风至而酒涌。”

[85]为醪(láo)者:造酒母者。坏:失误过错。

[86]辅弼:辅佐国君的大臣。争:进谏,谏诤。为国者败:国君策略失误。

[87]喻大:比喻说明大事。

[88]蒙昧晓然:使蒙昧的认识变得清楚明白。

[89]惟:只有。清论:高论。慰沃:安慰和抚慰。吴任臣《十国春秋·霅国公传璟》:“眷恋之外,慰沃良深。”

[90]烦歊(xiāo):燥热导致的烦闷苦恼。欧阳修《憎苍蝇赋》:“惟高枕之一觉,冀烦歊之暂忘。”捐:抛弃。

评作者认为自然界的“争”促成了事物的质变,使万物由不平衡达到平衡有序,而只有当事物的矛盾双方势均力敌,如楚汉相持时,“争”才具有实际意义。若一强一弱,也就失去了“争”的先决条件,事物也就不可能变化发展。刘子翚的这种思想大概同当时的国内形势有一定关系。宋代初年,赵匡胤即采取种种手段削弱宰相及重臣的权力,使宋失去了“争”的发展条件。朱熹曾感叹说:“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朱子语类》卷一二八)尤其靖康之乱后,南宋偏安,君主昏庸无能而大权在握,大臣则权力弱小,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刘子翚从过去的历史事件中,认识到正是由于君臣权力的失衡,才导致了国家的衰败。“辅弼不争,为国者败”,这就是刘子翚对宋代衰微历史经验的总结。

《溽暑赋》虽是以赋释理,但作者仍能熟炼地运用赋体铺排、描写、比喻的种种艺术手法,将抽象的哲理化为生动的形象。如写阴阳二气之争,把二气比作两雄、勍敌,并以“初如秦晋交绥而近旆,又以楚汉相持而坚壁”,解析二气之争的理义。在争气情状的刻画方面,作者运用叠字、双声、叠韵,从感觉、视觉、听觉等不同层面对争气的色彩、声音、气势、形态进行了描绘,施以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相间,更增添了句子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漆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