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2298800000042

第42章 屈原庙赋

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颍滨遗老。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熙宁二年(1069)上书建议改革弊政,委为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为陈州学官、南京签书判官。元丰二年(1079)因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贬监筠州。高太后听政,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擢升起居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迁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贬谪汝州、雷州、循州等地。徽宗继位,定苏辙等人为“元祐奸党”,以待罪之身还居许州颍昌,读书参禅终老。

苏辙天资聪颖又承继家传,与父兄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诗文俱佳而尤以文著称,“汪洋淡泊,深醇温粹”(《苏文定公谥议》),“其奇峭处不如父,其雄伟处不如兄,而其疏宕袅娜处,亦自有一片烟波,似非诸家所及”(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其辞赋追求情理与物象的相融,通过展现悠远明净的境界,表达心灵的闲适超然。平淡渊雅,善于铺排,与苏轼赋的横放飘逸有别。著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有宋、明、清刻本。《四部丛刊》据明活字印本影印《栾城集》收录赋作十篇。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曾枣庄校点本《栾城集》。

苏辙一生数次遭贬,故借悼念屈原寄托情志,抒发忧愤。此赋虽在思想深度上不及贾谊《吊屈原文》和柳宗元《吊屈原赋》,但在艺术构思上却颇具特色。

凄凉兮秭归[1],寂寞兮屈氏[2]。楚之孙兮庸之子[3],伉直远兮复谁似[4]。宛有庙兮江之浦[5],予来斯兮酌以醑[6]。

吁嗟神兮生何喜[7],九疑阴兮湘之涘[8]。鼓桂楫兮兰为舟[9],横中流兮风鸣厉[10]。忽自溺兮旷何求[11],野莽莽兮舜之丘[12]。舜之墙兮缭九周[13],中有长遂兮可驾以游[14]。揉玉以为轮兮[15],斫冰以为之辀[16]。伯翳俯以御马兮[17],皋陶为予参乘[18]。惨然愍予之强死兮[19],泫然涕下而不禁[20]。导予以登夫重丘兮[21],纷古人其若林[22]。悟伯夷以太息兮[23],焦衍为予而嘘唏[24]。古固有是兮[25],予又何怪乎当今[26]?独有谓予之不然兮,夫岂柳下之展禽[27]?彼其所处之不同兮[28],又安可以谤予[29]?抱关而击柝兮[30],余岂责以必死[31]?宗国陨而不救兮[32],夫予舍是而安去[33]?予将质以重华兮[34],蹇将语而涕出[35]。予岂如彼妇兮[36],夫不仁而出诉[37]!惨默默予何言兮,使重华之自为处[38]。予唯乐夫揖让兮[39],坦平夷而无忧[40]。朝而从之游兮,顾子使予昌言[41]。言出而无忌兮,暮还寝而燕安[42]。嗟平生之所好兮[43],既死而后能然。彼乡之人兮[44],孰知予此欢[45]?忽反顾以千载兮[46],喟故宫之颓垣[47]!

(《栾城集》卷一七,《四部丛刊》本)[1]秭归:今湖北秭归县。《后汉书·和帝纪》李贤注:“袁山松曰:’屈原此县人,既被流放,忽然暂归,其姊亦来,因名其地为秭归。‘秭,亦姊也。”

[2]屈氏:楚王始祖熊绎是颛顼(高阳氏)后裔,春秋时楚武王熊通之子瑕受封于屈邑,子孙因以屈为氏,屈原即瑕之后人。

[3]楚之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国同姓也。”庸之子:《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伯庸是屈原父亲的表字。庸之子,原文作“原之子”,据《历代赋汇》改。

[4]伉(kàng)直:刚直。远:指超群。屈原《怀沙》:“怀情抱质兮,独无匹兮。”

[5]宛:曲折弯曲的江岸。庙:今湖北省秭归县城东有屈原诞生地“乐平里”,有神鱼负屈原遗体登岸处“屈原沱”。唐元和十五年(820)归州刺史王茂元于此地首建“屈原祠”,文中“屈原庙”即指此。清代改为“清烈公祠”,葛洲坝兴建后迁至城东向家坪。

[6]醑(xǔ):此指用于祭奠的清酒。古代用器物漉酒,去糟取清叫醑。

[7]神:指九疑山神。生何喜:谓生前遭贬历尽痛苦。

[8]九疑阴:九疑山之北。九疑,亦作“九嶷”,也称苍梧,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湘之涘(sì):湘江边。

[9]鼓桂楫:摇动桂木船桨。兰为舟:以兰木做舟。《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

[10]横中流:受阻于江中。《九章·涉江》:“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鸣厉:呼啸。

[11]自溺(n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12]舜之丘:《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守,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13]舜之墙:指九疑山脉。缭九周:山脉盘旋。盛弘之《荆州记》:“九疑山盘基数郡之界,连峰接岫。”

[14]长遂:绵长的水路。《荀子》杨倞注:“遂,谓径隧,水中可涉之径也。”《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九疑山汇考》:“九疑山有九峰,峰下各出一水。四水南流,会于南海;五水北注,会于洞庭。一云九水并注于洞庭。”

[15]揉:琢磨。

[16]斫(zhuó):砍削。辀(zhōu):车辕,代指车。

[17]伯翳(yì):即伯益,传说为皋陶长子,舜时掌管山泽的虞官。

[18]皋陶(yáo):传说为颛顼之孙,尧时掌管狱讼的理官。参乘:陪乘者。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陪者在右,称“参乘”或“车右”。

[19]愍(mǐn):怜悯。强死:人尚健壮而死于非命。

[20]泫(xuàn)然:流泪貌。

[21]导:引导。《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重丘:重叠起伏的高山。

[22]纷:众多貌。若林:像树林不可胜数。

[23]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父遗命立次子叔齐,叔齐让位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亦不登位,二人逃至周。周武王灭商,二人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是古代抱节守志的典范。太息:大声长叹。《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此句感叹不能像伯夷那样做到治则进取,乱则退隐。

[24]焦衍:焦先和冯衍。焦先,汉末隐士。汉室衰,逃匿河渚间。科头跣足,食草饮水,饿不苟食,寒不苟衣。皇甫谧《高士传·焦先》:“焦先弃荣味,释衣服,离室宅,绝亲戚,闭口不言。旷然以天地为栋宇,暗然合至道之前,出群形之表,入玄寂之幽。一世之人不足以挂其意,四海之广不能以回其顾,妙乎与夫三皇之先者同矣。”冯衍,王莽时辞不仕,明帝即位,上书自辩,终不见用,潦倒而死。晚年撰《显志赋》,自伤“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凄情悲”。陆机《遂志赋》、江淹《恨赋》均举此以为怨、恨的事例。唏嘘:叹息,悲泣。《离骚》:“曾唏嘘余郁悒兮,哀朕时之不当。”

[25]古固有是: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人。指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最终沉江自溺。

[26]怪:怪疑,惊异疑惑。

[27]柳下之展禽:指柳下惠。春秋鲁国大夫展获,字禽,食邑柳下,谥惠。据《论语·微子》记载,柳下惠曾为士师官,三黜而不去。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孔子谓其“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28]彼其:代词,那,他。

[29]谤(bàng):指责他人的过失。

[30]抱关击柝(tuò):守门打更的小吏,比喻地位低微的小官。《荀子·荣辱》:“故或禄天下而不自以为多,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杨倞注:“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以警夜也。”《艺林》卷六引晋·顾夷《义记》:“国无道而尸大位,可耻也。国有道而抱关击柝,亦耻也。”

[31]责以必死:以死责罚自己。意谓若是地位低微的小官,就不必沉江自溺。

[32]宗国:屈原与楚国同祖同姓,故称楚国为宗国。陨(yǔn):毁坏,败亡。

[33]舍是安去:指除了一死,别无出路。

[34]质:质询。重华:舜帝。《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辞。”屈原被放逐,女媭指责屈原刚直忘己必遭谗蒙冤。屈原自感言行合于中正而不被世俗所容,故南渡沅湘到九疑山向舜帝询问以求解决。

[35]蹇(jiǎn):句首语助词。

[36]彼妇:那妇人,指被丈夫抛弃的怨妇。

[37]夫不仁:丈夫无仁厚之德。出诉:向外人诉说。

[38]自为处:任其评说是非。处,决断,定夺。

[39]揖让:本指宾主礼仪,此指君臣之道。

[40]坦平夷:指内心坦然安稳。

[41]子:对屈原的尊称。昌言:直言无讳。

[42]燕安:心神安定。苏辙《堂成》:“夜如何其,趺坐燕安。善恶不思,此心自圆。”

[43]平生所好:一生的理想怀抱。

[44]彼乡之人:指世人。

[45]此欢:抱节守志的欢欣。

[46]忽反顾:指从幻境回到现实。

[47]故宫颓(tuí)垣(yuán):指楚都废墟。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楚被迫迁都陈、寿春。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4)秦破寿春,楚亡。

评赋文模仿屈原《九歌》,在描写铺叙凭吊屈原时神灵纷沓的场面后,以屈原向凭吊者自诉方式,畅言不被世人理解的凄凉寂寞情怀,申明一生的理想心志,抒发处身乱世的无奈,感叹故国衰败覆亡的千载遗恨。这是对《离骚》后半部分进退失据的人生苦闷的进一步阐说,寄寓着苏辙仕途失意的感慨。行文中大量借用屈原《离骚》等作品的语词文意,融通自然而少雕琢之痕,在平淡中蕴含深沉的幽思,堪称“拟骚”佳作。李调元《赋话》云:“两苏皆有《屈原庙赋》,宋祝尧谓大苏赋如危峰特立,有崭然之势;小苏赋如深冥不测,有渊然之光。”确为二苏区别之所在。

(赵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