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2298800000035

第35章 怀归赋

沈括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寄籍吴县,是北宋著名科学家。仁宗嘉祐八年(1063)进士,神宗熙宁中,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待制。曾出使辽国,后知延州,抵御西夏。元丰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乐城事,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后复光禄寺少卿,分司南京,晚年卜居润州以终。沈括博学能文,又精通天文、历算、地理等自然科学。在政治上支持王安石变法,并赴两浙勘查农田水利和察访差役法等实行情况。著有《梦溪笔谈》三十卷(补三卷、续一卷)、《长兴集》四十一卷(已残,今仅存十九卷)。

沈括是著名科学家,也善于吏事。元丰五年受累遭贬,蒙不白之冤,且生活在一个外多边患、内有党争的时代,故有怀归之叹。疑此赋当作于元丰五年之后。

归休乎,嗟生亦劳矣,岁常九行而一息[1]。四方已莫不异兮,欲终往而安即[2]?披荆榛以孤鹜,涉大途之梗塞[3]。投孱颜以坌入,孰为眠而朝食謦欬[4]?一山而百折兮,况千里而绵邈[5];高浪鳞卷而电划兮,近不保乎咫尺[6]。嗟乎!子乘此而安之兮,托扶摇以寸翮[7]。吾一念子之往兮,意久兀硉而屹栗[8]。彼夫人之圣哲,宁有欲乎颠踣[9]?摩冥冥之无穷,抽万世之潜默[10]。虽皎中而自信,亦终F坎而莫觌[11]。来之不可与谋兮,果去亦庸何伤[12]!既振辔而大驱兮,盍倡佯其所适[13]!期无羡于古人兮,苟亦善吾之令德[14]。终旷荡之可骧兮,信幽履之不惑[15]。

(《宋文鉴》卷五,中华书局1992年校点本)[1]劳:劳苦辛勤。

[2]安即:到何处。安,何。即,至。

[3]鹜(wù):通骛,奔驰。《穆天子传》卷一:“鹜行至阳纡之山”,郭璞注:“鹜犹驰也。”梗塞:阻塞。

[4]孱(chán)颜:同巉岩,高峻貌。李华《含元殿赋》:“峥嵘孱颜,下祝南山。”坌入:并入。謦(qǐng)欬:咳嗽。《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

[5]绵邈(miǎo):悠远。

[6]高浪鳞卷:形容峰峦起伏如波浪、山路崎岖的样子。电划:电光闪过天空。

[7]安之:何往。扶摇:盘旋而上的旋风。《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寸翮(hé):短羽。

[8]兀(wū)硉(lù):同兀臬,不安貌。屹栗:恐惧不安。

[9]圣哲:道德高尚与聪明智慧的人。颠踣(bó):仆倒,比喻困顿。

[10]摩:抚摸。冥冥:指天。潜默:缄默。班固《答宾戏》:“潜神默记,4以年岁。”刘良注:“言常用神思,潜默记事,以终年岁。”

[11]皎中:内心清白。F(lǎn):即坎F,不平,比喻不顺利。刘向《九叹·怨思》:“惟郁郁之忧毒兮,志坎F而不违。”觌(dí):见。莫觌,不能看到。

[12]庸:用。

[13]振辔(pèi):驱马。大驱:快跑。盍(hé):何。倡佯:即徜徉,安闲自在地行走。所适:要去的地方。

[14]期:希望。苟:姑且。令德:美德。

[15]旷荡:空阔无边。骧(xiāng):腾跃奔驰。幽履:隐蔽不显的行迹。

此赋显然是有感而发的。首发劳苦之嗟,言世路艰险,并说明乃为怀归的原因。他“岁常九行而一息”,终年奔波、有劳无逸,而依然艰险,无有出路。作者形象地展现了自己孤身窜伏的景况:“披荆榛以孤鹜,涉大途之梗塞”,謦欬“一山而百折兮,况千里而绵邈”,以至“近不保乎咫尺”。第二段,突然出现了第二人称“子”,并以对其评述的方式,表达既想“托扶摇以寸翮”,又“兀硉而屹栗”;既想“摩冥冥之无穷,抽万世之潜默”,又担心“终F坎而莫觌”。最后,经过反复思考,才决定“来之不可与谋兮,果去亦庸何伤”,以超脱这污浊的现实。最后几句,表示不慕古人,而自守美德,奔驰在旷阔无际的“归去”的大道上,以隐藏自己的形迹。

全赋颇具动荡开合之势,语言也简洁生动。首段铺叙、描绘,境界全出;而二三段议论、抒情,亦不显空洞,且与前段形成鲜明对照。第二段出现第二人称的“子”字,使人感到突兀,但仔细玩味,才知是反映作者自己的思想斗争,倒有一定的匠心。从思想情绪上看,显然受到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及王安石《思归赋》的影响。

(姜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