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2298700000083

第83章 大孤山赋并序

李德裕

大和九年(835),人诬李德裕”图为不轨“,由浙西观察使改宾客分司,未行,再贬袁州长史。开成元年(836),转滁州刺史。于赴任途中,经鄱阳湖口大孤山,感慨联翩,遂作此赋。大孤山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处,江湖相连,山砥中流,形势壮观。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三一九《九江府》:”大孤山,在德化县东南彭蠡湖中,与南康府分界。四面洪涛,一峰独耸,又名鞋山。《水经注》:’有孤石界立大湖中,周围一里,竦立百丈,矗然高峻,上生林木,而飞禽罕集。‘《耆旧》云:’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纪功。或言秦始皇所勒,莫能辨也。‘《寰宇记》:’彭蠡湖心有大孤山。顾况诗云:“大孤山尽小孤山,月照洞庭归客船。”‘“即此山。

余剖符淮甸[1],道出蠡泽[2],属江天清霁,千里无波,点大孤于中流,升旭日于匡阜[3]。不因佐官,岂遂斯游?谢康乐尤好山水[4],尝居此地,竟阙词赋,其故何哉?彼孤屿乱流,非可俦匹,因为小赋,以寄友朋。

川渎巇道[5],人心所恶,必有穹石[6],御其横骛[7]。势莫壮于滟滪[8],气莫雄于砥柱[9],惟大孤之角立[10],掩二山而磔竖[11]。高标九派之冲[12],以捍百川之注[13]。眈若虎视[14],蚴如龙据[15]。靡摇巨浪[16],神明之所扶;不倚群山,上玄之所固[17]。彼迤逦而何多[18],信嶷然而有数[19]。念前世之独立,知君子之难遇,如介石者袁杨[20],制横流者李杜[21]。观其侧秀灵草,旁挺奇树,宁忧梓匠之斤[22],岂有樵人之路。想江妃之乍游[23],疑水仙之或驻[24]。嗟瀛洲与方丈[25],盖仿佛如烟雾。据神鳌而臲卼[26],逐风涛而沿溯[27]。未若根连坤轴[28],终古而长存;迹寄夜川[29],负之而不去。虽愚叟之复生[30],焉能移其咫步!

(《李文饶文集·别集》卷二,《四部丛刊》影印本)

[1]剖符:古代以竹符为凭信,剖而为二,授官时一给本人,一留官府,故授官亦称剖符。淮甸:此以指滁州,今安徽滁县。唐时滁州属淮南道。

[2]蠡泽:即鄱阳湖,古代称彭蠡。

[3]匡阜:指庐山。庐山又称匡庐。

[4]谢康乐:刘宋时谢灵运,为谢玄孙,袭封康乐公。性好山水,曾为临川内史。有《入彭蠡湖口》诗,可能是赴临川途中经彭蠡时所作。

[5]巇(xī)道:险峻的道路。

[6]穹石:大石。

[7]横骛:横肆不羁。

[8]滟滪:滟滪堆,长江瞿塘峡口的巨石。其处水流湍急,巨石横亘水中,为舟行之患。

[9]砥柱:山名,亦名三门山,黄河中著名的险要之处。河水至此分流,包山而过,南曰鬼门,中曰神门,北曰人门,唯人门可行舟。

[10]角立:突出耸立。

[11]磔(zhé)竖:峭拔挺立。

[12]九派:江西九江附近的一段长江,此处江水有九个支流,故云九派。郭璞《江赋》:”源二分于岷崃,流九派于浔阳。“

[13]捍:阻挡。

[14]眈:威视貌。《周易·颐》:”颠颐言,虎视眈眈。“

[15]蚴(yǒu):曲行貌。贾谊《惜誓》:”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

[16]靡摇:散碎动摇。

[17]上玄:指天。

[18]迤逦:曲折联绵。

[19]嶷然:高大貌。

[20]袁杨:袁安、杨震。袁安,东汉人,和帝时窦宪兄弟秉政,安守正不屈,卒于官。杨震,东汉人,曾以直言忤大将军耿宝及中常侍樊丰等,免官遣归,愤而自杀。

[21]横流:原指水泛滥,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李杜:李固、杜乔,皆东汉人,因反对权臣梁冀被杀。

[22]梓匠:木匠。

[23]江妃:刘向《列仙传》卷上载江妃二女,游于江汉之滨,遇郑交甫,以佩珠相赠。

[24]水仙:水中神仙。《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记》云伍子胥死后为水仙,王嘉《拾遗记》卷一〇则称屈原为水仙。

[25]瀛洲、方丈:传说中东海三座神山中的两座。

[26]神鳌:《列子·汤问》载渤海之东有无底深谷,中有五山互不相连,随波上下,天帝命禺彊使巨鳌十五,更迭举首而戴之,五山始峙而不动。臲(niè)卼(wù):动摇不定。《周易·困》:”困于葛藟,于臲卼。“

[27]沿溯:上下流动。

[28]坤轴:地轴。

[29]夜川:即夜泉、黄泉,地下极深处。

[30]愚叟:愚公。《列子·汤问》载愚公移山事。

作者借山写志,突出描写大孤山屹然独立,不为流水所转移的特点。德裕赋一般质朴少文,此篇寄意较深,文辞挺拔。李德裕为当时颇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处理军国大事能力排众议,坚定不移,史称德裕”性孤峭“,可见大孤山即其本人的自我写照。此赋通篇押一韵,也是其形式上的一大特点。

(尹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