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六祖坛经浅析
2298600000026

第26章 护法品第九

释品题:护法,拥护佛之正法。此品是记述武则天与中宗皇帝有诏迎请及奖谕六祖慧能大师的经过,也说明了当时朝廷拥护佛法及尊重慧能的情形,故以“护法”为品题。别本作《宣诏品》第九。

经文

神龙元年上元日①,则天中宗诏云②:“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③,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④:‘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修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⑤,传奏两宫⑥,及京师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对故。’”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灭,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注释

①神龙元年上元日:神龙为唐中宗年号,是武则天归政中宗复位时的第一个年号。元年为公元705年。上元日为农历之正月十五日,其夜为上元夜,也叫“元宵”。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百枝灯树》:“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②则天中宗:则天即武则天(624—705),唐代许州(河南许昌)人。十四岁被选入宫,为太宗才人,以黠慧获宠。帝崩,依制削发为尼。高宗即位后,召入宫为昭仪,未久立为后。于高宗晚年,专决政事。帝崩,先后废中宗、睿宗。天授元年(690)改国号为周,自称则天金轮皇帝,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之女皇帝。富于权略,善于用人,执政达四十余年。与比丘昙慈造《大云经》,以为符谶。然师事高僧神秀、法藏、义净等,颇能屈己尽礼。又度僧、造寺、塑像、写经,历年为之,从不厌倦。晚年恣肆专横,朝事日坏。神龙元年十一日薨,世寿八十二,谥“则天皇后”。中宗,唐高宗子,名李显。即位五年后,武则天即将他废为卢陵王,徙据房州十四年。后经狄仁杰、张柬之等迫武后归政于他。中宗复位后,因惑于韦后而被弑于神龙殿。③内侍:官名。专侍皇宫内庭,宣传诏令的宦官。④禅德:是禅宗大德的简称,用以尊称禅师。⑤心要:指心髓与精要,指法门之至极。或谓心性上精要之法义。⑥两宫:旧史中遇太后和皇帝,太上皇和皇帝、皇帝或两后并举时,称为“两宫”。《汉书·王莽传上》:“值世俗隆奢丽之时,蒙两宫厚骨肉之宠。”颜师古注:“两宫,谓成帝及太皇。”此经文中之两宫,指武则天和中宗。提示实性、实相;空性、空相;佛性、中道;都是真如本体的异名。六祖向薛简说“性相如如”的“道”,就是这拈却“二分对待”的八不中道,即诸法空相。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不落“二分对待”的生灭流转呢?看赵州洗钵盂的因缘故事: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学人乍入丛林,请师指示。”州曰:“吃粥了也未?”(了与未,总落两边)曰:“吃粥了也。”州曰:“洗钵盂去!”(赵州只是解粘,不料后儿孙死在句下)其僧言下大悟。人来求问,当然要有指示。赵州指示出什么?粥是粘性的东西,叫他去洗钵,是指示解粘。然而究竟何处是粘?若但作洗钵去除粥粘会,驴年也休想梦到。钵盂象征着什么?如云“衣钵真传”,岂是指袈裟应器而言?当然是指“唯传见性法”的心传。钵盂象征着自性,自性上不容粘上一点东西,犹如钵盂不许有粥后余粘。然而哪处是自性上粘?“吃粥了也未?”“了”也?“未”也?是二分对待,要解去心性上对待的边见之粘,所赵州象征地说要他洗钵盂去。薛简所知,总不脱世俗二分对待心境,犹如粥钵余粘,故六祖说:“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教他解去心性上二分对待的边见之粘——莫在生灭法上求见如来自性。

经文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①,表奏师语。其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②:“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毗耶,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荷恩师,顶戴无已。”并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钵③。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

注释

①阙: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有的用石雕砌成,为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阙,还为皇宫宫门之代称。②有诏奖谕:诏,告。多用于上告下,《周礼·春官·大宗伯》:“诏相王之大礼。”《庄子·盗跖》:“父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吕氏春秋·审分》:“多其教诏。”亦特指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诏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命为制,令为诏。”谕,上告下的通称。如面谕、谕示。皇帝对臣下的命令称为“谕旨”。③磨衲:袈裟之一种。相传乃高丽所产,以极精致之织物制成。磨,指紫磨,属于绫罗内。据《东坡全集·磨衲赞序》所载,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游访京师时,天子闻其名,赐以高丽进贡磨衲。水晶钵:一种纯粹的石英。以水晶制作的钵即水晶钵。钵,僧尼常持以托化之食器,圆形、稍扁、底平、口小。其材料、颜色、大小,均有定制。我国皇家多用紫金、水晶等名贵材料制成钵,以赏赐高僧大德。提示佛学二无我,禅门三顿棒,这就是密付心法与秘传作略,故曰“祖祖唯传见性,师师密付本心”。一顿棒是否定“人我”得“人空”,二顿棒是否定“法我”得“法空”,三顿棒呢?彻底否,两空“俱空”。棒指的是工具,虽有三顿,而直下所指的是“一真法界”,即实相无相的“涅槃妙心”——本自具足并非对待的“不生灭心”。否定是无形的棒,虽有三重,而直下所要显出的只是“法身”的复活。在棒下顿悟三空——在否定下顿见法身的全体大用,这才正是直达心源,这才真是透关禅德。武后中宗诏,详见《全唐文》,看“传诸佛心,谈不二法”两句,可见诏意已领略无语心传,故奖谕备至、赐供备隆。薛简之奏上两宫并转达京师道俗,不为徒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