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2298500000043

第43章 怀沙(1)

屈原

《怀沙》收入《楚辞·九章》中,是屈原于顷襄王时被放江南之野所作。司马迁《屈原列传》中说:“乃作怀沙之赋”,以下收录了全篇,然后说:“遂自沉汨罗以死。”太史公论赞中又云:“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司马迁曾亲访屈原投江处,而以《怀沙》为屈原之绝笔,应是可靠的。故洪兴祖于本篇题下曰:“原所以死,见于此赋,故太史公独载之。”应该说,自司马迁以来大多数学者的看法是正确的。朱熹《楚辞集注》在《怀沙》题下注:“言怀抱沙石以自沉也。”也以此篇为屈原的绝笔。但其在《楚辞辨证·九章》中则说:“《骚经》《渔父》《怀沙》,虽有彭咸、江鱼、死不可让之说,然犹未有决然之计也……《抽思》以下,死期渐迫,至《惜往日》《悲回风》则其身已临沅、湘之渊,而命在晷刻矣。”朱熹虽第一个摆脱王逸“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故复作《九章》”之说,提出《九章》乃“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为后来各篇之断代奠定了基础,但仍将它们全部看成屈原之作,并以为《九章》各篇是以时序编排的,故有此前后龃龉之论。其以《怀沙》非绝命词之说不能成立,以《惜往日》《悲回风》为绝命词之理由亦非。其实,《悲回风》《惜往日》并非屈原的作品,而是屈原死后唐勒、景瑳之作。司马迁并没有将它们看作屈原的绝命词,文献中也找不到刘向以前学者以这两篇为屈原之作的证据。

关于篇题之意,朱熹大约是受东方朔《七谏·沉江》“怀沙砾而自沉兮”一句的影响,解“怀沙”为“怀抱沙石以自沉也”。但“沙”和“石”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石可抱而沙无法抱。此说显然不能成立。明代李陈玉《楚辞笺注》云:“当是寓怀于长沙。”其后汪瑗、蒋骥即由这一点上加以论说。然而楚人开发长江以南较迟,那里既无先王遗迹,也非屈氏世居之地,诗人无由怀念长沙。今之学者或从彼,或从此,迄无定说。实际上“怀沙”是一种比较隐晦的说法,是指诗人惦记垂沙之战后向南的庄军队。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冬楚齐在垂沙一战,齐败楚,杀其将唐眜,引发了“庄暴郢”事件。庄本为楚将军,属合纵派。为了平息此番事件,朝廷召回了被放于汉北的屈原。庄军队退出郢都后驻于黔中,并逐渐向南,后以楚朝廷名义攻克夜郎,进入滇,以实践屈原先经营南方的主张。屈原两次南行,都是沿着庄入滇的路线,表现了他对这一支军队活动的关心(参赵逵夫《庄事迹与屈原晚期的经历》,《文史》第55辑)。

从本篇的乱辞看,作者当时“汩徂南土”的结果是直至沅、湘上游。大约是沿沅水南行,同在顷襄王元年秋冬之际南行的路线一样,由沅入溆,再东行跨资水至湘水上游,然后沿湘水北行,故曰“进路北次”。农历四月或五月初到汨罗,闻得顷襄王同秦昭王会于有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的楚故都鄢郢,知楚国国运将不久长,遂选取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此篇应作于顷襄王十六年(前283)农历五月初。

滔滔孟夏兮[1],草木莽莽[2]。伤怀永哀兮[3],汩徂南土[4]。眴兮杳杳[5],孔静幽默[6]。郁结纡轸兮[7],离慜而长鞠[8]。抚情效志兮[9],冤屈而自抑[10]。刓方以为圜兮[11],常度未替[12]。

易初本迪兮[13],君子所鄙[14]。章画志墨兮[15],前图未改[16]。内厚质正兮[17],大人所盛[18]。巧倕不斫兮[19],孰察其拨正[20]。

玄文处幽兮[21],矇瞍谓之不章[22]。离娄微睇兮[23],瞽以为无明[24]。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25],鸡鹜翔舞[26]。同糅玉石兮[27],一概而相量[28]。夫惟党人之鄙固兮[29],羌不知余之所臧[30]。 任重载盛兮[31],陷滞而不济[32]。怀瑾握瑜兮[33],穷不知所示[34]。邑犬之群吠兮[35],吠所怪也[36]。非俊疑杰兮[37],固庸态也[38]。文质疏内兮[39],众不知余之异采[40]。材朴委积兮[41],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义兮[42],谨厚以为丰[43]。重华不可遌兮[44],孰知余之从容[45]。古固有不并兮[46],岂知其何故[47]?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48]。惩违改忿兮[49],抑心而自强[50]。离慜而不迁兮[51],愿志之有像[52]。

进路北次兮[53],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54],限之以大故[55]。

乱曰:浩浩沅湘[56],分流汩兮[57]。修路幽蔽[58],道远忽兮[59]。曾伤爰哀[60],永叹喟兮[61]。世溷浊莫吾知[62],人心不可谓兮[63]。怀质抱情[64],独无正兮[65]。伯乐既没[66],骥焉程兮[67]!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68]。 定心广志[69],余何畏惧兮? 知死不可让[70],愿勿爱兮[71]。明告君子[72],吾将以为类兮[73]。

(据白化文等点校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

[1]滔滔:悠悠,形容夏日之长。《诗经·唐风·蟋蟀》:“日月其慆。”《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滔滔不归。”“滔”、“慆”、“悠”上古并音义近。王夫之《通释》:“滔滔犹言悠悠,孟夏日长也。”胡文英《屈骚指掌》:“滔滔,长也,指孟夏言。今吴楚俱有白日长滔滔之说。”《史记》引作“陶陶”,同。孟夏:初夏,即夏历四月。

[2]莽莽:草木茂盛的样子。此写当时沅水上游的景象。

[3]伤怀:伤怀之事。指楚怀王二十九年垂沙之战,由于楚国亲秦力量的作用,造成齐楚交战,引发了庄暴郢事件,楚朝廷内部斗争进一步激化,庄的起事和脱离朝廷南行,也使楚国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削弱。永哀:长时间地悲哀。言此事长久以来使诗人感到悲伤。

[4]汩(yù):疾速的样子。徂(cú):去,往。南土:指楚国南部。庄部队本据黔中之地(今湘西一带)。怀王三十年(前299)秦骗楚怀王至武关,欲借口替楚灭庄,要楚怀王割黔中地于秦。怀王不答应,遂挟之至咸阳。庄部队也逐步向南。楚黔中南部西与且兰(牂牁)接壤。《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言庄“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既克夜郎,因留王滇池”。屈原之远至楚南土,乃是想了解庄部队的状况。

[5]眴(shùn):眯眼看。王逸注:“视貌也。”《说文》云:“目摇也。”指眯眼远望。杳杳:深远的样子。《史记》作“窈窕”,音近义通。

[6]孔:很,甚。幽默:僻静无声。王逸注:“言江南山高林深,视之冥冥,夜甚清静,漠无人声。”诗人深入楚南部欲了解庄的下落与状况,而毫无消息。

[7]郁结:聚结,指愁思积于胸。纡(yū)轸(zhěn):通“纡”,形容心绪交结不展。

[8]离:通“罹”,遭受。慜(mǐn):忧痛。鞠:穷困。上二句言:我心中愁闷郁结,为此事遭受忧患而长期穷困。

[9]抚:揣摩、反复回想。王逸注:“抚,循也。”《说文》:“抚,安也。……一曰揗也。”段玉裁注:“揗,各本作循,今正。揗,摩也。”情:情实。如《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不以情。”效:考核。志:思想情志。

[10]自抑:自己克制自己。上二句言:追忆此事上的种种情实,反省自己当时所打算,觉得满腹冤屈,然而强自抑制。

[11]刓(wán):削。圜:同“圆”。

[12]常度:正常的法则。替:废弃。王逸注:“度,法也。……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圆,其常法度尚未废也。”此言正常的法度不能改变。

[13]易:改变。初:当初,最初。本迪(dí):原来所遵循的道路。《说文》:“迪,道也。”本句王逸注:“变易初行,远离常道。”

[14]鄙:鄙薄,轻视。

[15]章:章程。《国语·周语》:“将以讲事成章。”韦昭注:“章,章程也。”画:计划。《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贞《索隐》曰:“画,计划也。”志:记。墨:书写工具。于省吾《泽螺居楚辞新证》云:“’章画志墨‘是说章程计划曾记之于笔墨,这与《屈原列传》所说’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草稿……‘的叙述相符合。所谓宪令者,就是章程计划。由于章程计划必须与王图谋而后草创之,故述说往事以’章画志墨,前图未改‘为言。意思是说从前与王所图谋的规章计划,经国大法,都是正确的,至今思之,还是坚持前图,未能改变。”其说是也。

[16]前图:前此所定之规划。当时屈原已被放逐,即使关心朝中事情,也无权过问,不能干预。庄自怀王三十年由楚黔中率军南行之后,迄无消息。屈原相信庄是按照当年所定先统一南方的战略,经营楚南土之地。此“前图”即指楚怀王十六年以前所定先统一南方、再统一全国的规划。

[17]内:内心,思想,指政治学养。厚:厚实,言蕴涵深厚。质:品行。正:纯正。

[18]大人:圣人,胸怀广大的人。这里指明君与杰出政治家。盛:赞扬。

[19]倕(chuí):相传为尧时的巧匠。《吕氏春秋·古乐》言其创造了鼙、鼓、 钟、磬、笭、管、埙、篪、鞀、椎钟等乐器;《世本·作篇》(清张澍辑本)载,除制造乐器外,还发明了木匠用的规矩准绳,农业用具铫、耒耜、耨等。斫(zhuó):砍削。

[20]孰:谁。察:审察,细心地看。拨正:曲直邪正。拨:曲,与“正”相对。孙诒让《札迻》卷十二:“《管子·宙合》篇云:’夫绳扶拨以为正。‘《淮南子·本纪》:’琴或拨刺枉挠。‘注云:’拨刺,不正也。‘《荀子·正论篇》:’不能以拨弓曲矢中。‘《战国策·西周策》云:’弓拨矢钩。‘皆其证也。王释为’治‘,失之。《史记》作’揆‘,亦误。”论极精当。

[21]玄文:黑色花纹。处幽:置于幽暗之处。

[22]矇(méng)瞍(sǒu):睁眼瞎子。有瞳仁而看不见者曰“矇”,没有瞳仁而看不见者曰“瞍”。章:显明。

[23]离娄:王逸注:“古明目者也。《孟子》曰:离娄之明。”洪兴祖《补注》:“《淮南》曰:’离朱之明。‘即离娄也。黄帝时人,明目能见百步之外,秋毫之末。”微睇(dì):略加顾盼。睇,《说文》:“目小视也。”

[24]瞽(gǔ):目盲之人。无明:看不见,没有视力。

[25]笯(nú):鸟笼。《方言》卷 一三:“笼,南楚江沔之间谓之篣,或谓之笯”。洪兴祖《补注》引《说文》:“笼也,南楚谓之笯。”

[26]鹜(wù):鸭。

[27]糅(róu):混杂。

[28]一概相量:犹言等量齐观,混同为一。概,古代量米麦时用来刮平斗斛的木板,引申为标准。

[29]夫:发语词。惟:思。党人:结党之人。指朝廷中反对改革的旧贵族守旧势力。鄙固:鄙陋顽固。

[30]羌:何为,楚方言。所臧:所藏,指思想上所主张。王念孙《读书杂志》:“古无藏字,借臧为之。……臧,亦读为藏,谓美在其中,而人不知也。下文云:’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意与此同也。王训臧为善,亦失之。”

[31]任重:担负的任务很重。任,抱。《诗经·大雅·生民》:“是任是负。”毛传:“任,犹抱也。”载:车船等运载、装运。盛:多。

[32]陷:沉没,指舟船而言。滞:留滞,指车、马而言。不济:未能成功。

[33]怀:怀里揣着,用为动词。瑾(jǐn):美玉。握:手握。瑜(yú):美玉。

[34]穷:穷困。示:给人看。朱熹《集注》解此句云:“人皆不识,无可示者也。”钱澄之《屈诂》云:“世无知者,将持以示谁乎?”皆是。

[35]邑犬:城邑中的犬。邑中人所聚居,一犬吠则群犬从而吠之。

[36]吠所怪:吠自以为怪异之人与事。此言有个别顽固的旧贵族诽谤陷害他,其他很多人也不明就里,只因他所主张不同于流俗,也对他加以攻击。

[37]非:责难,诋毁。如《荀子·非相》:“为上则不能爱民,为下则好非其上。”《汉书·金日传》:“非圣诬法,大乱之殃。”俊:超群拔俗之人。疑:猜忌。杰:杰出之人。

[38]固:本来。庸态:世俗之常态。庸,世俗平庸之人。

[39]文质:文采与质地、本质。疏内:迂阔木讷。朱熹《集注》:“疏,迂阔也。”内,通“讷”。洪兴祖《补注》:“讷,木讷也。”

[40]异采:超凡的文采。比喻政治上的见解与才能。

[41]材朴:统指未经加工的材料。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材谓可用也。……材引申之义,凡可用之具皆曰材。”此处主要指可用于修建的栋梁之材一类。朴,朱熹《集注》云:“未斫之质也。”徐焕龙《屈辞洗髓》连下句释云:“譬如良材未雕未琢,朴而委积于地,则遂莫知栋梁而堪巨室者,并余之所有矣。”

[42]重仁:积累仁德。袭义:屡行义事。袭,重叠。《淮南子·氾论》:“此圣人所以重仁裔恩。”注云:“袭亦重累。”

[43]谨厚:谨慎笃厚。丰:充裕,富足。清奚禄诒《楚辞详解》解此句云:“言众人虽不同己,己仍重利仁义,修行谨厚,以丰盛其德。”

[44]重华:虞舜。《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遌(è):逢,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