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2298400000064

第64章 草书赋

杨泉

杨泉,三国吴人,生卒年不详。字德渊,吴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处士“。晋灭吴,征聘不就,隐居著述,仿扬雄著《太玄经》十四卷,又著《物理论》十六卷、集二卷。其著作南宋时亡佚,今仅存《物理论》残篇,杂入傅玄《傅子》一书中。其思想上继汉桓谭、王充,主张人死之后无遗魂,开范缜《神灭论》之先河。清孙星衍辑《物理论》一卷,存《平津馆丛书》乙集之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太玄经》十馀条;严可均《全三国文》卷七五辑有赋五篇,文一篇。

许慎《说文解字》云:”汉兴有草书。“草书约起源于秦汉之际,至东汉中后期,发展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书体,因为汉章帝的喜好,称为”章草“。据赵壹《非草书》,汉末时草书流行,好之者”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用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以至于”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NFDD7出血,犹不休辍“。这样简直可称狂热的喜好风尚,自然使草书的审美属性和艺术价值得到明确和认可,也促进了草书创作技法和理论的发展进步。东汉书法家崔瑗和晋代书法家索靖均作有《草书势》之文,论说了草书的产生和特点。索氏所作又名《草书状》,杨泉此赋内容和写法与之相似,创作时代大致也应相近。草书经东汉张芝至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等,逐渐发展为”今草“,到唐代则由张旭、怀素等创为”狂草“。从此赋所写的草书体势的奇异精妙和笔法的自由多变看,杨泉所处的魏晋之际,草书由”章草“向”今草“过渡的特点是较为明显的。本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赋“名篇的书法论,也是我国早期草书理论的名作,在辞赋史和书法史上均有较重要的地位和价值。现存本赋系残篇。

惟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1]。杜垂名于古昔,皇著法乎今斯[2]。字要妙而有好,势奇绮而分驰[3]。解隶体之细微,散委曲而得宜[4]。乍杨柳而奋发,似龙凤之腾仪。应神灵之变化,象日月之盈亏。书纵竦而值立,衡平体而均施[5]。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6]。或攒翦而齐整,或上下而参差[7]。或阴岑而高举,或落箨而自披[8]。其布好施媚,如明珠之陆离[9];发翰摅藻,如春华之杨枝[10];提墨纵体[11],如美女之长眉。其滑泽肴易,如长溜之分歧[12]。其骨梗强壮,如柱础之不基[13];断除弓尽,如工匠之尽规[14]。其芒角吟牙,如严霜之傅枝[15]。众巧百态,无不尽奇。宛转翻覆,如丝相持[16]。

(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文》卷七五,中华书局,1958年)

[1]六书:亦称”六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六种字体。

[2]杜:指东汉书法家杜度,以善章草著名。南朝梁庾肩吾《书品》列杜度书品上之中。唐张怀瓘《书断》卷中列杜度章草为神品。皇:指书法家皇象,三国吴人。其书师法杜度,精篆、隶,最工章草。今斯:当今,今世。斯,此,当下。

[3]要妙:精妙。势:行笔的气势。奇绮:奇丽。分驰:指笔势奔放。

[4]委曲:曲折婉转。得宜:得体,合宜。

[5]纵竦(sǒng):竖立,挺立。值立:笔直地竖立。衡:横笔。平体而均施:指草书的横笔可以平直均匀,不似隶书,一笔之中,须有”蚕头雁尾“式藏锋收笔的起伏和粗细变化。施,运笔。

[6]敛束:收缩,收敛。婆(pó)娑(suō):犹扶疏,纷披貌。

[7]攒翦:密集整齐。参(cēn)差(cī):不齐貌。

[8]阴岑(cén):青山。箨(tuò):竹笋皮。包在新竹外面的皮叶,竹子长成后逐渐脱落。披:披散。

[9]陆离:光彩绚丽貌。

[10]发翰摅(shū)藻:发挥文采辞藻。摅,抒发,发挥。华:同”花“,花朵。杨枝:显耀于枝头。杨,通”扬“,发扬,显扬。

[11]提墨:指用毛笔写字时提笔。纵:放开,放松。

[12]滑泽:光滑润泽。指用笔流畅。肴易:指笔法变化。肴,同”淆“。长溜:指屋檐口下注的雨水。分歧:分叉。

[13]骨梗:形容笔力刚劲。如柱础之不基:指粗壮有力的竖笔,如同屋宇的柱子,将柱下石礅压入地基一般。础,柱下石礅。基,地基。

[14]”断除弓尽“句:指圆转的弧形笔画,笔意似断非断,似拉满的弓弦,如同工匠精心设计规划的一般。尽规:竭力谋划。

[15]芒角:星辰的光芒。这里指笔锋。吟牙:兵器上挥舞时会发出鸣音的獠牙状锋利齿刃。傅:通”敷“,分布,布满。

[16]持:连接。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书法赋,对于我们了解魏晋之际草书书体及其理论的发展状况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手法描绘和表现草书的体势与形态,表现出一种”尚象“的审美趋向。在艺术理论发展史上,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一开篇就指出,”惟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接着,又概括了草书书体精妙绮丽、笔势自由善变的独特风格。”乍杨柳而奋发“句以下,极尽形容之能事,选择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千姿百态的物象,比喻草书书体的形态美和章法技巧,描绘精彩的草书作品布局之疏密,结字之聚散,行笔之轻重缓急,点画之提纵滑涩,将其特有的体势和笔意具体化和形象化,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享受。

从结句的突兀和篇幅的短小看,此赋应非完篇。这不免令人遗憾。但就现存的部分看,它仍不失为内容精彩、形象生动、丽藻优渥的佳作。

(党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