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2298400000054

第54章 螳螂赋

成公绥

人们熟知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最早见于《庄子·山木》,后又见于刘向《说苑·正谏》,以上两则皆采用散文的方式,以叙述为主。成公绥则采用赋体以描写为主的方式来阐释这一故事,较之前两则,有明显的变化。

仰乃茂阴,俯缘条枝[1]。冠角峨峨[2],足翅岐岐[3]。寻乔木而上缀,从蔓草而下垂。戢翼鹰峙[4],延颈鹄望[5]。推翳徐翘[6],举斧高抗[7]。鸟伏蛇腾,鹰击隼放[8]。俯飞蝉而奋猛,临蟪蛄而逞壮[9],距车轮而轩翥[10],固齐侯之所尚[11]。乃有翩翩黄雀,举翮高挥[12],连翔枝干,或鸣或飞。睹兹螳螂,将以疗饥,厉嘴胁翼,其往如归[13]。

(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五九,中华书局,1958年)

[1]缘:绕着,沿着。条枝:树木的枝条。

[2]峨峨:高峻貌。

[3]岐岐:翘起挺立貌。

[4]戢:收敛,收藏。鹰峙:像老鹰一样高高耸立。峙,耸立。

[5]鹄望:像天鹅一样张望。鹄,天鹅。

[6]翳:覆盖物,掩蔽物。徐翘:指慢慢举起身体。

[7]举斧:高高举起两条像斧子一样强硬的前腿。抗:抗拒,抵御。

[8]此二句意为像鸟一样趴伏着,像蛇一样跃起,像鹰一样攻击目标,像隼一样迅速离开。隼:鸟名,又名鹘,鹰类中最小者,飞速善袭。放:行驶,这里指离开。

[9]蟪(huì)蛄(gū):蝉的一种。逞壮:示威。

[10]”距车轮“句:高举两臂,可以挡住滚动的车轮。即所谓螳臂当车,极言其勇。《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距:通”拒“,抵挡。轩翥(zhù):飞举,这里指高举。轩,高。翥,鸟向上飞。

[11]齐侯:指春秋时期的齐庄公,史载他喜养勇士。尚:崇尚,推崇。

[12]翮(hé):翅膀。高挥:高高挥动,指高飞。

[13]厉嘴:磨嘴。厉,磨。胁翼:收起翅膀。胁,收敛,收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庄子·山木》中在于说明物物竞逐,人类社会亦常在无休止的争斗之中,这与庄子本人及其后学对春秋战国社会的认识相一致。到刘向《说苑·正谏》,寓意有所改变,主要说明不能只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成公绥的《螳螂赋》寓意承《说苑》而来,但是文学性较《说苑》有了很大发展。

全赋篇幅短小,大致从两个层次来写。第一层主要描写螳螂捕蝉时威风凛凛的样子。收敛翅膀像鹰一样耸立,伸长脖子像天鹅一样张望,这是在寻找猎物。待发现猎物后,则高高举起像斧子一样强硬的大腿,像鸟一样趴伏着,进而像蛇一样跃起,如鹰一般猛击目标,如隼一般捕食食物后迅速离开。即使是正在飞行着的鸣蝉也顷刻间成为它的佳肴,面对着蟪蛄自然显得十分豪壮。不仅如此,螳螂还异常勇猛,盛怒之下高举两臂,力图挡住正在滚动的车轮。第二层承第一层而来,尽管螳螂捕蝉时威风凛凛,然而不曾料到的是,翩翩飞来一只黄雀,而且边飞边叫着,其轻松与从容之态如在眼前。见到螳螂后,立即将螳螂作为它的美餐,然后磨磨嘴巴,收起翅膀,像归巢一样心满意足地飞走了。

作者在描写时,有详有略,详写螳螂,尤其是螳螂捕蝉时的神态动作,突出其勇猛的特性。略写黄雀,黄雀捕螳螂未着一字,重点描写捕前的从容不迫与达到目的后的轻松满足,相形之下,黄雀更胜一筹。作者通过本篇在于揭露当时世道的险恶,处处是危机和陷阱,连勇猛如螳螂者也难以避祸,这与作者所处时代有很大关系。成公绥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当时司马氏靠阴谋手段专权篡权,政治异常黑暗,文人名士,动辄招杀身之祸。对此,作者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作本篇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反映和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本篇可作为咏物赋中的寓言赋。作者一方面继承了寓言寓意深刻的特点,同时又改变了寓言简单叙述故事的模式,吸收了赋体铺陈描写的特征,尤其是对螳螂捕蝉一系列动作神态的描写,使得本赋较《庄子》《说苑》原故事描写更加形象生动,文学色彩也更浓厚。

(延娟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