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2298400000119

第119章 感士不遇赋并序(1)

陶渊明

本篇主要抒写”士不遇“的感怀。赋序中言:”抚卷踌躇,遂感而赋之。“说明本赋是由读书引发感慨而作。关于本赋的创作时间,序文中说:”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又云:”余尝以三馀之日,讲习学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据此,有的学者认为本赋当是易代后晚年收授门徒讲习学问归隐田园之后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情趣与《读山海经》相似,或许为一时之作。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1],司马子长又为之[2];余尝以三馀之日[3],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4],生人之善行[5];抱朴守静[6],君子之笃素[7]。自真风告逝[8],大伪斯兴[9],闾阎懈廉退之节[10],市朝驱易进之心[11]。怀正志道之士[12],或潜玉于当年[13];洁己清操之人[14],或没世以徒勤[15]。故夷皓有”安归“之叹[16],三闾发”已矣“之哀[17]。悲夫!寓形百年[18],而瞬息已尽;立行之难[19],而一城莫赏[20];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21],屡伸而不能已者也[22]。夫导达意气[23],其惟文乎[24]?抚卷踌躇[25],遂感而赋之[26]。

[1]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他所作的《士不遇赋》残文见《古文苑》中。

[2]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曾作《悲士不遇赋》,残文见《艺文类聚》中。又为之:又作同类主题的作品,即《悲士不遇赋》。

[3]三馀:《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董)遇言‘当以三馀也’。或问三馀之意。遇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此指空闲时间。

[4]履信思顺:笃守信用,思想和顺。《周易·系辞上》:”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履信思顺,以享左右无疆之休。“

[5]生人:民众,人民。

[6]抱朴:守其本真,不为物欲诱惑。守静:保持清静,无所企求。

[7]笃素:淳厚朴实的品质。

[8]真风:自然淳朴的风俗。告逝:消失。

[9]大伪:极度虚伪。斯:乃。

[10]闾阎: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也泛指民间。懈:懈怠。廉退之节:廉洁退让的节操。

[11]市朝:集市与朝廷,这里指官场。驱:追随,追逐。

[12]怀正志道:胸怀正道。

[13]或:有的。潜玉:藏玉,喻洁身自好,避世隐居。

[14]洁己清操:操守贞洁,有高尚节操。

[15]没世:终身,永远。徒勤:徒劳地努力。

[16]夷:伯夷。据《史记·伯夷列传》载,商朝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周灭商后,二人因耻食周粟而隐于首阳山。皓:指秦末汉初文人夏黄公、绮里季、东园公、甪里,据皇甫谧《高士传》载,四人为避秦暴政,一起隐居商山,时称”四皓“。”安归“之叹:指其自感生不逢时,无处可归的悲叹。安,什么地方。伯夷、叔齐曾作歌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商山四皓亦曾作歌曰:”唐虞世远,吾将安归!“

[17]三闾:指屈原。屈原曾在楚国任三闾大夫。”已矣“之哀:指《离骚》结尾的哀叹:”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已矣:算了吧!

[18]寓形:寄托其形体,寄身。百年:指一生。

[19]立行:立身行事,指建功立业。

[20]一城:一座城池,指封赏之地。莫赏: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赐。

[21]染翰:以笔蘸墨,也指作诗文、绘画等。翰:毛笔,古用羽毛为笔,故以翰代称笔。慷慨:感叹,这里指对士不遇的感慨。

[22]屡伸:经常申述。已:停止。

[23]导达:表达。意气:志向与气概。

[24]其:语气词。惟:只。

[25]踌躇:犹豫,迟疑不决。此指反复思考。

[26]遂:于是,就。

咨大块之受气[1],何斯人之独灵[2];禀神智以藏照[3],秉三五而垂名[4]。或击壤以自欢[5],或大济于苍生[6]。靡潜跃之非分[7],常傲然以称情[8]。世流浪而遂徂[9],物群分以相形[10]。密网裁而鱼骇[11],宏罗制而鸟惊[12];彼达人之善觉[13],乃逃禄而归耕[14]。山嶷嶷而怀影[15],川汪汪而藏声[16];望轩唐而永叹[17],甘贫贱以辞荣。淳源汩以长分[18],美恶作以异途[19],原百行之攸贵[20],莫为善之可娱[21]。奉上天之成命[22],师圣人之遗书[23];发忠孝于君亲[24],生信义于乡闾[25]。推诚心而获显[26],不矫然而祈誉[27]。嗟乎!雷同毁异[28],物恶其上[29],妙算者谓迷[30],直道者云妄[31]。坦至公而无猜[32],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33],徒芳洁而谁亮[34]。

[1]咨:叹词。大块:大自然。《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成玄英疏:”大块者,自然也。“受气:禀受天地自然的灵气。

[2]独灵:只有人最富灵性。

[3]禀:承受。神智:精神智慧,意识。照:日光,光辉。此指聪明才智。

[4]秉:持,拥有,凭借。三五:三正五行。三正,指天、地、人的正道。五行,指”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5]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

[6]济:救助。《周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苍生:百姓,万民。

[7]”靡潜跃“句:无论隐居还是显达,没有不是出自本分的。靡:无。潜:藏身,隐居,指上言”击嚷以自欢“。跃:腾跃,显达,指上言”大济于苍生“。分:本分。

[8]傲然:高傲貌。这里指不苟合世俗。称情:称心如意。称,相当,符合。

[9]流浪:轮回,这里指时间的推移。徂(cú):往,过去。

[10]物:这里指人类。群分:分成不同的群体。形:对照,比较。

[11]裁:裁制,编成。

[12]宏罗:大罗,大网。密网、宏罗都喻国家的统治机构。

[13]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善觉:善于洞察时势。

[14]逃禄:逃避俸禄,指隐居不仕。归耕:指辞官还乡。

[15]嶷(yí)嶷:山高耸貌。怀影:怀藏着达人的身影。

[16]汪汪:水流深广貌。

[17]轩:轩辕氏,指黄帝,黄帝名轩辕。唐:陶唐氏,传说尧帝国号为唐。永:长。

[18]淳源:淳朴风俗的源流。汩(yù):迅疾貌。长:远。

[19]作:兴起,产生。

[20]原:推究,考究。百行:种种行为。攸:所。

[21]为善:行善,做善事。

[22]成命:既定的天命。

[23]遗书:指圣人遗留的典籍。

[24]君亲:指国君父母。

[25]生:产生,培养。乡闾:里巷,乡里。

[26]推诚心:以诚意相待。

[27]矫然:故意做作,虚伪造作。

[28]雷同: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汉书·刘歆传》:”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毁异:诋毁异己。

[29]物:指其他人。恶其上:憎恶胜过自己的人。恶,讨厌。

[30]谓迷:被说成糊涂。迷,迷惑,糊涂。

[31]直道者:敢直言、讲真话的人。云妄:被人说成狂妄。

[32]至公:行事最公正,最大的公心。

[33]怀琼、握兰:比喻品德纯美。琼,指美玉,喻贞洁。兰,指兰花,喻芳香。

[34]谁亮:向谁展示。亮,显露,展示。

哀哉!士之不遇[1],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2]。独祗修以自勤[3],岂三省之或废[4];庶进德以及时[5],时既至而不惠[6]。无爰生之晤言[7],念张季之终蔽[8]。愍冯叟于郎署[9],赖魏守以纳计[10]。虽仅然于必知[11],亦苦心而旷岁[12]。审夫市之无虎[13],眩三夫之献说[14]。悼贾傅之秀朗[15],纡远辔于促界[16];悲董相之渊致[17],屡乘危而幸济[18]。感哲人之无偶[19],泪淋浪以洒袂[20]。承前王之清诲[21],曰天道之无亲[22];澄得一以作鉴[23],恒辅善而佑仁[24]。夷投老以长饥[25],回早夭而又贫[26];伤请车以备椁[27],悲茹薇而殒身[28]。虽好学与行义[29],何死生之苦辛[30]!疑报德之若兹[31],惧斯言之虚陈[32]。何旷世之无才[33],罕无路之不涩[34]。伊古人之慷慨[35],病奇名之不立[36]。广结发以从政[37],不愧赏于万邑[38],屈雄志于戚竖[39],竟尺土之莫及[40]!留诚信于身后,动众人之悲泣[41]。商尽规以拯弊[42],言始顺而患入[43]。奚良辰之易倾[44],胡害胜其乃急[45]!

[1]遇:遇合,指得到重用和赏识。

[2]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相传少典娶于有氏而生。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帝魁:也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张衡《东京赋》:”昔常恨三坟五典既泯,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

[3]祗(zhī)修:恭谨修身。自勤:自己尽力去做。勤,努力,尽心尽力地去做。

[4]三省(xǐng):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指认真反省自己的过失。

[5]庶:希望。进德:增进品德修养。及时:逢时,遇到重用机会。《周易·乾》:”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6]不惠:不赐予。惠,赐予,赠送。

[7]爰生:指爰盎,西汉大臣。晤言:当面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