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2297300000052

第52章 參考文獻(2)

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胡寶國:《漢唐間史學的發展》,商務印書館2003年

王永平:《六朝江東世族之家風家學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

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葉長青:《漢書藝文志問答》,正中書局民國二十九年(1940)

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中華書局1983年

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張可禮:《三曹年譜》,齊魯書社1983年

《東晉文藝綜合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欣夫:《文獻學講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程千帆、徐有富:《校讎廣義》,齊魯書社1988年

來新夏:《古籍整理散論》,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

朱迎平:《古典文學與文獻論集》,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年

謝无量:《中國大文學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魯迅全集》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全集》本

《而已集》,《魯迅全集》本

劉永濟:《十四朝文學要略》,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略》,中華書局1980年

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

陸侃如:《中古文學繫年》,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陸侃如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社科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編寫組編寫:《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游國恩、王起、蕭滌非、季鎮淮、費振剛主編:《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

曹道衡:《中古文學史論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

《南朝文學與北朝文學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南北朝文學編年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王鍾陵:《中國中古詩歌史》,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年

葛曉音:《八代詩史》,陝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漢唐文學的嬗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山水田園詩派研究》,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年

馬積高:《中國古代文學史》,湖南文藝出版社出1991年

李昌集:《中國古代散曲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

曹道衡、沈玉成編撰:《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中華書局1996年

王枝忠:《漢魏六朝小說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袁行霈、羅宗強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徐公持:《魏晉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郭預衡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顧農:《建安文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王巍:《建安文學概論》,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

卞孝萱、王琳:《兩漢文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

董乃斌、陳伯海、劉揚忠主編:《中國文學史學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羅根澤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敏澤:《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日]青木正兒:《中國文學思想史》,春風文藝出版社1988年

[日]鈴木虎雄:《中國詩論史》,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許結:《漢代文學思想史》,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陳良運:《中國詩學體系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王運熙、楊明:《中國文學批評通史》魏晉南北朝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中華書局1996年

《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中華書局2003年

張少康、廬永選編:《先秦兩漢文論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郁沅、張明高編選:《魏晉南北朝文論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穆克宏、郭丹編:《魏晉南北朝文論全編》,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穆克宏:《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料述略》,中華書局1997年

童慶炳等主編:《文學藝術與社會心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劉師培撰、陳引馳編校:《劉師培中古文學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黃節:《漢魏樂府風箋》,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

聞一多:《唐詩雜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朱自清:《朱自清說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王瑤:《中古文學史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李寶均:《曹氏父子和建安文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馮沅君:《馮沅君古典文學論文集》,山東人民出版社1980年

陳子展:《詩經直解》,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

龔克昌:《漢賦研究》,山東文藝出版社1990年再版

鍾優民:《曹植新探》,黃山書社1984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研究室編:《中國文學史研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王運熙:《〈文心雕龍〉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樂府詩述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王運熙、王國安:《〈樂府詩集〉導讀》,巴蜀書社1999年

錢志熙:《魏晉詩歌藝術原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李景華:《建安文學述評》,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牟世金:《文心雕龍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胡大雷:《中古文學集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劉躍進:《門閥士族與永明文學》,三聯書店1996年

于迎春:《漢代文人與文學觀念的演進》,東方出版社1997年

王小盾:《中國早期藝術與宗教》,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

魯金波:《隱逸避世的名士集團:竹林七賢述評》,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程章燦:《世族與六朝文學》,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周勳初:《魏晉南北朝文學論叢》,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尚學鋒:《道家思想與漢魏文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傅剛:《〈昭明文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劉文忠:《中古文學與文論研究》,學苑出版社2001年

范子燁:《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

胡阿祥:《魏晉本土文學地理》,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戴燕:《文學史的權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日]岡村繁:《岡村繁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盧盛江:《魏晉玄學與中國文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

胡令遠:《人的覺醒與文學的自覺》,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陳順智:《東晉玄言詩派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

孫明君:《漢魏文學與政治》,商務印書館2003年

蓝旭:《東漢士風與文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日]佐藤利行著,周延良譯:《西晉文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A(〗後記〖=〗

本不想寫這個東西了,無甚新意可說。不過,畢竟像自己的第一個孩子誕生,總想留下點什麽,否則不足以表達激動和重大似的,雖然絮叨的跟外界無干。況且,幾乎凡書必有記,此所獨無,亦顯不同,這是萬萬不敢的。故亦動手寫記,亦聊復爾耳。

連我都要出書了,想想有點好笑。我是個笨人,大概不大具備做學問的素質,所以一路讀來很苦。這個苦不是勤勉之“苦”,也不是扎實之“苦”,是别人一學就會、一點就通而我是干學不會、干啟不通的痛苦。而如此竟也要出書了,竟也做了傳道的老師。想來平時激憤地痛斥時弊,有點心虛,原來是時弊的受惠者。

因為讀書能改變命運,所以笨點也要讀書,苦點也要拿學位,差點也要出書,虛點也要評職稱。為生而計,庸人氣短。

內心不安的是也苦了老師。好在我遇到的老師都好。不是應場之言,說到老師,內心還是很感動的。我研究生的導師是張明非和胡大雷兩位先生,先生嚴謹而寬容,使我們度過了一段快樂開心的時光。師兄妹八人,接輿連席,學習笑鬧中,結束了三年的桂林生活。桂林很美,當桂花飄香的時候,讓人沉醉得不願離開。之後去了揚州。揚州應該也是個讓人心儀的地方,那二十四橋的月,應最是無賴。

於揚州遇到了一些怪事。中途換了導師,中途規定發三篇叫做CSSCI的論文纔能畢業,中途翻倍了宿費。弄得手忙腳亂。據說過去的苦難可以換來將來的幸福,這話有點對。為了籌費,再多打份零工,可能有效地鍛煉了社會能力,更讓人欣慰的是一個師弟因了這些CSSCI,一舉上了副高,也是幸事,當然,我也有機會得到了兩位老師的指導。

導師一位是李昌集先生,一位是王永平先生。兩位老師教導的方式頗為不同,一位是疾風驟雨,一位是潤物無聲,但對我的心思是相同的:雖頑而不棄。這很使人感動,慢慢地生出些信心來。答辯後的那段空閒日子,倒無暇去領略瘦西湖畔的綠柳紅花,不大喜歡揚州被自詡和弄成精緻的模樣,喜歡去看看老師,隨意地慢慢聊聊,寧靜而有得。

這裏還要提到我的妻子。妻較為聰慧,素質遠好於我,同在寫論文的那些日子,還要常常從南京過來,照顧焦頭爛額的我。當在悶熱的室內揮汗如雨地趕論文,妻常常替我扇幾下扇子或遞上些水果,或在凍得人嘶嘶呵呵的那段日子,用簡易的炊具調弄點熱粥出來。在論文結尾的時候,最後那一個句號是妻來點上去的,那一刻竟不是歡笑,而是無語。我還能說什麽呢,結婚的時候連個儀式都没有給妻,更不用說那套潔白的婚紗了,可妻並不在意,依然天天在屋子裏調弄着她開心的笑聲。

該在這裏提起的人很多,就不一一地說起了。有心心裏會有,就不拘於紙上禮儀了,抱歉,祝好。

拉拉雜雜,為記。

贰零零柒年陆月陆日于成都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