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①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②。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③,爽朗清举。”或云:“肃肃④如松下风,高而徐引⑤。”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⑥若玉山之将崩。”
[注释]
①间谍:侦探。②汤饼:汤面。③萧萧:形容举止潇洒脱俗。肃肃;形容严正整齐。④肃肃:象声词,形容风声。⑤徐引:舒缓悠长。⑥傀俄:倾斜、倒塌的样子。
[译文]
曹操准备接见匈奴使者,自己觉得相貌丑陋,不能够震慑边远之国,便让崔琰来替代,自己则握着刀站在床榻旁。见完后,曹操派密探去问使者:“魏王如何?”匈奴使者答复说:“魏王仪容高雅非同寻常,不过床榻旁握刀的人,这才是真英雄啊。”曹操听了这话,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者。
何平叔面貌很美,脸非常白。魏明帝怀疑他搽了粉,想考察一下,当时刚好是夏天,就给他吃热汤面。结束后,大汗淋漓,自己撩起红衣擦脸,脸色反而愈加光洁。
魏明帝曹叡让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坐在一起,当时人们认为是“芦苇倚靠着玉树”。
当时的人评价夏侯玄“精神爽郎就像日月进入他的胸怀”,李安国“精神颓废就像玉山将要崩塌”。
嵇康身高七尺八寸,气度姿容秀美出众。看过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潇洒庄严,气质爽朗俊逸。”有人说:“他就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优雅悠长,舒缓自然。”山涛评价他说:“嵇叔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醉后的模样,则倾侧得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样。”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译文]
中书令裴楷评价安丰侯王戎说:“双目炯炯,像岩石下划过的闪电一样。”
潘岳样子出众,神采仪态优雅。年少时拿着弹弓走在洛阳的大街上,妇女们碰到他,没有不手拉着手围住他的。左太冲相貌极丑,也要仿效潘岳那样出游,最后妇人们一道向他乱吐口水,他只得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王夷甫相貌端正漂亮,擅长谈论玄理,常常拿着白玉柄麈尾,白玉的颜色和他的手根本没有分别。
潘安仁和夏侯湛二人都很俊美,喜欢一起行走,当时人们称他们是“连璧”。
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王出,语人曰:“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①,体中故小恶。”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注释]
①挺动:摇动,此处指精神分散。
[译文]
中书令裴楷相貌秀美。一次生病,很疲劳,晋惠帝让王夷甫去慰问他。这时裴楷正对着墙躺着,听到王夷甫来了,勉强转过头来看看。王夷甫出来后,对人说:“他双目炯炯有神,就像山岩下的飞逝的闪电;不过精神涣散,真的有点不舒服。”
有人对王戎说:“嵇绍卓越超群,就像仙鹤独立于鸡群一般。”王戎说:“可惜的是你没有看过他的父亲!”
中书令裴叔则相貌堂堂,就算脱下礼帽,穿着粗糙衣服,头发蓬乱,也十分美,那时人们称他为玉人。看过他的人说:“看见裴叔则,就像在玉山道上走路,光彩照人。”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①,而悠悠忽忽②,土木形骸③。”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王丞相见卫洗马,曰:“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④。”
[注释]
①悴:憔悴。②悠悠忽忽:悠闲、不在意的样子。③土木形骸:不加修饰,质朴自然。④不堪罗绮:不胜罗绮,罗绮,有花纹的丝织品,这里指其体弱。
[译文]
刘伶身高六尺,相貌丑陋,神情憔悴,不过他放浪自适,把形体看作土木一样,不加修饰。
骠骑将军王武子(王济)是卫玠的舅舅,人才俊秀气度高雅。他每次看到卫玠就称赞说:“珠宝美玉在我身边,便觉察出自己相貌丑陋了。
有人访问太尉王衍,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都在。去别的房间,看见王诩、王澄,回去以后,对人说:“今日之行,满目都是琳琅的珠宝。”
丞相王导看到卫玠后说:“他显然一副病弱的样子,尽管整天反复调养舒畅身体,不过还是好象弱不胜衣。”
王大将军称①:“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②自放。
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③历落④可笑人”。或云谢幼舆言。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周侯说王长史父:“形貌既伟,雅怀有概,保而用之,可作诸许物⑤也。”
[注释]
①王大将军:即王敦。称:称赞。②颓然:温和、顺从的样子。③嵚崎:山势高峻貌。④历落:指举止潇洒。⑤诸许物:一切事情。[译文]
大将军王敦赞赏太尉王衍说:“他站在众人之中,就像珠玉放在瓦砾石块里面。”
庾子嵩身高不满七尺,腰带却有十围之长,不过他本性颓唐放浪,不自拘束,从容安适。
卫玠从豫章郡到下都时,城中的人们久闻他的美名,赶来看他的人很多,围成一堵堵墙。卫玠本身身体就虚弱,受不了过度的疲惫,最后疾劳成疾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
周伯仁赞叹桓茂伦:“人品奇崛,举止优雅,世多忽略,见笑于人。”有人说这是谢幼舆说的话。
周评说长史王濛的父亲王讷:“身体魁梧,情怀高尚,气度不凡,保持光大,可做任何事情。”
祖士少①见卫君长②云:“此人有旄仗下形③。”
石头事故④,朝廷倾覆。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⑤。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于时庾在温船后,闻之,忧怖无计。别日,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⑥至。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佐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⑦,闻函道⑧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⑨独存。”
[注释]
①祖士少:祖约,字士少。②卫君长:卫永,字君长。③旄(máo毛)仗下形:指有统帅的形象。④石头事故:指苏峻作乱事。⑤“肃祖”句:肃祖是晋明帝的庙号,顾命指君主临终的命令。⑥顿:立时,一下子。⑦遒(qiú):强劲有力。⑧函道:楼梯。⑨丘壑:指高雅超脱的情趣。
[译文]
祖士少看见卫君长,就说:“这个人有将帅的风度。”
石头城事变后,朝政大权旁落。温峤和庾亮投靠到陶侃处求救。陶侃说:“先帝并没有把扶持朝廷的任务交给我。况且苏峻叛乱,事端是由庾家的人挑起的,就算诛杀了庾家的兄弟,也不能够向天下人谢罪。”此时,庾亮正在温峤的船后,听见陶侃的话,惊恐失措,无计可施。有一天,温峤劝说庾亮面见陶侃,庾亮犹豫不决,不敢前去。温峤说:“那溪狗我很了解,您只管去见他,必定不会出事的。”庾亮的风度姿态,神情相貌,使得陶侃一看见他便改变了自己之前的看法。两人畅谈宴饮了一整天,陶侃顿时产生了对庾亮的崇敬之情。
庾亮驻守武昌时,秋夜天气极好,景色清丽,属官殷浩、王胡之等人登上南楼调理音乐,吟诵诗歌。音调渐转高亢时,听见楼梯上传来响亮急促的木屐声,晓得一定是庾亮。一会儿庾亮领着十多位侍从过来,各位属官想立身避开,庾亮缓缓道:“诸位请留步,老夫对于此事兴致也不算浅。”这样他便靠在胡床上与大家吟诵说笑,满座的人都很尽兴。此后王羲之东下京都,与丞相王导说起此时,王导说:“元规那时的风度气派如今不得不说已稍稍减弱。”王羲之答复说:“唯有高雅超脱的情趣依旧保存着。”
王敬豫①有美形。问讯②王公,王公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又云:“敬豫事事似王公。”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时人有称王长史形者,蔡公曰:“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
刘尹道桓公:“鬓如反猬皮③,眉如紫石棱④,自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
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⑤公服,从大门入。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
[注释]
①王敬豫:王恬,字敬豫。②问讯:请安。③反猬皮:大概指猬毛翻开,四散竖起。④紫石棱:一种紫色宝石的棱角。⑤加授桓公:在原有官职外兼任其他官职。
[译文]
王敬豫容貌很美。一日,他问候父亲王导。王导拍拍他的肩说:“阿囡,遗憾的是你的才能与外貌不相合啊。”有人说:“敬豫各方面都像王公。”
右军将军王羲之看到杜弘治,称赞说:“脸像凝脂一样白嫩,眼睛像点上去的黑漆,真是神仙中人。”那时有人赞叹长史王濛的相貌,司徒蔡谟说:“遗憾的是这些人没有看过杜弘治啊!”
刘惔评价桓温说:“他的双鬓像刺猬毛立起,眉棱像紫石棱一样有角,真的可与孙仲谋、司马宣王相媲美。”
王敬伦仪表气度像他父亲王导。他作侍中时,奉旨授予桓温升职的官服。他从大门走来时,桓温看到他,说:“大奴的儿子自有其凤毛啊。”
林公道王长史:“敛衿①作一来。何其轩轩韶举②!”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王长史尝病,亲疏不通③。林公来,守门人遽启④之,曰:“一异人在门。不敢不启。”王笑曰:“此必林公。”
或以方⑤谢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⑥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
[注释]
①敛衿:整理衣襟,表示恭敬。②轩轩:形容仪态轩昂,气宇不凡。韶举:优美的举止。③亲疏不通:指断绝一切来往。④启:通报,禀报。⑤方:比拟。⑥企脚:指跷起腿。
[译文]
支道林赞叹长史王濛说:“神色严肃而专注时,那风度举止是多么轩昂优美啊!”
当时的人评价右军将军王羲之说:“飘逸就像天际的浮云,矫健就像疾驰的惊龙。”
左长史王濛有一回生病了,无论亲疏,一律不予接待。一日和尚支道林来了,守门人马上去禀报王濛说:“有一个相貌非常的人在门口,我不敢不禀报。”王濛笑道:“这必定是林公。”
有人谈论谢仁祖,有不大尊重的意思。大司马桓温说:“诸位不要随便评论,仁祖跷起脚在北窗下弹琵琶的时节,真的有天际真人的情怀气概。”
王长史为中书郎,往敬和许。尔时积雪,长史从门外下车,步入尚书①,著公服。敬和遥望,叹曰:“此不复似世中人!”
简文作相王时,与谢公共诣桓宣武。王珣先在内,桓语王:“卿尝欲见相王,可住帐里。”二客既去,桓谓王曰:“定何如?”王曰:“相王作辅,自然湛若神君②。公亦万夫之望,不然,仆射何得自没③?”
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注释]
①尚书:指尚书省,官属名。②湛:安适。神君:神;神灵。③自没:指未有所表现。
[译文]
左长史王濛出任中书郎时,一日到王敬和那里去。那时接连下雪,王濛从门外下车,走进尚书省,穿着官服。王敬和远远看取,赞叹说:“这人不像是风尘世俗之人!”
简文帝司马昱出任丞相时,和谢安一起去拜访宣武侯桓温。王珣已经先在桓府中,桓温对王珣说:“你过去想看看相王,那就应当留在帷幕后面。”两位客人离去,桓温问王珣说:“相王到底怎么样?”王珣说:“相王担任辅相,自然深沉安详有如神人,但是,您也是众望所归的人,不然,仆射如何会自甘埋没自己呢?”
海西公司马奕在帝位时,众臣每当凌晨上朝,殿堂还很幽暗,除非会稽王司马昱来,气宇轩昂,就如同朝霞在高高地升起,光彩照人。
谢车骑道谢公:“游肆①复无乃②高唱,但恭坐捻鼻③顾睐④,便自有寝处山泽间仪。”
谢公云:“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孙兴公见林公:“棱棱⑤露其爽。”
庾长仁与诸弟入吴,欲住亭中宿。诸弟先上,见群小⑥满屋,都无相避意。长仁曰:“我试观之。”乃策杖将⑦一小儿,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⑧退匿。
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
[注释]
①游肆:纵情游乐。②无乃:无须;不需。③捻(niē)鼻:捏住鼻子。④顾睐:目光游动,四处顾盼。⑤棱棱:威严正直的样子。⑥群小:指老百姓。⑦将:扶着。⑧一时:立即;即时。
[译文]
车骑将军谢玄评价谢安时说:“他纵情游乐时,不必放声高唱,只要端坐着捏住鼻子学习洛阳书生吟咏,左右顾盼,就会有栖息于山林川泽之间的飘逸风彩。”
谢安说:“看到支道林的一双眼睛漆黑发亮,能使暗处显现光明。”孙兴公看到支道林也说:“严正的眼神里显露了爽直的气质。”
庾长仁和他几个弟弟到吴郡去,路上要在驿亭中住宿。几个弟弟先进入,见到满屋子全是普通老百姓,全然没有回避他们的意象。长仁说:“我去试试,看他们怎么样。”于是拄着拐杖,扶着一个侍童,才刚进门,众旅客望见他的神气姿态,马上都避开了。
有人称叹王恭的形体华美,说道:“清新明净就像春天里的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