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①:“以夫子之行为奚如?”
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②!”
颜渊曰:“何也?”
师金曰:“夫刍(chú)狗之未陈也③,盛以箧(qiè)衍④,巾以文绣⑤,尸祝齐(zhāi)戒以将之⑥。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cuàn)之而已⑦。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shuò)眯(mì)焉⑧。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⑨,削迹于卫⑩,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mò)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qí)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zhuǎn),应物而不穷者也。且子独不见桔槔(gāo)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者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zhā)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hé)啮(niè)挽裂,尽去而后慊(qiè)。观古今之异,犹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pín)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挚(qiè)其妻子而去走。彼知美而不知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注释①师金:庄子虚拟人名。也有人以为是鲁国太师,名金,恐非。②而:你。穷:困穷,困厄。③刍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人祭祀时,用作祭物。陈:陈列,摆设。④箧:竹箱。衍:箱子。⑤巾:覆盖。文绣:绣有文饰的盖巾。⑥尸祝:巫师。齐戒:即斋戒,古人于祭祀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茹荤,不同房,以示诚敬,称斋戒。齐,通“斋”。将:送。⑦苏者:打草砍柴的人。爨:烧火做饭。⑧彼:指拾回刍狗的人。数:多次,屡次。眯,梦魇,梦中为鬼物惊扰。⑨伐树于宋:孔子途经宋国,在大树下与弟子们演习礼。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孔子化装逃走,桓魋把那棵大树砍倒。⑩削迹于卫:孔子到卫国,卫灵公派人监视他。经过匡地时,匡人把孔子误认为曾带兵攻打过匡地的鲁国大臣阳虎,被匡人包围五天,放走后被警告不许再到卫国来。削迹,即绝迹之意。商:指宋。周:指东周。“围于陈蔡”三句: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离开宋国,来到陈国。此时陈国局势很混乱,于是孔子想去楚国,路经陈蔡之间的负函,适逢吴楚交战,孔子被乱兵包围七日,粮尽炊断,几乎被饿死。后来孔子派子贡和楚人交涉,才解了围。火食,熟食。邻:近。没世:终生,一辈子。寻常: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二寻为常。蕲:祈求,希望。行周于鲁:行周道于鲁国。无方之传:没有固定方向的转化。传,通“转”。桔槔:即《天地》篇的“槔”,古代用杠杆原理制成的提水机械。“引之则俯”二句:意为把吊桶朝下拉至井中,盛满水后,松开手,水就提上来了。拉时即引之则俯,松开手即舍之则仰。三皇五帝:有多种说法,较通行的说法,三皇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矜:崇尚、钦敬。柤:通“楂”,即山楂,其味酸。龁啮:用牙齿咬。挽裂:用手撕碎。慊:满足。西施:春秋时期美女,又称西子。病心:俗称心口痛。:通“颦”,皱眉头。里:邻里。挈:提携,带领。
译文孔子西去卫国游历,颜渊问师金说:“您认为我先生此行会怎么样呢?”
师金说:“可惜呀!你的老师将遭受困穷啊!”
颜渊说:“为什么呢?”
师金说:“刍狗在未陈列之前,用竹箱子装起来,用绣巾覆盖着,巫师斋戒之后将其送上祭坛。等到陈列祭献完之后便一文不值,行走的人践踏它的头与脊背,打柴的人拣了去当柴烧而已。如果有人又把它取回来,用竹箱装起,用绣巾覆盖,漫游归来还要睡在它的下首,这样的人即使不做噩梦,也一定屡次为梦魇困扰。现在你的老师也取回先王陈列过的刍狗,聚集弟子们漫游归来睡在它下首。所以在宋国受到伐树之辱,在卫国被拒绝入境,在宋国与东周遭遇困厄,这些不就是噩梦吗?被乱兵围困在陈蔡之间,七天吃不到熟食,已临近死亡边缘,这不就是梦魇吗?在水上通行莫如用舟船,在陆上通行莫如用车子。以舟船可通行于水上,而要在陆地上推行它,则一辈子也不能行走七八尺远。古与今的差别不就像水上和陆地吗?周鲁治道的区别不就像舟船与车子吗?现今想要推行周道于鲁国,这就如同在陆上推舟啊!劳而无功,自身还必有灾祸。他还不懂得不拘限于一个方向的运转变化,才能顺应一切,变化无穷的道理。况且你难道没见过用桔槔汲水的人吗?用手去拉它就落下去,松开手它就仰起来。桔槔是由人牵引的,不是牵引人的,所以一起一落都不得罪人。所以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不贵在其相同,而贵在其能使天下得到治理。故而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就好比是楂梨橘柚等水果,它们味道完全不同而都能合乎人的口味。所以礼义法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变化。现在如果把猴子抓来给它穿上周公的礼服,它一定会将其咬破撕碎,完全脱掉后才满足。观察古与今的不同,就像猿猴不同于周公一样。西施害心口痛的病,常在邻里们面前皱起眉头,邻里中一位相貌丑陋女人看了觉得很美,回去也模仿西施,双手抚着胸口对邻里人皱起眉头。邻里的富人见了,紧闭屋门不肯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跑开。她只知皱眉很美,却不知皱眉为什么美。可惜呀!你的老师将遭受困穷啊!”
诵读星级★★
原文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①。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
孔子曰:“未得也。”
老子曰:“子恶(wū)乎②求之哉?”
曰:“吾求之于度数③,五年而未得也。”
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
曰:“吾求之于阴阳④,十有二年而未得。”
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佗也⑤,中无主而不止⑥,外无正而不行⑦。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⑧;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⑨。名,公器也⑩,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qú)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觏而多责。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变无所湮(yān)者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
注释①之:往。沛:地名,在今江苏沛县。按: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老子为楚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苦县与沛县邻近,或者当时老子在沛县一带活动,故孔子至沛见老子。②恶乎:如何,从哪里。③度数:制度名数。属于大道的粗迹。④阴阳:天地造化。是大道派生之物。⑤佗:同“他”。⑥中无主而不止:意谓心中没有接受大道的诚意,道是不会留下来的。中,指内心。主,主见。止,留住。⑦外无正而不行:意谓内心之道得不到外界的肯定、认同,则不能实行。正,证,印证、肯定之意。⑧“由中出者”三句:意谓由心中发出的东西,若不得社会认同,无法推行,故圣人不把它拿出来宣扬。⑨“由外入者”三句:意谓由外进入内心的东西,若与自己的主见不合,圣人就不会把保留在心中。隐,藏,接纳。⑩公器:众人所共用之物。二句意为好声誉是众人所共用之物,大家争着要,所以不可多取,多取则相争受害。蘧庐:传舍,旅店。觏:见。此指把仁义显示于人。多责:招致众多从仁义方面来的责备。假:借。托宿:寄宿,暂住。假道、托宿都是比喻之词,表示圣人不执着于仁义,只是暂且利用一下,以达到更高的目标。逍遥之虚:摆脱一切限制,无待无己,绝对自由自在的无限虚空。是庄子幻想的最高境界。荀简之田:指简略的生活。田,指生活条件。不贷:指不借物于人,损己益人,只求自满自足。贷,借。无出:没有输出,即不会损己益人。采真之游:采取真意以遨游,不为形迹所役使。是:谓正道。栗:颤栗,唯恐失掉。舍:丧失。一无所鉴:对上述之危害都无所鉴戒。所不休者:指永远追求不止的名誉、权势、利益等。天之戮民:被天道所惩罚的人。大变:天道变化。湮:滞塞。正者,正也:意为自己正,合于天道,方能正物正人。天门:指心。
译文孔子五十一岁还没有闻知大道,就南往沛地去见老聃。老聃说:“你来了吗?我听说你是北方的贤者,您可得道了吗?”
孔子说:“还未得道呢。”
老子说:“你从哪里去求道呢?”
回答说:“我从制度名数中去求道,五年还没有得到。”
老子说:“您还从哪里去求道呢?”
回答说:“我从阴阳变化中求道,十二年了还没有得到。”